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以南岭山地不同海拔高度的冠层树种为研究对象,通过无人机遥感手段获取冠幅、冠周长和冠面积(CA)等树冠性状,探讨其与基径(BD)、胸径(DBH)、2米径(D2)和4米径(D4)等树干性状间的关联性,并构建了冠面积与树干性状间的回归方程。结果表明:南岭山地树冠性状与树干性状的典型变量显著相关(R=0.89,P<0.01),并且这种相关性随海拔的升高(600 m到1 600 m)总体呈“M”型变化。其中,冠面积与树干性状间的相关性最高,可作为单一自变量反演树干性状,具体方程为:DBH=0.35CA+14.88(R2=0.67),BD=0.41CA+17.89(R2=0.82),D2=0.33CA+14.14(R2=0.84),D4=0.35CA+11.3(R2=0.86)。文章构建的冠面积与树干性状间的回归方程,可作为南岭山地森林生物量遥感反演的基础,也可用于指导南岭森林生态系统的长期监测。  相似文献   

2.
新疆阿克苏市13种绿化树种滞尘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了新疆阿克苏市水泥厂(污染区)和柯柯牙城郊防护林区(对照区)的13种绿化树种叶面滞尘量,运用ANOVA单因素方差的LSD比较13种树种叶面滞尘量的差异,结合类平均法(聚类分析),初步筛选出滞尘效果好、抗风沙能力强的适地树种。结果表明:13种绿化树种的叶面滞尘量可以分3类,第1类的滞尘量最高,包括法国梧桐,滞尘量为5.537~7.598g·m-2,可作为污染地区的绿化树种;第2类的滞尘量较高,包括桑树、圆冠榆,分别为3.427~5.174g·m-2、4.671~6.153g·m-2;第3类的滞尘量较低,包括新疆杨、垂柳、大叶白蜡、香梨、沙枣、樱桃、葡萄、杏和石榴等,滞尘量为0.736~3.483g·m-2。污染区树种叶片滞尘量明显高于对照区,差异显著(p0.05)。  相似文献   

3.
基于实测冠层光谱数据的三明市13种树种识别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亚热带地区树种丰富,树种间相似度大对树种识别带来的问题,本研究以福建省三明市莘口镇格氏栲自然保护区附近13种常见树种的冠层实测高光谱数据为例,采用一种分层分析方法,探讨不同光谱类别的树种识别精度以及树种识别的最佳波段。首先,对原始光谱进行变换处理,包括一阶微分、二阶微分、对数一阶微分、包络线去除和植被指数;其次,通过分析选择出13种树种各光谱类别的差异显著波段;最后,利用逐步判别法对选择的差异显著波段进一步降维,判断不同光谱类别的树种识别精度并找出识别13种树种的最佳波段。结果表明:光谱变换能有效地提高树种的识别精度,尤其是对数一阶微分光谱,总识别精度高达98.7%;对于原始光谱,近红外波段(760~1 300 nm)的树种识别能力更强,对于变换光谱,可见光波段(350~760 nm)的树种识别效果更佳;不同光谱类别之间具体的显著性差异波段存在很大差别,原始光谱与变换光谱之间仅在绿光波段(500~600 nm)有少量相同的显著性差异波段,此研究成果可为亚热带地区树种识别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4.
根、冠构型差异是植物研究中容易被忽视的环节,但其在植物适应环境的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对不同林龄多枝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根、冠构型参数的调查研究表明:(1)不同林龄多枝柽柳冠层构型有较大的差异,幼年阶段多枝柽柳小枝分枝率和一级分支长度较小,各级分支直径较大,体现了其适应强风、干旱环境的可塑性变化;(2)随着林龄的增加,多枝柽柳分支率、根系连接长度、各级根系长度和直径明显增加,说明不同生长阶段多枝柽柳通过权衡碳消耗和碳分配采取不同的干旱适应策略,进而导致不同生长阶段干旱适应能力的差异;(3)不同林龄多枝柽柳根系拓扑结构参数无明显差异,均接近鲱鱼骨状分布,但根系连接长度差异显著,体现了其干旱适应能力的差异。  相似文献   

