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地下流体远场地震效应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冯绚敏  林伟 《地震》1995,(1):59-64
本文通过对5级地震前地下流体异常事例的研究得到,地下流体的远场效应是客观存在的。与近场效应相似,远场效应也显示出复杂性,同时远场效应与近场效应无明显差异,这就给地震预报,尤其判断未来震中,带来很大困难。为此有必要开展地震综合预报和地下流体地震综合观测。  相似文献   

2.
中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王铁城  鄂秀满 《中国地震》1994,10(3):277-286
本文对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的观测台网、观测项目、观测仪器、观测效能等的现状作了较详尽的论述,明确指出地下流体所观测的前兆信息十分丰富,映震灵敏,预报效能好,在地震预报和为国民经济服务中有很大潜力,同时也探讨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系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解决的办法,对今后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文中提出建立多层次的地下流体监测体系,加强地下流体综合观测,强化地下流体观测网的科学性,优化观测项目,逐步实现观测技术现代化,特别强调要大力开展基础理论研究与国际合作,不断提高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报的研究水平。  相似文献   

3.
新疆天山地震带地下流体地震前兆和预报探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仲琼 《内陆地震》1993,7(2):128-135
概述了新疆天山地震带地下流体地震预报研究的主要进展。指出天山地区地下流体分布与地震活动间有成生联系。在中强地震震例分析基础上,进一步系统总结了地下流体地震前兆的综合异常特征,并对预报判据、指标和综合预报方法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
"九五"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研究的主要科学进展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刘耀炜 《地震》2002,22(4):1-8
总结了“九五”以来我国在地震地下流体研究方面的主要科学进展,从流体前兆成因、异常识别与预报技术,流体的作用与前兆机理和观测技术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了归纳论述。还阐述了地震地下流体研究的科学发展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玉兰 《内陆地震》1995,9(2):158-162
对新疆地下流体中的汞量进行测试的结果表明,震前水汞变化明显,异常幅度大,突跳至发震时间短,是短临预报灵敏项目。开展地下流体中的汞测量为新疆水化短临预报地震研究开创了新局面。  相似文献   

6.
多年来利用地下流体异常预报地震主要依靠的是单项观测资料,随着地震预测研究的深入和监测技术的发展,开展单井多项观测和提取综合前兆异常已是面临着的新任务。本文据张道口井的多年多项流体观测资料,提出了单井流体异常综合信息量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7.
十七、关于地下流体学科“九五”立项的讨论地震地下流体监测、预报研究工作已开展20多年了,这期间经历了多次7级以上强震,积累了大量的丰富的资料和地震监测预报的经验。对这些资料和经验通过“六五”、“七五”、“八五”的资料清理、短临预报实用化攻关和短临预报...  相似文献   

8.
地震地下流体井水位、水温观测是地震地球物理台网主要观测手段,其数据集包含水位、水温测项的原始数据、预处理数据、产品数据和均值类数据,可为地震监测预报研究提供重要的数据支撑,用于前兆异常、同震响应、区域应力变化特征、含水层参数反演、观测机理等研究。地下流体井水位、水温数据集不仅可为地震预测预报和科学研究提供服务,而且在国民经济建设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林辉  王世芹  付虹 《地震研究》2006,29(1):35-38
根据1982~2003年云南龙陵帮纳掌温泉地下流体(流量、水温、水氡)连续观测资料,提出流体单台站多台项月、季度前兆综合分析方法和指标,按时间层次、地震强度对地下流体异常与地震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台流体多台项综合分析可为云南及境外邻区M≥5尤其是M≥7地震的预测提供线索,应用于年度及短期地震预测预报实践。  相似文献   

10.
回顾了自2008年汶川8.0级地震后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分析预报研究工作的主要进展,从业务体系构建、新技术新方法探索、基础理论研究和震例回顾总结等几个方面梳理了相关成果与认识,并分析探讨了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困难。最后基于当前地震地下流体的科学技术积累和环境条件,提出了今后地下流体分析预报研究的发展方向,以期在"大应急体系"新要求和"防灾减灾救灾"改革新形势下谋求学科自身的着力点和增长点。  相似文献   

11.
编者的话     
邢台地震40周年和唐山地震30周年之际,在中国地震局监测预报司的支持下,中国地震局地下流体学科技术协调组和中国地震学会地震流体专业委员会共同组织编辑了本期《国际地震动态》-地震地下流体专辑。本专辑较集中的选登了部分国际上在地壳流体与地震关系方面的研究成果和观点,特别是有关流体对地震的响应机理、流体与构造的关系、地震与水文地质环境以及流体作为地震前兆观测研究的方向等问题,值得我们深入思考和研究。1966年3月的邢台地震,是新中国成立后首次灾难性地震。震后周恩来总理3次亲赴现场,视察了震区灾情,并明确提出:“必须加强…  相似文献   

