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震灾害产业关联损失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地震产业关联损失的研究现状进行了总结,对标准投入产出表的构成及内在关系进行了介绍,给出了以投入产出表为基础的地震灾害产业关联损失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2.
地震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是应急救灾的重要决策依据。本文选取了震级、极震区烈度、极震区烈度和抗震设防烈度之差ΔI、人口密度、人均GDP等5个指标作为输入层节点,将地震灾害的直接经济损失作为输出层节点,通过对1996—2013年的地震灾害损失资料进行训练和仿真分析,构建了Elman神经网络地震经济损失快速估计模型。运用该模型,对近年来的7个破坏性地震的直接经济损失进行评估分析,评估结果和实际直接经济损失有较好的一致性,该方法为地震经济损失快速评估提供了一种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4.
文中主要探讨了由地震引起的天津市经济损失和生命损失的预测问题。首先阐述了天津市震害预测的 5个背景特点 :建筑物特点、地质条件特点、建筑场地划分特点、基本设防烈度特点以及地震烈度衰减关系特点 ,根据这 5个特点将天津市划分为含有 7种建筑结构形式的 4个区域的震害预测模式。在此基础上 ,分析了天津市地震经济损失模型和生命损失模型 ,考虑了时间因素 ,然后与1976年唐山大地震的实际震害结果进行了对比及修正 ,给出了天津市 4个区域的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率模型、社会财富损失率模型和建筑物毁坏率模型 ,并给出了计算天津市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天津市国内生产总值GDP地震经济损失和天津市地震生命损失的表达式 ;最后 ,将天津市地区划分为2 85 8个震害评估单元 ,以近百年来在天津市区域内曾经发生的最大地震作为假想地震 ,预测分析了天津市建筑物地震经济损失分布和地震生命损失分布结果  相似文献   

5.
张桂欣  孙柏涛  陈相兆 《地震》2017,37(4):69-79
生命线工程的震害及损失评估工作对于震害防御和震后地震应急工作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但是, 生命线工程是一个复杂庞大的网络系统, 目前对其开展的震害及损失评估研究工作存在着很大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 本文充分利用研究较多且较系统的建筑物震害及损失评估结果, 结合历次典型历史地震震害中建筑物和生命线震害情况, 通过分析建筑物损失和生命线工程损失的数量关系, 建立二者之间的关联模型; 通过对人口、 GDP、 土地利用等公里网格数据进行分析, 给出中国大陆地区的分区分类原则, 建立分区分类的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模型; 基于GIS软件平台, 开发了生命线工程地震直接经济损失分析模块, 利用该模块, 得出了四川省不同地震烈度下的生命线工程直接经济损失空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6.
地震灾害经济学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专辑所述内容是地震灾害经济学研究课题的一部分,作者简介地介绍了这一研究的现状和发展,对其主要问题,如地震损失评估的定量经济学方法,地震科研与发展的经济问题,地震长期预报的经济影响,地震危险和地震保险的研究及中国历史地震经济损失的推断等作了概括和分析;着重介绍了作者关于地震经济损失的投入产出分析;石油化工企业地震灾害风险管理研究以及用于地震保险业务的中国部分地震经济损失估计和世界部分地震经济损失数  相似文献   

7.
今年是汶川地震十周年,2018年汶川特大地震给我国四川、甘肃等地区造成了巨大的灾难与伤痛,留下了宝贵的经验和教训,并给人以深刻警示。在灾后重建中结合受灾特点和当地经济发展现状,如何科学制订重建规划体系、创新重建模式和管理机制、加快重建速度,是高质量完成重建任务、大力改善民生、实现经济恢复振兴、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根本保证。同时,在重建中科学考虑潜在的地震灾害风险,最大限度地减少和避免地震灾害损失,采取务实可行的防震减灾对策也极为重要。本文概述十年前汶川特大地震对甘肃省造成的震害情况,基于甘肃灾区恢复重建的工作实践,阐明了甘肃灾区的重建原则和规划体系特点,从创新思想认识、强化社会管理、完善扶持政策、突出重建重点、提升基础能力、防范灾害风险等方面,分析总结灾后重建的主要措施与取得的成效,深刻反映了国家和地方政府在坚持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建设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所取得的进步,也可为未来应对大震巨灾和各种自然灾害发生的重建工作提供重要的经验启示。  相似文献   

8.
郭建立 《山西地震》2003,(2):4-6,16
以山西G市为例,通过对该市建筑物造价、建筑物室内财产、各乡镇经济收入、县乡企业经济等情况进行的调查,对该市进行了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预测,从而给出总经济损失预测结果。在建筑物震害预测的基础上,给出不同破坏烈度下预测区的死亡人数、无家可归人数的预测结果,指出预测未来地震灾害的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是把握当今社会经济布局和未来灾害损失程度、科学制定防震减灾对策的重要环节之一。  相似文献   

