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茂县后山龙洞沟为老的泥石流沟,流域面积为14.63km^2,主沟长9.9km,有三条支沟,主、支沟沟床比降大,在暴雨季节曾多次发生大规模泥石流。根据其泥石流形成特征,采取以拦挡、排导等工程措施为主,结合植树造林、预警预报、工程管理等措施为辅的综合防治方案。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坑内钻探在康家湾矿的使用情况,并作了统计分析。对坑内钻探存在原问题和缺陷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3.
山区岩石与水系沉积物,对山前平原土壤物质组成具有控制作用。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查明北京某地区土壤存在着大面积同心圆状的镉、铜、铅等多金属元素异常。研究表明,西北侧山区分布着种类繁多的岩浆岩、变质与沉积岩,但与山前土壤具有高度正相关的元素组合特征的主要是燕山期中酸性岩浆杂岩体,而且杂岩体周边及其下游的BY沟水系沉积物中的多金属元素也呈现出明显的高背景含量特征。同时,铅同位素组成亦指示山前平原土壤铅与山区岩浆岩铅、沉积岩铅具有一致的物质来源,从而证实山前土壤多金属元素异常主要来源于山区岩浆杂岩体。由于山前平原土壤呈现为碱性且农田仅种植旱地作物,故富含多金属的土壤对农作物生长的生态风险程度低下。  相似文献   

4.
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含量及其平衡状况对作物生长有重要影响。识别判断土壤中营养元素的时空变化趋势是土地质量地球化学监测的重要任务。利用浙江省龙游县北部地区2008年与2014年两期区域土壤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在对分析测试系统误差进行校正之后,采用统计分析与空间分析的方法,研究土壤中重要营养元素含量与空间分布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整体上大量营养元素N、K2O的含量有所降低,其净相对累积率分别为-4.40%和-13.81%;营养元素B和P的含量变化幅度很小;土壤中植物营养元素累积变化受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类型的影响,不同土壤类型和土地利用现状下,营养元素相对累积率存在差异。如水田土壤N呈明显的富集趋势,林地、菜地、旱地等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N呈贫化趋势;菜地、园地、旱地土壤P具有较明显的富集趋势,而水田土壤P呈贫化趋势。  相似文献   

5.
为揭示旱地和水田土壤镉的吸附解吸特征,以江汉平原黄豆地、棉花地以及水稻田土壤为研究对象,开展土壤镉的吸附动力学实验、等温吸附?解吸实验以及有机质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江汉平原土壤对镉的吸附是一个较为复杂的吸附动力学过程且以化学吸附为主,研究区土壤镉的初始吸附速率总体上表现为水田土壤大于旱地土壤;旱地土壤对Cd2+具有较...  相似文献   

6.
夏季草原与戈壁地表能量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野外试验资料,比较分析了夏季祁连山区草原和河西走廊张掖戈壁地表能量特征,并探讨了环境因素与地表能量特征的关系。结果表明,在夏季典型晴天,山区草原的净辐射、潜热通量大于戈壁,而感热、土壤热通量小于戈壁;山区草原净辐射、潜热通量的日变化大于戈壁;而感热、土壤热通量的日变化小于戈壁。在山区草原,晴天潜热通量是土壤热通量的三倍多,感热通量与土壤热通量差异很小,净辐射主要用于蒸发、蒸腾;在戈壁,晴天土壤热通量和感热通量是潜热通量的近两倍,净辐射主要用于加热地表,并通过地表加热下层土壤和地面大气。两地均存在能量不平衡现象,草原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之和小于净辐射,戈壁感热、潜热、土壤热通量之和大于净辐射,戈壁能量不平衡大于草原。导致山区草原和戈壁地表净辐射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太阳辐射,导致山区草原和戈壁地表能量分量特征差异的主要因素是陆面植被和水分,根本因素是陆面水分。   相似文献   

7.
旱地是世界上的重要土地资源,而热带、亚热带的旱地土壤占很大比重,主要分布在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目前世界上耕地约16亿公顷,其中92%为旱地;另有16亿公顷潜在的耕地,主要位于热带和亚热带地区。在世界面临着人口、食物、资源、环境危机的今天,人们越来越多地注意热带、亚热带旱地土壤的开发利用。 中国科学院和农牧渔业部于1986年9月7—11日在南京联合召开了《国际早地上壤(热  相似文献   

