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林立云 《山东气象》1997,17(3):53-53
在一次集体观测中,值班员根据云的演变和特征记了Acflo,编报CMS;有的同志记了Actra,编报CM3;还有的同志则记了Actra,编报CM4。各持己见,争论不休。到底怎样记才是正确?大家集中钻研技术规定、规范、云码规定和有关书籍,认真进行分析研究,逐步得到了统一认识:首先明确了Acflo与ActraCM3、CM4是代表了两种截然不同的天气;Acflo表示中空大气层结不稳定,常是雷雨天气的预兆,但有这种云出现,天气并不一定要转坏。据我站统计:这种云一般发生在冷锋前为最多,在27次中有14次,占…  相似文献   

2.
云状不仅反映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正确观测分析云的变化,是了解大气物理状况,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为预测天气和气象服务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因此,每位观测员都必须高度重视并能正确观测云。  相似文献   

3.

云状不仅反映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特征之一。正确观测分析云的变化,是了解大气物理状况,掌握天气变化规律的一个重要因素,也是为预测天气和气象服务提供依据的重要手段。因此,每位观测员都必须高度重视并能正确观测云。

  相似文献   

4.
余楠 《贵州气象》1994,18(3):19-19
云是悬浮在大气中的小水滴、过冷却水滴、冰晶微粒或两者混合的可见聚合体。有时也包含一些较大的雨滴、冰或雪粒。底部不接触地面,并有一定的厚度.它的外形、数量、分布、移动和变化都标志着当时大气均各种物理状况,因此云的观测是地面气象观测的必不可少且非不重要的项目。借助}云的观测,对于间接地了解空气中气象要素的变化和大气运动的状况,具有重要的作用.正确的观测将给天气预报、气象情报、气候分析和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但是,云又是一目测项目,因此如何正确的观测、识别云状就显得极为重要.现就自已在工作中如何正确…  相似文献   

5.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的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其它的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体。云的生成及其变化是大气中各因素综合反映的产物。因此,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变化,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等,而且也可予示未来天气的变化。我站自一九六六年起建立了天物象观测方法,在观测中,把云的观测作为予报天气的一个重要方面,十年来的实践中,初步模索出一些云与天气变化的规律,对于报天气起到了一定的作用。现简述如下:  相似文献   

6.
江山  王平 《河南气象》2002,(1):44-44
1 正确识别Cb云的卷云砧积雨云的砧大多数情况下比较小 ,由于可见Cb云母体 ,一般不会误记。在实际工作中 ,有时正点观测时Cb云的砧可以遮蔽大半天空 ,却不见母体 ,在山区 1 0成的卷云砧看不见母体的情况也是存在的 ,这时值班员很容易把Cb云砧误记为As或其他云 ,正点后不久出现雷电 ,预审时发现云天记录有矛盾。应根据连续观测的云的演变特征 ,判断是否为Cb云卷云砧 :①当天边有一块Cidens特征的卷云时 ,以能否看见其下边缘判断该块Cidens特征的云可能是Cb的卷云砧 ;②后来这块具有卷云结构的云逐步推向天顶 ,遮…  相似文献   

7.
1 提高云的观测水平 云是大气中水汽凝结(凝华)成水滴、过冷水滴、冰晶或它们的混合组成的可见悬浮物.云的生成、外形特征、量的多少、分布及其演变,不仅反映了当时大气的运动、稳定程度和水汽状况等,而且也是预示未来天气变化的重要征兆之一.  相似文献   

8.
利用23.8GHz和31.65GHz双频地基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结合卫星云图、雷达、探空和自记雨量计等资料分析了2005年4月在河南新乡观测的不同云系影响时大气垂直积分含水量(V)和云中液态含水量(L)的演变特征,对4月8日低槽云系影响时V、L的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双频辐射计对空中水汽和液态水反映灵敏,不同天气背景时对应有不同的V、L值分布。云液水含量L的变化与云量的增减有关。降水开始之前,水汽含量V值有明显波动,液态水含量L值也有明显增加,一般增大到0.4mm时即出现降水。这些现象对降水开始有指示意义,可预测云系正处于降水产生的阶段,可应用于人工增雨作业。此外,根据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分析了大气水汽、云液水和地面降水之间的定量关系,云中液态水仅占汽态水的8.7‰左右,落回地面的降水占空中水汽量的18%左右。  相似文献   

