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76 毫秒
1.
由于各煤田的地质条件不同,煤岩层的物性存在差异,由于多种原因,常会出现测井曲线的多解性,因此掌握勘探区煤岩层的测井曲线规律,是避免测井工作出现人为误差的基础工作。通过总结陕北侏罗纪煤田中煤层及砂泥岩在4种测井曲线上的响应特征,指出该区电阻率、人工伽马曲线上的高幅值及自然伽马低幅值与自然电位的负异常是判断煤层解释的依据。在解释煤厚的原则上,电阻率、人工伽马曲线需根据煤的厚度与电极距、源距的关系进行判定,而自然伽马和自然电位曲线的煤层解释点一般确定在异常幅值的1/2处。  相似文献   

2.
澳大利亚联邦科工组织发展的中子伽马测井方法在使用-10^6中子/s的中子源时,可以用150m/h的测速进行了工业性测井,仪器不需要冷却,从1993年以来,它在澳大利亚的两个煤田得到日常应用,测井解释能对灰分,铁,硅和铝含量作出评估,在煤质条件有利时,还能对灰熔点作预测。  相似文献   

3.
针对陕北地区水资源匮乏,油煤重复勘查导致地下水污染,以及单矿种勘查投资高的现状,开展油煤协同勘查可以节约水资源,减少投资成本,加快勘查进度。测井是协同勘查中重要的技术手段,采用油田测井和煤田测井资料对比的方法,分析油田测井资料在识别煤层方面存在的问题,认为在陕北地区可利用"高电阻、高声波时差、低自然伽马"的测井特征来识别煤层,并根据需要可增加高精度测井系列。  相似文献   

4.
《探矿工程》2010,(6):35-35
国土资源网消息从近日召开的2010年煤测井学术年会上获悉,青海煤炭地质局勘查院在木里煤田聚乎更煤矿区三露天DK-1号钻孔,应用电阻率、声波速度、密度和自然伽马测井方法解释“可燃冰”层(天然气水合物储集层),取得了成效。  相似文献   

5.
中国煤炭核测井技术发展历程与贡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叶庆生 《中国煤田地质》2003,15(6):68-70,108
在煤田地质勘探中,采用电测井方法确定煤层有一定的局限性。核测井技术的应用,使测井解释煤层与岩层的可靠性大大提高,扩大了测井的应用范围,充分发挥了钻孔的地质效益,促进了无岩心钻进的开展,对提高勘探质量和速度、降低勘探成本起到了重要作用。随着核测井方法技术不断发展和完善,测井解决的地质问题越来越多,提供的地质资料愈来愈丰富。其中自行研制的高分辨率中子俘获伽马能谱测井系统可以直观地提供地层中常见的10多种元素及其含量,这是测井由定性定厚向定量解释发展的一个飞跃。这项高新技术成果标志着我国核测井技术跻身于世界先进行列。  相似文献   

6.
测井技术一直以来普遍应用于煤田、天然气、淡水资源、石油、固体矿产等领域,取得了不少的成果及经验,但在深层卤水资源勘查中应用较少.通过分析研究"青海省冷湖镇马海地区深层卤水钾矿勘查"等诸多项目的测井成果,总结出三侧向电阻率、自然伽马、声波时差、自然电位等参数在新生代地层中的特征,发现普通测井方法在盐湖资源勘查中有很大的指导作用,是深层卤水资源勘查不可或缺的勘探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大量盆地内的测井资料,找出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与单井层序之间的关系,然后使用定量识别来分析和验证自然伽马、声波时差等参数范围及曲线特征,总结出适合柴达木盆地深层卤水勘查的测井解释方法.  相似文献   

7.
依据山东济宁何岗煤田自然伽马、人工伽马、视电阻率及声波时差等测井参数的响应特征及规律性,对该区新补勘的9个孔进行了测井资料分析与综合对比,并通过划分标志层及补充勘探6号孔与9号孔的层位对比,有效排除了局部沉积环境变化对地层划分的干扰,确认补充勘探6号孔位于断层上,段层落差约为59.82m。该测井解释结果与地质资料基本吻合。  相似文献   

