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28 毫秒
1.
通过对广东信宜贵子地区地质构造发展演化阶段和地质事件分析,确定地壳具有多旋回演化的特点,经历了地槽发展阶段(新太古代-早古生代)、准地台发展阶段(中泥盆世-早石炭世)和大陆边缘活动带阶段(晚三叠世-全新世)3个大地构造演化阶段.依据矿床成矿地质条件、矿产类型的研究,对各时代的成矿作用进行了总结,确定调查区内存在3个主要成矿期.根据矿床成矿作用、成矿时代、矿产分布和矿床地质特征探讨了找矿方向,在区内共划分出11个找矿远景区.  相似文献   

2.
根据与成矿有关的地质构造条件、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和矿床本身的特征,将辽宁省矿床系列划分为4个系列组合、即与岩浆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组合、与变质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组合、与沉积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组合、与地下热卤水成矿作用有关的成矿系列组合.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划分出了17个成矿系列.辽宁省地壳演化经历了太古宙-古元古代基底形成、中元古代-中三叠世地台盖层发展、中三叠世以后地台活化等发展阶段.其中在基底形成阶段形成1、9、10、11、12成矿系列.在盖层发展阶段形成了2、4、14、15、16、17成矿系列.在地台活化阶段形成了3、5、6、7、8成矿系列.进入第四纪以来,形成了各种类型的冲积、洪积砂矿床,构成了第13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3.
南美地台区矿产资源丰富,从太古代到新生代不同阶段的地质构造演化为其奠定了优越的成矿地质条件。地质构造演化与矿产资源的形成关系密切,不同地质构造演化阶段形成不同的矿产资源。本文总结了南美地台的构造演化及其成矿作用,指出不同阶段构造演化对区内成矿作用控制的不同特点,总结区内主要矿产空间分布规律。  相似文献   

4.
吉林省地处古亚洲构造域和中朝准地台两个不同的大地构造单元,其构造位置在中国东北占有重要地位。从地质历史发展的观点看,吉林南部从太古宙到中元古代处于地槽阶段,从晚元古代开始转化为准地台阶段;吉林北部从寒武纪开始发展成为地槽,到早二叠世逐渐隆起上升为陆,经过晚二叠世——早三叠世过渡阶段,于早三叠世末发生褶皱造山运动,自晚三叠世开始,与南部准地台一同进入滨太平洋大陆活化阶段。这一总的地质构造背景导  相似文献   

5.
本文论述了闽西南—粤东北地区大地构造演化及其特征、铜、(伴生)银矿床的成矿作用及与大地构造演化的关系。指出本区地壳经历了从太古代陆核阶段→中元古代—早元古代地槽裂谷阶段→晚古生代地台断拉谷阶段→中生代地洼陆相火山岩阶段的多阶段演化,形成了结晶基底、褶皱基底、地台盖层和地洼盖层的四层结构。铜、(伴生)银矿床赋在于三个构造层七个层泣中,与一定的沉积建造有关。成矿作用与各大地构造阶段发生的主要构造热事件有关。矿床具有明显的多因复成特点。  相似文献   

6.
最近 ,越来越多的区域地质、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质年代学等证据表明 ,柴达木盆地北缘前泥盆纪由北向南可以划分为 3个构造单元 ,北部为古元古代形成的欧龙布鲁克古陆块 ,中间为经历过多次叠加改造的沙柳河—鱼卡超高压碰撞带 ,南部为中元古代形成的柴达木陆块。欧龙布鲁克古陆块自古元古代以来保存了丰富的地质记录 ,反映了其复杂的地质演化历史。综合区内沉积作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构造运动等特征 ,将欧龙布鲁克古陆块地质演化由老到新分为 7个演化阶段 ,即古元古代古陆块形成阶段、中元古代陆内沉降阶段、中—新元古代Rodinia超大陆汇聚阶段、南华纪—震旦纪Rodinia超大陆裂解阶段、早古生代陆块俯冲与折返阶段、晚古生代—中生代陆内造山阶段和中新生代高原隆升阶段。研究本区古陆块的汇聚与裂解过程 ,将为探索我国华北和扬子古陆块的相互关系和相互作用历史提供了有力的证据  相似文献   