9.
本文依据1987年9—11月西太平洋热带海域海洋大气综合考察中双波长微波辐射计观测系统和红外窗区辐射计所得到的观测资料,分析研究了考察海域的水汽和云的变化特性,得到了一些有意义的结果。双波长微波辐射计观测系统可以获得水汽场的动态变化和云中液态水的演变;西太平洋海域的个例显示出辐合区的垂直气柱水汽含量比非辐合区的明显大的特征;用红外亮度温度可以近似估计晴空大气垂直气柱水汽含量。  相似文献   

10.
云是较难目测的项目之一。尤其是在无星光和月光的黑夜 ,常让观测员感到焦急。但只要用心观察 ,不断总结经验 ,就会发现云的演变其实是有规律的。运用这些规律 ,就能逐步提高对云的目测水平。在无星光和月光的夜晚 ,可结合云的一些特点来判断云状、云层( 1 )云具有联系性 ,即根据云的连续变化和演变规律来判别云状。一般在傍晚时 ,应对云进行仔细观察 ,待夜间正点观测时 ,可根据傍晚时云的发展趋势判断出云状。例 :傍晚测站某方向有Cu云趋于减弱 ,观测时云呈条状 ,就可有把握地判定是Sc云。又 :傍晚为Cs云 ,观测时呈均匀云幕 ,不见星…  相似文献   

11.
飞机观测是云中粒子相态、分布和转化特征的重要探测技术。我国云降水物理飞机观测开始于20世纪60年代,经过60多年的发展,在飞机平台、机载测量技术、云微物理结构和降水形成机制认识等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发现积层混合云中对流泡区具有更高的过冷水含量,凇附增长起重要作用,符合“播撒-供给”降水形成机制,而在层云区,当云厚度较小时,过冷水含量很少,冰雪晶的凝华、聚并增长起主导作用,并不符合“播撒-供给”降水形成机制,而当云厚度较大时,过冷水含量较为丰富,凝华、聚并和凇附增长起主导作用,基本符合“播撒-供给”降水形成机制;我国北方冬季降雪过程的形成机制主要是凝华-聚并机制,只有在水汽非常充足、云较厚的情况下,凇附增长过程才具有重要作用。近年虽然在人工影响天气播撒效应、数值模式云物理过程验证、卫星及雷达遥感数据检验、对流云结构观测等方面也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较薄弱,亟待加强。  相似文献   

12.
云状由于气温、水汽、大气环流等因素影响,是不断变化的。云的外形、数量、分布、移动和变化都标志着大气中的各种物理状况。因此,借助于云的观测,对于了解空气中气象要素变化和大气运动状况,具有重要作用。由于云的观测记录有一定的主观性,因此不少观测员为了记录简便,避免出现有争议的记录,常把云状记录简单化,普通化。根据日常工作谈谈几点体会。  相似文献   

13.
西北太平洋云辐射实验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赵柏林 《气象》1989,15(10):31-35
“西北太平洋云辐射实验”是对云与气候有关问题,如全球云的变化、云与辐射、云对气候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的计划。它包括野外观测实验和多种卫星资料的分析。该区域性实验在南日本海上进行。北京大学是参加单位之一。本文介绍了其研究计划和进行的第一次实验的情况(第一次实验于1989年2月至3月在日本潮岬进行)。此次实验中,北京大学研制的双通道(λ=8mm-1.35cm)微波辐射计用于野外观测,遥感大气水汽含量,云中液态水量,全天云中水量的分布及降雨过程,本文介绍其结果。  相似文献   

