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改进CA-Markov模型的武汉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传统的CA-Markov模型未充分考虑土地利用变化的多因素驱动影响,难免预测精度过低的问题,该文以武汉市为研究区域,采用2005、2010和2015年土地利用现状数据,结合Logistics回归模型,综合考虑土地利用变化多种影响因子,构建了改进的CA-Markov模型,对武汉市2020年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了模拟预测及分析。结果表明:改进的CA-Markov模型可以有效提高土地利用现状预测精度;根据预测结果,武汉市2020年土地利用总体结构仍以耕地为主,2005—2020年耕地面积持续减少,建设用地面积持续增长,增长幅度达到76.36%;耕地转换为建设用地是地类转换的主要模式。预测结果为武汉市的国家空间规划与和谐发展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2.
武汉市作为武汉城市圈的核心城市,其土地利用/覆被和景观格局变化备受关注。本文基于1991年和2009年Landsat TM影像数据,采用RS、GIS和景观生态学方法,运用土地利用变化模型、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和景观格局分析软件Fragstats3.3,对武汉市近19a的土地利用/覆盖及景观格局变化特征进行了动态研究,结果表明此成果能够为武汉市土地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土地利用动态度双向模型及其在武汉郊县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土地利用动态度是描述单一地类动态变化时采用的模型。事实上 ,土地利用数量净变化是土地利用双向变化的结果。为此 ,作者提出双向动态度模型 ,并以武汉市江夏区为例 ,探讨了结合土地利用动态度使用双向模型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利用2009—2019年河西走廊土地利用现状年度变更调查数据,采用土地利用变化速率、土地利用动态度、核密度等要素,对河西走廊土地利用10年间变化的特征进行分析,探讨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为河西走廊土地资源合理开发和生态环境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本文将长汀县为研究区域,通过定性的方法,对长汀县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深入地分析,探寻土地利用变化规律和其变化驱动因素.结合社会经济方面的资料,提取长汀县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子指标,采用定量分析的方法分析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力,建立土地利用变化驱动模型,揭示该研究区域土地利用变化与驱动力的关系,进而指导现实决策.  相似文献   

6.
土地利用的时空变化可以直观地表达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的相互作用关系。以巢湖流域为例,利用多种指标,对巢湖流域1985年、2000年、2016年的数据进行分析,主要从土地利用变化动态度、土地利用状况转移矩阵、土地利用程度、土地利用重心变化4个方面进行研究。结果表明,1985―2000年、2000―2016年、1985―2016年3个时间段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综合动态度分别为0.08%、0.12%、0.1%,表明30年来巢湖流域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的影响越来越大;1985年以来,巢湖流域土地利用类型之间的转换主要体现在耕地对建设用地的转换和水域、草地对耕地的转换,其中耕地转化为建设用地的比例最大,表明社会经济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巢湖流域的土地利用程度较高,各县市30年来的土地利用程度各有增减;除林地和水域外,其他土地利用类型的土地利用重心都有不同程度的偏移。  相似文献   

7.
基于GIS技术,以厦门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类型数据为数据源,进行土地利用空间演变动态分析,构建土地利用程度指数以及土地利用多样性指数,分析厦门市2000—2020年土地利用演变特征及其驱动机制。结果表明:厦门市2000—2020建设用地迅速增加,主要由耕地转换而来;结合空间结构、土地利用程度变化分析表明厦门市南部区域较北部发展更好,土地利用综合程度指数较高,人文经济发展程度高。  相似文献   

