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牟县2005年度冬小麦发生了冬前冻害.分析结果表明,小麦播种期出现了连阴雨,造成小麦迟播且播种质量差;播种后,气温异常偏高后又骤降,变化幅度大;一直无有效降水,土壤墒情差是造成小麦冬前冻害的主要原因.针对小麦出现的冻害提出了防止和补救措施.  相似文献   

2.
小麦培育壮苗是丰产的基础,因为壮苗成穗率高。壮苗的标准一般是:主茎生长5~7片叶,叶宽色深,冬前3~4个分蘖,5~7条次生根。冬前壮苗的形成与气象条件的关系很密切,在水分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主要是由播种时的温度和播种到入冬前的累积活动温度决定的。有关研究指出,小麦出苗的适宜温度为15~2 0℃,分蘖的适宜温度为6~12℃。形成壮苗必须≥0℃的积温达5 5 0~6 5 0℃。低于上述指标,难以形成壮苗;高于上述指标,麦苗生长过旺,不利于越冬易受冻害。壮苗与播期关系很大。小麦播种一般在秋季。秋季是由夏到冬的过渡季节,北方冷空气南侵次数日趋…  相似文献   

3.
利用济宁市2005年冬季11县市的平均气温、降水等气象资料,并通过对冬后不同生长时段的小麦进行系统调查研究,分析了2005年冬季天气特点及其对冬后小麦生长的影响。整个冬季,前期气温偏高,中后期气温偏低,负积温较常年偏多,使小麦发生了不同程度的主茎冻枯型冻害,致使其苗高增长、单茎绿叶面积衰减、茎秆干重、千粒重增长等差异较大,从而使济宁市小麦平均产量降低,并针对造成小麦冻害的主要原因提出了相应的预防措施和建议。  相似文献   

4.
根据1982—1985年天水市南山梁家坪(浅山区)分期播种试验资料,我们得出不同播期的发育状况和产量差异,征明播种过早,冬前积温偏多,出现旺长,影响安全越冬;播种过迟,苗瘦弱,成穗率低,成熟期推迟,影响产量。因此,适时播种是小麦冬前壮苗的基础。本文在分析半冬性品种天选  相似文献   

5.
基于冬小麦分期播种试验,结合自然大田冬小麦越冬冻害调查实况资料,分析研究2017/2018年偏冷冬年份华北北部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成因及对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适应气候变暖,冬小麦播期推迟,但华北北部播种期不应晚于10月21日,播种期推迟或秸秆还田,应加大播种量,确保出苗率和基本苗。品种推广和生产选种时宜冬性和半冬性品种搭配种植,防御出现"冷冬"导致冬小麦越冬冻害的潜在风险。越冬冻害死苗率每增加1%,其产量减少约1 kg·hm~(-2)。冬小麦播种期受降雨且降水多的影响,晚播,播种质量差以及品种冬性、春性特性差异,除草农药使用不当等是越冬冻害死苗率增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6.
2009年1-2月,开封市冬小麦出现大面积的枯黄,甚至死亡现象,对2009年全市夏粮总产量和全年粮食总产量的稳定构成了严重的威胁.对麦田实地调查及对麦播以来开封市气候特征分析结果表明,造成2009年初开封市冬小麦出现大面积枯黄死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小麦播种以后开封市长期干旱少雨,麦田旱情严重,直接影响到冬小麦正常生长;二是2008年12月下旬开封市出现大范围强降温天气,最低气温锐降至-10 ℃以下,全市冬小麦不同程度受冻;三是农户冬季麦田管理措施不到位,普遍未浇越冬水;四是小麦品种选择不当,部分品种抗逆性较差;五是地下害虫危害较为严重;另外还与本地的小麦耕种方式有一定联系.要减少不利因素对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就要加强对气候变化的认识,及时采取必要的农业技术措施,提高防灾减灾能力,及时关注天气变化,科学合理适时冬灌,加强田间管理,严防冻害发生;加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科学做好秸秆还田工作.  相似文献   

7.
本文主要根据近两年小麦多品种分期播种田间试验,论述了南京地区小麦存在着越冬前的抗寒锻炼、绿叶越冬期间的时停时长和冻害的主要症状为主茎幼穗冻坏而根颈无伤等特点,指出由于小麦主茎伤残后植株有调整蘖、穗结构的自身补偿能力,缩小了冻害的减产幅度。最后根据对南京多年气候资料的分析,划分了南京地区的小麦越冬气候生态年型,包括安全型和冻害型两大类,每一类包括三个亚型。  相似文献   

8.
评价时段为1997年间月至1998年11月3专项气候影响评价3.1气候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评价3.1.1冬小麦1998年冬小麦种植面积1211.2千公顷,总产409.53万吨,单产3380公斤/公顷,与1993~1997年五年平均相比,总产持平偏丰,单产持平。冬小麦播种前期降水偏少,后期降水增多,播种出苗前差后好。由于冬前降水偏多,气温偏高,部分地区小麦旺长,提前进入分荣期;越冬期气温继续偏高,降水偏多,无强冷空气影响,冬小麦基本苗和单株分美数比1997年多,小麦长势较好,二类以上苗比例达84.2%。初春气温变化剧烈,前期(2月下旬至3月中旬)气…  相似文献   