9.
将地震灾害等级划分为巨灾、大灾、中灾、小灾、微灾等5个等级,给出每个灾害等级的灾度下限Di。选取地震灾害的死亡人数和直接经济损失相对值作为计算灾度的2个指标,采用“直接经济损失/年人均GDP”处理方法对直接经济损失进行无量纲化,为不同年代、不同地区的地震灾害灾度大小对比奠定基础。采用椭圆方程作为相邻灾害等级之间的分界线,给出相应参数以确定分界线方程表达式,在此基础上给出合理的地震灾度模型计算公式。利用假设值和中国部分实际地震灾例验证了本文给出的地震灾度模型的科学性、适用性和可比性,给出的地震灾害灾度计算模型可以推广到其他灾害。最后,比较唐山地震和汶川地震的计算灾度值,认为唐山地震的灾度大于汶川地震,并对这一结果的合理性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2013年7月22日甘肃省岷县、漳县交界发生6.6级地震,造成95人死亡,2 414人受伤;农村民房、生命线工程、教育和卫生系统等都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本文通过震害调查给出了地震烈度图,揭示了房屋破坏特点;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定,采用大范围均匀抽样调查、单项调查等方法获得了大量基础资料;确定了不同评估区各结构类型房屋破坏比等参数,合理评估了此次地震造成的总直接经济损失和灾后恢复重建经费;提出了灾后恢复重建建议,为抗震救灾和科学重建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赵登科    王自法      李兆焱    周阳  高曹珀  WANG Jianming  位栋梁  张昕) 《世界地震工程》2023,39(2):178-188
震后房屋损失的快速评估对于灾后应急救援等至关重要。现有的地震风险评估方法要么仅提供损失的均值,要么以某一方差常数来描述损失的分布特征,均无法准确有效地反映各空间位置点损失的随机性及相关关系,最终影响整体损失评估结果的准确度。本文基于Copula理论,提出了一种适用于地震巨灾风险分析的相关随机变量模拟方法,好处是在实现快速计算的同时,能够考虑地震损失中的不确定性与相关性。利用所提方法对2022年9月5日四川泸定6.8级地震的房屋损失进行评估,得到了各结构类型与县区的损失分布,并与PAGER方法所得到的损失分布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此次地震房屋总体损失超过89.8%的概率处于10~100亿元人民币量级水平,其中超过50.8%的概率为20~50亿元人民币;损失较大的三个县区分别是泸定县、石棉县和荥经县,砌体结构的经济损失约是框架结构的2倍;相比于PAGER,该方法给出的损失概率分布形状更加灵活,能够详细地反映不同县区的房屋损失特征。研究方法和结果为震后损失快速评估技术提供参考,也为未来地震的灾后应急救援等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2.
2008年世界地震灾害综述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摘要2008年全球地震活动为中等水平,但地震灾情较重。地震死亡和失踪人数总计88223人。伤374171人。经济损失8500亿元。重大地震灾害发生在中国。四川I汶川8级地震是中国自唐山地震以来最严重的震灾。  相似文献   

13.
针对铁路桥梁地震灾害评估中多因素影响问题,结合铁路桥梁地震灾害的复杂特点和各结构层次的震害表现形式,从桥面系、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3个方面构建铁路梁式桥地震灾害评估指标体系.基于改进的层次分析法计算了各评估指标的权重,以桥梁承灾系统为研究主体,运用多级综合模糊理论,建立铁路梁式桥震害评估模型.结合汶川地震中一座铁路混凝土...  相似文献   

14.
四川汶川8.0级地震损失评估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8年5月12日汶川8.0级直接震害损失评估方法和结果,分析了震害损失特点和经验教训。评估得到此次地震直接经济损失为为6920.11亿元,占2007年全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的2.81%。本文基于中国地震局地震现场应急工作队的损失评估报告,反映数百人工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5.
空间格网数据相比于矢量数据具有运算速度快、处理简单的特点,适合地震灾害损失震前预测或震后快速评估。但地震损失评估涉及地震危险性及人口、房屋建筑及其地震易损性等不同类型数据在全国范围内的千米格网分布,数据量大,数据变化时形成新的格网数据的工作量较大,使用常规震害预测算法会影响评估效率。依据地震损失评估原理,采取前置确定性损失评估策略和算法优化,结合GIS功能设计并编程实现了具有风险评估相关数据千米格网化处理、地震损失预测与震后快速评估等核心功能的软件系统。利用该系统进行了2016~2025年中国大陆千米格网地震损失预测,结果表明评估效率显著提高,该系统为我国新一代地震重点监视防御区的确定提供了实用化的震害损失预测工具,同时,在地震损失快速评估中亦得到较好应用。  相似文献   