8.
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遥感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近20年来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信息相对不足的问题,提出运用现代遥感与GIS技术进行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动态监测的方法。在分析1996年、2005年和2014年3期Landsat影像的基础上,采用监督分类方法提取土地利用信息,然后采用土地利用转移矩阵分析法和动态度分析法,分析了土地利用类型的时空变化情况及发展趋势。结果表明:1996年以来,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特点表现为耕地显著增加,而林地明显减少;20年间其他未利用地和城镇的空间变化幅度很大;经济快速发展,旅游业大力发展等是武夷山市土地利用变化的驱动因素。研究结果对武夷山市的生态环境保护以及探究旅游业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基于CLUE-S模型的南京市土地利用变化模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余婷  柯长青 《测绘科学》2010,35(1):186-188,164
本文以南京市为研究区,以南京市1986年的土地利用现状图为基础,分析研究区概况并根据数据的可获取性,选取13类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利用逻辑斯蒂回归分析求解土地利用变化驱动因素作用系数矩阵。在此基础上运行CLUE-S模型,对南京市1996年的土地利用空间格局进行模拟。将模拟结果与南京市1996年土地利用现状图与进行对比,结果较为理想,模拟正确率达88.57%,KAPPA指数0.86。这说明CLUE-S模型具有成功模拟区域土地利用时空动态变化的能力,对土地利用预测、规划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0.
遥感图像是地理信息分析非常重要的数据源。遥感技术和GIS技术被广泛应用于土地利用动态监测。利用1987年和2000年的遥感影像,分析了徐州市14年间土地利用动态变化情况,并运用ArcView实现土地利用的空间分析,对徐州市土地利用状况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土地利用类型变更情况。以耕地为例,利用徐州市的社会经济统计数据,运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基于SPSS软件对耕地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和驱动机制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1.
把细胞自动机和灰色局势决策结合起来对土地利用变换机制进行模拟。实验证明,基于灰色局势决策规则的细胞自动机是对土地利用变换机制从宏观和微观角度进行模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近几十年来,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研究成为全球变化研究的焦点.本文利用2000年和2003年两个不同时期的遥感影像数据,借助GIS强大的空间分析能力,首先对上海市南汇区的城市用地利用变化的时空扩展过程、特征、规律做了深入的探讨,然后结合研究区社会经济数据对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驱动力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南汇区城市土地利用正发生着数量及空间上的变化;(2)城市用地扩展的大部分来源于耕地,在城市化进程中耕地资源被大量地占用了;(3)南汇城市用地加速扩展,但扩展速度在空间上并不均衡;(4)城市用地的扩展在空间上呈现出轴线性和带状分布特点;(5)经济的发展始终是南汇区用地扩展的主导影响因子,相关的政府政策和规划贯穿于南汇城市用地扩展的全过程.  相似文献   

13.
以遥感技术为依托,研究了金普新区在成立以来的土地利用及变更情况。通过实验对比,选用了适合于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面向对象的分类方法对金普新区2013年的遥感影像进行了分类,成功获取了金普新区2013年的土地利用状况;然后应用金普新区2015年的地理国情普查数据,把普查数据成果与分类出的2013年金普新区土地利用状况有机结合,实现了对金普新区成立后的土地利用对比分析。  相似文献   

14.
以武汉市为研究对象,基于武汉多时相航摄影像数据,借助GIS技术和空间分析方法,以城市用地扩展速度和强度指数、分形维数、紧凑度为城市形态指标,实证分析1986~2008年间武汉城市建成区外部形状的变化过程,期望为武汉规划决策的制定以及相关调控措施的研究等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命题逻辑演算方法。以武汉地区1993年和2002年的Landsat TM数据为例.应用该方法对近10年武汉城镇建筑的覆盖变化进行了试验,证明了该方法用于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以北京市海淀区为例,把变化向量分析方法引进到了当前国内的土地利用/覆盖变化监测中,针对变化向量分析方法中变化阈值确定的难题,提出了一种双窗口变步长阈值搜寻的新方法,从海淀区的实例研究结果看,变化的检测精度可以达到87%以上,表明变化向量分析法在解决阈值问题后,确实可以有效地提取土地利用/覆盖变化信息。  相似文献   

17.
基于Web服务的土地适宜性评价PSE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Web服务的PSE环境创建策略,结合土地适宜性评价工作的要求,研究土地适宜性评价PSE体系结构,设计了基于Web服务的土地适宜性评价PSE实验系统,并以武汉市黄陂区作为实验区,验证了该实验系统的有效性和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高分辨率遥感影像土地利用变化检测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一种利用高分辨率遥感影像进行土地利用变化检测的方法。以土地利用图为辅助数据,通过土地利用图和遥感影像的配准套合,获取影像像斑;同时,对遥感影像进行基于像素的监督分类,获取概略的类别图;再根据像斑内像素的类别编码完成子像斑的划分。以子像斑为影像分析的基本单位提取特征,以相关系数为相似性测度衡量不同时期子像斑的特征相似性,用ROC曲线(接受者操作特性曲线)代替经验选取的方法自动获取变化阈值,确定像斑是否发生变化。以武汉市区局部QuickBird 2002年和2005年多光谱影像、相同地区2002年1∶10 000土地利用图为实验数据进行了算法的实验,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的变化区域都可以被提取出来,实验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