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对青藏高原进行了热红外遥感研究,发现热异常区域变化与前人结论不符.过去认为青藏高原南部的雅江缝合带温度高,北部低;而本文的研究结果是中部的班公-怒江缝合带地区高,雅江缝合带次之,藏北最低.将青藏高原雅江和班公怒江缝合带地区作为研究示范区,开展青藏高原陆面温度场、计算地表比辐射率和野外地表层钻孔测温与数据处理等研究,探索热红外遥感与构造热动力学关系的机理,为青藏高原新构造运动和深部热动力学研究提供科学依据,取得了青藏高原热动力学研究的新成果.  相似文献   

2.
针对不同的数据源及时间和空间尺度会使植被覆盖度及其与气象因子影响的结果有所差别这一情况,该文基于青藏高原1982-2012年GIMMS NDVI和2001-2013年MODIS NDVI遥感数据集,结合研究区内12个典型的气象站点数据,进行了青藏高原地区植被覆盖时空动态变化规律及其与气象因子响应的时序分析,并利用重合时间段的数据对比分析了两种传感器在青藏高原地区对植被动态变化监测方面的差异.结果表明:近30年来,青藏高原地区植被呈整体改善趋势,尤其是高海拔地区;不同阶段植被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两种传感器在反映植被动态变化趋势上差异显著,但两者与气候因子的响应规律相同.  相似文献   

3.
用遗传算法反演地壳的变密度模型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用青藏高原布格重力异常资料 ,结合亚东 格尔木地学断面得到的Moho面结构 ,反演了青藏高原中部地壳内密度随深度变化的指数分布函数 ,试验得出地壳表层与地幔的密度差约为 - 0 .92 6 g·cm-3 ,地壳的平均密度值为 2 .75 0 g·cm-3 。  相似文献   

4.
青藏高原湖泊面积、水位与水量变化遥感监测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藏高原湖泊数量多、分布广、所占面积大,是亚洲水塔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受到人类活动的干扰较少,是理解高原生态环境变化机理的钥匙.青藏高原湖泊是气候变化敏感的指示器,在全球快速变暖背景下其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如何?本研究基于多源遥感数据监测结果,系统地总结了青藏高原湖泊(大于1 km2)在过去近50 a(1976年-2018年...  相似文献   

5.
青藏高原那曲地区MODIS 地表温度估算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宾宾  马耀明  马伟强 《遥感学报》2012,16(6):1289-1309
地表温度是区域和全球尺度陆面过程研究中的一个关键参数,利用遥感卫星资料反演得到的地表温度数据在气象、水文和生态领域研究中有重要作用.本文基于改进后的针对MODIS 数据的分裂窗口算法,对MODIS L1B 卫星数据进行实用而简便的云检测处理,并根据青藏高原陆地、水体和冰雪等常见下垫面状况的遥感影像分类结果,反演得到了2007-01-03 、04-18 、06-12 和10-02 四日的无云下垫面地表温度.最后,将Sobrino 结果在青藏高原那曲地区与MODIS 日地表温度产品及CAMP/Tibet 观测站地表温度数据进行了对比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法得到的地表温度结果与MODIS 数据产品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并且地表温度结果与地面观测数据(去除可疑点后)的平均误差仅为1.435 K .  相似文献   

6.
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绚丽多姿的地貌地质现象和极其特殊的岩石构造群体组合中,记录了丰富的有关高原隆升和演化的动态信息,它们一直被作为揭开地球奥秘的金钥匙,倍受世界地学界重视。近年来,大有形成一门新的学科-青藏高原学的趋势。然而,高原地旷域雪,生活工作条件…  相似文献   

7.
利用NOAA AVHRR数据研究北半球雪盖气候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NOAA卫星图像,研究了北半球、欧亚、北美和青藏高原雪盖气候学特征及其变化趋势.指出北半球、欧亚和北美雪盖气候变化趋势基本一致,年均雪盖面积在1987年前后明显下降; 而青藏高原雪盖面积在1984年后明显下降,说明青藏高原雪盖的年际变化与北半球及欧亚、北美不完全一致.  相似文献   

