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81 毫秒
1.
陆大道 《地理学报》2013,68(1):15-17
黄秉维先生是在建国以后至1980 年代末的近40 年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的领导人。黄先生在1980 年代后期至他去世前的十多年间对我国地理学发展方向有深刻思考及其高屋建瓴的论述。黄秉维先生对我国地理学发展的思考和论述有重要三点:其一, 关于地理学方向:强调自然地理学和人文地理学的合作, 特别是要对国家建设做科学研究, 解决国家面临的可持续发展问题。其二, 强调微观研究, 1950-1960 年代他在提出自然地理学的三个新方向基础上, 指导了1980 年代试验站的建设和实验地理学的发展。其三, 强调我国地理学要特别注意开展环境变化领域的研究。  相似文献   

2.
本论文选于1993年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共228页,林超教授(1909-1991)是当代国内外著名地理学家。他从事地理研究和地理教育60余年,对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过卓越贡献,现选录他20世纪30-90年代的代表性论文27篇,涉及地理学众多分文学科。林超教授的地理学术思想精髓是“地理学的综合性”。这实为宝贵的学术遗产。  相似文献   

3.
张国友 《地理学报》2008,63(1):108-108
根据中国地理学会与日本日中地理学会议于1982年签署的协议,应日中地理学会议的邀请,中国地理学会派出了由学会理事长陆大道院士(团长)、河南财经学院校长李小建教授、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张柏研究员、西安外国语学院人文地理研究所所长王兴中教授、山西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原院长王国梁教授和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等组成的第七次访日代表团,于2007年10月6-15日对日本进行了友好访问.  相似文献   

4.
2012年2月18日,中国地理学会在北京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组织召开了人文一经济地理学未来发展座谈会”。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陆大道院士、中国地理学会区域规划研究分会主任樊杰研究员、副主任张平宇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方创琳研究员、副主任周尚意教授、陆玉麒教授、罗静教授,  相似文献   

5.
近几年来,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召开了三次具有重要意义的学术会议(这三次会议是1985年2月在北京召开的土地资源综合研究学术讨论会;1986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自然地理学与国土整治学术讨论会;1988年11月在武汉召开的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研究和资源开发学术讨论会)。  相似文献   

6.
兼容并蓄,拓展科学--怀念我国著名地理学家陈传康教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传康教授是新中国第一代自然地理学者.他早期在名师林超教授的培养下,积极学习前苏联先进的自然地理学理论,在创立我国的综合自然地理学,在推动新中国高校地理教学做了大量工作.改革开放以来,他运用系统论和控制论的思想和方法,富有远见并卓有成效地提出综合自然地理学的应用研究方向,如旅游地理学、灾害地理学、感应与行为地理学及建设地理学等;指出现代地理学正在发展成为一门站在现代科学前沿的综合学科,并在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方面取得更大的发展.他身体力行,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长城内外,在区域发展战略和规划、区域旅游规划和景点设计、旅游文化与区域文化等方面做了大量应用研究,并不断总结提高,提出建立高层次综合地理学、地段地理学、地理建设和建设地理等一系列创新的学术观点,深深影响着我国地理学的研究和发展.令人痛惜的是:就在他学术思想最成熟最活跃的90年代,却积劳成疾,于去年秋天永别我们而去.我们为我国地理学界丧失一位中坚力量感到无限悲痛!缅怀他为发展地理学和地理教学艰辛付出的一生,他那种始终站在学科前沿,呕心沥血,开拓创新的可贵精神和业绩,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相似文献   

7.
中国地理学会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于1988年11月1—5日在武汉城建学院召开了“自然地理学与中国区域研究和资源开发”学术讨论会。出席会议的有科研单位、高等院校的代表40余人。会议专门安排两天专题讨论。围绕着:①自然地理学如何更好地开展实践应用研究,②中国区域自然地理研究与区域开发利用治理保护的关系、③自然地理学发展前景展望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  相似文献   

