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燕山运动的“绪动”——燕山事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燕山运动是中生代期间发生在中国东部的一次最重要构造变动,它打破了华北克拉通数亿年的稳定格局,形成了一系列北东向深大断裂,并引发了剧烈的岩浆活动。然而,由于褶皱变形不显著,构造运动的主要不整合面难以确定,所以对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间和形成机制长期以来存在较大争议。本文通过对燕山运动概念历史的考证、北京西山和平原区地层序列的对比,结合华北地区其他晚中生代盆地的发展演化过程,认为燕山运动的起始时间应为中侏罗世含煤碎屑岩沉积之后、同造山砾岩形成之前。该运动所产生的深大断裂成为中国东部的构造骨架,成为而后大量岩浆上升的通道。根据构造变形的特点,结合材料力学的原理,认为燕山运动是中国东部遭受来自外部快速打击的后果,是以脆性变形为主的构造运动,并将该快速打击事件定义为燕山运动的“绪动”或“燕山事件”。  相似文献   

2.
中国东部的燕山运动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宗溥 《地质科学》1963,4(3):128-138
一、引言燕山运动是中国东部地质史上一个重要的造山旋回。接通行的说法,它发生在中生代晚期,而以侏罗、白垩纪之间的褶皱幕最为显著。燕山运动也称为中生代或太平洋运动,它不仅在中生代中国境内有普遍发育,也是太平洋两岸地区重要的造山旋回;伴随此期地壳运动有强烈的岩浆活动和各种有用矿产的形成,它在科学和经济上的意义与西欧古生代晚期的海西运动有同等的重要价值。大家知道,燕山运动是翁文灏(1927)在三十多年以前根据北票地区上煤系和北票上火山岩系间不整合关系首先建立的。当时认为是侏罗、白(?)纪之间的褶皱幕。  相似文献   

3.
燕山运动导致喀拉昆仑-唐古拉侏罗纪特堤斯海封闭,形成巨大的燕山褶皱带;同时在大陆内部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平行排列的山脉和内陆山间盆地,发育逆掩和推覆构造,以盖层为主的褶皱普遍,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形成丰富的内生金属矿产及许多有工业价值的重要煤田。本区燕山运动可分为两期五幕,即早期燕山运动包括早、中侏罗世,中、晚侏罗世以及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之间的三个幕,晚期燕山运动包括早、晚白垩世,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两个构造幕。最后对本区燕山期构造活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中国西北地区的燕山运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燕山运动导致喀拉昆仑-唐古拉侏罗纪特堤斯海封闭,形成巨大的燕山褶皱带;同时在大陆内部形成一系列北西西向或近东西向平行排列的山脉和内陆山间盆地,发育逆掩和推覆构造,以盖层为主的褶皱普遍,多期次的岩浆活动形成丰富的内生金属矿产及许多有工业价值的重要煤田。本区燕山运动可分为两期五幕,即早期燕山运动包括早、中侏罗世,中、晚侏罗世以及晚侏罗世至早白垩世之间的三个幕,晚期燕山运动包括早、晚白垩世,晚白垩世至早第三纪两个构造幕。最后对本区燕山期构造活动的机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华北地区的燕山运动   总被引:16,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聂宗笙 《地质科学》1985,(4):320-333
燕山运动为1926年翁文灏所创立,半个多世纪以来,随着地质工作的开展,对中生代地层、岩浆活动和构造形迹特征的深入研究,许多学者曾撰文进行讨论(表1)。燕山运动系指发生于侏罗、白垩纪时期的构造运动。燕山运动形成了华北盖层主要的构造形迹,伴随强烈的岩浆活动,形成丰富的矿产资源,是华北地块显生宙最重要的构造运动。尽管对燕山运动已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但目前对燕山运动的分期,各期构造活动方式、构造应力场特征,构造演化,构造活动机制等,仍众说纷云,本文将对这些问题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6.
武智平 《贵州地质》1989,6(4):283-293
根据大量的地面地质资料,石油深井及区域地震资料,分析燕山运动以来影响剥蚀速度的诸多因素,得出控制经向构造及地层展布特点的机理是应力影响深度及褶皱幅度,形成黔南隔槽式箱状复式背斜,北盘江隔档式复式向斜。都匀(宜昌)运动为断块式升降性质运动,形成黔南断陷。雪峰运动形成之不整合面经燕山运动的改造,与地表构造轮廓基本一致。加里东褶皱(地槽)是在雪峰运动形成基底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提出上扬子褶皱区与华南褶皱区在黔南的划分方案。  相似文献   