8.
以中国南方岩溶施秉世界自然遗产地杉木河流域的子流域——黄洲河岩溶小流域为研究区,对3种不同利用方式土地(林地、旱地、水田)中的土壤CO2浓度进行为期一年的观测,并采集土壤样品,分析其理化性质。结果显示:(1)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土壤CO2的年平均浓度为:水田(21 008×10-6)>林地(9 038×10-6)>旱地(5 660×10-6);(2)一年中林地与旱地的土壤CO2月浓度曲线与月均气温曲线的变化形态具有相似性,年变化规律总体上表现一致:1-7月土壤CO2浓度逐渐升高,8月浓度达到峰值,分别为16 157×10-6和13 458×10-6;(3)水田土壤CO2浓度在1-3月逐渐下降,3月出现最低值11 727×10-6,3-12月逐渐升高,8月开始波动升高,在10月达到峰值(29 993×10-6);(4)白云岩区土壤CO2浓度有显著的季节变化规律(夏秋高、冬春低);(5)气温、降雨对林地和旱地土壤CO2浓度有显著影响,而对水田土壤CO2浓度影响不显著;(6)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差异对土壤CO2浓度有一定影响,且土壤pH增高,其土壤CO2浓度也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9.
污染场地土壤风险基准值构建与评价方法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基于对国内外土壤风险基准值和风险评价模型的调查,采用多介质暴露评价模型(MMSOILS),分析不同国家和地区土壤风险基准值的差异性和污染场地风险评价的关键要素。选择砷和苯作为评价的目标污染物,利用最不利的场地条件,进行风险值的量化评价,分析风险值随地下水使用点到污染场地距离的远近而发生的变化。利用线性回归,建立土壤风险基准值与健康风险值的量化关系,确立土壤浓度值14.74mg/kg和1.00mg/kg作为砷和苯的土壤风险基准值。  相似文献   

10.
为监测水泥粉尘对工业区土壤的影响,在水泥工业区内采集了水泥粉尘、降尘、水泥、粉煤灰、厂内绿地表土及厂周围旱地表土等样品,采用环境磁学方法进行磁学参数测量与矿物成分分析。结果显示所有样品中主要磁性矿物都是磁铁矿,水泥粉尘、水泥厂降尘、水泥、粉煤灰等样品中磁性矿物粒径较粗,主要是准单畴和多畴。被水泥粉尘和降尘污染的厂内绿地表土和厂周围旱地表土的磁学性质发生了明显改变,磁性矿物含量升高,磁性矿物粒径变粗。X射线衍射结果显示,被污染后的厂内绿地表土和厂周围旱地表土中主要矿物成分与水泥粉尘相同,都是石英和方解石。研究发现,土壤的磁学参数(χ_(fd),χ_(ARM)/χ,χ_(ARM)/SIRM)值能反映土壤被污染的程度,其值越低,表示土壤被污染越严重。因此,利用水泥工业区旱地表土磁学参数组合特征,可以监测水泥工业区土壤环境变化。  相似文献   

11.
GIS支持下的农业土地资源评价研究—以贵阳市区为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基于土地质量评价的“压力-状态-响应”(PSR)模型,选取土壤重金属污染作为评价的一个压力为指标,应用GIS对贵阳市区农业土地资源进行了综合质量评价。定量评价的结果表明,区域农业土地资源中大部分土地资源重较好,但旱地和水田共有17.11km^2的重金属重度污染区,这部分耕地已不适宜种植农作物,同时,适合人类耕作的高质量耕地由于土壤重金属污染减少了近1/3,说明贵阳市区进行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1964年8月,当时的地质部第一普查大队在山东省诸城县吕标乡龙骨洞发现一根巨大的恐龙腿骨化石后,与地质科学院、地质博物馆组成联合发掘队,在4年间展开4次发掘,采集标本达30t。经3年修复,于1972年由中国地质博物馆胡承志研究确定为一种新发现的鸭嘴龙,命名巨型山东龙。同一采坑内,至少已发现10具个体。  相似文献   

13.
B城近郊土壤柱状剖面中重金属元素分布特征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2  
以B城地区土壤柱状剖面中主要重金属的含量水平、分布规律和赋存状态为基础,运用环境变化过程中的物质交换与循环理论,探索重金属污染物在土壤纵向剖面的传输途径、迁移特征及其聚集、释放机理,通过对土壤剖面中重金属形态的分析实验,研究了重金属各种形态在土壤剖面中的分布特征。对庑殿(WU)土壤钻孔剖面的研究发现,在深度为13.66~16.00m之间的土壤层,pH剧烈变化,重金属元素含量明显增高,初步判断该层位是污染物的主要累积层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以重庆市为代表,讨论山区城市环境系统中大气、地表水、土壤、地下水、包气带、生物体等六个子系统的污染状况,并研究了由此而引发的环境系统的变异,它涉及到气候变迁,土壤酸化,物种退化,水质恶化,建筑物表面和文物的损害,人群和生物生存的潜在变化等诸多方面,为制定防治污染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5.
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土壤呼吸效应   总被引:52,自引:7,他引:52  
土壤呼吸是陆地植物固定CO2尔后又释放CO2返回大气的主要途径,是与全球变化有关的一个重要过程。综述了全球变化下CO2浓度上升、全球增温、耕作方式的改变及氮沉降增加的土壤呼吸效应。大气CO2浓度的上升将增加土壤中CO2的释放通量,同时将促进土壤的碳吸存;在全球增温的情形下,土壤可能向大气中释放更多的CO2,传统的土地利用方式可能是引发温室气体CO2产生的重要原因,所有这些全球变化对土壤呼吸的作用具有不确定性。认为土壤碳库的碳储量增加并不能减缓21世纪大气CO2浓度的上升。据此讨论了该问题的对策并提出了今后土壤呼吸的一些研究方向。其中强调,尽管森林土壤碳固定能力有限,但植树造林、森林保护是一项缓解大气CO2上升的可行性对策;基于现有田间尺度CO2通量测定在不确定性方面的进展,今后应继续朝大尺度田间和模拟程序方面努力;着重回答全球变化条件下的土壤呼吸过程机理;区分土壤呼吸的不同来源以及弄清土壤呼吸黑箱系统中土壤微生物及土壤动物的功能。当然,土壤呼吸的测定方法尚有待改善。  相似文献   

