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地学前缘》2017,(5):131-137
选取了南岭东段骑田岭、银坑、盘古山、九龙脑等几个较为典型的矿(集)区,对区内不同类型的岩浆岩进行了样品的采集,开展了密度、视极化率、视电阻率、磁化率、声波速度等物性参数测定,对测定结果进行了统计、分析和研究。绘制了岩浆岩物性参数变化规律直方图,对比分析了不同类型矿(集)区岩浆岩各种物性参数的差异,同时利用交会图分析技术对几个矿集区岩浆岩的密度与电阻率、密度与声波速度、电阻率与声波速度参数之间的相关性进行了分析与讨论。论文总结了南岭东段典型矿区岩浆岩物性参数特征:低密度,密度数值变化范围为2.5~2.6g/cm3;中弱磁性,磁化率数值变化范围一般为(2~500)×4π×10-6SI(个别磁性岩体如银坑高山角岩体除外);低极化率,视极化率数值变化范围为0.5%~2%;中高电阻率,视电阻率数值变化范围为2 000~3 500Ω·m;中低速度,横波速度的数值变化范围为2 300~3 000m/s,纵波速度的数值变化范围为3 500~4 500m/s。总体上看,南岭东段岩浆岩物性特征可归纳总结为低密度、中弱磁性、低极化、中高阻和中低速度特征。  相似文献   

2.
为系统掌握鲁西齐河地区岩(矿)石物性特征,服务于基础地质和矿产资源调查,在该地区及周边实地采集了磁性、密度等物性参数,并根据不同岩(矿)石分类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磁铁矿的磁性最大,基性侵入岩的磁性大于中酸性侵入岩,而沉积岩的磁性最弱。新生界与下伏地层和岩体的密度差异明显,其界面起伏变化可以引起明显的重力异常。磁铁矿的密度最大,黄铁矿次之。太古界泰山岩群变质岩密度较大,也可引起一定强度的重力异常。通过物性特征与地球物理场之间的联系,综合其他资料进行了岩性填图,圈定变质岩和侵入岩范围,确定了强磁性地质体范围作为找矿靶区,并基于物性特征进行了重磁联合反演,推断矿体的埋深、厚度等信息,与钻探验证结果吻合。研究结果提高了对该地区岩(矿)石物性特征的认识程度,为地球物理资料的反演解释和地质构造、矿产研究等提供更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为了深入认识与理解南北地震带北段和蒙古中部大陆强震孕育与发生的深部构造环境,在南北纵贯蒙古国全境的苏赫巴托尔—乌兰巴托—达兰扎达嘎德剖面上开展了大规模重磁测量及岩石样品采集。笔者系统地分析与总结了剖面上585块岩石样品的密度、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等物性参数。结果表明,整个剖面以火成岩为主,沉积岩为辅,仅有少量变质岩出露,且各岩石大类、类和亚类以及各年代地层之间,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密度与磁性差异。火成岩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分别具有3~5个数量级差异,密度变化范围较大;而沉积岩磁化率和天然剩余磁化强度相对较弱。一方面,物性差异为利用重磁测量开展剖面地壳结构的反演与研究奠定了基础;另一方面,这些物性参数为相关地球物理测量数据的反演与解释提供了重要约束。  相似文献   

4.
贵州东南部岩(矿)石物性参数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范祥发 《贵州地质》2003,20(2):83-87,91
通过系统采测岩(矿)石密度标本14417块,经统计整理获得了岩石密度在平面上和纵向上的高密度区(层),低密度区(层)的分布变化特征和规律。采测岩(矿)石磁性参数标本1858块,研究沉积岩、变质岩、岩浆岩和矿石的磁性特征、磁性地层。铜矿与围岩存在电性差,具备寻找良导体的物理前提条件。  相似文献   

5.
对ZK03孔岩芯物性测定,获得了埤城岩群密度、磁化率、剩余磁化强度和电阻率、极化率5项物性参数。埤城岩群有较高的密度,与围岩的密度差达0.15×103 kg/m3,具有重力勘探的物性前提;埤城岩群有较高的电阻率,与部分围岩电阻率差异明显,可有条件的开展电阻率勘查工作;埤城岩群具低磁性和低电化学活动性,磁测和激电方法应慎用。  相似文献   