8.
以柴达木盆地北缘的鱼卡煤田为例,对含煤地层中的各种岩性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分析,认为该区的地球物理特征属"简单易区别"型,即煤岩层的物性差异较大,物性条件较好,不同岩性在伽马-伽马、自然伽马、电阻率等测井曲线上的特征明显,根据曲线的变化幅度、峰值高低等曲线特征,可有效进行煤岩层划分与对比。根据实际测井解释成果,对侏罗系上统红水沟组、采石岭组、侏罗系中-下统大煤沟组的页岩段、上含煤段及下含煤段等标志层段的测井曲线组合特征进行了描述。  相似文献   

9.
BP人工神经网络柑模型在测井资料岩性自动识别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将神经网络模型引入测井资料的处理和解释中,以油田,煤田的实例资料作油层,煤层和其它岩性的自动识别,并以识别结果说明该方法的有效性和可靠性。  相似文献   

10.
在煤田测井中,井径的变化对其它测井参数是一种干扰,但利用井径的相对变化值(井径扩大系数),可有效地评估岩石的强度等级和可采煤层顶底板的稳定性。统计鱼卡煤田东部勘探区29个钻孔孔径的变化值,按岩石抗压强度划分原则,将其七煤顶板稳定性划分为5个等级,据此固定了该煤田七煤顶板稳定性分布图。  相似文献   

11.
急倾斜地层,特别是多煤层的急倾斜地层勘查区,由于地层倾角的变化较大,单纯依靠钻孔取心进行煤层层位对比或利用地震时间剖面同相轴进行煤层层位追踪,效果均不理想。以新疆尼勒克煤田胡吉尔台勘查区为例,在钻探施工方法各异的情况下,通过对各种勘探方法的比较,最终选择误差影响因素较小的自然伽马测井曲线进行煤层层位对比,并找出了该区煤单层、煤层组合及煤岩层组合等自然伽马测井曲线响应特征,如11煤的"上凹下峰"形态,7煤层与9煤层的"手套"形态,16、17、18煤的尖峰与直立组合形态等。根据上述标志层的典型响应特征,采用先走向后倾向的原则,对全区进行煤岩层对比,揭示了该勘查区煤层的分岔、合并、冲刷、沉缺、煤层厚度等变化规律,取得了良好的对比效果。  相似文献   

12.
黔北煤田测井中煤层的沉积序列编号解释对比方法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黔北煤田习水县双龙井田物探测井的应用为例,利用已知煤层或目的层,采用地质界线特征法、地质标志层特征法、煤层序列解释特征法、煤层层间距比较特征法等,对单条或多条物性参数曲线所表现的测井异常特征进行对比分析,总结煤层判定及煤层沉积序列编号的常用解释方法及经验,从而确定煤炭资源储量。  相似文献   

13.
中国煤田测井技术发展历程及前景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煤田测井在确定煤层空间位置、研究沉积环境、解释煤岩力学性质、解决水文地质问题等方面具有独特的作用,是煤田地质很重要的一种勘探手段。通过回顾煤田测井技术及测井专业队伍50年的发展历程,展示煤田测井技术所取得的成绩和应用前景,以此纪念中国煤炭地质总局成立50周年。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煤层含气量定量解释问题,将煤层测井数据与煤心解吸数据作为输入和输出参数,构建深度置信网络(DBN),进而预测煤层含气量。研究以甘肃合水地区测井数据为例,筛选出该地区120组煤层样品作为DBN样本分析数据。选择短源距自然伽马、自然伽马、密度、长源距自然伽马和浅侧向5条测井曲线,作为DBN的输入参数,煤层气含量作为DBN的输出参数,研究RBM数量和隐藏神经元数量对计算结果的影响。并通过概率统计法、BPNN、DBN和SVM计算了30组煤层的煤层气含量,比较不同方法的预测效果。结果表明:①受限玻尔兹曼机(RBM)对DBN计算结果的精度有一定的影响,RBM数量达到7层时,预测结果准确性更高;②选择合适的隐藏层神经元数量,可以保证计算结果的精度和稳定性,神经元数量为20时,预测结果精度更高,稳定性更好;③RBM使得DBN的准确性高于BPNN,此外,DBN的计算准确性和稳定性高于概率统计法和SVM。  相似文献   

