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利用清代雨雪分寸记录,重建了南昌1736年以来的初雪日期、降雪日数、降雪量及冬季气温变化序列.分析显示:1)1736~1910年的平均初雪日期比1951~2007年早20天,前一时期约58%的年份初雪日出现于12月,后一时期约51%的年份初雪日出现于1月;2)1736 ~ 1910年的冬季平均降雪日数比1951~200...  相似文献   

2.
私人日记是重建高分辨率历史天气气候序列的珍贵史料来源。以《查山学人日记》中的雨日记录为指标复原了日记史料相对缺乏的19世纪早期(1800—1813年)上海地区的梅雨特征,并将雨日区分为5个降水等级,同时将1951—1998年上海龙华站器测日降水量划分为与日记降水记录相匹配的5个降水等级,然后根据龙华站梅雨期、汛期各级雨日数与降水量之间的回归关系复原了1800—1813年的梅雨量和汛期降水量。结果显示:(1)1800—1813年的梅雨相对典型,平均入梅日期为6月10日,出梅日期7月7日,梅期雨日数20.1天,梅期长度27.1天,梅雨量257.3 mm,汛期降水量669.5 mm,与利用《雨雪分寸》重建的梅雨期大体一致,梅雨量有较大差异。(2)整体上看,该时段平均入、出梅日期比龙华站各年代有所提前,梅期雨日数和长度略有增加,梅雨量偏丰,梅雨强度偏强,汛期降水量在适中水平。梅雨特征量、汛期降水量与龙华站各年代不存在显著差异,与20世纪80、90年代最相近。(3)复原的“梅期雨日数、梅期长度”、汛期降水量与区域旱涝状况均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与东亚夏季风强弱变化指示的降水空间变化特征也比较相符,反映出文中所用的日记资料以及复原方法和结果具有较高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3.
基于相关系数和Fisher最优分割法的汛期分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径流形成原理出发,提出了采用降雨径流相关系数作为汛期分期指标的基本思路。以陕西省石头河水库1954~2007年的日降水和日流量资料为基础,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对影响时段径流的因素进行了分析,筛选出了影响不同时段径流量的主要因素,计算了主要影响因素与时段径流量的相关系数,采用Fisher最优分割法将石头河水库汛期划分为汛前过渡期(4月1日~5月20日)、前汛期(5月21日~7月10日)、主汛期(7月11日~8月10日)、后汛期(8月11日~9月20日)和汛后过渡期(9月21日~10月31日),并结合区域气候特点和实际发生的洪水对成果进行了合理性论证。该方法资料要求低,计算简便,具有一定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4.
《浙江地质》2010,(5):14-16
一、地质灾害趋势预测 根据省气象部门预测,2010年我省属于气象灾害偏重年景,梅汛期可能有明显的降水集中期,预计有4个台风影响我省,可能有1—2个登陆我省,由于台风暴雨极易引发地质灾害,因此地质灾害防灾形势严峻。5月下旬至6月下旬的梅汛期与7月下旬至9月下旬的台汛期是地质灾害重点防范期。梅汛期日降雨量50毫米以上,或连续大雨3天以上、过程降雨量大于100毫米的时段,台汛期台风降雨开始时至台风过后降雨停止后48小时时段,是地质灾害易发和重点防范时段。重点防范的地质灾害为滑坡、崩塌、泥石流。  相似文献   

5.
该文介绍了地温异常与三个月后降水异常的联系,论述了利用前一年冬季地温预测第二年汛期降雨量的机理、方法和试验效果。通过作者十三年的研究实践,证明了这是提高汛期降雨预报准确率的一个颇为有效的方法,地温与降水以及地气相互关系的研究不失为一个全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利用清代宫廷档案“晴雨录”南京、苏州和杭州的逐日天气记录,复原了18世纪三地的年、季和月降水量序列;论述了将“晴雨录”的逐日降水时数和降水类型的记载转换成7级降水日数和逐步回归推算月降水量的方法及其科学依据;给出长江下游地区18世纪典型多雨、少雨年份的降水量值。18世纪南京等三地的年、季、月降水量序列的复原,对了解在寒冷小冰期中相对温暖时段我国主要农业区长江三角洲地区的降水特征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北京西山鹫峰地区氢氧稳定同位素特征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北京西山鹫峰低山区为研究对象,通过对降水、土壤水、泉水氢氧同位素的变化特征分析,研究低山区的降水-土壤水-泉水的转化关系。研究结果表明:该地区的雨季降水线与北京地区的地区降水线有明显区别,斜率和截距偏小;随降雨的进行氢氧同位素特征有时程变化和降雨量效应,而降雨的时程变化也对土壤水的同位素特征产生了影响;土壤水分同位素分布特征相对集中,蒸发线方程的斜率和截距相对于当地大气降水线和雨季降水线都偏小,栓皮栎混交林土壤水对于小雨量次降雨事件反应不敏感,而侧柏林的土壤水分运动较栓皮栎混交林快,说明林分类型和土壤特性对不同水体之间的转化有影响;泉水的同位素特征比较稳定,主要分布在地区降水线的右下方与雨季降水线的交点附近;不同水体中降雨的δD、δ18O变化范围较大,土壤水次之,泉水变化最小;而沿着大气降水-土壤水-地下水(泉水)这一水循环路径,水体中的δD、δ18O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  相似文献   

