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上石炭统太原组、山西组是华北地层区中北部晚古生代主要含煤岩系。在太原西山层型剖面地区,太原组下界起自晋祠砂岩之底;山西组上界止于骆驼脖子砂岩之底,二组以北岔沟砂岩之底为界,连续沉积。长期以来,特别是1959年全国第一届地层会议之后,地层工作者对于太原西山以外地区太原组、山西组的对比划分,却存在着重大分歧,其焦点在于山西各地上石炭统海相层与太原西山层型剖面诸海相层究竟如何对比。上述分歧已成为山  相似文献   

2.
太原西山太原组东大窑海相层的岩矿地球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太原西山系华北石炭、二叠纪地层标准剖面地点,1922年瑞典地质学家那琳在该区调查时,分别命名为太原组和山西组。1959年全国地层会议将山西组划入下二叠统,以其下部的“北岔沟砂岩”做为底界。然而,近二十年来大量钻孔资料证实,所谓“北岔沟砂岩”系河床相不稳定砂岩,相变极大,因此很多人主张当“北岔沟砂岩”缺失时,应以太原组顶部的东大窑海相层的顶面,做为太原组和山西组的分界,鉴于这一海相层比较稳定,已  相似文献   

3.
福建宁化上石炭统类生物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4带3亚带:1)Pseudoendothyraninghuaensis带,2)Fusulina-Fusulinella带,其中包括Fusulinellahelenae-Pseudostaffellapaxadoxa亚带、Beedeinamayiensis亚带和Fusulinaquasicylindrica亚带,3)Protriticitesobsoletus带和4)Montiparusmontiparus-Quasifusulinafusiformis带。该区生物地层可与我国华南、华北和西北沉积区以及俄罗斯地台同期地层进行对比,其年代地层归属于上石炭统达拉阶至逍遥阶下部,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上石炭统(宾夕法尼亚亚系)的莫斯科阶和卡西莫夫阶。  相似文献   

4.
本文简要介绍了晋西南地区上石炭统太原组(虫筳)类化石研究的初步成果,乡宁甘草山剖面所含(虫筳)类属种十分丰富,可细分为五个亚带,其分带、组合及构造特征很有特色,是华北地区研究生物地层的又一个具有代表性剖面。  相似文献   

5.
黄本宏 《地质论评》1960,20(3):141-142
“统”(Отдел)是地层表中第三级划分单位,是在“世”(Эпоха)的期间内形成的地层。1959年5月所公布的“地层单位、地质时代单位、地层符号及区域地层命名规则(草案)”中对统的命名的规定,本来是合适的,也是行得通的,即统是系的再分,三分的系称之为上统、中统、下统;两分的系称之为下统、上统,如泥盆系下统、泥盆系中统、泥盆系上统、二迭系下统、二迭系上统  相似文献   

6.
豫西北及晋东南地区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发育多层风暴沉积并含丰富的遗迹化石。通过对风暴沉积层的宏观及微观分析,特别是对各种风暴沉积序列及其所含遗迹化石的组成与分布特点的研究,在太原组碳酸盐岩中已识别出7种风暴沉积类型,与之伴生的遗迹化石有Zoophycos,Palaeophycus,Nereites.,Chondrites,Planolites,Palaeophycus,Helminthopsis,Teichichnus,Rhizocorallium,Thalassinoides和Ophiomorpha等。它们分别形成在海湾-潟湖、潮间-潮下浅滩、局限台地和潮下开阔台地沉积环境。该成果既可丰富我国华北盆地早二叠世含煤岩系的沉积类型,也可为深入研究该区早二叠世沉积演化乃至成煤与成气的古环境条件提供事件沉积和生物学方面的信息。  相似文献   

7.
福建宁化上石炭统筵类生物地层自下而上划分为4带3亚带:1)Pseudoendothyra ninghuaensis带,2)Fusulina—Fusulinella带,其中包括Fusulinella helenae—Pseudostaffella paxadoxa亚带、Beedeina mayiensis亚带和Fusulina quasicylindrica亚带,3)Protriticites obsoletus带和4)Montiparus montiparus—Quasifusulina fusiformis带。该区生物地层可与我国华南、华北和西北沉积区以及俄罗斯地台同期地层进行对比,其年代地层归属于上石炭统达拉阶至逍遥阶下部,相当于国际地层表上石炭统(宾夕法尼亚亚系)的莫斯科阶和卡西莫夫阶。  相似文献   

