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约翰斯顿岛附近海域铁锰结壳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1,自引:4,他引:11  
铁锰结壳存在两种不同的产状,一种是铁锰氧化和的围绕“核心”生长形成的球状结壳,另一种是铁锰氧化物在基底岩石上生长形成的被状结壳。本文对R/V,Kaimikai-O-Kanaloa船1993年11月在约翰期顿岛附近海域取得铁锰结壳进行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分析。该区铁锰结壳主要组成矿物为δ-MnO2,Mn/Fe比值为2.02,富Co(0.881%),盆Cu(0.1%),稀土总量(∑REE)1918.27  相似文献   

2.
海山区铁锰结壳基座的起源及其成因分类方案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论述了海山区铁锰结壳基座的起源及其成因分类,在剖析了铁锰结壳基座的研究历史与现状,时空分布及其属性之后,还揭示了铁锰结壳基座的起源,演化,现今性状与内在的规律性联系;同时提出了铁锰结壳基座的成因分类方案;并且指出了这个分类方案在铁锰结壳矿床学研究领域的理论和实际价值。  相似文献   

3.
铁锰结壳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铁锰结壳的主要组成矿物为δ-MnO2,含量占90%左右,与深海铁锰结核相比,铁锰结壳特别富含Co和Pt,十年来在铁锰结壳物质组成、分布规律和形成过程方面取得了大量资料。  相似文献   

4.
大洋铁锰结壳的地球化学与古海洋环境示踪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主要回顾近年来铁锰结壳在深度定年、主量元素、微量元素及Sr,Nd,Pb同位素地球化学及其古海洋环境示踪方面的主要研究进展,并提出有关认识和展望。  相似文献   

5.
广泛分布在大洋海底的铁锰结壳是固体矿产的远景资源。结壳即富含一系列贵金属元素(包括钼),又富集生态学所指的有害元素,尤其是铊和碲。资料显示:结壳中钼和铊含量比沉积岩平均含量高100~120倍,而碲相比高10000倍。因此揭示这三种元素在铁锰结壳中的赋存形式,在地球化学方面和改善此类矿石的开采加工工艺方面,都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6.
太平洋铁锰结壳的锶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研究中太平洋的翰斯顿岛卡林海山铁锰结壳RD4-2和东太平洋海盆铁锰结壳5405的锶同位素组成特征,并利用铁锰结壳的锶同位素组成与大洋海水锶同位素演化标准曲线对比,推断出结壳生长起始年龄、接三元混合模式,计算玄武质组分和硅铝质组分对锶同位素的贡献。  相似文献   

7.
在塞拉里昂隆起许多海底山中只对为数不多的几个进行了铲式取样.作者和其它研究者所获得的资料证明在所有被调查的海山上实际上均有铁锰结壳发育.在不同深度所挖到的物质中铁锰结壳丰富,据此可以说,结壳覆盖了深度为2—2.5km的海底山山坡.  相似文献   

8.
太平洋铁锰结壳在中新世以前大多经历了磷酸盐化,一般认为其形成代表了高生产力时期富磷组分对先期已形成结壳的交代作用,即磷酸盐化事件的产物.然而,前人对铁锰结壳磷酸盐化的机制研究多基于点-线分析元素或同位素,对铁锰结壳生长结构及二维元素分布特征研究较少.本研究以西太平洋水成铁锰结壳MDD53为研究对象,利用电子探针(EPM...  相似文献   

9.
作为深海铁锰结壳的重要组成部分,碎屑物质类型多样,不仅影响关键金属富集成矿,而且还可以指示结壳形成过程中的古海洋环境和重大地质历史事件。本文对九州-帕劳海脊13°20′N海山铁锰结壳样品进行了扫描电镜和激光剥蚀微区分析,并结合前期研究工作,发现大颗粒的碎屑物质主要由亚洲大陆风尘来源的石英、长石或两者的聚集体,以及主要分布在结壳外层的有孔虫壳体所组成,而细颗粒的碎屑物质包括陆源风尘沉降和周边岛弧物质风化搬运共同带入的黏土矿物,以及各种形态的生物体及其残片。结壳形成的早期其碎屑物质的供给量处于高峰阶段,晚期则降低到谷底,该趋势与Si、Al在结壳各层位中的含量分布特征一致,且可能有相当数量的细颗粒生物硅进入了铁锰氧化物纹层。结壳内早期被动增生的钙质生物体在中后期会遭受破碎和溶解,但其中的Ca并没有完全从结壳内迁移出去,而是大量被铁锰氧化物所吸附。结壳中的Ca主要赋存在细颗粒碎屑物质中,使得Ca在各层位全样样品和铁锰氧化物微区纹层中的含量极为相近,这与Si、Al的特征完全不同。研究区结壳样品属于典型开阔大洋海山型结壳,但因为受亚洲大陆风尘物质和硅藻供给的影响,其内部关键金属的富集在一定程度上受...  相似文献   