5.
无瓣海桑(Sonneratia apetala)是中国红树林恢复种植最早引进的优质红树树种,其生产力在红树林群落中处于较高水平,具有显著的高生物量和能量积累。然而,由于红树林群落冠层密集、结构复杂,精确描绘无瓣海桑的单木树冠存在极大挑战性。传统的卫星遥感侧重于区域或更大尺度监测需求,而新兴的低空无人机遥感在更精细尺度的红树林生态监测中具有显著优势。以广东省珠海市淇澳岛红树林自然保护区为研究区,利用消费级无人机影像生成的冠层高度模型(Canopy Height Model, CHM)和种子区域生长(Seed Region Growing, SRG)算法进行无瓣海桑单木树冠提取,并建立基于地面调查数据获取的树高和胸径两者之间的回归关系,以优化无瓣海桑地上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进而实现研究区单木尺度的无瓣海桑地上生物量估算。结果表明:基于无人机影像可以有效提取无瓣海桑单木树冠,其提取精度达到67%;验证了树高和胸径之间较高的相关性,提出了基于树高的无瓣海桑地上生物量异速生长方程;研究区无瓣海桑平均地上生物量的范围为2.99~247.24 t/hm2,平均值为92.14 t...  相似文献   

6.
河西走廊园林绿化树种选择及综合性能数量化评价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辛红兵 《中国沙漠》2004,24(6):773-778
树种选取是城镇实现"绿化、美化、净化、香化、彩化"和持续发展的前提, 对于干旱沙区的城镇更为重要。现依据"适地适树、结构自然、突出特色、丰富多彩、功能优化"的原则, 采用层次分析法综合评判和选择确定甘肃河西城镇绿化的基调树种12种、骨干树种41种、一般树种54种、边缘树种47种。基调树种中有常绿乔木2种、落叶乔木7种、落叶灌木1种, 属于乡土树种的7种, 外来树种近占一半; 骨干树种中有常绿树种3种(乔木1种)、落叶乔木24种、落叶灌木14种, 属于乡土树种的14种, 外引树种占其3/4。  相似文献   

7.
江苏省工业经济时空差异及增长趋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晓  陈雯  王丹 《地理研究》2010,29(7):1305-1316
区域经济差异与趋同是目前学术界的研究热点,但对于工业经济的差异与趋同研究却少涉及。文章从江苏省县域层面选取工业经济的相关指标,运用泰尔指数及β趋同检验对江苏省工业经济就不同时段、不同地区的差异与趋同作不同角度的分析,并对导致工业差异与趋同的主要影响因素作分析比较。结果表明,研究区工业经济存在趋同,但是随着时间的推进,趋同的速度有所降低,并与总体差异缩小的幅度降低相一致;地区间的工业差异变化波动,且在波动中略有增长趋势;地区内部差异以苏南最大,苏北最小,趋同特征则是"发达地区趋同快,欠发达地区趋同慢"。引起差异与趋同变化的主要因素主要集中在产业结构、新增固定资产投入、人才技术和交通运量等条件的变化上。  相似文献   

8.
研究福州旗山大学园区不同交通要道典型绿化树种的滞尘效应,结果表明:不同树种叶片的滞尘效应差异显著,以红花羊蹄甲和芒果树为代表的行道树单位面积滞尘量分别为2.934 g·m~(-2),2.132 g·m~(-2),灌木树种三角梅、鸳鸯茉莉、夹竹桃和黄金榕的单位叶面积滞尘量分别为4.201 g·m~(-2),1.386 g·m~(-2),2.338 g·m~(-2),0.974 g·m~(-2);三角梅单位叶面积滞尘和单叶滞尘量均最高;各树种在不同道路单位面积滞尘量均表现为城市一级干道乌龙江大道次干道学府南路广贤路;滞尘量与各道路车流量呈显著正相关(R20.97,p0.05);树种差异对单位叶面积滞尘量的影响高于道路环境差异。  相似文献   