8.
由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承办的“人文地理学发展前沿2004年沙龙”于2004年12月2日在广州市中山大学举行,来自全国各地的40多名人文地理学家和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师生100多人参加了学术研讨会。这次沙龙旨在聚集全国人文地理学界的主要中青年学者,以学术沙龙形式,围绕中国人文地理学新热点——社会地理学和文化地理学主题,重点讨论发展潜力大的人文地理学前沿方向。研讨会由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薛德升副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陆大道院士致开幕词,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山大学地理与规划学院院长保继刚教授致欢迎词。中国地…  相似文献   

9.
陈传康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暨逝世一周年纪念会召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8年10月4日,"陈传康教授学术思想研讨会暨逝世一周年纪念会"在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召开.陈传康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学者、地理学家,生前系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前自然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地理学报>编委.陈传康教授50年代毕业于北京大学地质地理系,在四十多年的地理学教学与科研过程中,对本学科的保留与发展、理论研究、学术实践、人才培养起到了不可磨灭的重要作用.他在自然地理学特别是综合自然地理学、旅游地理学方面有很深的造诣和影响力,还在地质学、土地科学、哲学、美学、宗教学、民俗学等方面有较深的研究,对人才的培养有独到的见解,提出了"干"字型人才的理论.创新性是陈传康学术风格的核心特点,他致力于将地理学的发展与国家现实需要相结合.  相似文献   

10.
悼念陈传康教授著名地理学家陈传康先生因病医治无效,于1997年10月5日上午6时30分在北京逝世,享年66岁。陈传康先生是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地理学)系教授,自然地理学博士生导师。同时兼任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旅游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地理学报》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地理学会“地理建设理论与方法”学术研讨会于1993年6月20日至6月22日在北京召开,来自全国十余所大学地理系与地理研究所约20名代表参加这次研讨会。会议由华东师范大学张超教授、北京大学王恩涌与学会前秘书长瞿宁淑研究员共同主持。学会秘书长张家祯同志出席了会议。 这次学术研讨会,是自钱学森教授提出关于建立“地理科学”学科号召引起地理学界广泛注意以后,继1991年4月中国地理学在北京召开的“地理科学”研讨会,1991年11月中国地理学会委托华东师范大学地理系在上海主办的“地理建设理论与方法”研讨班后,又一次由中国地理学会主持召开的重要的地理学科建设方面的研讨会。会议的主题是“进一步开展地理科学研究及认识其战略意义”。  相似文献   

