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40 毫秒
1.
《城市地质》2011,(1):16-16
本刊讯(段金平李绍丹方琳)记者日前从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获悉,为减少活动断裂等地质灾害对城市建设和发展造成的损害,北京正全面开展平原区活动断裂专项地质调查工作。据悉,该项目是北京平原区活动断裂监测专项地质调查工作第一阶段,总经费4966万元,将于2012年4月完成。由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组织实施,中国地质调查局物化探研究所等4家单位承担部分物探工作。  相似文献   

2.
段金平 《城市地质》2009,4(1):17-17
3月6日,((北京市平原区活动断裂监测专项地质调查工作方案》顺利通过北京市国土局组织的专家评审。以李廷栋和徐志琴院士为首的11名评审专家一致认为,在平原区开展活动断裂监测专项地质调查工作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减少或避免因活动断裂造成的损失,为首都规划和建设提供可靠的科学依据,确保首都城市地质安全。  相似文献   

3.
《城市地质》2011,6(2):34-34
本刊讯(段金平)由北京市地质调查研究院承担的北京平原区活动断裂监测专项地质调查进展顺利,已完成综合地质调查点3543个,调查面积约887平方公里,占全部调查工作的97.3%。  相似文献   

4.
北京市平原区典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北京市平原区地质灾害主要表现为活动断裂、地震砂土液化和地面沉降。文章结合具体实例对三种地质灾害危险性及其评估方法进行了探讨。活动断裂的危险性主要根据断裂的活动时期、断裂不同部位的活动性以及评估区距离断裂活动部位的远近程度进行评估。地震砂土液化判别采用现场标准贯入试验进行评估。地面沉降预测评估依据地下水累计开采量与累计地面沉降量的相关关系分析和固结理论进行。  相似文献   

5.
关于北京市平原区测氡定位隐伏活动断裂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结合氧气化学特性,对北京市隐伏活动断裂进行了测试,并选取了典型氧浓度异常剖面进行了解译分析,初步探讨了氧气与隐伏活动断裂的关系。  相似文献   

6.
汶川地震震后大成都地区断裂带活动性氡气测量分析评价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本文运用活动断裂剖面上的土壤氡气浓度测量,对大成都地区断裂的位置、范围和活动性进行监测,监测结果表明汶川地震对大成都地区断裂带有较大的影响。通过对北川断裂虹口剖面、彭灌断裂小渔洞剖面、彭灌断裂中坝剖面、彭灌断裂白鹿剖面以及新津-蒲江断裂剖面进行监测,从测量结果分析可知:断裂剖面土壤氡浓度背景高于无断裂带地区,且受地震影响较大,距汶川地震震中越近,断裂剖面土壤氡浓度值越高;断裂剖面氡浓度异常阈值与背景值之比均不大于3,最大值与背景值之比均小于5。结合测量地点的地形、表层土壤结构等地质条件,对大成都地区震后活动断裂的相对活动性的强弱进行科学评价,认为目前大成都地区并无活动性极强的断裂,且北川断裂与新津-蒲江断裂的活动性高于彭灌断裂。  相似文献   

7.
近几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战略的深入,作为云南省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昆明市经济建设发展迅速,但地质灾害日渐频繁,严重威胁着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成为制约其发展的瓶颈。如何减轻并防避这些地质灾害所造成的经济损失已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作者在《昆明市山洪灾害防治规划》项目实施的基础上,并结合前人的资料,仅就目前的认识对昆明市区域内地质灾害的重要致灾因素之一的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的关系作初步探讨,为昆明市的防灾减灾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1昆明市主要活动断裂及其特征1·1活动断裂概念活动断裂是一种现代地壳构造活动与变形,…  相似文献   

8.
活动断裂带的地质灾害效应是工程地质与地质灾害领域研究的重要内容。川西甘孜地区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区内新构造运动强烈,地质灾害频繁发生,对人类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对社会生活和经济建设起到了破坏作用。文章从活动断裂与地质灾害点空间分布之间关系进行分析研究,总结出两者在空间分布的规律。认为活动断裂是川西甘孜地区地质灾害孕育的内动力条件之一;在空间位置上关系密不可分,在主要活动断裂0~1 km范围内0.095处/km2、1~2 km范围内0.050/km2、2~5 km范围内0.029处/km2频发。在活动断裂沿线开展针对地质灾害的监测和防范工作亟待落实,可为减轻或避免地质灾害提供依据和建议。   相似文献   

