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CORS系统运行过程中,由于站点的相对沉降、搬迁、天线更换等原因,导致基准站/网坐标发生了明显变化,必须进行局部站点或站网更新。本文阐述了CORS坐标参考框架的更新原则、方法,针对广东省CORS改造升级过程基准站坐标变化情况,发现了引起基准站坐标变化的天线罩问题,并研究了“偏心观测量”的处理方案;研究解决了个别基准站坐标更新及基准站网坐标参考框架更新问题,保证了广东省CORS系统的持续、高精度运行及站网坐标参考框架的延续。  相似文献   

2.
湖北省内已建CORS参考站整合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CORS)是空间数据基础设施之一,CORS系统全国联网势在必行。简要介绍了湖北省连续运行卫星定位服务系统的现状,讨论了当前湖北省内CORS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省级CORS和区域CORS整合的必要性,结合湖北省实际,对湖北省整合方案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目前CGCS2000框架下区域CORS站联测数据处理中,由于已知点(GPS A、B级点)精度空间分布不均匀,且存在地壳运动的影响,导致了区域CORS联测网平差中先验信息存在的不确定性,影响了CGCS2000基准由A、B级点至CORS站的传递。研究了基于坐标模式的卡尔曼滤波模型中引入大地基准的约束方法,设计3种引入基准的策略,并利用我国某省级CORS联测数据比较分析了不同策略的优劣,提出了保证网形畸变最小且兼顾已知点坐标衔接的基准引入策略。  相似文献   

4.
2016年广州市对现有的3套CORS系统进行了优化整合,为了检验新CORS系统自身的稳定性,本文结合2016年广州市新布设的覆盖广州中心8区地铁四等控制网,简要介绍了基于地铁控制网的广州新CORS基准站静态检测的流程,包括构网策略、数据整理、基线解算、网平差、静态检测分析等,并得到可靠性的分析成果。结果表明该方法是可行的,对后续CORS系统稳定性分析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随着GNSS技术的飞速发展,在国内省、市各区域内已经建设成实时数据采集和发送的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CORS),其用途广泛,用户涵盖各个行业,CORS数据量也增长迅猛。为实现对区域CORS不同时间段、不同测站的原始观测数据、数据处理的中间结果和数据处理后多样化成果的高效管理,设计了区域CORS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RCDBMS),包括数据记录、查询、插入、删除,更新、数据分析和成图等功能。本系统基于.NET平台,使用C#编程实现,通过算例测试表明,RCDBMS实现了对区域CORS数据的科学有效管理和共享,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区域CORS数据的自动化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介绍福建CORS基本情况的基础上,分析系统的特点,并对框架网和基准网、实时定位精度等加以说明,对今后本系统的运营和其他系统的建设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基于区域CORS的实时精密卫星钟差估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区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CORS)的广泛建立,为实时精密单点定位(PPP)提供了良好的平台保证。根据区域参考站网络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星间单差与历元间差分相结合的卫星钟差估计组合模型,确定了基于组合模型的实时卫星钟差估计策略,结合卡尔曼滤波参数估计方法,实现了区域1s采样间隔的精密卫星钟差数据的生成。通过重庆CORS的数据验证,表明该模型实时绝对卫星钟差和相对卫星钟差的精度均优于0.2ns,与国际IGS各分析中心估计的卫星钟差精度相当,满足了卫星钟差实时性的要求。该计算方法不仅可以用于CORS网本区域而且还可以用于距离CORS区域达数百公里以外的地区进行实时定位,这对于实时精密单点定位技术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对流层延迟误差,作为CORS系统的主要误差源之一,在高精度定位中必须予以改正。以高精度GPS数据处理软件Bernese5.0为平台,利用北部湾CORS系统实测数据,比较、分析了目前几种常用的区域对流层改正模型的内插精度,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网型单元是CORS网络RTK的基本服务单元,定量评价网内各单元的服务能力对于指导和优化CORS网络建设有着积极作用。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参考站服务能力的网型结构评价因子,结合美国CRTN网5个测站年积日2010.93的数据,分析了网型单元中不同主参考站对网络改正数精度的影响;并针对川渝CORS网络25万km2服务范围、82个三角服务单元,分析了网型结构与区域实时差分定位服务性能的关系。结果表明,CORS站网型结构是影响网络RTK定位服务性能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提出的网型结构因子可用于100km级参考站网络网型结构的评价指标。  相似文献   