12.
方创琳 《地理研究》2011,30(6):1156-1156
2011年5月14~15日,"2011年中国人文地理学术年会暨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学术研讨会"在南京师范大学隆重举行,来自中国内地、中国台湾、新加坡、美国和俄罗斯的学者400多人出席了会议。大会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办,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中国科学院南京地理与湖泊研究所、南京大学地理与海洋科学学院和江苏省地理学会等单位协办。大会开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方创琳研究员主持。
出席本次年会的专家和领导有:中国科学院赵其国院士,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沈健教授,南京师范大学党委书记文晓明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地学部副主任宋长青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南京分院原院长佘之祥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广东省高教厅原厅长、中山大学原党委书记许学强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原副理事长、北京大学蔡运龙教授,中国城市规划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樊杰研究员,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新加坡国立大学杨伟聪(Henry Wai-chung Yeung)教授,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原主任、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郭来喜研究员和毛汉英研究员等。为了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长足发展,会议期间南京师范大学地理科学学院还专门邀请了一批兄弟院校的校长、院长约20余人出席会议并指导工作。本次年会交流学术论文260余篇,其中大会报告论文21篇,分会场交流论文90篇。这是近10年来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召开的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 成为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迈向新的发展阶段的重要里程碑。
本次会议的主题是人地关系创新与城乡统筹发展和纪念李旭旦先生诞辰100周年。深切缅怀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奠基人李旭旦先生光辉的一生,颂扬李旭旦先生为中国人文地理学做出的巨大贡献,把李先生的人地关系思想传承下去,成为指导人文地理学发展的核心思想和人文地理学研究的核心主题。围绕人地关系这一主题,会议设立了基础理论与技术方法、产业结构与区域发展、土地利用与城乡统筹、低碳城市与宜居城市、旅游开发与景观设计、历史过程与文化底蕴六大分会场和一个"编辑·作者·读者"座谈特设分会场,大家从不同视角提出了非常有见地的创新成果。会议期间,还专门组织了人文地理啤酒沙龙和人地关系大辩论,各位代表更是各抒己见,妙语连珠,将整个会议推向了高潮。
大会闭幕式由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师范大学周尚意教授主持,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方创琳研究员作了大会总结,颁发了本次年会青年优秀论文奖。下届人文地理年会承办单位——华中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院长罗静教授向各位代表发出参加下届学术年会的诚挚邀请。为了鼓励人文地理年轻科研工作者的快速成长,本次会议推选出了10篇青年优秀论文并在闭幕式上予以表彰。在明年条件成熟的时候将以中国地理学会的名义设立"李旭旦奖"。
展望未来,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发展前景无限广阔。在未来征途中,将以中国地理学会人文地理专业委员会为平台,以李旭旦先生提出的人地关系理论、吴传钧院士提出的人地关系地域系统、陆大道院士提出的点轴结构理论等核心理论为指导,发展面向国家与地方战略需求的人文地理学,构建具有中国特色的人文地理学学科体系,为推动中国人文地理学的创新与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13.
徐志伟  鹿化煜 《地理学报》2018,73(1):192-196
2017年全国自然地理学大会在南京顺利召开。本次大会以“变化背景下自然地理学新发展与新挑战”为主题,近3000位学者与会。会议邀请中国科学院院士、国际地理学会秘书长、英国地貌学会主席等国内外多位专家学者做大会特邀报告,并安排了41个专题共1261个口头报告和展板报告。本次大会规模空前、主题前沿、层次高端、宣传多样,在学术上发挥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是中国自然地理学发展进程中的里程碑。本文就本次大会的会议概况和主要议题进行了介绍,并对新时代自然地理学发展的机遇和挑战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地理研究》是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中国地理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报级综合性地理学术期刊,主要刊登地理学及其分支学科、交叉学科具有创新意义的高水平原创性学术论文,与国民经济密切相关并有较大应用价值的地理科学论文,以及对地理学应用和发展有指导性的研究报告、专题综述、热点讨论、已刊论文评述与书评等。  相似文献   

15.
<正>为促进我国地理学创新与发展,推动地理科技书刊编辑出版工作及经验交流,展示科研成果交流平台建设最新进展,发布地理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的最新成果,更好地服务地理学研究与学科建设,经中国地理学会批准,定于2016年4月22-24日在(重庆)西南大学举办"2016年中国地理编辑出版年会"。会议由中国地理学会编辑出版工作委员会主办,西南大学地理科学学院承办,重庆市地理学会协办。本次年会是开放性会议,不仅是地理学及相关学科学术期刊与出版社编委、编辑的年  相似文献   

16.
笔谈:地球系统科学——庆贺黄秉维院士八十五华诞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地理学报》1998,53(1):1-12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名誉所长、中国地理学会名誉理事长黄秉维教授是我国著名的地理学家。他强调地理学的综合研究,并身体力行在研究工作中充分体现这一学术思想。1953年,他首次完成了我国第一幅1∶400万黄河中游土壤侵蚀分区图;继40年代完成具有开拓意义的部门自然区划后,1959年主编的《中国综合自然区划(初稿)》为中国最详尽而系统的全国自然区划专著;50年代后半期他提出自然地理学研究的三个新方向。黄秉维教授重视地理学为经济建设服务,主持了许多重大研究项目,为我国地理学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今年是黄秉维教授85寿辰,本刊发表这一组笔谈,以此祝贺他健康长寿,为我国地理学作出更大贡献。  相似文献   