12.
前言本文主要列举我国天山地震带一些中强地震发生前地下流体的水位、流量、氡含量等的异常变化。进一步分析了孕震不同阶段特别是短临异常阶段地下流体变化的时空特征。这些现象和事实再次表明观测地下流体的变化对于预报浅源地震以及了解震源区临震前的物理过程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3.
兰陵  李新勇  夏爱国 《内陆地震》2004,18(4):382-384
在以往30多年曲地震地下流体水位观测中,我国地震地下流体分析预报人员积累了大量水位震例数据和不少宝贵经验,但这些震例和经验都是基于以往的模拟水位观测资料基础上的。如果观测方式进行了数字化改造,那么以往的震例经验还能否继续适用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应用应力应变理论,论证了在正常地震应用作用下,地下流体动态处于稳定状态;中强震肆生前强烈应力作用下地下流处动态处于失稳状态。据此,提出地下流体动态稳定度的概念,给出了便于综合分析的地下流体动态稳定度的计算方法,应用于地震分析预报。对中强以上地震前地下流体观测资料的计算结果表明,地下流体稳定度异常显著,获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5.
关于“九五”期间地震地下流体学科发展前景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在利用地下水(水位、水化)监测预报地震这一领域取得了很大的进展。但是,随着地震事业和经济建设的发展,社会对我们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摆在我们面前。在当前国际上地震预报受到冲击,我国地震事业研究经费严重短缺却又面临很多问题需要解决的形势下,如何在“九五”期间使地震观测与研究更上一层楼,针对这一重大课题,.国家地震局地下流体学科技术协调组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本学科“九五”期间地震工作重点的研讨,本专辑分别介绍了专家们从该学科不同角度针对地下流体监测预报地震研究的现状、存在的问题、新形势下的认识和打算以及下一步规划提出的意见,供专业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6.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观测的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2003年全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的102个台站的251个测项的全年资料为基础,系统总结了全国数字化台站的分布、资料的质量、数字化资料和模拟资料的衔接情况等,并就目前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监测的现状和国内外的部分手段进行了对比分析,初步探讨了我国地震地下流体数字化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7.
我国地震地下流体科学40年探索历程回顾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刘耀炜 《中国地震》2006,22(3):222-235
通过回顾40年来中国大陆地震地下流体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发展历程,总结了早期在该领域具启迪性的研究工作和主要成果。纵观历史,无论是观测技术和理论方法的创新,还是对各种参量的观测分析以及预测方法的研究,地震地下流体科学都与地震监测预报这一关键需求紧密相关。地下流体观测网建设的历史沿革表明,对强地震的监测与预测需求推进了观测网的建设和发展;观测技术的发展过程体现出基于多手段、综合性和数字化的趋势;地下流体理论与前兆机理的研究成果表明,前兆模型(或模式)、数值模拟、室内和野外实验研究等是推进学科创新工作的主要技术途径;地震预测方法的研究成果体现出探索基于具有物理基础的预报技术,以及重视实用性与科学性相统一的思想;预测实践证明,地下流体学科在我国大陆地震预测实践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最后介绍了本学科主要的论著及技术规范,简要回顾了不同的历史发展阶段、有关学术团体和专家对地下流体学科主要科学问题的认识以及该学科的重点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8.
地下流体的观测与研究,是捕捉地震前兆信息的主要方法之一,是做好地震监测预报的重要途径.对易门静水位十多年观测中的一些异常与地震作分析、探讨,从单项指标的分析到综合指标的研究运用,并在多年的预测预报实践中,筛选出对应率、概率较高的5个短临预报指标,其预报准确率为0.928.预报有效率为0.948,可靠率为0.938,通过...  相似文献   

19.
首都圈地区汞测量典型震例剖析及其映震效能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魏家珍  申春生 《地震》1994,(3):44-49
本文简述了汞测量探索试验及首都圈地区测汞网点的概况,通过妙峰山、阳原、大同、沙河等地震前后汞测量资料剖析,讨论了汞测量的映震效能及其监测预报前景。实际资料表明:汞测量是地下流体化学预报地震的有效新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20.
地下流体观测环境的评估指标干扰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车用太  刘成龙  鱼金子 《地震》2005,25(3):63-68
地震地下流体观测中的环境干扰问题变得越来越严重, 影响了地震监测预报的效能。 如何评估这种干扰, 更加有效地保护台站的观测环境, 是当前我国地震地下流体观测研究中的重大课题。 经过一年多的研究, 提出了评估地下流体观测环境的技术指标干扰度, 并进一步规定了水位、 水温、 水氡与水汞观测环境的允许干扰度。 干扰度是指各类干扰引起的异常变化幅度与正常时段最大变化幅度的相对百分比值。 允许干扰度的规定, 是依据各类观测得到的地震前兆异常量的大小, 一般采用异常量百分比的最小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