8.
黄河源区年内降水集中, 洪水风险大, 重建源区雨季降水和汛期径流量对于提高径流预报预测精度及防洪防灾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本文利用黄河源区及周边筛选的16个树轮年表, 采用嵌套主成分层次贝叶斯回归模型, 估算参数后验分布替代固定值以考虑不确定性, 重建了黄河源区过去1 160 a的雨季降水; 提出了基于年径流的分类占比回归模型, 以考虑汛期径流量与年径流量的一致性, 将黄河源区汛期径流量展延至公元159年。结果表明: ①嵌套主成分层次贝叶斯回归模型的误差缩减值(ER)和有效系数(EC)评价指标值均显著高于0, 分类占比回归模型的ER和EC值最高分别达0.90和0.88, 重建结果可靠性较高; ②即使在千年尺度下, 1979—1985年亦是较为不寻常的汛期高径流量时期。  相似文献   

9.
邓丽仙  杨帆  杨洋  李姣  赵兰兰  胡成龙  李长江 《水文》2024,44(2):113-120+127
以滇池流域1970—2020年汛期(5—10月)降水量资料为依据,利用地理信息技术,采用MannKendall检验法、小波分析等方法,分析近50年来滇池流域汛期降水年际变化的趋势性、周期性以及集中度、集中期、降水中心和旱涝发生频率等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近50年来,滇池流域汛期降水总体呈减少趋势,中部地区降水呈增加趋势,盘龙江上游的松华坝水库以上区域及南部地区降水呈减少趋势;(2)汛期降水年际变化存在31 a的主周期,中部主城区降水集中度高于南部地区;(3)汛期降水的中心整体呈现向东部、南部方向偏移的态势,且移动趋势显著;(4)滇池流域旱涝频发,尤其盘龙江中段昆明主城区为旱涝多发区。该成果对滇池流域水旱灾害防御及水资源管理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0.
利用黑龙江省1961-2014年逐时降水资料,采用线性倾向估计方法分析了汛期(5-9月)降水量、降水频率、降水强度以及不同持续时间降水的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汛期逐时累积降水量平均为430.0 mm,高值区集中在松嫩平原东部和南部以及小兴安岭南部;降水频率平均为297.2 h,仅在省西部的齐齐哈尔、大庆和绥化等地以及哈尔滨西部地区偏少,其余地区台站均在300 h以上;降水强度平均在1.2~1.7 mm·h-1之间,增加趋势显著(P<0.01),空间分布与降水频率分布相反;全省多数台站的汛期降水量、降水频率趋势变化不明显,但却有39%的台站降水强度增加明显.汛期降水量的日变化呈单峰型,超过半数的降水集中在11:00-22:00;降水频率的日变化表现出双峰型,00:00-04:00和13:00-19:00为高值区间;降水强度的日变化也呈单峰型,高值区间集中在13:00-18:00.全省的降水事件中短历时降水优势明显,降水量占总降水量的46.7%,降水历时占全部降水历时的49%;持续5~6 h的降水雨强最强,其次是持续3~4 h降水雨强,最弱的是持续1~2 h的降水雨强.  相似文献   

11.
《Atmósfera》2014,27(4):367-376
Som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precipitation such as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rainy season, as well as their spatial and temporal distributions are studied. The study included data from 23 climatological stations located in the Federal District for the period 1954-1988. Four variables related to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rainy season were defined, namely the day of the first and last event with 10 mm of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and the percentage of accumulated precipitation until Julian days 150 and 275. An analysis of variance and principal components was made with these variables, establishing that rainfall in the Federal District (which includes part of Mexico City and its surrounding areas) responds homogeneously through time to the presence of mesoscale meteorological phenomena.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precipitation was lower at the beginning and end of the study period, and higher in the middle; additionally, the rainy season starts from west to east and ends from east to west, causing a longer season in the southwest than in the northeast. The spatial distribution shows the greatest rainfall in the southwest due to the effect of the nearby mountains, and the lowest in the northeast.  相似文献   

12.
青藏高原雨季降水的水汽条件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1961—2017年青藏高原109站降水量资料、NCEP全球逐月再分析资料,讨论了雨季期间高原的水汽输送特征。结果表明:高原雨季降水呈显著的年际变化特征,高原雨季降水主模态为南北反向型和全区一致型。气候态高原雨季的水汽输送路径为来自阿拉伯海的偏西风水汽输送,在孟加拉湾附近分为三支水汽输送气流:一支向北输送,自高原南缘输入;一支在南海附近转为偏南风水汽输送,自东南侧输入高原;一支受高原大地形的阻挡作用,转为偏西风水汽输送。在全区一致型降水偏多年,高原主体呈现北部弱辐合、南部辐散的分布形态;在全区一致型降水偏少年,来自阿拉伯海偏南水汽输送在25° N附近转为偏东水汽输送,在高原南缘形成较强的水汽辐合中心。雨季期间高原各边界的水汽收支情况表现为西、南、东边界以水汽输入为主,北边界为水汽输出,南边界水汽输入量最大,西边界次之。  相似文献   

