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近20年白云机场雷暴气候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本文利用广州白云机场1982—2001年的逐时观测资料,对雷暴的气候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白云机场年平均出现雷暴日数为67天,初雷一般在2月26日,终雷一般在10月15日,1年12个月都有可能出现雷暴,其中雷暴多集中出现在4—9月份,以7月份出现最多,11、12、1月份出现最少,另外雷暴还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2.
利用河南省均匀分布的50个台站自建站至1997年近50年的定时降水资料,分析了河南省日小雨、日中雨、日大雨降水过程出现次数和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结果显示,河南省日小雨、日中雨降水过程一年四季均可出现,日大而过程主要出现在3~11月份,冬季仅在豫南一些台站出现,各级降水过程出现次数季节性变化明显,冬季出现最少,夏季出现最多,其地理分布随测站纬度、拔海高度、地形地貌不同有较大差异;最长连续无降水日数也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特点,其最大值多出现在冬季,春秋次之,夏季最小,地理位置差异也较明显。  相似文献   

3.
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展望预报方法研究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依据1983~1992年6~8月间276次强对流天气过程,研究北京地区强对流天气的形成条件及其展望预报方法。通过500 hPa逐日分型,将影响北京地区的大尺度环流型划分为5种类型。在各型中随机抽取出现和不出现强对流天气样本共298个,分别作合成分析,研究各环流型出现和不出现强对流天气的合成形势及差异。结果表明,出现和不出现强天气的环流系统特征、结构及物理量分布都有明显不同,从而概括出概念模式,导出各环流型预报着眼点。在此基础上,从各型计算的数十个物理量参数中,筛选出最佳预报因子,采用判断树预报流程,逐  相似文献   

4.
1996年第二季度我省天气的主要特点是:龙舟水明显,暴雨集中期明显,但时空分布不均,降水中间少两头多。平均气温前期偏低,后期偏高。1降水时段明显,中南部多暴雨3月28~30日,本省出现连续暴雨,3天内测得日雨量超过38.0毫米的台站有49个,从而我省的开汛日提前到3月30日。4月18日夜间到19日,受锋面低槽影响,我省出现暴雨到大暴雨,部分地区还出现雷雨大风、冰雹、龙卷风等强烈对流天气,造成了较大的损失。4月30日到5月7日,我省出现连续大雨到暴雨的天气,其中西南部在《月30日和5月5日出现了大暴雨。5月24~29日,本省出现连续暴…  相似文献   

5.
林绍文 《四川气象》2005,25(2):21-21,29
2005年2月22日,泸州市北部几个区县均出现了大面积的浓雾(市区没有测站,但根据当时的实况来看,能见度应在50米以下),南部虽然能见度较好,亦出现了轻雾。普查1980—2001年的历史资料,2月下旬泸州市区大雾概况,泸州、纳溪各一次,其余站点均没有出现,可见,该时段大雾出现几率较少,是小概率事件,预报技术上有一定的难度。  相似文献   

6.
云霄县的严重干旱集中出现在秋冬季和春季,春季出现大旱、特大旱的几率达36%,秋冬季出现大旱、特大旱的几率高达45%。严重干旱持续天数长,在3个月以上的占64%,且持续百日以上的严重干旱的出现频率,自20世纪80年代初起,明显增大,这可能与气候变暖的大环境有关。  相似文献   

7.
ENSO冷暖事件与郑州地区汛期气候异常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1951—2000年郑州站汛期气温和降水资料,分析了ENSO冷暖事件与郑州地区汛期气候异常的关系。结果发现:ENS0冷暖事件对郑州地区汛期降水和气温均有较大影响,对降水异常的影响更显著。暖事件出现当年,郑州地区汛期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少,次年则易出现降水异常偏多;冷事件出现当年,郑州地区汛期降水易出现异常偏多,次年降水出现异常的几率较小。  相似文献   

8.
广州白云国际机场近46年来雷暴气候的统计特征   总被引:34,自引:1,他引:3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利用广州白云机场1956~2001年46年的逐时观测资料,通过数理统计和小波分析,揭示出白云机场雷暴气候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白云机场年平均出现雷暴日数为75.4天,初雷一般在3月1日,终雷一般在10月14日,一年12个月都有可能出现雷暴,其中雷暴多集中出现在4~9月份,以8月份出现最多,12月份出现最少;雷暴的历史演变有着较好的9~12年振荡周期,而且近46年来雷暴的发生有逐渐减小的趋势变化,另外雷暴有明显的季节和日变化特征。  相似文献   

9.
广西寒潮天气统计特征及环流形势分析   总被引:12,自引:1,他引:12  
根据修订后的寒潮标准,对广西近46a的寒潮天气进行统计,并对典型寒潮年进行环流形势分析。结果表明:广西近46a出现了61次寒潮天气过程,其中全区性21次,桂北区域29次,桂南区域22次;广西寒潮最早出现在11月份,最迟出现在3月份,1月是寒潮出现的高峰月;出现寒潮频率的地域分布为东高西低;历年出现寒潮的总站数略呈下降趋势,并具有2年及11年左右的明显周期振荡特征。典型寒潮年环流分析表明当极涡南掉,东亚大槽加深,乌拉尔山脊维持,冬季风的加强及中纬度西风气流是导致冷空气堆积并爆发寒潮的主要环流形势。  相似文献   

