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通过对北京市矿山地质环境现状的分析研究,运用质量指数模型方法,对全市矿山地质环境进行综合评价,划分出矿山地质环境严重区。较严重区及一般区。并对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发展趋势进行了分析,为合理开发矿产资源、保护矿山地质环境、治理矿山环境、恢复与重建矿山生态系统以及实施矿山地质环境监督管理,提供基础资料和决策支持。  相似文献   

2.
基于矿山环境遥感监测技术方法,开展广东曲江大宝山多金属矿开发环境遥感动态监测,获取矿山占地情况、矿山地质灾害、矿山环境污染、矿山环境恢复治理基础数据。在矿山水体污染、矿山土壤污染、矿山固体废弃物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4个方面评价大宝山矿山地质环境。通过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提出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对策与建议,为综合整治矿区环境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道孚县少乌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矿区地质条件和矿山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特征调查,重点分析和评价矿山活动对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地下水环境等造成的影响、破坏,和加剧、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问题。针对道孚县少乌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特征以及气候条件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治理措施。总结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是单纯的地质问题,同时涉及到大气、水、生物圈等,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开展矿山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四川地质学报》2022,(Z2):174-180
本文以道孚县少乌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对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方案进行了探讨。通过对矿区地质条件和矿山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特征调查,重点分析和评价矿山活动对地形地貌、人文景观、土地资源、地下水环境等造成的影响、破坏,和加剧、诱发地质灾害发生的问题。针对道孚县少乌砂金矿矿山地质环境的破坏特征以及气候条件提出了保护和恢复治理措施。总结出了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和恢复不仅是单纯的地质问题,同时涉及到大气、水、生物圈等,给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因此开展矿山活动造成的地质环境保护和恢复工作是十分必要和迫切的,对保护生态环境、改善人类的生存环境、促进社会经济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5.
为对陇南地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保护与恢复治理,采用GIS和RS技术,使用SPOT5遥感数据,对陇南金矿区矿山地质环境进行评价.从地质背景和矿山开发两个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指标权重值.并根据指标加权平均法建立数学模型,使用MapGis软件,对各影响因子进行量化分析.评价分区结果基本反映陇南金矿区矿山环境问题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6.
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扎赉诺尔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为例,分析矿山地质环境现状及投入情况,构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指标体系。该体系中增添了以往矿山地质环境评价中较少出现的区位置和治理可行性两个方面的指标。将层次分析方法和模糊数学方法应用于对治理区的综合评价,提出治理顺序,实现治理资金的合理利用。这种评价方法效果显著,与实际相符,为矿山地质环境治理评价提供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山区煤矿矿山地质环境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山区煤矿矿山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从地质环境条件、矿山开发程度、资源损毁、地质环境问题和环境污染问题等5个方面构建一个3层次的矿山地质环境综合指标评价体系,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了山区矿山地质环境多层次灰色综合评价模型,并结合实例进行计算,得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值。评价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相符,表明该模型能有效地利用评价指标的信息,所给出的综合评价值能够对受评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定性或定量的评判,为政府和企业进行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及矿产资源合理利用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8.
韩永昌  张瑛 《西北地质》2003,36(C00):74-77
矿业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日益突现,开展矿山生态环境研究与保护工作已迫在眉睫。本文详细叙述了辽宁省矿山目前存在的各种形式的生态环境问题,以及治理对策,并提出要加强矿山环境保护管理体系的建设,做好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恢复治理工作。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在矿产资源规划中的位置,阐述了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评价可以解决及可以明确的治理范围,分析了“轻重缓急”和“方法具体”等问题。另外,指出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调查评价体系中分别确定基准回采率的做法是可取的。  相似文献   

10.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综合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8,自引:1,他引:28  
本指标体系把矿山环境地质问题归为三大类23项指标,提出以指标指数作为划分环境地质问题危害程度等级的依据,给出2类指标评价指数的计算方法,以及各指标相应的权重。在此基础上,用模糊数学综合评判法评定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历史、现状及其发展趋势的影响程度。在考虑矿山区位条件和恢复治理难度的基础上,最终给出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综合评价等级,该等级也同时反映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的优先顺序。  相似文献   

11.
管祥波 《山东地质》2011,(6):62-63,66
平邑县高度重视日益突出的矿山地质环境问题,不断加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工作力度,通过推进矿山公园建设、严格采矿权审批程序及开展矿山地质环境治理总体规划等,对保护矿业遗迹、保护矿山地质环境等工作起到积极作用,并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环境效益。  相似文献   

12.
正狭义的地质环境保护指的是保护性工作部分,广义的保护还应将治理和开发、利用等内容纳入其中。地质环境的保护是分领域按项目实施的,在我们工作中"看得见摸得着"的有特大地质灾害治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地质遗迹保护、地质公园和矿山公园建设等。从2009年算起,我国大概开展了特大型地质灾害治理工程项目4000多个,中型、小型的更多,使上百万群众摆脱了地灾威  相似文献   