6.
广西区域岩石物性调查,给出了区域岩石的密度、磁性、电性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划分了密度界面,明确了磁性基底的客观存在,构思了岩石层序地球物理模型,提出了不同时代花岗岩的磁性变化特征,建立了隐伏在岗岩的重力低预测模式.在区域构造填图、隐伏花岗岩填图、小盆地油气田构造研究、固定矿产成矿带预测以及某些基础地质研究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7.
在河北蔡家营铅锌银矿区有代表性的V矿带,选取了一条钻探剖面,作物性研究。采集了312块标本,测试了磁化率、剩余磁化强度及密度等物性参数;结合地面重磁测量,用趋势分析方法,建立该矿床物性分布模式为本区建立质-地球物理分布模型提供了物性依据。  相似文献   

8.
物性勘探     
岩石和矿物的物理性质,简称物性,涉及地球物理、采矿、工程等许多领域。不同的领域研究的物性内容也不相同。地球物理这个领域所说的物性就是指那些与形成地球物理场有关的岩石和矿物的物理性质,如弹性(岩矿的弹性波传播速度、衰减)、磁性(磁化率、磁化强度)、密度、电性(电阻率、极化率、介电常数)、导热性、放射性,以及能由这些参数推算出来的物性(例如孔隙度等)。  相似文献   

9.
华北陆块冈瓦纳大陆亲缘性的古地磁证据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杨振宇 Otofu.  Y 《地质论评》1999,45(4):402-407
通过对不同大陆寒武纪-奥陶纪磁性地层对比研究,确定了华北陆块早古生代位于南半球低纬度地区。世界各大陆块早古生代视极移曲线的相似性表明这一时期发生较快的真极移。将不同陆块的视极移曲线绕不同的欧拉极旋转,使之基本一致,便可重建寒武纪和奥陶纪世界各陆块的古位置。  相似文献   

10.
问题的提出个旧矿区的找矿向物探工作提出来的主要任务是:1.寻找深部硫化矿和浅部氧化矿;2.圈定控制成矿中心的隐伏花岗岩的起伏形态;3.在浮土覆盖区寻找含矿断裂带.该区的物性参数从表1可见: 1.花岗岩基本上没有磁性,氧化矿磁性不大,硫化矿埋藏太深,而浮土磁性干扰较大.曾大面积做过磁法,但效果不佳. 2.花岗岩与围岩(个旧灰岩)的密度和弹性波速度相差均不大;硫化矿与围岩虽有密度差,但埋藏深,地形切割,重力法没有取得明显效果.地震法因受条件、设备等限制未作研究.  相似文献   

11.
青藏高原羌塘-三江地区残留微陆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辉  WANG Hui 《云南地质》2005,24(1):1-10
综合研究历年区调成果,发现西藏羌塘-三江地区残留若干微陆块,有相同或相似的岩石组合,主要变质期(1800Ma)变质相、构造变形性相近。原是一个有成生联系的微陆块群,有层无序、顶底不全,多系构造接触的中高级变质岩系。历年建立的羌塘戈木日岩群,三江地区宁多岩群、雄松岩群、石鼓岩群、苍山岩群、哀牢山岩群、吉塘岩群、崇山岩群、大勐龙岩群等12个岩群,依据区域对比、上覆地层及同位素年龄,统归古元古界(Pt1),构成本区早期大陆地壳-结晶基底。羌塘 三江残留微陆块群南接越南"印支地块",北邻西域陆块,东邻扬子陆块,南邻冈底斯 察隅陆块,是介于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之间的接合部位,具有独立地质构造演化及成矿特征的构造域,建议称为"羌塘-三江古-中特提斯构造域"。  相似文献   

12.
大别造山带北缘石炭系胡油坊组砾石特征及其构造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大别造山带北缘晚石炭世胡油坊组内含有一套岩块砾岩层 ,砾石主要由绿片岩相的石英片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石英岩和千枚岩组成 ,其次有变余砂岩和碳酸盐岩等。Rb- Sr同位素测定表明 ,绿片岩相砾石经历了晚元古代末期和晚古生代两期变质事件 ,全岩等时线年龄为 5 6 5± 30 Ma和 30 7Ma。变质岩砾石不是来源于佛子岭群或信阳群 ,而可能来自于扬子陆块的中、晚元古代地层。砾石以及古生物的证据还表明 ,大别山在古生代时存在一个主要由扬子陆块早古生代碳酸盐岩和中、晚元古代变质岩组成的构造剥露区 ,不存在一个大别山古岛弧。  相似文献   

