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中长期地震预测方案综合信度评价的层次分析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王晓青  高孟潭 《中国地震》1995,11(3):257-265
由于存在各种复杂的不确定因素的影响,正确合理地评价地震观测结果的可信度,具有一定的难度。本文首先引入具有广泛应用途的层次分析法,并以华北北部为例,结合Delphi专家咨询结果,给出了反映各个预测方案结果的可信度及具有满意一致性的相对重要性权系数。其结果可作为综合各种预测方案,确定该地区中长期地震危险区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2.
本研究采用基于库仑破裂准则的地震活动性准静态模型,模拟计算了川西地区长达10000年的理论地震目录,通过对理论地震目录的分析发现川西地区Ms≥7.0强震在时间上表现出很强的随机性,与平均地震发生率为1/22.0年-1(≈0.0454年-1)的Poisson过程很相近, Poisson模型可能是川西地区开展长期(数10年)地震危险性计算中较为合适的模型.而单一断层Ms≥7.0强震的时间间隔分布与Poisson过程存在很大的差异,用Poisson模型估计单一构造上长期地震危险性可能是不合适的.通过分析模拟产生的长时间理论地震目录,逐一给出了川西地区主要断层的Ms≥7.0强震的时间间隔分布与平均Ms≥7.0强震的复现时间,并讨论了主要断层间强震活动的相互关联,计算出了强震在各断层间的转移概率.定量计算了研究区一断层的破裂产生的库仑应力在研究区其他断层面上的投影.从而为研究断层间的相互作用,研究一断层发生强震对其他断层发生强震危险性的影响提供了依据.本文为开展区域地震危险性分析研究提出了新的思想和途径.  相似文献   

3.
The purpose of using loss functions for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disaster preparedness is to minimize expected costs when destructive earthquakes occur. This study focuses on developing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of the interrelation between earthquake predi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economic parameters. Equations for estimating economic losses and optimizing both earthquake prediction and disaster preparedness are presented in different dimensional forms to improve the understanding of parametric relationships between prediction and preparedness. The equations expand upon previously presented loss functions by explicitly considering loss as a function of both time and space and the cost parameters are clearly described to allow for practical application. Derivations reveal the clos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loss function in terms of earthquake prediction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benefit-cost analysis commonly used for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 optimal preparedness scheme is presented based on a concept of unpreventable damage in extreme events and is shown to be a function of the level of damage prevented by taking action in response to an earthquake prediction. The formulations show that alarm durations are optimal relative to the type and time to implement different actions and the alarm area is optimal relative to the potential earthquake size and related geohazards. The presentation shows that earthquake prediction need not be constrained at a point in space to be useful for disaster preparedness and that mitigation activity is more economically feasible the smaller the area of prediction is with respect to the potential earthquake source size. Examples are used to show how loss functions can be utilized to determine if an algorithm may be useful to implement into practice and how earthquake prediction strategies can be implemented in coordination with other risk reduction strategies to make cost effective mitigations. Optimized earthquake prediction algorithms will greatly aid disaster managers and decision makers in their preparations once a prediction is made. The loss functions help to develop a greater understanding between earthquake prediction research and disaster preparedness implementation, allowing for future improvements in earthquake disaster prevention.  相似文献   

4.
空间观测技术在地震监测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林章  申旭辉 《地震》2005,25(3):129-133
当前地面地震监测系统主要观测单点的相对变化,由于观测台站密度低,观测资料覆盖面小,不能满足地震预测所需的信息。空间观测技术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地震监测技术和方法,卫星空间监测技术具有覆盖面广、信息量大、动态性好以及分辨率高等优势,因而可提供更为丰富的地震前兆信息。岩石实验的结果和一些应用研究的结果显示,空间观测技术在地震监测中具有优越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5.
MDCB-5型临震信息监测仪模拟未来震级大小计算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MDCB-5型临震信息监测仪记录到的某一地震临震异常幅度(电压值)、持续时间(天数)与岩石破裂、地震发生、地震波能量释放的相关性,从地震发生的物理基础出发,推导出了2个计算未来震级大小的理论公式。使用44天的监测数据对该期间发生的5次6级以上地震的震级进行了计算,在相应的震中距范围内计算的震级与实际发生的震级误差小于0.5级,初步说明了该方法应用于实际地震预报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Theresearchonthespace┐timecoherenceofXianshuihefaultzoneintheprocesofseismogenySHI-BIAOWANG(王时标)ZHEN-XINGYAO(姚振兴)Instituteof...  相似文献   