13.
文章根据黑龙江省矿山地质环境调查资料,确定出影响矿山地质环境的因素,采用“袭扰系数法”对全省矿山地质环境进行定量化评价。划分矿山环境严重破坏区;中等破坏区;轻微破坏区和末破坏区。该评价结果为政府有关部门进行矿山地质环境保护和治理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4.
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是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研究的一个重要范畴,本文以河北承德武烈河流域矿山环境地质问题为例,首次将矿山地质环境系统分解为:潜在问题程度、已有问题程度、环境影响程度三个子系统,在传统层次分析法评价的基础上,引入"矿山地质环境综合影响指数"的概念,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定量分析评价模型,通过分析各个单元的指数情况,确定等级阈值,实现承德武烈河流域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与分区,最终为该地区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5.
我国许多废弃和老矿山未实施地质环境治理和土地恢复工程,矿区内环境恶劣.为了解决废弃矿山遗留的环境问题,国家提供了专门的政策和资金进行治理,但亟需从技术层面上提出一套适合国情的设计理论.在总结废弃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治理工程设计的原则、指标和流程,并将设计理论用于广西凤山石灰岩矿山的治理工程设计.结果表明:(1)矿山地质环境问题复杂多样,治理工程涉及环境地质、生态地质、岩土工程、环境工程和景观工程等多学科交叉.治理工程设计需要综合考虑地质环境问题、可行性、效益和社会需求四个主要指标.(2)凤山石灰岩矿山的地质环境问题包括松动危岩、潜在崩塌体、土地和植被资源占用与破坏、地形地貌景观破坏.采取截水、锚固、落石平台和岩石雕刻将采石掌子面改造为公园的景点,并通过岩壁雕刻宣传当地的民俗文化.(3)治理工程消除了废弃采石矿山的地质灾害安全隐患,同时,建设成世界级的雕刻景点,从环境、经济和社会三方面体现了治理工程的效益.  相似文献   

16.
基于GIS的青海高寒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模糊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海省的矿产资源主要分布于青藏高原高寒区,处于生态环境脆弱地区,具有独特的地质环境条件,生态环境保护与矿业的开发之间矛盾突出。本文以青海省东部大通河上游的江仓煤矿四井田为例,将影响矿山地质环境质量的主要矿山地质环境地质要素概括为自然因子和人为因子二大类。为尽可能实现多因素的影响和评价因子的量化,将评价因子划分为三级,建立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指标体系。在GIS支持下,建立影响程度评价因子数据库。利用GIS空间栅格叠加分析功能,采用三级模糊综合评判方法对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进行了综合评价,编制了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图。基于GIS的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模糊评价方法将GIS技术和模糊数学理论引入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评价研究之中,达到了定性、定量以及定位相结合,从而可为受损的矿山地质环境实施科学保护与治理提供更加精确的信息。  相似文献   

17.
江西省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方法初探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矿业开发产生的环境地质问题主要有水土流失,土地污染、地面变形与塌陷、次生崩滑流灾害、水环境污染等。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单元的划分是根据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分区界线、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分区界线、地质灾害易发程度分区界线确定评价最小单元。选取矿山开发对地质环境的影响程度、地质灾害易发程度、矿产资源开发利用规划、矿山生态环境恢复治理难易程度等作为评价因子。根据各因子对矿山地质环境质量影响存在重大差异及可分层次的实际情况,采用敏感因子一综合分值评价模型作为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评价模型。首先对各参评因子进行1级评价,在此基础上对整个系统进行综合评价(2级评价)。在进行2级综合评价时,对存在的敏感因子进行敏感因子评价。然后根据综合指数的大小,将矿山地质环境综合质量划分不良、一般、较好3个等级。  相似文献   

18.
以韶关市某地下开采的萤石矿山为例,从地形地貌、地层岩性、构造等地质背景入手,分析矿山开采对该矿区的土地资源、地下水资源、地质地貌景观的破坏和影响,进而可能引发的地质环境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保护及恢复措施,以指导同类矿山地质环境的保护与恢复治理。  相似文献   

19.
在收集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相关规范和技术要求的基础上,结合矿山开采造成的地质环境问题的现状、分布,从众多常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评价指标中,选取普适性较强的地质灾害治理效果、水环境恢复效果、景观植被恢复效果、管护措施这4个评价指标作为评价因子,从而验证上述普适性较强的评价因子可以较好的反映治理恢复效果。根据评价因子的重要性,分别赋予不同的权重,采用加权综合法进行计算,对恢复治理效果评估方法进行改进量化,综合判定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本文以贵州省毕节市某煤矿为例,采用的矿山地质环境恢复治理评估方法通过验证,可以为同类型矿山开展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效果评估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20.
桐梓县矿山主要环境地质问题及防治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邱兵  王义喜 《四川地质学报》2011,31(2):215-217,222
桐梓县矿业开发引起的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种类较多,主要为矿山地质灾害对土地、植被及地貌景观的占用与破坏,对地下水均衡的破坏,及矿山废水、固体废弃物排放对水环境的污染等几种。通过对矿区矿山地质环境的现状评估分区及其保护、治理分区,提出了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