16.
对松嫩平原旱地、水田和草地3种不同土地利用类型的黑土进行了为期90天的实验室培养.研究发现,土壤呼吸强度表现为在初期达到一个最大值后不断下降,随后趋于稳定.4个不同温度条件下(5℃、15℃、25℃和35℃),各类型土壤的呼吸强度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同步增强.在相同温度条件下,土壤呼吸强度强弱顺序为:水田黑土>草地黑土>旱地...  相似文献   

17.
土壤裸露是水土流失具体的空间表现,同时又是导致进一步水土流失的重要因素。由人类和自然相互作用下形成的景观格局对土壤裸露具有深刻的影响。为深入探讨二者间的内部联系,文章选定位于黄土高原的延安市宝塔区为研究区,分别就景观格局的类型组成和空间结构,分析其与土壤裸露的关系。研究结果可知人为活动强度较大的区域土壤裸露程度较高,在景观类型上,表现出滩地、农村居民点、其他建设用地、低覆盖度草地及山区旱地等景观类型的土壤裸露值较高,另外,从景观组成来看,农牧组成为主的流域土壤裸露值明显高于其他流域;通过景观空间结构与土壤裸露的关系分析,可知个体单元型态、空间构型以及整体多样性等景观空间结构特征,均对土壤裸露程度具有不同大小的指示意义,其中又以景观聚集度及平均斑块面积与土壤裸露程度有强烈负相关。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在煤矿开采过程中,由于坑内产生CH_4瓦斯,可能导致发生爆炸事故,或因自然发火酿成坑内火灾及氧气缺乏等各种灾害事故。为此,日本理研计器(株)研制开发了CH_4,CO和O_2等瓦斯的检测器和坑内温度及风速等的测定仪器,供井下安全员携带检测,或用固定式仪器连续监测。此外,还开发了用于遥控集中监测系统。  相似文献   

19.
张莹  刘畅  宋昂  靳振江  李强 《中国岩溶》2016,35(1):11-18
为揭示湿地退化过程中土壤理化性质与土壤酶活性关系,文章以广西桂林市会仙岩溶湿地系统中的湿地、稻田和旱地三种土地利用类型的表层土壤为研究对象,运用描述性分析、相关性分析和典范对应分析(Canonical Correspondence Analysis,CCA)等方法来探讨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结果表明:土壤理化性质除有效磷、速效钾外,土壤有机碳、全氮、碱解氮、阳离子交换量、交换性钙、交换性镁的质量分数均表现为湿地稻田旱地,说明岩溶湿地在维持土壤碳库以及营养元素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会仙湿地中有效磷、速效钾的质量分数低于稻田和旱地,根本原因在于人类活动以及农业活动的影响。除蛋白酶外,脲酶、蔗糖酶、碱性磷酸酶和纤维素酶的质量分数均在湿地中最高,与土壤理化性质的质量分数在湿地中较高相吻合,并表现出较强的空间异质性。进一步分析典范对应分析图,可知会仙岩溶湿地受人类活动影响较大,湿地首先被开垦为稻田,随着土壤自然肥力的下降最后被开垦成旱地,因此在生态演替不可逆转的条件下,将稻田作为人工湿地加以保护是维持湿地生态环境最佳的土地利用方式。  相似文献   

20.
阿尔泰山西北山区寒冻湿润条件下土壤的风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季方  赵虎 《冰川冻土》1999,21(2):164-168
通过阿尔泰山西北山区不同海拔的6个土壤剖面,从土壤的机械组成、底土层矿物、粘土矿物类型和粘粒的化学全量等,分析了其风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整个山区总体上风化较弱,在粘土矿物类型和粘粒的硅铝铁率比值方面无明显差异。粘土矿物都以水云母为主,粘粒的硅铝铁率为2.78 ̄3.37。风化程度的一定差异只表现在山区不同的高度带其土壤表层粘粒含量、X射线衍射峰的高度以及底土层矿物组成等方面。在高山带寒冻湿润的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