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土地开发整理是在1997年4月15日下发《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土地管理,切实保护耕地的通知》(简称中央11号件)之后进行的,至今已有七、八个年头。土地开发整理的实施对贯彻“十分珍惜、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坚持“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确保一要吃饭,二要建设,实现占补平衡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但也存在不可忽视的问题,土地开发整理中的权属管理问题,搞不好会带来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经济的发展。况且在土地开发整理过程中,各地也出现过不少权属争议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土地开发整理权属管理问题进行进一步认识和规范。  相似文献   

2.
土地整理作为改善耕地耕作环境和增加耕地面积的有效手段,近几年来受到各级政府的高度重视.但是,如何抓好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管理工作,以确保土地整理项目工程质量,是各级土地整理机构必须十分重视的问题.根据广西壮族自治区第一个自治区投资土地整理项目--武鸣县双桥镇土地整理示范项目的实践经验,笔者认为,要抓好土地整理项目实施管理工作,必须做到"八到位".  相似文献   

3.
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测制工程标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目前各省土地开发整理工程建设标准的研究没有涉及前期测量和现状图成图标准的现实问题,依据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需要并结合工程实践,按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的工作流、数据流对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的测制工程标准展开研究,为土地开发整理现状图的测制提供依据和参考。  相似文献   

4.
做好土地开发整理工作,是确保耕地总量动态平衡,实现耕地保护目标,扭转人口增长、耕地减少的失衡趋势,促进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但目前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中还存在的一些问题,引起了笔的注意和思考。  相似文献   

5.
土地开发整理需要测绘的支撑,测绘是土地开发整理的基础工作。本文介绍了土地开发整理的概念,,分析了测绘在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施工、竣工验收阶段的作用以及测绘新技术的应用,提出了在土地开发整理中测绘需注意的问题,对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
随着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业务的发展,在野外实时、动态地查阅土地整理地块信息的应用需求越来越强烈。针对这种应用需求,本文在天津市土地整理中心现有信息系统的基础上,设计并实现了天津市土地整理储备移动监管平台,解决了外业土地调查过程中查阅资料困难及土地整理过程监督管理无依据等问题。  相似文献   

7.
土地是国家的重要资源,土地整理则是保护耕地总量动态平衡所采取的重要手段。近些年来随着社会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口的日益增多,人们对土地需求的加大,造成了人地矛盾日益突出,土地整理则越来越受到国家、集体和群众的广泛重视,虽然过去就有对土地的整治,但是土地整理被做为一项工程事业则是从近几年才发展起来。  相似文献   

8.
实施土地综合整理推进城乡统筹发展2004年7月,蒲江县率先在复兴乡实施了2个土地整理项目,于2005年3月竣工,7月通过省市检查验收,被众多媒体誉为社会上义新农村建设的蒲江模式。近年来,蒲江县国土资源局更足把土地综合整理作为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的有效载体,按照立足县  相似文献   

9.
招投标对于土地开发整理事业来讲是一个新课题。笔者由于工作关系对河北省国家投资和省投资的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进行过全面深入细致的调研,从中不仅深切地认识到招标工作对土地开发整理项目工程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而且也发现了土地开发整理工程招投标工作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好好研究。  相似文献   

10.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国土资源厅(国土环境资源厅、国土资源局、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房屋土地资源管理局)。计划单列市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解放军土地管理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国土资源局。各派驻地方的国家土地督察局。部机关各司局:设立“基本农田”和“土地整理”全国统一标识,规范设立基本农田保护区和土地开发整理复垦项目标志牌,有利于加大耕地保护工作宣传力度,提高全社会保护耕地特别是基本农田意识,接受社会对国土资源管理工作的监督。为此,部制定了《基本农田与土地整理标识使用和有关标志牌设立规定》(以下简称《规定》)、标识图案和颜色规格,基本农田保护区与土地整理项目标志牌参考式样,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执行。  相似文献   

11.
DEM在丘陵地区土地整理项目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勇  陶锐 《测绘科学》2008,33(1):170-172
本文选取巴中市巴州区某镇土地整理项目作为研究对象,首先利用一个典型区域的数字化等高线插值生成规则格网DEM,然后利用DEM进行土地平整土方量的计算、道路和渠系的纵断面提取以及由DEM自动提取水系等。由DEM进行以上信息的提取时,主要利用MapGIS软件的DTM分析模块和ArcGIS水文分析工具。本文将DEM与土地整理项目有机结合,在计算精度和计算效率上比以前的方法均有所提高,但由于受原始地形图精度和软件的影响,DEM的精度尚需提高,计算方法尚需进一步的改进。  相似文献   