7.
综合预报中各手段权重的层次分析确定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启明  董国胜 《地震》1993,(5):62-67
本文结合地震预报实际,将层次分析法引入到地震综合预报中,构造出一个目的层(预报功能)、准则层(对应率、概括率、服务时间)及手段层(参与综合预报的各观测手段)的层次结构模型,分别计算出各层次相对上一层次的权重,最后计算出各手段在综合预报中的合成权重。  相似文献   

8.
李滔  董国胜 《地震研究》1994,17(3):222-230
本文综合考虑了地震预报指标及影响指标效率的有关因素,通过多目标决策的方法,确定地震前兆系统结构,建立综合预报方程,在多震地滇西地区进行实难应用。取得了一定效果。  相似文献   

9.
水口水库诱发地震的微震前兆信息与趋势预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作馨 《地震》1997,17(1):98-102
福建水口水库地震是我国当前正在发生的一个大型水库诱发地震实例。针对水库地震序列中普遍含有大量微震的特点,探讨微震活动可能包含的前兆信息。研究发现,“微震相对频度”在水口水库地震趋势预测中具有明显的前兆性质,文中还介绍了“微震相对频度”作为一种前兆指标在该水库地震趋势预测实践中的应用效果,对“微震相对频度”的物理意义以及深入开展“微地震研究”的前景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0.
地震波动力学特征变化指标在短期地震预报中的应用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冯德益  虞雪君 《地震》1994,(1):12-22
本文研究了地震前地震波动力学特征的变化,主要是波形和频谱的变化,并从中提取出可望在短期(半年以内)地震预报中应用的一些预报指标。这些指标包括:P波初始部分波形的时间线性度和空间线性度,初始段平均半周期,S,P波频谱的峰值频率,拐角频率,相对带宽度,相对频谱峰值,高频段的谱线斜率绝对值等。同时还研究了短周期地脉动的波形线性度及频谱特征量(峰值频率等)在大震前出现的短期(半年以内)和临震(9天以内)的  相似文献   

11.
张北6.2级地震前后地磁Z分量的日变化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解用明 《华北地震科学》1998,16(3):62-66,74
利用河北省及邻省、市共17个地磁台相对观测Z分量资料,总结分析了张北6.2级地震前后的日变化。认为,一次较强地震前可能有多次异常出现,日变反向可作为中短期异常,而后出现的日变低点位移,当分界线连续在某区出现,地震可能进入短临阶段。日变反向的极值区附近和低点位移连续汇集地区可能是未来震中。对于震前出现的多次异常进行追踪预报,可能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12.
杜安娜  高惠璇 《地震》1995,(3):291-297
应用主分量分析法对昌黎、青光、宝坻、红山等台站(1975—1977年)三年的每月五个静日地磁绝对磁场的资料及相应时间的太阳黑子相对数的资料进行计算。结果表明,第一主分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对应很好,相关系数为0.9以上,而第二主分量与太阳黑子相对数的相关系数为0.03左右。对于在某一固定频率而变化的地磁外源场,内外场的比例几乎恒定在一定水平上,而在唐山地震前内外场比值有明显的异常变化,笔者认为,这个恒定水平的偏离可能是由于地壳内应力不断积累导致的地下电导率的变化而引起的。用这种方法不仅可以消除地磁场的非局部变化,而且利用内外场比值的偏离或监视内场的变化可能为使用地磁场预报地震提供一个依据。  相似文献   