10.
针对区域连续运行参考站网(continuously operating reference systems,CORS)组网中不同CORS坐标基准不一致的问题,分析了产生原因,给出了基准统一方法,并利用湖北、湖南两省CORS数据进行了实例分析。两省CORS坐标基准之间存在17.9±4.5mm的系统偏差,利用本文方法统一了两省CORS坐标基准,消除了系统偏差,实现了基准衔接。最后,针对区域CORS组网基准统一给出了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11.
基于已有的区域连续运行参考站服务系统(CORS)网络构造算法,提出了一种Delaunay区域CORS网络构造优化算法。模拟数据采用WGS-84坐标系下的离散的IGS站点,构造了站间距离和网络分布适中的区域CORS网络,以验证该算法的可靠性。并在特殊区域范围内,进行了实例比较。结果表明:区域CORS网络构造优化算法是有效的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12.
邢光虎 《北京测绘》2014,(4):129-130
连续运行CORS综合服务系统提供连续高精度的空间定位基准,提供实时GPS监测数据,极大的改变了测绘外业作业模式,但是在应用过程中经常碰到一些系统性的问题,比如通信网络、作业环境以及高程错误等。我们通过实践,总结出了一套切实可行的CORS系统应用的的思路及方法,也为今后测绘行业应用CORS系统提供丰富的CORS系统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13.
胡文雄 《东北测绘》2012,(10):97-99
以GZCORS系统为例阐述了CORS系统的工作原理及技术优势,对基于CORS系统的城市空间框架基准及应用服务体系进行了探讨,介绍了CORS系统在城市测量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针对北京市CORS站的稳定性问题,该文利用GAMIT/GLOBK软件对北京市13个CORS站2016—2018年的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获取了原始坐标时间序列和坐标残差时间序列,通过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对CORS基准站进行了噪声模型分析和区域速度场估计。结果表明,北京市CORS站坐标时间序列的最佳噪声模型为WN+FN+RWN组合模型;采用NEU方向的最佳噪声组合模型对北京市CORS站进行区域速度场估计,BJTZ、CHAO、DSQI、XNJC站的沉降较为严重,其他CORS站N方向速度估值在7.2~14.3 mm/a,E方向速度估值在27.5~32.5 mm/a,U方向速度估值在2.0~8.5 mm/a。  相似文献   

15.
CORS系统一般由多个连续运行参考站建立,它维护着区域控制测量框架和基准,因此对参考站本身的稳定性分析十分重要.由于CORS系统的参考站间距多在40 km以上,常规的GPS数据处理软件难以解算相关数据.以宁波市CORS站点为例研究利用Gamit软件进行CORS站点的稳定性监测.  相似文献   

16.
传统RTK技术在实际应用当中面临着作业距离短、远距离定位精度差、可靠性差、在山岭重丘区或有信号干扰情况下影响工作效率、对控制点校正参数影响大、对基准站架设电源供给电台不方便等缺点.而网绍RTK弥补了这一缺陷,简述了网络RTK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它在公路控制测量、地形测量、工程设计放样中的应用,并以实例说明该项技术的应用前...  相似文献   

17.
主要详细阐述了GNSS连续运行基准站系统(CORS)建设时,基准站到数据处理中心、数据处理中心到移动站通讯链路的建立方式和方法。根据CORS系统的应用情况以及固定参考站数量对通讯线路的构建方式以及组网方式进行了详细列表比对,并对无线宽带和3G通讯技术在今后的CORS系统通讯组网的应用进行了前瞻和简介,以供相关技术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CORS系统的组成,结合矿业权实地核查阐述了CORS系统的应用和使用方法,通过网络RTK技术与常规GPS的比较,分析了CORS系统的优点和不足。  相似文献   

19.
目前我国大部分省市已建立连续运行参考站系统且获得大量观测成果,但是由于涉及到数据保密问题,CORS系统成果的利用仍局限于政府部门。文中以已有CORS在线服务系统软件架构为基础,加入用户参数设置及结果分析模块,研发区域CORS在线定位系统(Regional CORS Online Positioning System,RCOPS)。由于区域CORS基准站密度大于IGS站密度,降低基准站与用户站的距离,有利于削弱站间距离相关误差,从而提高相对定位精度。经过实际数据测试,得出RCOPS系统(基准站与待定点平均距离51km)精度在XYZ方向上可以达到毫米级,高于使用IGS站作为基准站(IGS站与待定点距离大于500km)进行事后定位的精度。  相似文献   

20.
针对电离层延迟误差目前是GNSS导航定位精度最重要误差源的现状,通过GNSS参考站或跟踪站实测数据计算电子总含量值,建立区域电离层模型,监测区域电离层变化,进而找到削弱或消除电离层延迟误差影响方法。利用曲面拟合实现建模,在模型的建立过程中通过对不同的模型阶数进行设置,对比不同情况下的模型精度,从而确定特定区域内最佳数据采样间隔及阶数设置,并在最佳阶数设置情况下,比较了预报不同时段的精度,进而对延迟量预报问题进行探讨,得出一些有益结论。可以通过该模型单独解算流动站站点的实时电离层延迟信息,这对多基站CORS的站间距离选择和单基站CORS基准站和流动站之间距离设计,尤其对提高单频接收机以及GIS产品用户的定位精度和差分模型的覆盖范围都具有实际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