9.
城市绿化是城市建设的重要内容,是实现城市生态文明、生态宜居的重要途径。选取中国292个地级及以上城市,基于变异系数、泰尔指数、空间自相关和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刻画了2000—2017年中国城市绿化水平的时空演变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1)2000—2017年中国城市绿化水平呈阶段性波动增长态势,全国城市绿化水平增幅为6.73%,其中西部地区绿化水平增加最为显著,改变了2000—2014年保持的“东—中—西”逐渐递减的绿化格局,形成了由沿海向内陆跃升的绿化格局。(2)2000—2017年中国城市绿化水平的总体差异与东、中、西三大区域的差异均呈降低趋势。从泰尔指数变化趋势来看,总体差异主要由区域内差异引起,且区域内差异与区域间差异在逐渐缩小。(3)东部形成一定规模的稳定性热点区,西部形成局部性热点区与一定规模的稳定性冷点,从而使得我国由“东—中—西”逐渐递减的绿化格局转变为由沿海向内陆跃升的绿化格局更为显著。(4)自然因素是城市绿化水平的基础性影响因素,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管理为阶段性关键因子,是促使各时段城市绿化格局演变的动力因子。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土地财政与工业发展关系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土地财政与工业发展之间相互作用的逻辑关系,利用2005-2016年全国31个省(市、区)土地财政与工业产业的相关数据,对二者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进行分析,并构建计量模型进一步分析耦合协调度时空差异的驱动因素,主要结论如下:1)中国土地财政与工业发展在省级尺度空间上的耦合协调度表现为由东向西递减的分布特征,而在时间上表现为升—降—升—降的"M"形演变特征;2)耦合协调度的驱动因素主要包括经济规模因素与产业结构因素,前者对于不同时间、不同地区土地财政与工业发展耦合协调度有正向影响,后者主要表现为负向影响;3)根据耦合协调度的时空差异及其驱动因素将全国31个省(市、区)划分为4种不同类型的区域,并针对各区域不同情况,对合理协调土地财政与工业发展关系提供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1.
氢氧化镁吸附卤水中硼的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阐述了用氢氧化镁将海水及盐湖卤水中的硼、镁同时除去的方法,并对其反应条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湿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进展   总被引:34,自引:6,他引:28  
宋长春 《地理科学》2003,23(5):622-628
碳在不同类型湿地中储藏量约占地球陆地碳总量的15%。由于全球湿地面积迅速减少,湿地生态系统正常的水循环和碳循环过程产生一定的变化,湿地生态系统的演变也可能是全球大气CO2含量升高的一个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气候条件是湿地碳循环生物地球化学过程的重要驱动因素,湿地特殊的生态水文过程和土壤环境条件,使得湿地碳循环具有区别于其它生态系统碳循环的特征。影响湿地中碳积累与分解过程的重要控制因子是温度、水文条件和植物群落,特别是水文条件对湿地碳循环过程影响较大。湿地土壤呼吸通量与根层土壤温度呈正相关关系,并受地表积水深度和地下潜水水位的影响,另外,洪泛作用会增加湿地CO2的排放率,湿地水文过程决定溶解有机碳的输入与输出过程。  相似文献   