10.
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区是全球重要的铁锰结壳资源分布区,具有丰富的稀土元素资源潜力。本文对采自麦哲伦海山区Kocebu海山的11个铁锰结壳表层样(<1 mm)进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研究,探讨其含量特征、成因和影响稀土元素富集的环境因素。结果表明:Kocebu海山铁锰结壳表层样品ΣREY(Rare earth elements and yttrium)平均含量为1366 mg/kg,低于前人在麦哲伦海山区其他海山以及邻近的马尔库斯–威克海山区的分析结果;样品轻稀土富集和Ce正异常(平均值为1.45)特征以及稀土元素成因图解、配分曲线和分配系数曲线等均表明该海山结壳属于水成成因;海水中稀土元素含量和溶解氧含量是控制结壳生长的关键环境参数,二者在Kocebu海山所在海区的浅水环境中含量较低;结壳ΣREY含量偏低与采样点水深较浅导致的海水稀土元素含量和溶解氧含量较低密切相关,受碎屑矿物的稀释作用影响较小。在开展铁锰结壳地球化学特征研究和资源勘探评价时应充分考虑采样水深的分布范围,局部水深样品的分析结果可能导致研究结果出现较大偏差。  相似文献   

11.
铁锰结壳(又称富钴结壳、多金属结壳)富含Co、Cu、Mn、Ni、Ti、V、REE、Y和Zn等人类日常生活和高新技术产业亟需的关键金属,是一种重要的战略性矿产资源。本文对九州-帕劳海脊南段水深1 900~2 600 m处获得的9个站位铁锰结壳样品进行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分析了铁锰结壳的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并进一步探讨了铁锰结壳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研究区铁锰结壳的矿物组成以水羟锰矿为主,同时含有大量非晶态铁氧/氢氧化物;Mn、Fe、Co、Ni、Cu平均含量分别为16.15%、15.38%、0.32%、0.33%、0.10%;CaO/P2O5均值为5.93,表明九州-帕劳海脊南段铁锰结壳样品均未发生磷酸盐化作用;铁锰结壳明显富集稀土元素(含Y,REYs),平均含量为1 194μg/g,轻稀土显著富集,稀土元素经后太古代澳大利亚页岩(PAAS)标准化后配分模式整体相对平坦,呈现Ce正异常而Eu无异常,与海水呈现镜像关系,说明铁锰结壳稀土元素主要来源于海水。铁锰结壳的矿物组成和元素判别图均表明九州-帕劳海脊南段铁锰结壳属于水成型,...  相似文献   

12.
在总结大量资料及对麦哲伦海山和中太平洋海山冈区铁锰结壳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海山铁锰壳类型、下伏基岩特征、元素组成变化及其成矿特征。  相似文献   

13.
2017年8月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在西太平洋低纬度海区的卡罗琳洋脊CM4海山开展了多学科综合调查,发现该海山山体表面分布着大量的铁锰结壳。本文对该海山的5个铁锰结壳样品进行了矿物学和地球化学研究,利用X射线衍射(XRD)、电感耦合等离子光谱及质谱(ICP-OES、ICP-MS)等测试技术分析了铁锰结壳的矿物组成、主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含量,并进一步探讨了铁锰结壳的成因类型。结果表明,该海山铁锰结壳的矿物组成以水羟锰矿为主,含有少量钡镁锰矿、水钠锰矿、针铁矿、纤铁矿、石英和方解石。该海山铁锰结壳的Mn、Fe、Co、Ni、Cu元素平均含量分别为24.24%、15.14%、0.16%、0.34%、0.01%。与全球各大洋海山区铁锰结壳相比,该海山样品的Cu含量很低。该海山铁锰结壳的稀土元素(REY)含量相对偏低,总体为轻稀土(LREE)富集;稀土(REY)配分模式显示相对平坦的特征,呈明显的Ce正异常,轻微的Y负异常和Ho正异常。样品的矿物组成、元素比值、元素组合等都表明该海山铁锰结壳属于水成成因,未受明显的成岩作用影响。  相似文献   