8.
聂琳娟  超能芳  晁定波 《测绘科学》2016,41(8):82-86,169
针对青藏高原地区的冰川消融会影响发源于该地区的长江流域水储量变化这一情况,该文对二者的相关性进行深入研究。基于GRACE卫星2004—2010年重力数据,联合水文模型,利用水量平衡法,计算得到青藏高原地区冰川消融的平均速率为0.369cm/a,表明青藏高原冰川正在以较大速率消融;进而反演建立青藏高原和长江流域两个区域质量变迁的时间序列,计算得到两个区域的平均变化速率分别为-0.095cm/a和0.381cm/a,表明青藏高原地区的质量在以缓慢的速率减少,而长江流域水储量具有逐年增加的趋势且变化速率更大;最后通过分析计算结果,得出青藏高原地区冰川消融对长江流域水储量变化的贡献占其整个水量变化的20%。  相似文献   

9.
青藏高原地壳运动与应变的GPS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全球定位系统(GPS)观测可提供高精度、大范围和准实时的地壳运动定量数据,使得在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地壳运动速度场成为可能,已广泛地用于监测现今地壳运动.该文利用1993~2002年间5期GPS观测资料采用自洽统一参考框架方法分析研究了青藏高原地区的现今地壳运动,获得了GPS速度场和应变场,结果及其精度较以前有所改善,尤其在垂直速度和喀喇昆仑-嘉黎以南地区应变参数较以前结果有较大不同.通过分析与比较得出:目前喜玛拉雅块体以N37.1±0.7°E的挤压为主,达到了-98.5±4.2×10-9/a,同时兼有的N127.1±0.7°E方向拉张,达到了26.7±2.8×10-9/a,最大剪应变62.6±2.6×10-9/a,面应变-78.1±5.1×10-9/a,这与前期的研究成果有着较大的不同;西藏块体N39.0±2.0°E挤压为主,达到了-20.3±1.2×10-9/a,同时兼有N129.0±2.0°E的拉张,达到了10.8±1.6×10-9/a,最大剪应变15.6±1.0×10-9/a,面应变-9.5±2.2×10-9/a;总体而言,喜马拉雅块体到西藏块体的主压应变率和拉张应变率变小;青藏高原现今东西向拉张主要体现在西藏块体中部;此外,GPS结果显示青藏高原每年以3~5 mm的速率处于隆升中,这一结果与前期GPS成果相差约2~3 mm.  相似文献   

10.
杨强  党亚民 《测绘学报》2010,39(5):497-502
本文将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地壳分为脆性层和韧性层,并假定脆性层地壳近似弹性,韧性层为粘弹性层。利用GPS水平速度场计算了地面应变场,推导了地壳内部作用力在不同点产生应变率之间的关系公式。利用稳态热传导方程估算了地壳内部温度场,利用破裂强度和蠕变强度相等估算了脆性-韧性转换面。并进一步估算了青藏高原地壳不同深度的粘滞系数分布。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及周边区域脆性-韧性转换面一般位于中地壳,深度分布在22~37km之间,地壳较厚的区域转换层也较深;韧性层内粘滞系数分布,在中地壳约为 ,下地壳约为 ,Moho面则降至 。关键词:脆性-韧性转换层 温度场 应变率 等效粘滞系数  相似文献   

11.
刘杰  张永志 《测绘科学》2011,36(4):95-97
联合反演是解释地球动力问题的有力手段,本文利用近年来发展的新优化算法-粒子群算法结合位错理论模型,比较了模拟数值的联合反演与单一数据反演的结果.并采用青藏高原东北缘2001-2004年间的GPS数据,及2003 -2004年间的重力数据,对皇城-塔尔庄断层的三维滑动速率进行了附有相对权比的联合反演计算.结果表明,多种数...  相似文献   

12.
DEM数据在青藏高原地貌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近年来,青藏高原一直是国际及国内地质学界极其关注的地区.随着遥感技术的发展,基于DEM的地表过程分析给青藏高原研究带来了崭新的思路和方法.本文回顾了应用DEM数据进行青藏高原地貌研究的历史,通过分析其应用研究的几个阶段,总结了DEM技术在高原上的研究技术,阐述了DEM数据在各学科中的交叉应用,指出研究方法上的系统化、信息的进一步挖掘和高精度数据源获取是该领域发展的主要任务,并展望了DEM在地貌研究中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3.
《国土资源情报》2011,(6):F0002-F0002
位于四川省西北部阿坝州九寨沟县境内地处青藏高原边缘,海拔2000米至3000米之间,总面积110平方公里主景长80余公里,由沟口-诺日朗-长海和诺日朗-原始森林两条支沟组成,有长海、剑岩、诺日朗,树正、  相似文献   

