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首先概述了数字地震波形分析的重要性及该领域一些主要波形分析软件的概况,然后介绍了笔者研制的《数字地震波形分析—WAVE Version 2004》软件;详细描述了该软件的设计目标、研制思路、系统特点、系统框架、操作界面、技术特点、方法功能等;最后给出了一个实际应用的实例。通过一些用户的反馈意见,认为该软件可作为当前地震学研究与分析预报工作中的一个主要工具。  相似文献   

2.
重复地震在地震学的研究中已得到广泛的应用. 国家"九五"、 "十五"计划期间, 完成了数百个地震台站的数字化建设工作, 为重复地震的广泛开展提供了良好的天然条件. 为了有效发挥重复地震的作用, 该文根据重复地震的定义和识别方法, 研制了重复地震的识别与相关分析软件, 给出了重复地震在地震预测研究中的一个应用例子. 检验表明利用该分析软件可以充分利用数字地震波形开展相对高精度的地壳介质分析.  相似文献   

3.
首先概述了数字地震波形分析的重要性及该领域一些主要波形分析软件的概况,然后介绍了《数字地震波形分析-WAVE Version 2005》软件的设计目标、研制思路、系统特点、框架结构、操作界面、技术特点、方法功能等;最后给出了一个应用的实例.  相似文献   

4.
随着数字地震学的快速发展,重复地震在地震学的研究中显得越来越重要。本文首先介绍了重复地震的定义和识别方法,然后基于此研制了重复地震识别与分析软件,最后给出了重复地震在地震预测中的一个实际应用例子。结果表明基于该软件工具可充分利用数字地震波形开展相对高精度的地壳介质动态变化分析。  相似文献   

5.
<正>随着地震台网的持续建设,观测资料的不断丰富,面临资料的快速处理与台网成果的及时产出。为了更快更好完成此类工作,无疑需要方便快捷的地震波形分析工具,有效挖掘海量地震波形数据,开展地震研究,提炼预报信息。为此,结合地震学研究、监测预报应用,研制了《数字地震波形分析软件》。  相似文献   

6.
“十五”期间中国地震观测系统得到了迅速的发展, 中国地震局地球物理研究所于2007年底完成“中国数字地震观测网络”项目“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的建设.该数据备份中心可以准实时地接收并存储全国1000多个固定地震台站的信号,具备海量数据校验、数据格式转换、以用户定制方式截取地震事件波形数据和数据网络下载的功能.到目前为止,已累计为国内10多个科研单位开展的70多项研究提供了近70TB海量波形数据的服务,特别在快速开展的汶川特大地震震后相关研究中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和保障作用.本文介绍了“国家数字测震台网数据备份中心”技术系统建设、汶川特大地震数据服务快速响应、大地震快速响应波形数据自动截取系统建设,以及对地震学及相关科学研究的数据支持情况.  相似文献   

7.
本世纪70年代以来由于在地震观测系统中大量使用了数字仪器,因而使数字地震学得到迅速发展。本文概述了数字地震学的发展过程及其在探索地球内部结构、地震震源过程、地壳和上地幔的应力状态中所取得的成就。作者提出应开展岩石层和震源的数字地震成像的研究工作,并以该项研究课题来带动我国数字地震学的发展。文章对于岩石层和震源的数字地震成像研究的意义、内容和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8.
中国数字地震台网 (CDSN)地震事件数据库系统是一个数据服务软件系统。它以国际著名的 ORACLE数据库为开发环境 ,以 CDSN数字地震事件数据为基础 ,借鉴 IRIS等国际地震学机构优秀的数据服务方式 ,利用 rdseed、 SAC等地震学领域流行的数字软件 ,为网上用户共享 CDSN数字地震数据提供了一个全新的服务窗口。本文对该数据服务软件系统及分布数据库系统作相关的介绍。  相似文献   

9.
引言“九五”期间,各地区相继建成了数字化遥测地震台网,地震观测技术有了质的飞跃,台网的建成不仅使科研人员能够更快、更准确地完成地震速报任务,同时还可以开展更深入的地震学基础理论研究。随着台网规模不断扩大,以及由此产生的大量数据如何管理、保存、使用,成了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新课题,可以说,解决这个课题是台网产出高质量地震数据和取得台网高运行率以及开展地震研究工作的重要保证。1数字台网的数据特点数字地震台网产出的数据在记录、存储、使用、管理等方面与模拟台网都有明显不同,主要表现出以下几个特点。①数据量大。为能清…  相似文献   

10.
超大容量地震数据长期在线服务系统是针对数字地震台网海量数据的长期在线服务需求而设计的,软件实现基于文件系统的数据自动存储、快速数据检索、数据格式转换等功能.阐明软件的设计思路和主要功能,介绍软件系统结构和波形数据自动检索方式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