14.
富含有色和稀有金属的铁锰结壳(也被称为矿石结壳)在海山上形成大规模的矿层,特别是在太平洋中。最近数十年来,它成为人们倾心研究的对象,因为它具有很大的潜在工业意义,并且在不久的将来会被大量需求。  相似文献   

15.
富Co铁锰结壳铂族元素与铼-锇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用ICP-MS测定了太平洋富Co铁锰结壳铂族元素和铼-锇同位素组成。富Co铁锰结壳不仅异常富集铂族元素,而且铂族元素及其它亲铁元素的配发与陨石特征非常相似。铁锰结壳的铼-锇同位素组成明显有别于大陆地壳岩石,和K-T界线沉积物相似,接近陨石值。世界大洋范围内的富Co铁锰结壳均产于远离海底构造热液活动区,几乎不可能受到地幔源热液作用的直接影响。因此,富Co铁锰结壳中的铂族元素可能部分来源于地外物质。  相似文献   

16.
依据多金属结核、铁锰结壳的记录 ,研究了太平洋海水结核结壳中锶、铅同位素的关系 ,结果表明 ,太平洋海水中锶同位素与铅同位素无明显的相关性。作者认为这是由于太平洋海水中锶、铅的滞留时间相差很大 ,达 4个数量级 ,锶同位素记录了 10 0 0 0 0 a至百万年时间尺度上全球性大洋范围内海水物质来源的变化 ,而铅同位素能在较小的时间尺度上反映局部的大洋海水物质来源的信号 ,是高分辨率的物源示踪剂  相似文献   

17.
多金属结核,铁锰结壳的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介绍国家大洋专项“八·五”重点项目“深海地质研究”中一级专题“东太平洋海盆多金属结核同位素地球化学研究”(DY85-02-03-04)所取得的成果,总结了多金属结核Sr、Pb、O、Si、C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并探讨了铁锰结壳Sr、Pb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古环境意义.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西太平洋麦哲伦海山M11,M2-1铁锰结壳样品超微化石的分析,在Ⅱ+Ⅲ层结壳层中发现了中新世以来的超微化石种类H.carteri,C.leptoporus和G.oceanica。据此,把Ⅱ+Ⅲ层结壳归属于第3个形成期中新世一更新世发育的结壳,相当于Halbach等人提出的年青世代层。Ⅰ层内钙质超微化石的缺失可能与白垩纪末期碳酸盐补偿深度的骤然变化有关。冷的、富氧的南极底层水不仅为结壳的形成提供了良好的氧化环境,而且造成了广阔的区域性的沉积间断,从而为结壳提供了生长场所。  相似文献   

19.
铁锰结壳记录了丰富的古海洋和古气候信息,要分析这些信息,必须先确定各壳层的生长年龄。目前主要使用的定年方法有:Be同位素定年、U系同位素定年、Os同位素定年、经验公式法、古地磁地层学方法和古生物地层学方法等。每种定年方法均各有利弊,其中10Be是年龄小于10 Ma结壳的最佳定年方法; U系同位素定年精度高,但定年范围小于0.5 Ma; Os同位素定年时间尺度长,且可以判断沉积间断,但需要有区域的海水Os同位素演化曲线; Co经验公式因为简单易行,是结壳估算年龄最为常用的方法,但该法无法判断沉积间断,在使用时需特别谨慎,应确保经验公式适用于所研究的样品;如果结壳厚度大、生长速率较快且不存在沉积间断,古地磁地层学方法可以快速地进行定年;此外,如果结壳中古生物化石较多,可考虑采用古生物地层学方法。在分析铁锰结壳年代学方法利弊基础上,本文利用U系定年法、古地磁地层学法和经验公式计算法分别对南海铁锰结壳进行定年,通过比较,认为目前铁锰结壳较优的定年方法为古地磁地层学方法。  相似文献   

20.
在莫罗破碎带横切加利福尼亚中部大陆边缘的圣卢西亚陡崖获得了伴生坡缕石的铁锰氢氧化合物结壳和结核.在纯的、高镁、低铝的、窗格状结构岩脉中发现的坡缕石散布在固结不好的富坡缕石的泥岩中.坡缕石窗格状叶片的纯度和窗格状构造表明是通过直接沉淀形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