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河南省市、县级气象局都申请了X .2 5分组交换业务 ,通过X .2 5专线将全省气象局连成一个大的广域网。只要通过相关的设置 ,广域网内就可以进行通信。本文结合气象部门的业务 ,介绍实现地市局与县气象局X .2 5分组通信的配置过程。1 X .2 5分组交换X .2 5网是采用X .2 5标准建立的网。X .2 5是联网技术的标准和一组通信协议 ,它是所有分组交换技术的鼻祖。分组交换又称包交换。分组交换机客户传送的数据按一定的长度分割成若干个数据段 ,这些数据段叫做“分组 (或包 )”。传输过程中 ,需要在每个分组前加上控制信息和地址标识 (即分组头…  相似文献   

2.
陕西省市县宽带广域网,以中国移动陕西公司的基础设施和城域网为依托,采用SDH技术,实现省市县三级气象局(观测站)间的2 Mbit/s宽带通信,省市间采用中国电信的X.25作为宽带传输的降级备份、市县采用拨号备份,保证省市县的通信不间断,满足常规通信业务需求和大气监测自动站资料、全省新一代天气雷达资料、电视会议暨可视预报会商系统等的传输需求.  相似文献   

3.
沈阳区域气象中心在9210工程中使用IBM路由器,地市气象局采用铁通X.25广域网卡,使省、市局通过X.25线路实现了广域网的互连。建网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网络安装、配置、排错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4.
沈阳区域气象中心在9210工程中使用IBM路由器,地市气象局采用铁通X.25广域网卡,使省、市局通过X.25线路实现了广域网的互连。建网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网络安装、配置、排错等方面的经验。  相似文献   

5.
随着“9210”工程的业务化运行及办公自动化、NOTES系统的应用,各旗县气象局分组交换网线路全面开通。由于旗县局分组交换网通信业务的联结方式是利用分组网信道,通过六合公司开发的专用通信传输软件进行业务信息传输,并未加载TCP/IP协议,因此造成业务环节增多,通信不畅,  相似文献   

6.
宜昌市气象局分组交换网业务系统于1997年上半年正式开通运行。该系统的安装适应气象卫星通信业务系统建设需要,取代了原有专线拨号通信方式,采用先进的分组交换网技术,可以为气象业务提供高质量的数据通信服务;同时,该系统也可为气象卫星通信业务系统提供地面备份保障。宜昌市气象局分组交换网业务系统功能齐全,安装简便,应用效果较好。1 分组交换数据网的原理、特点及构成1.1 分组交换数据网的原理 分组交换数据网是一种先分组、再存贮,然后按一定的格式进行交换传输的通讯网络。所谓分组就是把一组包含数据和呼叫控制信号的二进制数作为一个组合整体加以转接。这些数据、呼叫控制信号及可能附加的差错控制信息是按规定的格式排列的。分组交换是指把报文分解成若干个较短、被格式化了的报文分组,以报文分组作为单位独立地、单个地在网络中进行存储转发的交换方式。  相似文献   

7.
结合西安市区(县)气象局的的实际情况,采用专线接入和ADSL拨号式两种互联网接入方式。1专线接入方式局域网结构比较简单,一般由广域网路由器、网络交换机和多个计算机终端组成。路由器接入市区(县)广域网,实现区(县)气象与市气象局、省气象局间的通信。因此,只要在区(县)气象局局域网中安装一台互联网接入设备,在网络架构中和局域网路由器平级,  相似文献   

8.
王瑾 《贵州气象》1997,21(5):23-25
贵州省气象局办公业务自动化的基本目标是依托于气象现代化业务网络,实现各地、州、市气象局以及本局内部办公公文的实时传输;实现网络资源(如硬盘、光驱)及一些昂贵资源(如打印机、扫描仪)的共享;实现业务资料(雨量、温度预报等)与决策部门之间的网上传输;实现电子邮件的发送和接收;实现办公资料的集中式管理和查询。1本局气象业务网络基本状况在建成刃、公自动化之前,气象台已存在基干NetwareVovelf网络操作系统的业务运行网,并由V.32Modem通过X.25公用分组网络交换网与各地、州、市局有业务联系,整个局域网为一个共享…  相似文献   

9.
甘肃气象系统加入分组交换网的技术探讨邹鸿直(省气象局通信台兰州730020)引言随着气象业务的迅速发展,各气象台对实时信息传输的要求越来越高。甘肃省气象局与各地区气象台目前开通的低速报路通信,与气象业务的发展已不相适应,迫切需要建立省一地气象台之间双...  相似文献   

10.
赵勇  赵淑芳 《气象科技》2011,39(4):498-501
通信网络的可靠性直接影响着现代气象业务的质量和效率,枣庄市气象局根据现代业务快速发展需求,对网络通信提出了高可靠性设计与构建。通过对枣庄市气象局通信网络的骨干网络拓扑结构、市县链路选型、网络设备部署、核心交换机路由选择及路由规划和网络高可靠性冗余设计的介绍,说明了通信网络在现代气象业务中的重要地位,强调了市气象局通信网络高可靠性设计与构建的必要性和紧迫性,描述了通信网络高可靠性在信息传输、视频会商、防灾减灾和气象服务等多方面发挥的基础性和重要性作用。  相似文献   