7.
天山沉积建造多样,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成矿地质条件优越,是中国有色金属、贵金属的重要成矿带。在收集和研究中天山那拉提-巴伦台-星星峡成矿带地质、矿产成果资料基础上,系统总结了区域地质特征、成矿类型、时空分布规律,认为石炭纪、中元古代、二叠纪为中天山主要成矿期,以岩浆热液型、矽卡岩型、受变质型3种矿床类型为主要矿床类型;其中以卡瓦布拉克-星星峡Ⅳ级矿带成矿强度最高。厘定出矿床系列组6个、矿床成矿系列33个,认为那拉提-巴伦台-星星峡古生代构造旋回所发育的成矿系列是最重要成矿系列,表现出以岩浆成矿作用为主,沉积作用为辅的成矿特征。指出中天山存在:前寒武纪成矿演化阶段、早古生代(加里东期)成矿演化阶段、晚古生代(华力西期)成矿演化阶段、中生代成矿演化阶段、新生代成矿演化阶段5个构造-成矿的演化阶段;从成矿演化的时空序列,构建了中天山成矿带时空演化区域成矿模式,为区域铁、铅锌、钨等重要矿产勘查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8.
研究澳大利亚地台在太古代以后的地质发展历史,对于分析古构造及贡瓦纳次大陆的演化有着重要意义,因为在元古代(即26—17亿年,在里菲前),在澳大利亚及其它贡瓦纳大陆首次广泛出现了地台及地槽型杂岩。因而与显生代一样可以确定出不同的构造单元,后者证明澳大利亚的广大地区,在元古代开始阶段就已存在成熟的大陆壳,并开始发育有地台和后克拉通构造[地台内部地堑及冒地槽]类型,而在澳大利亚地台东部地区大陆壳或者没有完全形成,或者遭受了破坏。这  相似文献   

9.
河北省成矿区带和找矿远景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毕伏科  肖文暹 《华北地质》2006,29(2):107-114
在分析河北省地质历史演化规律、成矿地质条件、矿床的形成与分布特点的基础上,把河北省划分为两个Ⅲ级成矿带:阜新—集宁(河北部分)成矿带(Ⅲ1)、涞源—武安成矿带(Ⅲ2),六个Ⅳ级成矿区:康保—棋盘山成矿区(Ⅳ1)、张北—隆化成矿区(Ⅳ2)、张家口—承德成矿区(Ⅳ3)、兴隆—山海关成矿区(Ⅳ4)、涞源—阜平成矿区(Ⅳ5)、邢台—武安成矿区(Ⅳ6)。通过对区内地质成矿作用和构造成矿阶段特点的研究,指出Ⅲ1成矿带中铜、铅、锌、金、银、钼、铁、铀、煤矿相对集中,金属矿床主要形成于太古代、中元古代、海西期、燕山期,煤矿则主要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早侏罗纪,铁矿与基底变质岩、中元古代基性超基性岩相关,铜、铅、锌、金、银、钼、铀与海西期—燕山期岩浆岩相关,煤矿则分布在沉积盆地中。Ⅲ2成矿带金、铜、铅、锌、钼、铁、煤矿相对集中,金属矿床主要形成燕山期,与中性—酸性岩浆岩有关,煤矿则主要形成于石炭纪—二叠纪,分布于沉积盆地中。据各矿带的成矿期次及各期次成矿作用强度、形成的主要矿种及矿床分布的集中区,圈定了七个找矿远景区,预测了各远景区应重点寻找的矿种和需要加强地质勘查工作的区域。  相似文献   

10.
吉林省吉黑造山带新元古代至中三叠世以古亚洲洋演化为特征,并可划分为形成与扩张期(新元古代—早寒武世)、聚敛期(中寒武世—晚志留世)、拉张期(末志留世—石炭纪)、闭合期(二叠纪—中三叠世)四个演化阶段。每个演化阶段都不同程度地发育有岩浆作用、沉积作用、变质作用及与之相关的成矿作用,以此为基础划分出23个矿床成矿系列,6个成矿系列组,进一步建立起吉黑造山带成矿谱系。  相似文献   