9.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东南斜坡发育大量走滑断裂。走滑断裂的几何学、运动学特征对油气的运移和富集起到了重要控制作用。本文以东南斜坡S118- AT22- YUKE2断裂、S113- AT13- YUKE3断裂、AT20断裂、AT18- YUKE5断裂为研究对象,依据中小尺度走滑断裂精细解析技术,对走滑断裂在不同层系的变形特征、平面分段性、断裂体系活动强度、后期活动性、通源性、演化模式和成因机制开展精细解析,结合生产动态资料研究其油气地质意义。阿克库勒凸起东南斜坡走滑断裂在垂向上呈深层线性断裂与浅层雁列式断裂组合的变形结构。中—下奥陶统发育的走滑断裂在平面上具有明显分段特征。阿克库勒凸起东南斜坡走滑断裂相对活动强度西强东弱,由北向南呈强—弱—次强的特征;晚海西期—燕山期断裂活动性近SN—NE向断裂体系强于NNE—NNW向断裂体系;断裂通源性受控于早期裂谷,主干断裂通源性优于次级断裂,NNE—NNW向断裂体系的主干断裂通源性优于近SN—NE向断裂体系,但次级断裂通源性较差。NNE—NNW向和近SN—NE向断裂体系都形成于中加里东期,NEE向断裂形成于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东南斜坡走滑断裂经历了中加里东期、晚加里东期—早海西期、中晚海西期、印支期—燕山期多期构造活动垂向叠加,NNE向和近SN向主干断裂滑移方向相反是由于破裂方式的不同。阿克库勒凸起东南斜坡烃源岩排烃期为晚海西期—喜马拉雅期,断裂活动期与排烃期的耦合有利于油气充注;断裂活动强度控制了通源性和储集体规模,进而控制了油气富集程度。后期活动明显、断裂活动强、通源性好的走滑断裂是下一步勘探的有利目标。  相似文献   

10.
磁性地层年代对北京平原顺义断裂第四纪活动性的约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顺义断裂是位于北京平原东北部的一条第四纪活动断裂,其活动性对北京市城市安全具有潜在的地质灾害威胁。为了解顺义断裂第四纪以来的活动性,对该断裂下盘的一个钻孔剖面ZK12-1的岩心样品开展磁性地层学研究。通过逐步热退磁,大部分样品可成功分离出两个剩磁分量,其中低温分量具有正的、高倾角特征,可解释为由钻杆旋转引起的重磁化分量;高温分量为中等倾角且具有倒转特征,为原生剩磁。据此建立了ZK12-1钻孔的磁性地层年代格架。结合断裂上盘ZK12-2钻孔的磁性地层年代格架结果,并根据这两个钻孔在第四纪不同时期的地层落差,计算出顺义断裂上、下两盘在早更新世、中更新世、晚更新世和全新世的相对垂直活动速率分别为0.023 mm/a、0.001 7 mm/a、0.033 mm/a和0.051 mm/a。这一结果表明顺义断裂在早更新世活动较强,中更新世活动最弱,晚更新世断裂开始活化,活动性增强,全新世活动性最强。  相似文献   

11.
试论活动断裂与地震活动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晓光 《河南地质》1998,16(4):281-285
参考了美国、日本研究机构对活动断裂的划分原则,以及中国对活动断裂的划分,提出了活动断裂的两种类型,即:突发性活动断裂和蠕动性活动断裂及其差异。作者对活动断裂在地震活动中的诱发作用和缓解作用,以具体数字作了分析比较,剖析了洋壳与陆壳的地震发震率的差异性。提出了蠕动性断裂可以缓解地震活动的观点。  相似文献   

12.
对常德太阳山断裂及其与地震关系的认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太阳山断裂包括太阳出东侧断裂和太阳山西侧断裂。实际上,它们是一个北北东向的断裂带,具有规模大、长期活动的特点,与地震关系十分密切。1631年常德6.5级大地震,即发生在该断裂带上。该断裂带具备孕育中强震的地质构造条件,有再度发生中强震的可能性,建议加强地震监测。  相似文献   

13.
黄庄—高丽营断裂是横穿北京市城区的一条规模较大的隐伏深大活动断裂,是北京凹陷和西山隆起的分界构造。本次研究工作区选在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昌平未来科技城一带,对目标断裂先后开展了地震勘探、高密度电阻率法勘探以及槽探3种方法组合对其结构与活动性进行综合分析研究,查明了目标断裂的结构及其活动性。研究表明,黄庄—高丽营断裂由主断裂和次级断裂组成的断裂带,断裂带内次级断层也较为发育。断裂带在基岩中表现为阶梯状断层,向上延伸至第四系内部,形成"Y"字形断层组合。该断裂在全新世以来断裂活动明显,物探解译结果的上断点以及探槽中的现象均已达到地表。由此可见,本次工作所采用的3种物探方法组合,对探测城市隐伏断裂并探究其活动性,具有明显的效果,对减轻城市地震灾害实际应用评估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正>2015年7月9日,北京市地质研究所总工程师贾三满教授,应张世民研究员之邀来地壳所做学术报告,报告题目为"北京地裂缝与地面沉降及活动断裂关系探讨"。贾三满教授是北京市地勘局地质灾害学科带头人。一直致力于地面沉降、地裂缝及突发性地质灾害监测研究工作。主持完成了多项专项研究和地质灾害勘查项目,多次获得北京市、国土部、国家测绘局等科技进步奖,发表论文40余篇。  相似文献   