9.
孟津县2004~2005年冬季持续低温和春季寒流,使小麦遭受冬、春季双重冻害.通过调查小麦冻害苗情,结合气象要素资料分析,找出了小麦冻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制定出消除或减缓冻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0.
2008年气象条件对黄泛区小麦生长发育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2008年度小麦生育期气候条件的分析和河南主栽小麦品种主要性状的比较表明:2008年度小麦生育期间,平均气温高于常年0.5 ℃,日照时数偏少83.4 h,降水偏少10.1 mm.全生育期表现为播种时气温偏低,冬前气温偏高,雨水偏少;越冬期雨雪明显偏多,时间偏长,无明显低温冻害;春性品种干旱高温,小麦苗期生长偏弱,春性品种两极分化提前,后期多风雨,倒伏严重,黑胚和萌动率高,小麦亩成穗数减少,穗粒数持平,千粒重增加,属减产年份.2008年气象条件较适合小麦春性品种生长,对不同的半冬性品种影响略有不同.  相似文献   

11.
孟津县2004~2005年冬季持续低温和春季寒流,使小麦遭受冬、春季双重冻害.通过调查小麦冻害苗情,结合气象要素资料分析,找出了小麦冻害的主要影响因素,并制定出消除或减缓冻害的技术措施.  相似文献   

12.
话霜冻     
霜冻是指气温突然下降到低于作物生长的最低温度以下造成的冻害现象,群众叫“黑霜”。我县晚霜日期平均出现在三月二十八日,最早三月二十三日可结束,最迟三月十八日结束。渭河川道一带是历年晚霜冻害最严重的地区,正如群众说的,“积雪高山,霜打平川”。晚霜冻害是小麦的主要威胁之一。三月底到四月上旬为小麦拔节期,最易受晚霜的冻害,特别是冬春雨雪少有干旱的年份,危害比较严重,二十年中62年、69年、70  相似文献   

13.
1994年早春出现的低温天气,使南召17.5%种植面积的小麦遭受冻害.1 冻害原因1.1 春性品种面积较大1994~1995年度,南召春性品种种植面积占全县小麦总种植面积的57.8%.由于春性品种抗寒能力差,早春遇到低温天气,极易受冻害.统计结果表明,绵阳系列、铁河1号、豫麦18等春性品种均受到不同程度冻害;南召麦2号、矮丰3号、郑州8327等冬性、半冬性品种基本未受到冻害.因此,春  相似文献   

14.
《气象科技》1977,(4):13-15
小麦夏秋播是我省农业生产中的一个新生事物,是小麦大幅度增产的一项战略措施。过去,我省旱地小麦栽培都是作为小春作物,选用冬性或半冬性小麦品种,习惯上均在9或10月播种,4、5月收获。在整个生育期中要遇到三种不利的气象条件。第一是播种前后,正值干季开始,由于雨水稀少,使麦苗不齐不壮。第二是霜冻害,早播的冬小麦当重霜来临时,正值拔节孕穗期,易受严重冻  相似文献   

15.
利用1961~2000年驻马店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驻马店市稳定通过0℃的初终日期,结果表明,初日提前,终日滞后,小麦冬季停止生长的时间缩短.基于此,建议小麦播种不宜过早,以免分蘖快、分蘖少和冬前出现旺长;农气观测中执行冬小麦冬季不停止生长的规定较合适.  相似文献   

16.
冬前因肥水运用不当、品种不对路、播期及播量不适宜,造成中期病虫危害加重,后期一遇暴风雨就发生小麦倒伏,使灌浆受阻,千粒重降低,严重影响产量。因此,打好播种基础,培育冬前壮苗,加强病虫防治和化学调控,提高株体抗性,能达到防倒伏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2004~2005年度冬小麦越冬期冻害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2004~2005年度冬小麦越冬期大面积冻害出现的天气现象及小麦冻害后出现的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18.
小麦生长中后期易受晚霜冻害,造成小麦黄叶、干枯、矮化、不抽穗、穗畸形、不孕穗或穗粒少等多种症状,对产量影响极大.为减少产量损失,2007年4月3日嵩县小麦冻害发生后,对不同类型的冻麦田进行了6次连续监测和详细调查,在综合分析冻害成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19.
利用1961-2000年驻马店气温资料,统计分析了驻马店市稳定通过0℃的初终日期,结果表明,初日提前,终日滞后,小麦冬季停止生长的时间缩短。基于此,建议小麦播种不宜过早,以免分蘖快、分蘖少和冬前出现旺长;农气观测中执行冬小麦冬季不停止生长的规定较合适。  相似文献   

20.
对2004~2005年度冬小麦越冬期大面积冻害出现的天气现象及小麦冻害后出现的症状进行分析,并提出应对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