11.
胶东金矿成矿具有"多期叠加,时空集中,规模巨大"的显著特征,胶东金矿床在成矿流体性质、成矿时代上具有一致性。各类矿床不同蚀变带、各成矿阶段的流体包裹体类型主要有H2OCO2包裹体、富CO2包裹体和H2O溶液包裹体,各成矿阶段具有不同的流体包裹体类型组合,成矿流体为中低温、低盐度的CO2-H2O-NaCl流体。稳定同位素研究表明,成矿流体可能源于统一的流体库——壳幔相互作用过程的流体系统,成矿晚期有大气降水混入。胶东地区岩浆活动主要集中于152~160Ma(玲珑花岗岩)、126~130Ma(郭家岭花岗岩)和108~118.8Ma(伟德山花岗岩)等3个时期,主成矿期年龄集中于112~127Ma,成矿主要与郭家岭和伟德山花岗岩有关。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岩性—构造—事件法论述了夹皮沟金矿田地质演化历史,并建立了夹皮沟金矿田成矿模式,对金矿田成矿理论和金矿预测提出了新的见解。研究认为,该矿田金的物质来源具多源性,金矿形成具多期多阶段性。区内北西向弧形韧性剪切带是金的主要控矿构造。总结出该矿田具有“一型三式”的特点,即花岗—绿岩型,包括板庙子式、大线沟式和三道岔式。  相似文献   

13.
1:25万区域地质调查修测的核心任务是挖掘、利用前人资料和对前人资料的二次开发。在1:25万玉林市幅数字地质填图试点的过程中.总结出一套基于数字填图系统的前人地质资料利用与数据采集的工作方法。其工作流程和工作步骤可分为6个阶段:①前期准备阶段;②室内地质资料录八阶段;③野外数字地质调查阶段;④室内资料整理阶段;⑤图件编制阶段;⑥成果提交阶段。该工作方法与传统的地质调查方法相比,提高了地质调查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已基本上达到了在1:252万区调修测区推广应用的“实战性”要求。  相似文献   

14.
花山锑金矿床位于皖南东至县境内, 是皖南地区代表性金-多金属矿床之一。 本次工作对花山锑金矿床开展了野外地质、岩相学特征观察以及金属硫化物电子探针分析, 得到以下结论:1) 花山锑金矿床主要成矿阶段可分为毒砂-黄铁矿(PyⅠ)阶段、黄铜矿-黄铁矿 (PyⅡ)阶段和方解石-辉锑矿阶段。 2) 金在不同阶段硫化物中均有赋存, 其矿化伴随整个热液成矿过程, 且以毒砂-PyⅠ阶段和黄铜矿-PyⅡ阶段为主。 毒砂-PyⅠ阶段和黄铜矿-PyⅡ阶段发育金矿化, 无锑矿化, 方解石-辉锑矿阶段发育锑、金共生矿化。 3) 早阶段即毒砂 -PyⅠ阶段和黄铜矿-PyⅡ阶段载金矿物为黄铁矿、毒砂及黄铜矿, 成矿物质来源以地层为 主;晚阶段即方解石-辉锑矿阶段载金矿物为辉锑矿, 成矿物质来源以燕山期岩浆岩为主。 本次工作对东至及皖南地区金矿床的寻找勘探具有重要的指示意义。  相似文献   