12.
介绍了海南省三亚市三等GPS控制网的布设、观测方法、常见问题与处理以及成果精度等,就GPS技术在土地调查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3.
The composition and arrangement of spatial entities, i.e., land cover objects, play a key role in distinguishing land use types from very high resolution (VHR) remote sensing images, in particular in urban environments. This paper presents a new method to characterize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for urban land use extraction using VHR images. We derive an adjacency unit matrix to represent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land cover objects obtained from a VHR image, and use a graph convolutional network to quantify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by extracting hidden features from adjacency unit matrices. The distribution of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variables, i.e., hidden features, and the spatial composition variables, i.e., widely used land use indicators, are then estimated. We use a Bayesian method to integrate the variables of spatial arrangement and composition for urban land use extraction. Experiments were conducted using three VHR images acquired in two urban areas: a Pleiades image in Wuhan in 2013, a Superview image in Wuhan in 2019, and a GeoEye image in Oklahoma City in 2012. Our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provides an effective means to characterize the spatial arrangement of land cover objects, and produces urban land use extractions with overall accuracies (i.e., 86% and 93%) higher than existing methods (i.e., 83% and 88%) that use spatial arrangement information based on building types on the Pleiades and GeoEye datasets. Moreover, it is unnecessary to further categorize the dominant land cover type into finer types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spatial arrangement. We conclude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a high potential for the characterization of urban structure using different VHR images, and for the extraction of urban land use in different urban areas.  相似文献   

14.
市县级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与实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针对市县级土地开发整理管理的需求,分析了现行市县级土地开发整理项目管理模式的现状,提出了建设土地开发整理管理信息系统,明确了系统的建设目标,研究了系统应具备的主要功能并进行了系统的总体设计与实现。  相似文献   

15.
土地开发整理对增加耕地,提高耕地质量意义重大,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前必须做好项目规划设计。以宁陵县易地占补平衡项目为例,探讨应用MAPGIS进行土地开发整理规划设计的方法,详细论述了项目区现状图和规划图制作与输入的方法,该方法革新了传统的手工方法,提高了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相似文献   

16.
针对广州市工业用地调整的时序问题,提出一套包括调整潜力评价、发展政策约束及调整时序安排等完整的决策支持研究思路,调整潜力评价是基于对工业用地不适宜性与非工业用地的适宜性综合评价,以优化城市空间结构为导向;政策约束是梳理未来影响广州工业用地调整的政策,以落实政策空间影响为目标;调整分配是综合潜力评价与政策影响,提出未来广州市工业用地调整的时序安排。就实践层面而言,本研究为广州市土地储备部门制定年度实施计划提供依据,而在理论层面,本研究初步形成一个完整的用地优化决策技术框架,为今后类似大城市的用地空间优化提供一种借鉴与探索。  相似文献   

17.
吴勤书  吴国平 《测绘科学》2008,33(3):151-153
我国城市化步入快速发展时期,城市用地的迅速增长,使得大量的农用地正在快速转变为非农业用地。本文以GIS技术为核心,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综合考虑农用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影响因素,建立评价模型,通过对南京市江宁区和六合区为例进行实证比较研究,探索农用地评价的方法和规律,为农用地的征用、整理、分等、定级和估价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介绍了土地规划整理的重要意义、基本任务和总体目标,阐述了其关键技术问题以及总体工程布局,分析其社会经济效益与生态效益,为国家当前大力开展的土地规划提供技术依据。  相似文献   

19.
我国正处在城市化加快发展的阶段,城市用地的迅速增长,使得大量的农用地正在快速转变为非农业用地.本文以GIS技术为核心,在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综合考虑农用地的经济价值和社会价值,建立评价模型,并以南京市江宁区为例进行实证研究,探索农用地评价的方法,为农用地的征用、整理、分等、定级和估价提供一定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20.
针对建立在不同比例尺、不同软件基础上的县级土地利用更新调查成果数据,总结了如何通过统一的标准汇总到省级数据平台的整理方法,汇总的数据将作为建设广东省土地利用数据库的基础数据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