13.
表层岩溶带调蓄系数定量计算--以湘西洛塔赵家湾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本文以湖南洛塔赵家湾表层岩溶系统为例,综合利用水位、降雨量、蒸发量及泉流量等长观资料,分别对不同降雨特征下的表层岩溶带调蓄系数进行了定量计算,并对影响表层岩溶带调蓄能力的因素进行了分析。计算得到丰水期赵家湾表层岩溶带调蓄系数为0 14~0 2 8,明显小于枯水期调蓄系数0 44 ;但丰水期久旱后表层岩溶带的调蓄能力接近于枯水期;在丰水期,场雨和连续降雨时的调蓄能力比间歇降雨时的小近1倍。实例计算表明:赵家湾表层岩溶带具有一定的调蓄能力,其地下迳流滞后于降雨至少3d ,调蓄系数确实可以用来定量评价表层岩溶带的调蓄能力。  相似文献   

14.
This study presented a study of seasonal variations of major ion concentrations in fresh snow on Baishui Glacier No. 1, the largest glacier on Yulong Mountain, China. Fresh snow samples at Baishui Glacier No. 1 were collected from November 2008 to October 2009 for chemical data analysis.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neutralizing effect of terrestrial source aerosols raised the pH value of fresh snow. The conductivity of fresh snow was much higher in dry season than that in rainy season. It was evident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inorganic ions was generally higher in the dry season than that in rainy season, and the highest values occurred in the pre-monsoon period (April–May). The ions of fresh snow mainly came from terrestrial under the influence of west wind circulation and the Plateau monsoon in dry seasons, and had much complex sources in rainy season under the control of southeast and southwest monsoons. Both wind speed and precipitation had potential effects on ion concentration and composition of fresh snow as well. Moreover, 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 showed that fresh snow ions were mainly from local lithology in dry season and from oceans in rainy season.  相似文献   

15.
李永康 《水科学进展》1993,4(4):268-273
应用对应分析等方法分析了江淮流域汛期(5月~9月)降水的时空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按降水旬际变化特征将论域初划为4个区域,最后讨论了各降水区降水异常的500hPa低阶流场背景.  相似文献   

16.
我国西南地区降水中过量氘指示水汽来源   总被引:29,自引:3,他引:26  
中d小,受沿途降水冲刷作用的影响,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较低;在旱季,受大陆性气团的影响,我国西南地区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西风带的输送和内陆再蒸发水汽的补给,空气湿度小,降水中稳定同位素比率和d较大.  相似文献   

17.
为掌握黄土高原土壤干燥化程度的空间分布特征,定量评价雨季前、后土壤干燥化程度,于2013年在黄土高原南北方向布设一条样带(N=86),获取雨季前、后0~5 m剖面土壤含水量。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土壤干燥化指数的空间分布规律及变异特征。结果表明:在黄土高原地区,土壤干燥化程度存在明显的纬度地带性,且雨季前土壤干燥化指数的空间变异程度高于雨季后;经过雨季降水的补给,土壤干层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修复,且中部地区的修复效果明显优于南部及北部地区;土壤干燥化指数剖面分布特征在雨季前、后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浅层0~2.3 m土层,这主要归因于降水对浅层土壤水分的补给。  相似文献   

18.
以红河哈尼梯田文化景观遗产核心区麻栗寨河流域的雨季大气降水为研究对象,对2014年雨季典型月7月的氢氧同位素组成进行了分析,拟合出大气瞬时降水线方程,并与邻近地区及全国、全球降水线方程进行对比,分析温度、湿度、降水量等气象参数和海拔对氢氧稳定同位素的影响,并初步判断该区的水汽来源。结果表明:(1)研究区雨季大气降水δ18O值变化范围大,与邻近的昆明、贵阳、成都地区相比,贫化明显;(2)大气降水线方程为δD=7.59δ18O+3.31,其斜率和截距较小,说明研究区雨季降水量大且蒸发强烈、降水的水汽来源非单一化,除受印度洋、孟加拉湾的变热性热带海洋气团的影响,还受研究区地表水体的二次蒸发影响;(3)研究区降水稳定同位素特征显示不但存在明显的降水量效应,也存在温度效应和海拔效应,但各因素是综合作用的,主导因素不明显。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红层区由于季节性降水差异,时常发生春旱和伏旱,笔者根据数十年对区内水文地质条件的研究,提出了,充分利用已有小型和微型水利工程(小水库、堰塘、栏水坝等)栏蓄雨季降水,把“今天的水蓄起来明天用”;针对农家分散居住特点,打小浅井(10m左右)解决旱季人畜饮用水;在场镇居民聚居区可用中江改水经验,打机井,建水厂,以集中供水。在财力和技术上需要政府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