15.
松辽盆地钱家店砂岩型铀矿成矿地质特征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罗毅  何中波  马汉峰  孙祥 《矿床地质》2012,31(2):391-400
通过对钱家店铀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地质构造环境、矿床铀矿物特征、蚀变地球化学特征、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成矿物质来源及成矿年代学等综合研究,认为钱家店铀矿床受"晚白垩世姚家期辫状河道洼地、晚白垩世嫩江期末反转隆升剥蚀构造天窗、NNE向贯通性基底断裂"三位一体控制,矿床成因类型为同生沉积后生叠加复成因型。这为进一步的找矿工作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6.
赣北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位于下扬子成矿省江南地块中生代铜钼金银铅锌成矿带中,是燕山期花岗岩岩浆期后热液矿床.也是最近查明的中国规模最大的钨矿床大湖塘钨矿北矿段。通过对该矿床成矿期形成的6件辉钼矿样品进行Re—Os同位素定年,获得其等时线年龄149.6Ma±1.2Ma(n=6,MSWD=1.6)和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150.4Ma±1.4Ma(n=6,MSWD=1.3),二者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说明该矿床形成于晚侏罗世。石门寺钨多金属矿床的辉钼矿Re元素含量为334.4×10^-9~22600×10^-9,其成矿物质主要来自于壳源或壳幔混合源。结合区域成矿地质背景推测,在晚侏罗世,石门寺矿区可能受古太平洋与欧亚板块聚合发生地球动力学调整的影响,大面积岩浆活动使之与围岩发生碱质交代作用,成矿物质被萃取.在成矿有利地段富集成矿。  相似文献   

17.
通过研究努和廷铀矿床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努和廷矿床为同生沉积后生改造型铀矿床。晚白垩世二连期湖泊发育区控制了矿床定位。矿床成矿作用经历了同生沉积成矿、后生改造和表生作用3个阶段,成矿年龄为85Ma、(41±5)Ma和6~13Ma。在总结矿床成矿地质特征、成矿作用及地球化学特征基础上,建立了努和廷铀矿床成矿模式。  相似文献   

18.
河南省商城县碾子湾矿区,位于秦岭-大别山中央造山带的东部,桐柏-大别构造亚带东段。本区的矿床形成与其所处的特殊大地构造位置和地质演化背景有密切的关系。在区域范围内,发育有四个大型的、产状平缓的拆离断层带,它们将造山带地壳划分为垂向叠置的五个构造岩石单位(据索书田等)。通过详细的野外地质调查和室内研究,确认了在碾子湾矿区内存在三个构造岩石单位:核杂岩单位(CC)、超高压单位(UHP)、高压单位(HP)。各单位之间都发育有大型的拆离断层,有利于成矿元素在拆离断层中富集,因而,对矿体的形成有重要的控制作用,它们是矿区重要的控矿因素。测区内可见花岗岩、片麻宕、糜棱岩和榴辉岩四类岩石。文中讨论了花岗岩的类型、产状、构造式样特征及变质、变形特征,重点研究花岗岩所在的具体部位、分布范围,分析花岗岩的类型、结构,构造背景、形成演化以及与成矿作用的关系。  相似文献   

19.
查明金矿床形成的时空分布的不均匀性,对指导金矿床预测有重要意义。笔者在我国胶东、小秦岭等主要金矿带研究的基础上,从三个方面论述了金矿床成矿演化规律:1)金矿床在地质历史上的成矿演化;2)不同地质作用过程中的成矿演化;3)成矿过程中不同矿化阶段的定向演化。这些规律对优选金矿床勘查靶区和矿床(点)评价都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20.
在查明搭格架铯矿床产出的地质背景、成矿阶段及其年龄、地球化学与同位素组成的基础上,本文较为系统地研究了硅华的矿物学与组构特征,加深了对硅华形成演化过程的认识.研究表明成矿早期,矿石中存在大量的石英,晚期全为蛋白石.粒状蛋白石自早到晚均有出现,胶状蛋白石主要出现于晚期.早期矿石出现脱水造成的菜花状、粗粒块状与粗大孔隙状构造及溶蚀结构.晚期出现细粒块状与细小孔隙状构造.在第3阶段存在硅藻Denticula属,体现出低温阶段的特征.由早到晚,矿石的SiO2呈降低趋势,而(Na2O Al2O3 K2O CaO)与Cs2O呈升高趋势,是随着矿石中SiO2有序度的降低而其它成分被保留在晶格中所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