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把用来分析地震波波形的时间线性度和空间线性度两种方法,应用到地磁资料分析当中,具体分析处理了1976年7月28日唐山Ms7.8地震和1989年10月19日大同Ms6.1地震前后地磁场资料,并对这两次地震前后地磁时空线性度变化情况进行了研究。所得结果表明:①较大地震前地磁场的时空线性度均可能呈现出较明显的下降异常变化,有些在震前回升,②各分量的时空线性度呈现异常的时间基本上同步,并与波速异常发展趋势基本相符。  相似文献   

2.
多台站地磁观测资料综合处理的一种方法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吴国有  关华平 《地震》1997,17(3):271-276
通过利用空间线性度方法,分析处理地磁场前兆观测资料,并从“场”的角度综合计算多台站的地磁场观测资料,确立地磁基本场的统一信息量-空间线性度a。分析处理华北地区多个台站1975 ̄1994年的地磁场前兆观测资料。结果表明,中强地震之前约1a左右的时间内,空间线性度a可能出现明显的下降异常,有些在临震前回升,因此地磁场空间线性度a有可能作为中强地震前兆预报的指标。  相似文献   

3.
通过多种分析方法对华北近三十年来的中强地震前的地磁异常进行分析,发现地震的孕育、发生在时空分布上与地磁场的变化有一定的相关性。震中距200km范围内,中强地震前很多站都出现变幅不等的地磁异常变化,异常时间多数在一年内。异常形态多趋势性上升或趋势性下降。  相似文献   

4.
地磁幅相法的瞬时差幅度与地磁2分量日变幅差值一样具有年变规律,应在分析震前异常时消除,并视被处理资料长度及在年变周期中所处的位置,采取不同方法消除年变。应用线性去倾技术处理了1990年2月10日江苏常熟Ms5.1级地震前连云港与常熟及连云港与溧阳的地磁幅相法瞬时差幅度,成功地提取了震前异常。  相似文献   

5.
福建东南部地磁场变化与闽台地震活动的关系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阿栗  詹志佳 《地震研究》1994,17(2):143-150
本文利用1977-1987年福建地区地磁测量与五个台站的地磁资料,分析了地磁场总强度的变化,研究了地磁异常变化与闽台地震活动的关系,结果表明,福建东南部地区1983-1989年地磁场总强度呈上升趋势,其平均年度变化率约为20nT/年,且存在长期变化的局部差异性。对于1987年8月2日江西省寻乌M=5.6级地震,在离震中约10km的寻乌测点上观测到约13nT的震磁信息;对于台湾及其邻区发生的M≥6.  相似文献   

6.
辽南地磁场变化与地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辽南地区流动地磁资料的分析与研究,进一步加深了对辽南地磁场变化的认识。结合1997年以来在辽南地区发生的ML≥4.0地震,根据地震前后地磁场联台差变化,探讨地磁场变化与地震发生的联系。  相似文献   

7.
利用我国地磁台网每天的“子夜均值”资料,应用高性能计算技术,建立中国地磁场动态演化模式,研究汶川5.12地震前后中国地磁异常场逐日演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后地磁异常场变化特性较明显,在时间上有显著的阶段性特征,这可能反映了地震不同孕育阶段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对大同-阳高地震的地磁场ΔF时、空变化做了分析。认为6.1级地震前8个月山西北部地磁场ΔF出现异常,同年9月达高潮。6.1级地震后的1990年3月地磁场活动又出现了第2次高潮。2次高潮的异常幅度分别为13.0nT和13.2nT。大同-阳高地震的地磁异常具有时段长,连续性好,空间分布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对大同-阳高地震的地磁场△F时、空变化做了分析。认为6.1级地震前8个月山西北部地磁场△F出现异常,同年9月达高潮。6.1级地震后的1990年3月地磁场活动又出现了第2次高潮。2次高潮的异常幅度分别为13.0nT和13.2nT。大同-阳高地震的地磁异常具有时段长,连续性好,空间分布广的特点。  相似文献   