13.
在四川开展水氡前兆观测的初期,部分水氡点的水氡测值突跳异常很好地对应了其可预测范围内的中强以上地震。水氡测值突跳异常曾作为松潘—平武和盐源—宁蒗等地震预报的重要依据。但在水氡观测至今的完整时间段内,水氡突跳异常总体表现出对应率低,漏报率高的现象。多次预报攻关研究结果显示,水氡观测的异常表现是多种多样的,水氡测值突跳异常只是其中的表现之一。在今后四川及邻区的中强以上地震预报实践中,水氡测值突跳异常仍可作为地震短临预报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4.
蒲江川-11井始建于1982年,是四川省重要的水位观测井,位于蒲江—新津—成都—德阳隐伏断裂和大兴隐伏断裂附近,近年来,该井观测环境优良,干扰小,是一口理想的水位观测井。自1982年投入观测以来,对川西地区的地震预测发挥了较好作用,特别是2002年以来,观测到了一些有益的突跳异常,并较好地对应了300 km内的4.5级以上地震。本文对川-11井异常进行了初步分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回顾甘肃省近20多年的地震预报工作,发现年尺度地震预报成功率不足8%。分析了年尺度地震预报成功率低下的原因和提高年尺度地震预报成功率在实现具有减灾实效地震预报的目标中的重要意义。最后提出了在对甘肃及邻区地震构造环境、地球物理场和地震资料搜集、整理和分析的基础上,探讨其与强震活动的关联性,寻找地震发生的时、空、强分布规律,建立具有明确构造物理含义的地震预测模型,先进行长期地震危险性分析,再开展年尺度的地震跟踪预报的新思路。沿用这一思路,预期可以减少虚报,进而提高年尺度地震预报成功率。  相似文献   

16.
在回顾了地震预报历史沿革的基础上,认为虽然地震预报的难度比较大,但成功地预报地震不是不可能的.地震预警系统已被实践证明是一套有效的避震措施,将在未来的防灾减灾工作中发挥巨大作用,但地震预警并不能代替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17.
邹其嘉  张少泉 《地震学报》1989,11(2):191-197
本文从我国的地震预报科学水平出发,综合几个无震虚报和有震漏报的实例,分析了一次预报变成社会行动所需付出的代价,并与地震造成的经济损失进行了对比.由此提出要全面评价地震灾害及其预报的社会经济影响. 文中根据我国几次地震所造成经济损失的资料,绘制了地震震级与经济损失关系的曲线以及预报造成损失的曲线,并引进地震代价指数进行了讨论.文章认为,为了切实有效地减少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预报的发布,对不同震级应有所区分,地震预报的震级应有一下限,依目前地震预报的水平,六级以下地震不宜向社会发布预报,相应地应加强抗震措施。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美国中加州帕克菲尔德(Parkfield)地震预报实验场的建设、运行和试验场工作期间发生的2004年6级地震的情况.着重阐述了在实验场20多年的地震预测研究中遇到的一系列科学同题以及一些新的认识.这些科学认识包括:对活动构造破裂分段的研究是地震长期预测的基础;无震滑动是地震预测中的一大难点和障碍;地震复发模型具有的相当大的不确定性且在预测应用上有很大的局限性;地震前兆的复杂性、差异性及其对地震预测中常用原则--前兆异常重现性和相似性的挑战等.这些认识对地震预测研究与实验场建设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9.
地震预报发展战略在于创新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地震预报发展战略在于创新论述了:关于对地震预报异议的评议;地震预报的发展战略在于创新;避免误区、盲区要成为地震界的公德;为地震预报探索者提供公益性的信息与工具平台;关于经验性地震预报。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青藏高原东缘地区相对重力与绝对重力的观测情况,系统分析了该区域2010以来的区域重力场变化及其与2013年4月20日四川芦山7.0级地震发生的关系。结果表明:(1)芦山7.0级地震前青藏高原东缘重力变化剧烈,芦山地震发生在沿龙门山断裂带南段的重力变化高梯度带的转弯部位;(2)芦山地震距2008年汶川地震不到100km,芦山震中及汶川地震震中均处于重力变化四象限中心,表明汶川地震震后恢复调整变化对芦山地震具有促进作用;(3)基于流动重力异常变化在芦山7.0级地震前做过一定程度的中期预测,尤其是地点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