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大地测量法数据处理系统在三峡高边坡监测工程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汤国强 《测绘通报》1998,(11):12-14
长江水利委员会综合勘测局研制的“高精度大地测量监测自动化系统”被评为199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其子系统-数据处理系统通过3年多在三峡工程高边坡监测工作中的实践,解决了大地测量法外部变形监测中许多实际问题,为动态设计、指导施工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利用GNSS/GIS集成技术设计与研发了一套快速化、高精度、智能化的露天矿边坡变形监测系统。在介绍高边坡变形监测系统硬件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引入一种直接计算法用于快速解算GNSS整周模糊度,并采用模糊评价方法对边坡稳定性进行综合评价,讨论了监测系统的软件功能和集成开发模式。以陕西省金堆城钼业集团有限公司露天矿高边坡变形监测为例开展应用研究,结果表明,该系统能够对高边坡变形进行实时快速的监测,可以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3.
针对远程化自动化变形监测的特点,研究开发了卫星一机多天线(GNSS multi-antenna)远程监测系统。研究和讨论了系统的设计和开发技术,以及监测数据最小二乘拟合处理与分析方法。在京承高速高边坡监测中的应用表明,本系统用于高边坡远程监测可行,监测数据处理方法可靠,可作为高速公路、铁路、大坝等远程监测的重要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4.
研制适应变形监测成果动态管理、动态报表、动态绘图的变形监测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 ,并论述该系统研制的目的、设计技术路线、功能特点及实践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5.
变形监测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赵显富 《测绘通报》2001,(4):28-29,32
研制适应变形监测成果动态管理、动态报表、动态绘图的变形监测成果数据库管理系统,并论述该系统研制的目的、设计技术路线、功能特点及实践应用情况。  相似文献   

6.
应用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Web的滑坡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面向不同的用户,实现了以B/S方式对滑坡变形监测数据库的管理和监测数据的查询、上传、下载、图形化显示、实时发布等功能。介绍了系统的结构设计、功能和实现,详细阐述了系统的应用情况,弥补了传统滑坡变形监测数据管理系统数据来源单一、数据显示方式不够完善、不易对外发布的不足。  相似文献   

7.
结合物联网技术、数据库技术、互联网技术,设计开发了基于Web的变形监测信息管理系统,面向不同的用户,实现了以B/S方式对变形信息的管理、查询、简单的分析和报表生成等功能。介绍了系统的结构设计和功能模块,论述了系统实现中的关键技术。工程应用实例表明,系统实现了监测数据统一、高效、有序的管理,并通过丰富的图表等可视化方式展示了实时变形信息。  相似文献   

8.
GNSS RTK技术下超高层结构的动态变形监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天津电视塔为监测对象,设计了基于GNSS RTK技术的超高层结构动态变形监测系统,并进行了强风下的现场试验。试验中同时采用双星座组合导航系统和三星座组合导航系统进行监测,并对监测数据进行了对比。采用Kalman滤波方法,使用Matlab软件编制的程序对监测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得到测点的振动轨迹及结构的主振方向和振动曲线。结果表明,GNSS RTK技术结合Kalman滤波用于超高层动态变形监测及其数据处理分析是可行的;由于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三星座组合导航系统可见卫星数目大大增加,坐标中误差及PDOP值也相应减小,动态变形监测的精度和稳定性也得到了大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Visual Studio 2008为开发平台,利用C++语言面向对象的特性和数据库管理系统,结合徕卡Geo COM接口来控制TCA2003全站仪,设计并实现一个适合昆明盆地复杂地质区域深基坑施工的自动变形监测系统,该系统包括自动观测、数据存储、位移量计算、绘制图形及分析预测等功能,达到变形监测内外业一体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10.
基坑工程监测是指在基坑施工及使用期限内,对基坑及周边环境实施的检查、监控工作。本文结合阳江百利广场基坑工程的特点,介绍了基坑监测方案和实施情况,对重点区域(OU段)的变形信息等基本特征进行分析,确保了在基坑施工过程中能够实时提供基坑及周边建构筑物的动态变形信息,达到动态设计与信息化施工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针对海量动态目标渲染效率较慢的问题,本文研究并设计了基于混合加速的高性能GIS动态目标渲染引擎,并利用SuperMap的组件GIS研发了动态目标渲染引擎原型系统.通过比较不同类型海量空间数据的可视化实验结果表明,本文研究成果在渲染二维和三维空间海量动态目标时,满足GIS高性能可视化需求,可视化效果流畅.  相似文献   