10.
使用距1998年1月10日张北Ms6.2地震300km范围内的内蒙古自治区前兆台网5口水井的地下水位资料,分析了地下水位趋势异常特征及张北Ms6.2级地震前后10天地下水位的微动态特征,表明在北张Ms6.2地震前后地下水位确实存在的明显的异常反应,并用“八五”攻关水化,水位地震短临预报新方法分析研究了张北Ms6.2地震前后水位群体异常的变化特征与张北地震的关系,对张北Ms6.2地震做出中期,短期,  相似文献   

11.
结合重力资料分析认为,江苏地磁异常亦与下扬子地幔流应力场流动活动相关,南黄海Ms6.1地震前地磁异常有呈象限分布的规律,并有发生于增磁正负变化梯度带附近的特征;重力变化打破年变规律,出现大于区域场的负异常,且呈梯度变化。  相似文献   

12.
利用陕西省地震台网的资料研究了1998年1月5日陕西泾阳Ms4.8地震前波速比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地震前其时间分布形态为持续低值异常—恢复—再次下降—拉锯式回升—发震。并对波速比异常的空间分布及其原因进行了初步的讨论。  相似文献   

13.
将重标极差法(R/S,Rescaled range analysis)这一时间序列分析方法引入到地震地磁前兆观测资料的处理和分析当中,并应用该方法对陕西关中地区3个地磁台站在1996~1998年间Z分量观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了地磁Z分量赫斯特指数变化与1998年1月5日泾阳肘。4.8地震的关系,发现地震前2~4个月地磁Z分量出现明显小于0.5的异常变化,背离了地磁场正常的长程相关趋势性增强的变化规律,预示了此次地震的发生。这些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挖掘出丰富的地磁前兆信息,在地震前兆观测资料的非线性处理中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4.
利用2017年度辽宁省流动地磁测区40个地磁观测点所得的流动地磁总场数据,结合2017年12月19日辽宁海城M4.4地震发生前后流动地磁监测结果,分析地磁场出现的邻期差值局部异常特征,在研究地磁时序变化和地磁前兆异常后,认定该区域地磁场总强度的异常是海城M4.4地震的前兆异常,得到了该地震与地磁场异常活动的关联。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江苏地区7个地磁台多年地磁Z21资料相关分析,检出地磁Z21相关系数异常与该区东部南黄海两次MS≥5.0地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地震前地磁相关系数异常,对今后监视中强地震的短临前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本文使用地磁短周期转换函数和提取地磁局部异常的方法,对菏泽5.9级地震前后地磁场的变化进行了再研究。结果表明:该次地震前,菏泽及其附近地区存在地磁短周期成份的异常变化和地磁基本场局部异常。这些异常和地震活动性参数b值、小震活动及其它一些前兆异常出现的时间同步,形态相似。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1993年6月26日和1994年4月26日相继在太原和灵石发生的Ms4.3和Ms4.4地震前后的重力场变化。指出,这2次地震前后,晋中南地区重力场均有明显的趋势性异常,并结合该区地壳深浅构造等资料分析,认为今后一个时期,晋中南地区具有发生中强地震的可能。  相似文献   

18.
分数维在地磁方法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继红 《地震研究》1997,20(4):398-401
本将关联维的G-P法尝试在地磁方法中应用。首先消除外空场的影响,使数据的变化代表地磁场的变化;12个月为一窗口,滑动步长6个月,以1993年12月日烟台ML4.8级地震为震例,求分维值。结果表明:地磁场垂直分量的时间序列存在分维结构,而且地震前有明显降维现象。  相似文献   

19.
对苍山5.2级地震前后鲁南流动地磁观测网地磁场总强度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该地区磁场总强度的异常是苍山5.2级地地震的前兆反映,而且震中处于地磁场变异带附近。  相似文献   

20.
车用太  鱼金子 《中国地震》1999,15(2):139-150
通过系统地收集与整理1989年10月19日大同-阳高Ms6.1、1996年5月3日包头西Ms6.4与1998年1月10日张北-尚义Ms6.2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资料,对比与综合分析了异常的形态特征、空间展布特征、时间变化特征与时空演化特征,进而提出华北北部地区地下流体中短期异常场的形成与演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中期异常场是区域构造活动的强化产生了地下流体的短期异常场,震源体发展到临震阶段时在震中区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