8.
盛莘夫 《地质论评》1960,20(2):85-89
关于奥陶纪地层统与统的划分问题,过去已有不少人下过功夫。我国疆域辽阔,奥陶纪地层分布广泛,有关奥陶纪地层的地质报告亦不胜枚举。惟专门研究奥陶纪地层的学者尚少。在一些区域性的著作中,往往在分区、定名及分统上都缺乏统一的标准。目前在  相似文献   

9.
太原西山系我国北方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的标准剖面所在地,区内广泛发育着一套典型的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自下而上为中石炭统本溪组,上石炭统太原组和下二叠统山西组,总厚度约180m。煤层主要集中在太原组和山西组,共有18层,可采和局部可采约8~9层。含煤地层中岩石主要以碎屑岩为主,泥岩和灰岩次之。   相似文献   

10.
太原西山上石炭统太原组的(竹蜓)类分带   总被引:9,自引:3,他引:9  
<正> 太原西山是华北晚石炭世海陆交替相含煤沉积之一——太原组的层型剖面建立地区。李四光教授(1927—1931)曾于《中国北部之(竹蜓)科》等专著中,记述产于区内太原组中的若干(竹蜓)类,为华北区石炭纪的(竹蜓)类研究及地层的划分对比,奠定了重要基础。盛金章、李星学(1965)亦曾记载过太原西山太原组的部份(竹蜓)类名单。但区内太原组的(竹蜓)类尚缺乏系统的研究。近年来,山西区调队在太原西山的玉门沟—北岔沟—前火山一带,重新测  相似文献   

11.
栗锦刚 《地质论评》1959,19(2):96-99
月门沟系为我国北方最重要的上古生代含煤地层,其标准发育地区位于太原西山,国内外地质学者前往该地调查研究者颇不乏人。“太原西山的月门沟系自经那琳、李四光、赵亚曾、赫勒等从地层及古生物方面分别予以介绍及研究后,早已成为全世界知名的、具有代表性的石炭三叠纪沉积之一。同时我国最重要的含煤地层,太原统及山西统两名称的来由,也是以太原  相似文献   

12.
上白垩统波林夏拉组的命名地点位于西藏西南部扎达波林,是一套以泥灰岩及灰岩为主的地层,底部以含海绿石灰岩与下伏下白垩统嘎姐组含海绿石石英砂岩整合接触,未见顶。波林夏拉组的时代据其所含丰富浮游有孔虫可被确定为晚白垩世Albian晚期至Maastrichtian晚期,其所含化石组合可以与晚白垩世特提斯喜马拉雅从台地到盆地的同...  相似文献   

13.
杨锺健 《地质论评》1945,10(Z3):321-324
近十余年来,关于人类化石之追寻及更新统地层之研究,不但我中国周口店及其他地方多有贡献,在印度缅甸,马来半岛与爪哇均有长足之进步,我国人士殊不可囿于国内成绩,而  相似文献   

14.
一、太原西山石炭纪及二叠纪地层的初步商榷太原西山是我国华北石炭纪及二叠纪地层的标准地区之一。虽有许多地质学者作了研究,惟其意见至今还没统一。1956年夏,作者与甘佩荣同学到此收集毕业论文资料时,曾对本区之石炭纪及二叠纪地层有了一些新认识。故作者愿以自己亲身工作中的点滴之  相似文献   

15.
贺兰山地质     
贺兰山位於宁夏的东部,黄河的西岸,是一个南北延展的孤立山脉。依照地形上来看,可以约分为三段:北段为壮年期地形。山高谷深,坡度甚陡,分水岭狭窄。三关以北属之。三关至野猫子山为中段,地势平坦,孤山远布,为老年期之地形。野猫子山以南,在广阔的平顶山中,常有狭深的山谷,显为另一侵蚀循环的幼年期地形。贺兰山的地层,大部为华北式的,就是各地质时代地层的岩石性质及所含化石,完全与华北所见地层相同,譬如老的变质岩就与桑乾系相同;震旦纪的石灰岩就与南  相似文献   

16.
上二叠统记录着地质历史上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和最深刻的环境变化。长期以来由于世界各主要沉积区晚二叠世地层的同期性未能确定 ,对这一事件及其过程难以全面了解。随着乐平统成为全球上二叠统的标准 ,我们选用若干生物地层、磁性地层和层序地层等的联接点 ,提出乐平世地层世界对比的试用方案  相似文献   