11.
随着现代化建设向县级气象局的延伸,特别是1999年以来陕西省PCVSAT单收站系统、X.25分组网、ADSL等在县局的推广和普遍安装,目前县级气象局已经能够接收到大量的气象信息。充分利用和有效发挥气象信息作用是县气象局面对的现实问题。1 发挥单收站信息资源优势的必要性为地方党政领导提供决策气象服务,积极配合当地政府做好气象灾害防御是县局气象服务工作的重中之重。要深入理解县局在新一代天气预报业务技术体制中的分工,减少重复劳动;最大限度的发挥信息资源和网络优势,做好指导预报、分县(片)预报等产品的解释应用;总结县站天…  相似文献   

12.
利用VPN实现气象宽带网的备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随着Internet的广泛使用和自动气象站在气象业务上的应用,在Internet连接和基于IP网络错综复杂的环境下,对气象业务网络的灵活性、安全性、经济性和扩展性等方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作为气象业务网络平台的一种有效的延伸,远程访问接入技术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通过PSTN(公用电话网),利用M odem模拟拨号技术实现的远程接入方式,存在带宽不足、接入速度慢、服务质量差等问题,即便是黑龙江省、市、县气象台站之间以往采用的X.25分组数据专线网络,也已难以满足业务需求,严重阻碍了远程网络应用的发展。为了把全省各地分部的气象局域…  相似文献   

13.
介绍了四川我省地(市)县气象局通过X.25网络连接交换数据其服务器端和客户端x.25卡设置和操作系统有关参数的调整.  相似文献   

14.
简述了基于SDH的MSTP技术原理和特点。结合江西省气象局市-县广域网络现状及业务发展需求,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基于SDH的MSTP技术对当前市-县广域网络进行升级改造的设想,升级改造后的江西气象广域网络系统具有技术先进、易扩展、安全性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15.
山西省气象通信业务现状与今后业务调整意见@朱来昌@朱喜林¥山西省气象局山西省气象通信业务现状与今后业务调整意见朱来昌朱喜林(山西省气象局030002)气象业务的各个环节都离不开气象信息网络系统。客观反映和分析我省气象信息网络的现状,适时地调整气象通信路由业...  相似文献   

16.
为解决9210工程通信备份问题,区局9210办为各地州配备了X.32分组交换网,利用节点机与区局X.25端口实现通信。但X.32分组交换网除了转报外,其余大部分时间在空闲,且UNIX系统操作繁琐,不易被非专业人员使用。这里介绍一种方法,使您的局域网中的Windows操作系统机器也能共享X.32分组交换网,自如的传输天气报、农气报、公文、报表等文件。1配置BDCOM-PRO卡按《BDCOM-PRO智能卡X.25与帧中继》使用手册,在节点机上正确的配置BDCOM-PRO卡,确信您的节点机可以Ping通区局路由器,IP地址为172.31.156.1。2添加路由地址在节…  相似文献   

17.
沈阳区域气象中心负责辽宁40多个县站和部分市台气象资料的上传任务,要求上行气象资料经本地化处理后,通过卫星网发送至北京主站.目前,沈阳区域气象中心已开通了至北京和覆盖全省的卫星信道、X.25分组交换网,此外还设有部分DDN专线、模拟专线和拨号线路等多种通信方式.因此,我们在原有通信软件的基础上,利用综合信息网络系统,根据网络工作环境、业务流程和业务特点,研制开发了通信业务处理应用软件.其中上行资料处理软件包括3个功能模块:接收处理、链路检测和上行资料发送模块.沈阳区域上行气象资料处理过程如下.  相似文献   

18.
随着气象信息化建设不断推进,阿克苏地区气象局规划、筹备、建设了地区气象信息网络系统,为地区气象信息的传输提供了高速通道.该系统是一个集数据、语音、图像于一体的带宽宽、多功能、多服务、多业务接入的IP多媒体广域网,为阿克苏地区气象业务数据交换、应急指挥、视频会议提供网络支持.  相似文献   

19.
根据阿克苏气象局业务信息系统的现状,在网络业务技术基础上,开发、编制适合阿克苏气象局通信网络平台的监控软件,该网络监控软件平台搭建灵活、运行可靠,能及时反映出网络运行的情况,及时对出现的问题进行记录.  相似文献   

20.
内蒙古气象局话务通信业务担负着区局气象政务和气象业务服务以及区局大院公用话务的重要通信保障任务.多年来话务通信为促进自治区气象事业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不断发展,气象工作对话务通信业务提出更多更高需求,原有电话通信设备及技术保障能力远不能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在实际应用中,话路瓶颈和业务需求瓶颈问题十分突出,为此改造和提升话务通信网络技术,实现较强的现代通信功能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