17.
《地理研究》2020,(1):F0002-F0002,F0003
2019年12月6日至8日,纪念中国人文地理学复兴40周年暨中山大学地理学创办90周年大会在广州隆重举行。大会以"新时代中国人文地理学的继承与创新"为主题,吸引了包括中国地理学会原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陆大道,中国地理学会监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傅伯杰,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中国科学院院士陈发虎,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科学院空天信息创新研究院研究员童庆禧,中国科学院院士、香港大学教授叶嘉安,国际地理联合会前秘书长、南非科学院院士Michael Meadows,国际地理联合会前第一副主席、德国科隆大学荣退教授Dietrich Soyez,全国政协常委、中山大学教授闫小培等著名地理学家在内的来自国内外167个单位的600余名专家学者和100余名中山大学地理学校友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8.
为厘清地理学在遗产研究领域的具体贡献,基于CNKI、CSSCI、WOS等数据库,运用知识图谱工具,对1990—2020年1 172篇地理学科相关文献进行梳理。发现:1)地理学关于中国遗产的研究阶段性特征明显。自2005年文献数量快速增长,并在近10年出现3次高峰。发文量呈“之”字型发展态势,关键词呈“橄榄型”发展特征。地理学科30年遗产研究经历了以“世界遗产”研究为主的起步阶段(1990—2004年),以“农业遗产”等众多主题展开的多元探索阶段(2005—2012年),注重实践和理论的深耕阶段 (2013—2020年)。2)学者合作网络呈“小集聚、大分散”格局。即以数量众多独立学者为基底,合著作者小群零星分布,并出现一个规模较大、联系紧密的大聚集群体,其核心作者发文数首位度高。3)文化遗产研究在数量上占据优势;内容主要涉及农业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世界遗产等六大板块;农业遗产研究处于国际前沿,热点聚焦于乡村与农业文化遗产。4)对198篇高引用论文分析得出,已有研究表现出强调现实与实践导向、侧重主客体关系、重视空间分析等特点。未来地理学科应巩固农业遗产研究前沿地位,促进理论输出,并在建构遗产研究学术共同体,拓展遗产研究多视角等方面做出更多努力。  相似文献   

19.
王文刚  陈英 《地理科学》2008,28(4):586-586
第三届全国地理学研究生学术年会于2008年7月13日在东北师范大学隆重召开。本届年会由中国地理学会、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主办,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研究生会和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研究生会联合承办,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中科院各所等30多家单位协办,ESR I中国(北京)有限公司对本次年会提供了赞助,同时东北师范大学暨吉林省自然博物馆给予了大力支持。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执行主席,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研究生王文刚主持了开幕式。中国地理学会秘书长张国友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副校长薛康教授、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副所长张柏研究员、东北师范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饶从满教授、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常务副主席梁育填博士等先后在开幕式上致辞,高度评价了本届研究生学术年会,并对所有与会研究生提出殷切希望。全国地理学研究生联合会常务副主席、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博士生姚允龙主持了年会主题论坛。中科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阎百兴研究员做了"东北黑土水土流失及其生态环境效应"的报告;东北师范大学城市与环境科学学院丁四保教授做了"关于区域问题和区域地理研究"的报告;首都师范大学副校长宫辉力教授做了"对地观测技术与国家减灾需求"的报告。这些精彩的报告赢得了与会学子的阵阵掌声,现场反响热烈。  相似文献   

20.
由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和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主办,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系,北京大学人文地理学研究中心,新疆地理学会协办的“二十一世纪中国城市”学术研讨会于2002年8月5日至13日在乌鲁木齐举行。全国各地6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大会共收到论文40余篇,论文摘要85篇。中国地理学会副理事长、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主任许学强教授,中国地理学会城市地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周一星教授、宁越敏教授、中国科学院新疆生态与地理研究所副所长、新疆地理学会理事长张小雷研究员出席了会议。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