10.
1概述我省去年4月份下半个月中,除雷州半岛外,全省均出现大~暴雨,局部地区甚至出现了特大暴雨。按雨峰可以归纳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4月16~18日):17日,我省北部及广州市郊出现了中到大雨,第二天除东南部沿海地区及雷州半岛外,全省其它地方均出现了大到暴雨,其中珠江口西侧出现了大暴雨。第二阶段(19~22日):19日在西北部出现了大暴雨,很快雨区往南扩展,主要分布在珠江三角洲及其以东沿海和阳江市地区,最大雨量中心在阳江,达1664mm。ZI田雨势明显减弱,仅在阳江~珠海的沿海一带有大雨。第三阶段(25~26日);25日…  相似文献   

11.
西安冬小麦干热风及其对策张京红(西安市气象局西安·710016)小麦干热风是小麦扬花灌浆期出现的一种高温、低温并伴有一定风速的农业气象灾害,出现严重的于热风过程可使丰收在望的小麦大幅度减产。西安市干热风主要出现在5月至6月上旬,干热风,一旦出现,就能...  相似文献   

12.
我局GMS卫星云图接收系统,安装使用一年多以来,除因电源原因造成一次故障外,运行还比较正常。但人冬以来,特别是出现凌冻结冰后,接收天线结冰使接收质量下降,出现大量掉线和干扰,点,经除冰后,接收质量有所改善,后又出现接收质量下降的问题,发现天线有大量灰尘,清除后接收质量改善。从发生接收质量下降,出现大量掉线和干扰;久的问题看,可能原因有:一是接收机(含高频头)故障。我局因电源原因造成的这次故障,使接收机的调制解调器和高频头故障而出现问题;二是外部干扰造成的问题。随着现代通信技术的发展,传呼台,大哥…  相似文献   

13.
霜、露同时出现的原因1995年11月11、12日,我站地面最低温度分别为一0.7和一1.0℃,麦苗上连续两天出现露,其他地表和地物上则出现了霜。这种霜、露同时出现的现象往年这个季节也有。霜、露形成的温度条件不同。前者要求低于OC,后者要求高于0℃。由...  相似文献   

14.
对2010—2019年儋州市国家基本气象站及区域自动站数据统计分析表明:儋州市南部最常出现雷雨大风天气,春季年平均出现1.36 d,西部雷雨大风局地性较强。儋州市年均雷雨大风天数呈现出双峰型,3—5月雷雨大风天数逐月增多,下午为雷雨大风出现的高峰时段。儋州市雷雨大风风力以7级为主。根据500 hPa的天气形势,将儋州市雷雨大风分成南海低槽型、变暖高压脊型、副高型、西南热低压型、冷空气偏东下型、冷空气偏西下型,其中西南热低压型出现最多,每年春季平均出现10.9 d。  相似文献   

15.
自动站分钟数据常出现跳变现象,对跳变数据,首先应分析是否为野值。其次再判断野值是否影响日极值。然后分析日极值是否出现在该时次内,若不出现在该时次,极值从其他正常时次中挑取;若出现在该时次,应从自动站实有记录和人工观测或自记纸中挑取,若用人工记录代替,极值出现时问为缺测。  相似文献   

16.
贵州秋风天气过程的气候概况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1971-2001年贵州省82年站的平均气温资源,对我省秋风的气候变化作了较为全面的分析。我省秋风从省内西部地区向省内东部地区逐渐减轻,且从8月上旬-9月上旬,秋风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多,强度逐渐增大。31年中,1980年秋风出现强度最重,1972年出现的秋风范围最广。  相似文献   

17.
2004年第2季度,广东省季平均气温偏高,降水偏少,日照大部分地区偏多。季度内暴雨和强对流天气发生频繁,局部地方出现灾情;东南部和雷州半岛由于降水偏少明显,汛期仍出现旱情。6月底全省出现大范围高温炎热天气,部分地方极端最高气温破历史记录。  相似文献   

18.
自动站运行以来,减轻了工作强度,同时也提高了资料的准确性、完整性和实用性。但是也出现过很多的问题,其中,出现数据丢失问题,分析其形成的原因,给出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19.
丛英 《广西气象》2006,27(A03):38-39,49
秋风是黔南州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应用1960-2005年黔南州12个站的平均气温资料、秋风强度指数等指标分析了黔南地区秋风的时空分布规律、年际变化以及统计特征。黔南州秋风是西北部重于东南部,且8月上旬~9月上旬,秋风出现的概率逐渐增多,以9月上旬出现概率最大。46a中,1974和2002年秋风出现强度最重,2002年出现的秋风范围最广、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20.
环青海湖地区气候变化及其对荒漠化的影响   总被引:30,自引:5,他引:30  
对环青海湖地区1976年以来的气温、降水、蒸发等气候要素的气候变化趋势及突变现象进行了分析和检验。结果表明:年平均气温及春、夏、秋、冬四季气温均呈上升趋势,其中以秋、冬两季最为明显;年平均降水量及春、夏、冬季降水自90年代后出现减少趋势,秋季降水始终呈减少趋势,且线性变率达-7.28mm/10a;各季及年蒸发量呈增大趋势,其中年、夏季蒸发量的线性变率分别为11.7、9.39mm/a。各季及年气温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暖现象;降水虽然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加和减少,但增加出现在80年代,而减少则出现在90年代;同样,蒸发也出现过一次明显的增大和减小现象,只是减少出现在80年代,而增大而出现在90年代。这种气候趋势和突变现象的发生,加剧了环青海湖地区荒漠化的蔓延,致使草地退化、河流流量减少、湖泊水位下降,生态环境受到严重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