13.
徐兴旺  张学勤 《地质科学》1998,33(2):147-157
新疆觉罗塔格韧性挤压带发育于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之间石炭系东西向火山-沉积建造中,由一组走向东西、产状陡立的透入性片理组成。眼球状结构、平行带状结构和菱形网状结构是韧性挤压带不同构造区亚带的排布格式,它们相对变形带主界面而言具有很好的对称性。片理构造、拉伸线理构造、同生褶皱构造、布丁构造、压力影构造、碎斑构造、粒内面理构造、位错构造和矿物光轴优选定向等韧性构造形迹发育,这些不同尺度的韧性变形构造形迹的组构都具以片理面为对称面而呈现出对称的特征。韧性挤压带横分为3个亚带,3个亚带岩石形变相变和应力应变等方面都呈横向对称状分布。“奶油饼”结构是韧性挤压带的应变结构。该韧性挤压带成因于南北两侧吐哈地块和中天山地块的南北向水平共轴挤压作用,形成于255Ma至280Ma(早二叠世),压扁机制是该韧性变形带的变形机制,它的力学性质表明该韧性变形带不应属于南北两大板块之间的俯冲-剪切带,其成因可能与板块孤后盆地的对称开合有关。  相似文献   

14.
中国东北兴蒙-吉黑造山带广泛分布着晚三叠世的磨拉石建造,最有代表性者,一是产于造山带的双阳盆地的大酱缸组,底部具磨拉石特征的粗陆碎,堆积厚度大于400 m,上部含煤沉积,产Drepanzamites-Glocsophtllum.二是产于华北陆块及其北部陆缘造山带结合带上的抚松白水滩盆地的小营子组,下段砾岩段为磨拉石建造,厚大于351 m;上部细陆屑沉积,见多层碳质粉砂岩,产Cycadocarpidium?.sp.,Uniohuag bogoucnsis?.三是产于华北陆块上白山市石人镇石人盆地的小河口组,下段习称红石砬子砾岩,厚达570 m;上段北山含煤段产Danacopsis-Glossophyllum.它们与下伏早(中)三叠世地层或时代更老的地质体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充分证明:兴蒙-吉黑造山带造山作用完成于早(中)晚三叠世之间,即结束于早印支期.  相似文献   

15.
中国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是国家镍、钴、铂族元素等战略性关键金属资源的主要来源,是需要特别关注的具有未来价值的重要矿床类型。该类矿床来源于上地幔,特别是软流圈的部分熔融形成的镁铁质、超镁铁质岩浆,硫化物液相?硅酸盐熔体的不混溶(熔离)作用是成矿的主要机制。它们主要形成于两种背景:大陆裂谷和造山带中的伸展环境。中国是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产出大国,但与国外相比,形成背景和成矿动力学机制比较独特。世界上绝大多数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都形成于古老的克拉通,是地幔柱地球动力作用的结果,太古代—早元古代的科马提岩镍钴硫化物矿床是鲜明的产出特点。中国缺少古老的科马提岩有关的镍钴硫化物矿床,成矿时代相对较晚,主要形成于新元古代、晚古生代早期和晚期三个时期,新元古代以镍金属资源量居世界第三的金川超大型矿床为代表,晚古生代早期以近年来找矿突破发现的夏日哈木超大型矿床为代表。夏日哈木矿床也是迄今世界上特提斯造山带中发现的唯一一例超大型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中国学者基于中国找矿实际提出的“大岩浆?深部熔离?贯入”表现为“小岩体成大矿”的成矿理论,广泛为野外地质勘查工作者接受并应用,取得了重要的找矿突破性成果,同时为国外同行认可,改变了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传统的成矿认识。造山带中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的广泛分布是中国该类矿床的一个重要特色,按形成造山带演化和成矿历史的不同,可分为特提斯型和中亚型两种重要的类型。特提斯型以夏日哈木矿床为代表,它是特提斯构造转换,原特提斯造山后,古特提斯裂解的产物;中亚型以中亚造山带中东天山?北山、阿尔泰分布的大批晚古生代晚期早二叠世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为代表,是板块构造和地幔柱双重地球动力学机制作用的结果。中国岩浆铜镍钴硫化物矿床找矿潜力巨大,金川矿床作为水平的“岩床”被推覆至地表呈倾斜的“岩墙”产出的结果,深边部仍具有重要找矿潜力,目前已在含矿岩体两端发现了重要的新矿体;夏日哈木矿床所在的东昆仑及其邻区已发现十余处新的矿床(点)。区域上,塔里木陆块东南缘、塔里木陆块北缘、扬子陆块西缘和华北陆块东北缘是亟待加强勘查的找矿远景区,而扬子陆块北缘、华北陆块北缘是急需调查的找矿新区。   相似文献   