12.
随着工业产品尺寸的不断增大,空间位姿测量需求的不断增多,大尺寸动态测量技术的应用将会非常广泛。目前,大尺寸动态测量技术主要包括全站仪动态测量技术、数字摄影动态测量技术、室内GPS动态测量技术、激光跟踪仪动态测量技术等。本论文从现代工业发展需求出发,介绍了当前几种大尺寸动态测量技术的原理、特点及应用,并对大尺寸动态测量技术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随着北斗卫星导航定位系统(BDS)的日趋完善和成熟,基于BDS与GPS和GLONASS的多星座动态测量技术得到广泛应用,显著提升了困难区域的动态测量效率和精度。因此,本文探讨了BDS/GPS组合系统,介绍了BDS/GPS及后差分动态测量(PPK)基本原理及数据处理模型,而且通过在某大学进行的两组动态测量实验中,进行PPK处理得到BDS和GPS的单系统动态测量结果,以及BDS/GPS组合系统的动态测量结果,两组实验数据表明:BDS或GPS单系统与BDS/GPS组合系统相比,BDS/GPS组合系统的动态测量效果优于BDS或GPS任一单系统动态测量的效果,且测量结果更为可靠。  相似文献   

14.
时间动态地图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就时间动态地图模型进行了研究,认为动态地图由于表达空间维数的增加,使得地图作为客观现实世界的概念模型更加完善,并且作为物质模型,动态地图的可视化应与空间认知的计算机表达紧密融合。在制作时间动态地图时,不同的视觉变量具有不同的动态表现能力,根据时态现象的特征进行选取。  相似文献   

15.
基于多重变换组合的动态地图符号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采用面向对象的设计方法,将符号的状态描述(参量)与过程操作(对不同参量实施不同变换)封装,采用关键帧-层-图元-几何/非几何属性结构进行符号组织,从而将地图符号的时间维信息纳入到符号设计之中,建立了不同的变化速率模型,实现属性的动态变化;通过图元与图元之间的二维Morph函数变换矩阵,结合仿射变换,对符号的几何信息进行快速提取,从而实现了符号的动态显示.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数据的发展以及数据观测技术的进步,以动态地图和动态符号的方式进行流场可视化表达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目前流场动态地图符号表达机制研究不足的问题,本文采用粒子系统方法构建了流场动态地图符号表达模型,基于流场的特点,研究了视觉变量的选取对于流场动态表达效果的影响。然后,以海洋流场数据的可视化实现为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可视化效果良好,可以为矢量场动态符号的应用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由于GPS定位精度的不断提高,其在工程变形监测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结合一次动态监测实验,客观评价了GPS的精度,本文介绍了该试验的实施方案及监测结果,并通过大量实验数据统计分析了此次GPS动态监测的精度,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试验证明,GPS动态监测能够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虚拟格网技术对网络RTK动态定位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出于面向大并发网络RTK用户的考虑,虚拟格网技术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升级改造中逐步得到推广。本文首先介绍了虚拟格网技术的原理,以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为例,研究了虚拟格网技术的实现流程和细节,并分析了千寻北斗地基增强系统虚拟格网在2018年4月和2019年6月的规律。然后针对动态定位应用,研究了虚拟格网点切换对动态定位的影响。结果表明,虚拟格网点切换对动态定位的影响在厘米级,对于车载动态应用,该影响可忽略。本文对于今后北斗地基增强系统的大并发、动态应用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土地利用动态管理系统研发中的若干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地利用管理是土地管理的核心内容之一。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加剧了土地管理的压力,建设具有辅助决策功能的土地利用动态信息系统是大势所趋。本文在阐述建设此系统的重要意义基础上,讨论了系统研发中几个关键问题,即“动态”管理的实现、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集成管理和决策的初步实现等。本文提出的解决方法,对于类似土地信息系统的建设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多台激光跟踪仪组网联合动态测量具有测量范围大、测量精度高、采样频率高的优点,在工业大尺寸动态位姿测量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目前激光跟踪仪动态测量精度评定主要针对单台激光跟踪仪,无法满足多台激光跟踪仪动态位姿测量精度评定的要求.文中提出基于物方先验约束条件的动态位姿测量精度评定方法,通过空间圆轨迹发生器和铟钢四面体,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