15.
胜利煤田是内蒙东部地区一个低煤阶含煤盆地,共有七个可采煤组。依据目前的勘探程度,该煤田的煤储层属于低压、低渗、低饱和煤层,因此仅考虑计算吸附储量。在计算煤层含气面积时,基本上是以Ft14、F22、F8等断层为界,煤层厚度依据钻井取心与测井解释成果。经计算在各煤层中,6煤组储量最高为6.32×10^8m^3,11煤组最低为0.14×10^8m^3,预测总储量为14.17×10^8m^3,以此推断胜利煤田应属小型煤层气煤田。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金沙煤田龙潭组岩煤层测井对比方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龙潭组是金沙井田的主要含煤地层,含煤达12~15层,其中7、8、9、11、12五层煤较稳定,为主要可采煤层。根据测井物性曲线与地质岩心的对比分析,总结出该组煤岩层的共有测井物性规律:低密度、中低电阻率、较高中子孔隙度和较低的纵波速度,以及其特有规律如:5、6、7、8、9煤层的低自然伽马,11、12煤层较高的自然伽马等特征。结合煤层测井曲线形态特征及其与顶、底板以及和煤层上、下标志层间组合关系,进行了全煤系地层的对比,揭示了该井田煤层的分岔、合并、冲刷、沉缺、煤层厚度等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17.
通过筛查天然放射性测井资料获取地层连续的放射性数据,以异常层与煤层的位置关系确定煤层型、煤间型、煤上型、煤下型4种异常类型,建立了一套应用于煤田原生地质环境放射性综合评价方法.经过对评价方法和评价结果的分析,认为东北地区巴彦山煤田、呼和诺尔煤田、阜新煤田、平庄煤田等地质环境放射性明显,在开发中应注意放射性核素迁移造成的环境影响.  相似文献   

18.
依据鄂尔多斯煤盆地南部侏罗纪煤田地质特征,提出了层位标定法、波形分析法、测井约束地震反演等适合本区的煤层横向预测方法。实践表明,利用三维地震资料的煤层横向预测方法,可精细描述埋深500m左右的煤层尖灭、冲刷带、变薄带、分又合并带、厚度变化等赋煤状态。  相似文献   

19.
为有效识别煤层及其顶底板,针对煤矿定向钻孔施工需求,开发了矿用电磁随钻伽马测井仪。通过自然伽马测井刻度获得仪器刻度系数,采用标准井测试及煤矿井下穿层孔试验,获得矿用电磁随钻伽马测井仪多种测量曲线。通过与标准井伽马曲线对比及穿层孔地质资料分析,验证了矿用电磁随钻伽马测井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山西伯方煤矿井下应用试验表明,矿用电磁随钻伽马测井仪在定向钻孔施工中不仅能进行钻孔轨迹测量同时可有效识别煤层顶底板界面,对于指导煤矿井下定向钻孔施工、提高目的层钻遇率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东胜煤田为陆相沉积煤田,具有含煤层数多、厚度不均、层间距不稳定等特点,勘探区内地震反射波追踪对比存在多解性,严重影响了煤层的追踪对比。为破解该难题,对东胜煤田地震勘探资料进行了以模型为基础的多井约束岩性宽带反演,即:利用该勘探区的地震数据资料、对煤层反射波解释层位、断层数据,结合测井数据、岩性柱状数据及其它地质资料,进行多井约束下的二维叠后反演,对所得到的反演数据体再依据反演原理,结合已知测井数据进行地震属性反演,最终得到能够反映岩性变化的波阻抗数据。对波阻抗反演数据进行煤层追踪对比解释,准确圈定出区内煤层的赋存范围,并合理解释了煤层分叉、合并、尖灭及厚度变化等地质现象,取得了较为可靠的地质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