15.
京北地区有3条活动断裂,即指黄庄-高丽营断裂(代号定为HG)、南口-孙河断裂(代号定为NS)和夏垫断裂(代号定为XD)。地球化学探查与观测,较地球物理探查与观测,具有技术简单、解释直观,效果明显等优点,因此在地震工程与监测中得到广泛的应用。本文在收集、归纳,整理已有成果的基础上,请原测人员到现场核实后,补测了测线方位及测线起止点与地球化学观测点的坐标,使京北地区活动断裂有了精确的定位,为将来城市建设避开活动断裂的干扰,提供了地质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6.
通过浅层人工地震、高密度电阻率法及钻探工程等综合方法,对穿越北京市重要创新产业基地的未来科技城内的隐伏黄庄—高丽营活动断裂进行了精细研究,揭示了其结构特征、第四纪活动性及其致灾机理。研究表明: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总体上表现为张性正断层特征、倾向南东、倾角70°~80°、基岩深度附近垂直断距较大,断裂向上延伸至第四系产状逐渐变陡,具有"铲式"断层的特点,局部表现为"Y"字形组合特征;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第四纪以来活动迹象明显。钻孔对比表明,早、中、晚更新世和全新世以来平均垂直活动速率分别为0.07mm/a、0.04 mm/a、0.23 mm/a、0.10 mm/a,其变化特点与北京西山隆升所反映的新构造运动的特征吻合;黄庄—高丽营断裂北段全新世以来表现为强烈蠕滑变形,沿断裂下盘诱发了线性分布的地裂缝、地面塌陷、墙体路面开裂等地质灾害现象。  相似文献   

17.
深圳北西向断裂分布特征及其活动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深圳地区断裂以北东向五华-深圳断裂带和北西向珠江口断裂带多条次级断裂相互切错的断裂空间分布特征为主,同时多组东西向断裂穿插其间组成复杂的"棋盘格子状"断裂系统。北东向和北西向断裂是现今活动的发震构造,自有地震记录以来在深圳市及其周边发生的多起微震事件表明北西向和北东向断裂活动仍在持续,尤其是近百年来珠江口断裂带发生的多起中强震更是佐证了这一观点。针对深圳南山区及周边北西向断裂的第四纪活动性研究,从露头区实地断层追索、断层特征的考察以及已有钻孔和地球物理资料收集等方法入手分析总结了深圳地区北西向主要断裂的分布特征和活动性:深圳地区北西向断裂在空间上控制了珠江口断陷,区域上切割北东向断裂,空间分布连续性较差;北西向断裂最新活动于晚、中更新世,部分断裂表现为老断裂新活动,最新活动时间存在明显分段特征。全新世以来活动性明显减弱,部分次级断裂属于弱活动或不活动断裂。   相似文献   

18.
岷山隆起边界断裂构造活动初步研究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岷山隆起西以岷江断裂为界,东为虎牙断裂。该地区构造活动强烈,地震活动频繁,是重要活动区。岷山隆起是岷江断裂和虎牙断裂由西向东的推覆逆掩运动差异运动导致的。GPS及地质研究表明岷江断裂、虎牙断裂现今仍在活动。岷江断裂为左右旋走滑断裂,运动速度大于2mm/a;虎牙断裂整体速度2.55mm/a,断裂性质为右旋走滑断裂,而震源机制解为左旋走滑断裂。这一结果,可能与GPS观测时段、位置及断裂面结构、几何特征有关。  相似文献   

19.
重大工程选区工程活断裂调查要点及评价刍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从重大工程选区活动断裂中专门划分出"工程活断裂",并重点提出了活动年龄、地震活动和现代活动速率等三大主要确定标准,以及野外调查基本要求,从而对相关工程做出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0.
采用浅层地震技术对北京市立水桥附近的黄庄—高丽营隐伏断裂浅部活动特征进行探测, 研究其活动形变特征。结果表明:立水桥附近区域的浅部(150 m以内)地层为3层结构, 黄庄—高丽营断裂是由多条断层组合而成的、至今仍在活动的隐伏断裂;断裂上盘存在沉降中心, 不同时期沉降中心位置不同、沉降幅度不同;受沉降中心的牵引, 沉降带边缘产生了多条小断裂。这些特征为黄庄—高丽营隐伏断裂的整体研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也为浅部活动性提供了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