16.
The Upper Devonian to Lower Carboniferous Skrinkle Sandstones of the Pembroke Peninsula are predominantly continental deposits from the post-Caledonian synrift succession at the southern margin of the Upper Palaeozoic Welsh Landmass. The lower part of the Sandstones record deposition in the 30 × 10 km Tenby–Angle fault block, from which a 6- to 68-m-thick interval is described and interpreted as a lacustrine deposit succeeded by a high-energy sandy braidplain succession. The lacustrine deposit is dominated by red mudstones and ripple cross-laminated sandstones. Interbedded quartzose sandstones form a coarsening-upward sequence from the red mudstones in the basin centre, suggesting a deltaic origin, and a smooth-fronted braidplain delta model is proposed. The sequence introduces the braidplain succession, composed of groups of horizontal/low-angle laminated and trough cross-bedded sandstones. These are compared with recent ephemeral stream and sheetflood sediments and their characteristics used to depict a system of mutually erosive sheetflood and channel bodies, the latter produced during the rising and falling stages of flood events, which alternate to produce a thick multistorey sandstone. Palaeocurrent data indicate an axial drainage system from the north-west, running parallel to the main faults of the area. This is supported by the maturity and sandy nature of the sediments. Basin closure towards the south and the postulated Bristol Channel Landmass is inferred.  相似文献   

17.
安徽肥西中生代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及其对物源制约   总被引:18,自引:3,他引:18  
位于合肥盆地南部安徽肥西地区的中生代地层,包括防虎山组、园筒山组和周公山组,主要由砂岩组成。虽然初步研究表明物源主要来自大别造山带,但是,进一步限制物源区类型、建立和大别山造山带构造单元之间的对应关系、查清大别山造山带和华北陆块作为物源在研究区的影响范围,具有重要地质意义。本文根据砂岩主元素、REE和微量元素研究表明,研究区砂岩主要是杂砂岩、岩屑砂岩和长石砂岩,主元素含量比较接近晚元古代造山带砂岩。砂岩非常一致的REE模型,基本显示了同一的物源和相同的构造背景。REE和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肥西地区中生代砂岩物源主要为佛子岭群和卢镇关群,大别杂岩的影响比较局限,更没有来自华北克拉通的物质。同时,在中生代,大别山造山带的物源没有影响到华北陆块南部沉积。Th-Co-Zr/10和Th-Sc-Zr/10判别图以及微量元素比值都支持碎屑岩的物源形成于大陆岛弧构造背景,这不仅验证了已有的结论,同时也揭示了在造山带周缘盆地中碎屑岩地球化学特征具有构造背景的继承性。  相似文献   

18.
PRESENT LANDFORMS, ACTIVE TECTONIC ZONES, DEEP STRUCTURES AND UPLIFT MECHANISMS OF THE LONGSHOUSHAN BLOCK ON THE NORTHERN MARGIN OF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前白垩系岩石物理性质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作者通过对四川盆地及其附近地区自前震旦系至侏罗系各地层岩石的密度、纵波速度、横波速度、孔隙度、磁化率、剩余磁化强度和电阻率的测定,研究本区各地质时代地层岩石的物性参数分布特征,初步探讨影响这些物性参数变化的主要因素,为本区进一步寻找和勘探石油、天然气以及区域地质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相似文献   

20.
吉林省粉煤灰的物理和化学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首次对吉林省10个大中型热电厂的粉煤灰特征进行较系统的研究,查明了各热电厂粉煤灰的化学成分、物理性质(密度、堆积密度、实密度、粒度)和物质组成。这些特征作为商品粉煤灰的重要经济技术参数决定粉煤灰利用方向,所以该项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