13.
14.
The classification of soils in China is essentially following Marbut's system~2.It is first grouped into Pedocals and Pedalfers depending upon their lime content in the soil profiles. Pedocals are predominant in North China where precipitation is not enough to leach out the lime in the soils. While Pedalfers arepredominant in South China where the rainfall is higher. Each of the mainsoil types is briefly described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15.
全球气候变化导致全球海洋酸化、冰雪融化、气温持续升高、极端天气发生频率增多,进而对社会经济系统产生深远影响。随着气候变化的加剧,抵抗气候风险能力较强的工业领域也遭受了严重的损失。目前,工业领域的脆弱性不断加深,工业经济损失的绝对量也在不断增长,定量评估工业经济损失是制定应对气候变化政策的重要依据,通过梳理当前的研究进展,可以为工业经济的评估提供思路和方法。因此,本文对工业领域受气候变化影响的正负面效应进行概述,发现不同工业部门受到气候变化的影响略有不同,部分区域的采矿业对气温升高的响应为正向,但风暴、干旱以及降雨会破坏采矿业的正常生产经营活动;制造业大多是室内作业,抵抗极端气候的能力相对较强,部分产业反应机制复杂;建筑业的损失多集中在间接损失,通过电力成本提高等反馈;电力、热力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在遭受极端气候时会出现传输供应损失,且作为碳排放最大的行业,其减排成本短期内会影响该部门的经济增长。工业部门为了应对气候变化付出了较大的适应和减缓成本,因此通过模型量化评估工业经济的损失,有利于制定合理的政策,保证工业经济平稳有序的增长。  相似文献   

16.
The classification of soils in China is essentially following Marbut's system~2.It is first grouped into Pedocals and Pedalfers depending upon their lime content in the soil profiles. Pedocals are predominant in North China where precipitation is not enough to leach out the lime in the soils. While Pedalfers arepredominant in South China where the rainfall is higher. Each of the mainsoil types is briefly described as follows:  相似文献   

17.
基于住宅价格的北京城市空间结构研究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城市空间结构是城市地理研究的核心重点之一.近年来,城市住宅价格快速增长,一方面导致城市空间结构出现了一些新的特征和问题,另一方面住宅价格也可敏锐地反映出城市空间结构的演变.因此,本文从住宅价格的角度对北京市城市空间结构进行了探讨.利用北京市2005年和2012年二手房市场住宅的空间数据,通过GIS空间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Hedonic回归分析等方法,对住宅价格时空格局及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从住宅价格的角度探讨了城市空间结构的优化调整问题.北京市住宅价格存在蔓延式增长、空间差异明显及空间自相关性高等特点,其主要的影响因素包括区位条件、交通便利度、周围环境、基础设施、物业等级等.基于住宅价格得出北京市空间结构的主要特征为:①已形成了多中心的城市空间结构格局.除市中心外,还有亚奥地区、万柳一香山地区、中关村地区、复兴门地区、CBD等次中心,空间扩张仍呈现“摊大饼”的发展模式;②社会空间分异现象有所缓解,但仍存在明显的居住隔离.金融街、月坛等街道是房价高值集聚区,易形成“富人区”,而南六环尤其是房山则易形成“穷人区”;③交通条件和周围硬件环境等基础设施对城市空间结构有一定的调整作用,但调整的效果并不理想.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象关系数据库的扩展网络分析模型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网络分析作为地理信息系统的一个重要功能,已经在许多领域广泛应用。随着应用的深入,对网络分析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节点权值、边双向权值和转向权值等。该文总结了在工程应用中对网络分析功能的需求,然后从满足这些需求出发,提出了基于对象关系数据库的扩展网络分析模型,并用组件技术加以实现。  相似文献   

19.
20.
秦王川灌区发展节水农业初探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张世彪 《中国沙漠》2001,21(Z1):76-78
长期以来,我国农业生产中普遍存在水资源利用率低、浪费现象严重等问题.通过对秦王川灌区农业生产和水资源现状的分析,结合灌区实际情况,提出了秦王川灌区要从传统的粗放型灌溉农业转变为节水高效的现代灌溉农业应采取工程调蓄、田间灌溉技术、现代设施、农艺节水等措施.从而达到引大灌区水资源利用率和总体效益之间的优化配置,最终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走资源节约型高效高产的农业用水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