14.
湖冰物候是反映区域气候变化的直观指标.由于青藏高原湖冰物候的地面观测不足,遥感与模拟成为动态监测湖冰物候变化并揭示其变化机理的重要途径.本文以纳木错为例,通过不同遥感方法获取了纳木错2000年-2015年湖冰物候的动态变化.在此基础上,将遥感与物理基础清晰的湖泊过程模型相结合,重建了纳木错1963年-2018年的湖冰物...  相似文献   

15.
基于青藏高原GPS形变1991-1999年间的测量成果,通过对中尼(中国与尼泊尔)、中印(中国与印度)边界及中不(中国与不丹)边界附近GPS测站地壳水平运动速率的统计分析,运用平均速度法估算了近10a西部边境地区的形变面积。初步计算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形变对我国西部边界存在影响,在1991-1999年之间西部边界的不均匀形变导致国土面积缩小0.37km2。  相似文献   

16.
CH972056 用大地测量资料反演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的初步尝试/许才军(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测绘学报.—1997,26(2).—95~100 大地测量反演构造应力场是利用大地测量观测值及其函数值作为一种边界约束参与构造应力场的数值模拟。结合青藏高原地质、地球物理条件,利用有限单元法,初步建立了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三维线弹性数值分析模型。用地表水准和GPS资料提供的位移值作为地表边界约束条件,反演计算了青藏高原应变场和应力场。数值计算表明,青藏高原构造应力场以南北向挤压为主,东西向拉张为辅,欧亚板块与印度板块相撞作用仍控制着高原现今的构造应力场。图8表1参9  相似文献   

17.
风 青藏高原的风不只是烘托野外作业的豪爽气氛,它们吹动垂球、也想吹动觇板、吹动三脚架.对于全副"武装"的高原测量员来说,青藏高原的风竟然奈何不得他们.导线点布置在了山脊上,测量员们在雪后的山路上徒步行进.  相似文献   

18.
青藏高原是一个理想而独特的地球科学天然实验场,青藏高原的地壳形变、物质逃逸模式及地震活动性等科学问题一直是地学界关注的重点。以全球导航卫星系统(global navigation satellite system,GNSS)和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terferometric synthetic aperture radar,InSAR)为代表的空间大地测量技术因其时空分辨率高、覆盖范围广、观测精度高等特点,被应用于现今的地壳形变监测并在地震研究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首先,综述了青藏高原三维地壳形变研究进展情况,包括青藏高原地壳水平形变的GNSS研究、综合利用GNSS和水准观测资料的青藏高原地壳垂直形变研究、青藏高原InSAR区域形变研究和融合多源大地测量资料构建青藏高原三维形变场等。其次,结合青藏高原三维地壳形变资料介绍了青藏高原活动断裂地震危险性评估的研究进展,讨论了顾及地震应力扰动的概率性地震危险性评估过程以及大地测量观测在地震危险性评估中所起的作用。今后需要加强青藏高原GNSS监测空区的加密观测工作,综合GNSS和InSAR观测结果精化青藏高原的地壳运动与变形模式;开展断...  相似文献   

19.
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不仅改变了原有的地貌形态,而且还改变了构造格局、河流走向、亚洲季风和大气环流等。以全国生态地质环境遥感调查与监测成果为基础,从青藏高原隆升的角度出发,系统分析了高原生态地质环境特征、高原生态地质环境响应与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青藏高原地质环境是控制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生态环境形成、发展与演化的基础;青藏高原的快速隆升为现代冰川发育、荒漠化、地质灾害等的发生提供了外力因素;青藏高原气候环境是我国生态环境变化的重要动力来源;人类活动对青藏高原及其周边地区起到了催化剂作用。  相似文献   

20.
MERRA-2是当前最新发布的大气再分析资料,其提供的格网水汽产品具有较高的时空分辨率,但尚无文献对MERRA-2水汽产品在青藏高原地区的适用性予以评价. 因此,亟需开展青藏高原地区MERRA-2水汽产品的适用性分析. 根据MERRA-2格网水汽数据和格网点位势数据,建立了青藏高原地区的水汽垂直剖面函数,并利用水汽垂直剖面函数将格网点水汽值插值计算到临近探空站点或全球卫星导航系统(GNSS)站点上,再利用双线性插值法进行水平方向上的水汽插值计算,进行精度分析. 研究表明:高原地区测站间日均偏差(bias)多数分布在2 mm以内,月均偏差均小于1 mm,MERRA-2水汽产品在高原中部和北部精度较高,南部精度较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