16.
The paper describes firstly the principles and scientific train of thought involved in determining the significant seismic monitoring and protection regions (SSMPR) in China. The principles include the gradation principle, i.e. the national level SSMPR and the provincial level SSMPR, the principle of highlighting priorities, namely, the area of an SSMPR should be a fraction of the total area of the country or of the respective province, but the earthquake losses incurred in SSMPR should be a major proportion of the national or provincial ones. The scientific train of thought adopted is to determine the SSMPR on the basis of seismic hazard assessment and loss estimation. Secondly, it reviews the achievements in determining the SSMPRs for the period from 1996 to 2005. The result shows that 10 strong earthquakes occurred during that period in the areas with earthquake monitoring and prediction capability available on the Chinese continent, 8 of which occurred in SSMPRs with the economic loss and death toll accounting for 67% and 92% of the total loss on the Chinese mainland. Lastly, the paper introduces preparatory research for determining the SSMPR for the period from 2006 to 2020, including decade-scale mid-and long-range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based on seismology, seismogeology, geodesy, earthquake engineering, sociology and stochastics and so on, and the national seismic risk probability map, the seismic hazard (intensity) map, earthquake disaster losses map and the comprehensive seismic risk index, etc. obtained for the period of 2006 to 2020.  相似文献   

17.
基于1990—2020年地震灾害损失(包括经济损失、人员死亡和人员受伤)数据,分析了过去30年中国大陆地区地震灾害损失的时空分布特征。采用常规标准化方法分析了1990—2019年我国大陆地区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的时间分布,认为地震灾害在过去30年间逐渐由人身安全威胁向经济财产威胁转变。通过整理分析2011—2020年各省地震灾害的空间分布特征,认为有必要进一步强化四川、云南、甘肃的抗震设防工作,提升其抵御灾害地震风险的能力;在中东部经济较发达地区,应尤其关注地震造成的间接经济损失和人员受伤情况。通过各省的提取地形坡度因素,采用地统计方法定量计算地震损失与地形坡度因素间的空间相关性系数,认为在以自然条件为基础分析地震灾害的过程中,因震致死与地形的空间相关性不如经济损失和因震致伤高,结合过去30年地震灾害的时间分布特征,得出因震致死和因震致伤总体保持平稳,但经济损失急剧增长,且增长趋势越来越显著,这主要是由经济发展等社会人文因素导致。  相似文献   

18.
关于地震灾害快速评估系统的思考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杨天青  姜立新 《地震》2005,25(3):123-128
基于地震快速评估经济损失结果与地震现场调查得到的经济损失结果有较大的差异现象, 为了进一步提高地震快速评估经济损失结果的精确性, 笔者通过对地震快速评估经济损失结果和实际现场调查得到的经济损失结果进行对比研究, 并从建筑物单价和建筑物损失比的角度对快速评估结果进行修正, 以发生在云南境内的10次典型地震为例, 初步得出了对地震经济损失快速评估结果粗略的修正系数。 在一定程度上较大提高了地震快速评估经济损失的精确性。 为地震救援指挥工作提供了更加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9.
发生地震时,需根据本次灾害的各个方面的损失程度来确定最终的应急响应级别,目前的地震等级评估办法,主要参考受伤死亡人数、房屋损伤程度、经济损失情况、烈度等,其中部分参考因素需震后较长时间调查之后才能获取,无法及时为应急响应提供参考。利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我国历史上大量地震数据进行分析,提出一种地震灾害快速自动评级的方法,综合地震震级、经济损失、受灾人数、衍生灾害等各种影响因素在震害初期快速评估出本次地震的等级,为应急响应的启动提供保障,方便救灾工作的展开。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提出的地震等级评估结果与综合灾害指数灾区分级结果基本一致,且在震害初期就能评估出地震等级,能为应急响应、地震救援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20.
河北省北部地震灾害经济损失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震灾害经济损失预测是震害预测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河北省北部地震危险性概率分析、建筑物、生命线工程等震害预测的基础上,确定了震害经济损失预测的各种参数,以乡(镇)、区(市辖区)为基础统计单元,采用动态预测模型,预测河北省北部2005年前震害经济期望损失:直接经济损失19.74亿元,总经济损失31.92亿元。若怀来发生5.5级和6级假想地震,震害经济损失分别为3.06亿元和4.82亿元,死亡1人和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