14.
云是地面气象观测由一项很重要且不可缺少的项目之一,它既是天气过程中的产物,又是反映未来天气好坏的前兆信号,它的各种表现都反映了大气的物理过程。如:通过云可以观察到空气中的水汽含量,便能判断大气的稳定与否,不同高度气流的强弱。看云对分析未来天气变化有很大帮助。根据《地  相似文献   

15.
HUBEX试验期间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资料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1998年和1999年淮河流域能量和水循环试验(HUBEX)加密观测期间(IOPs),获得了双通道微波辐射计观测资料反演得到的大气水汽含量和云中液态水含量的时间连续资料序列.本文结合天气分析和其他加密观测资料,进行了HUBEX试验期间天气变化同大气水分变化关系的分析.结果表明,天气条件的变化是大气水分变化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16.
吉林地区一次积层混合云宏微观结构特征观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吉林100个加密中尺度地面雨量观测系统、雷达和飞机PMS获得的综合观测资料对2005年6月20日一次积层混合云天气系统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一是本次东北气旋的发展是由来自贝加尔湖的正涡度平流与东北地区高有效位能的叠加形成的;此次过程的雨量时空分布很不均匀,存在很多小尺度雨量中心,与雷达强回波中心相一致。二是通过飞机PMS探测发现,云滴的平均数浓度与过去我省层状云探测结果接近,但冰晶和雪晶的数浓度明显高于过去的探测结果。三是在云的中上部冷层,云中液态含水量和FSSP-100探测的云滴数浓度有较好的正相关,说明云中液水含量主要由过冷液态云滴浓度决定;云中液态含水量与冰晶浓度呈反相关,表明云中微物理过程是冰水转化过程。四是云中微物理量在水平和垂直方向都存在一定的起伏变化,具有明显的空间分布不均匀性。  相似文献   

17.
X波段双极化雷达的外场观测较少见,用成都市人工防雹降雨办公室1999年8、9两月双权化雷达的降水资料,对成都地区的对流云和层状云降水进行了水平剖面和垂直剖面的散射图分析,结果表明X波段Zh-Zdr平面散射与C波和S波段的散射图类似;在0度层上下的散射图变化清楚地反映了云中粒子的态相变化,这将为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作业和效果检验提供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王桂兰 《山东气象》1999,19(2):48-48
云的形成、演变与天气变化有密切联系,指示性云是未来天气变化的征兆,能直接或间接地反映气层状况,对未来天气变化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如夏季出现絮状高积云,往往是雷雨天气的前兆。因此,对指示性云的观测具有重要意义。通过对德州站1987-1993年7年逐日四次...  相似文献   

19.
云对云中大气臭氧影响因子的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应用一个较详细的气相光化学和液相化学耦合的箱体模式, 研究了云层对云中大气臭氧的影响过程。这一过程可分解为三个因子来考虑: 因子A (云的辐射效应), 由于云的存在改变太阳光辐射通量, 使得对流层光化学反应减弱或增强, 从而降低或增加臭氧浓度; 因子B(云的吸收效应), 云层中液态水对大气臭氧及其前体物 (NOx、NMHC、自由基等) 的直接吸收作用; 因子C(云的液相化学效应), 吸收进入云中的物质发生液相化学反应从而改变大气臭氧浓度。数值研究结果表明: 上述三因子对云中臭氧浓度影响的程度差别很大, 并且与云层的物理结构有密切关系。讨论了云的吸收及液相化学效应影响臭氧浓度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0.
在夜间灯光很弱或者没有灯光、星光、月光的情况下,云的目测是比较困难的。常规夜间观测云的方法是,根据视觉,结合星光疏密、空气清晰程度、云体的颜色、移动速度以及伴见的天气现象和实测云高,参照傍晚时云的状况来判别云状。为了能够在夜间快速准确地识别所在测站云状,以现代化探测设备为手段,对夜间云的观测方法进行了总结,介绍了用大气辐射、大气电场、气象卫星云图、多普勒天气雷达回波资料来辅助观云,可较好地弥补夜间目测云的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