17.
本文系统梳理了中国地层表(2014)中—新元古界尚存的地层学问题,并以十多年来有关专家及本课题组地层年代学成果为基础,结合地质事件的时空发育和对比关系,重点研究了中元古界底界、中元古界待建系、中—新元古代过渡时期地层关系、成冰系底界的划分及震旦系罗圈冰期的时代归属。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中—新元古代地层划分和对比方案建议,并进一步讨论和对比了中国华北、扬子和塔里木三大陆块中—新元古代地质特征异同。研究表明:中国中元古界以1800 Ma(或1780 Ma)为底界,比1600 Ma更合理;中元古界待建系虽在华北陆块北缘和南缘、扬子陆块北缘和南缘均发育,但以扬子陆块北缘神农架地区神农架群最佳,建议暂以神农架群为待建系候选层型进行重点研究;华北胶辽徐淮吉豫的原青白口纪地层很可能跨越了1000 Ma界线,有一部分地层属于中元古界;建议与国际接轨,原南华系与成冰系对应(720~635 Ma);青白口系以820 Ma构造面为界两分,下部称青白口系下统(1000~820 Ma),上部称青白口系上统(820~720 Ma),待以后证据更充分时再决定是否分为两个系;华北陆块南缘以罗圈冰川为代表的罗圈组及相应地层...  相似文献   

18.
滨海区位于华北地台与扬子准地台的交界处,在三年的找煤工作中发现了完整的石炭纪地层。其中早石炭世地层沉积厚度大、发育全,动植物化石亦较丰富。笔者对该区下石炭统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并与宁镇区进行了对比,提出了对比上的几条意见。  相似文献   

19.
华北板块北缘与其北部地块之间古亚洲洋闭合的时限,涉及到大陆形成过程中的古洋陆格局及演化过程的重建。晚二叠世-早三叠世大兴安岭地区的构造演化过程是承上启下的转折时期,即是古亚洲洋向古太平洋构造体系转变的关键时期。本文通过对大兴安岭中段龙江地区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下三叠统老龙头组砂岩样品进行系统的碎屑锆石U-Pb同位素年代学研究,证实林西组和老龙头组存在280 Ma、370 Ma和500 Ma的三组峰值年龄,分别代表物源区存在早二叠世大石寨组火山岩、晚泥盆世-早石炭世岩浆弧以及北侧地块的统一基底,林西组和老龙头组碎屑锆石最小年龄分别为254Ma和247 Ma,结合野外实测剖面研究结果,认为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下三叠统老龙头组连续沉积,整合接触。1∶20万地质图显示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大部分地区缺失三叠系,笔者发现研究区晚侏罗世满克头鄂博组、白音高老组与下伏晚二叠世林西组呈角度不整合接触,结合大兴安岭中部零星出露的早三叠世地层、二连盆地参1井中也存在早三叠世地层,综合分析认为研究区应存在早三叠世地层,上二叠统与下三叠统应为连续沉积,现今多数地区早三叠世地层的缺失是由于后期构造抬升剥蚀造成的。根据上二叠统林西组和下三叠统老龙头组中碎屑锆石存在1800 Ma左右的典型华北板块基底年龄和两者的整合接触关系,结合内蒙古贺根山缝合带中花岗闪长岩244 Ma的年龄以及双井子岩体、哈拉图岩体、吉林中部大玉山岩体均为后碰撞的地球化学特征,认为华北板块北缘与其北侧地块群最终闭合时间应为P3-T1。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大青山石拐子煤田的地层及其间几个不整合的意义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内蒙古大青山石拐子煤田的地层及其间几个不整合的意义”。作者将大青山的二叠三叠纪萨拉齐系分为石叶湾统(可能与华北石盒子系对比)与脑包沟统(大多相当於华北石千峰系)。侏罗纪下部可分为二系:即长汉沟系与石拐煤系(后者又分为召沟统与五当沟统)。石炭二叠纪拴马椿煤系与其下的什那干灰岩系(上震旦纪)的不整合可能为华力西早期造山运动的结果。另一不整合介於下侏罗纪石拐煤系与其下的二叠三叠纪萨拉齐系二者之间,可能代表印支运动,暂定名为大青山运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