7.
黔东及毗邻地区南华纪锰矿成矿期构造主要为同沉积断层,该类型断层在成矿期十分发育,控制和形成了南华纪早期不同序次的次级裂谷盆地,同沉积断层的垂向发育形成了锰矿成矿通道,同沉积断层可作为古天然气渗漏沉积型锰矿床关键地质找矿标志,本文阐述了其主要判别特征。南华纪锰矿形成后,历经加里东运动、印支运动及燕山运动等构造运动,总体来说,该区构造格局主要是受到燕山运动影响形成。本文也讨论了研究区成矿后广泛发育且比较典型,对锰矿层保存与破坏有着较大影响的犁式正断层及其判别特征。  相似文献   

8.
燕山事件   总被引:29,自引:2,他引:27  
张宏仁 《地质学报》1998,72(2):103-111
“燕山运动”是对中国大陆影响很大的一次地壳变动,北京地区的实际资料表明它是在快速侧向挤压应力作用下,以突发的民块活动为开端,并继之以拉张,导致基性岩浆喷溢,花岗岩侵入,冯及一系列沉积盆地的形成。中国东部其他地区也经历了类似的历史,“燕山运动”从现象看是一次来自太平洋方向快速打击的结果,地槽造山理论和板块学说都难以给出解答,用燕山事件能更确切地描绘有关现象。本文在排除了其他可能性以后,提出燕山事故的  相似文献   

9.
本研究以中国西部(主要为扬子西缘及邻区)的燕山期岩浆岩和相关的金属矿床为重点研究对象,重点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为多幕次燕山期岩浆作用形成的深部动力学机制及其与金属成矿的关系,约束中国西部"燕山运动"前的构造背景,探讨特提斯洋的产生、俯冲和闭合过程及其与燕山期多幕式岩浆的时空演化关系,构建扬子地块西缘及邻区中生代洋陆演化格局,揭示中国西部多幕式"燕山运动"的基本特征、本质及其驱动机制,探讨中国西部"燕山运动"与中国东部燕山期重大地质事件之间的关联,为揭示"燕山运动"的驱动机制提供制约;同时,总结中国西部燕山期"安第斯型"金属成矿的动力学机制,为找寻中国的"安第斯型"金属成矿带提供重要启示。  相似文献   

10.
华南东部中生代岩浆作用的动力学背景及其与铀成矿关系   总被引:31,自引:1,他引:31  
陈培荣 《铀矿地质》2004,20(5):266-270
中国东南大陆在中生代岩浆作用十分强烈 ,形成了大批稀有和有色金属矿床。发生在早中生代 (T)的印支运动和晚中生代 (J K)的燕山运动是发动该区岩浆作用和成矿作用的动力条件。印支运动在区域挤压框架下导致华南大陆发生板内伸展作用 ,形成印支期花岗岩。燕山运动是相对于印支运动的后造山地质事件 ,以岩石圈发生强烈裂解为特征 ,诱发了大规模岩浆活动 ,并形成了丰富的矿产资源。受燕山期构造 岩浆热事件叠加的印支期花岗岩与铀成矿关系密切 ,可能是铀源体。因此 ,在华南的铀矿找矿工作应加强对印支期花岗岩分布格局和成矿因素的研究  相似文献   

11.
吴中海  吴珍汉 《地质学报》2003,77(3):399-406
本文根据以裂变径迹测年为主的低温热年代学方法,认为燕山及邻区在晚白垩世进入区域性伸展构造环境以来经历了造山带伸展裂解引发的6次强烈差异升降运动,分别发生在120~105Ma、95~85Ma、60~50Ma、38Ma左右、25~20Ma和10~5Ma,造成燕山及邻区约7~8km的剥蚀量。而在相邻两次强烈差异升降运动期之间的相对构造稳定期,则形成了燕山—太行山地5期夷平面以及周缘盆地多期沉积间断。燕山与邻区盆地之间晚中新世以来的快速差异升降运动导致燕山及邻区现今盆—山构造—地貌格局。  相似文献   

12.
湖南涟源凹陷构造演化与油气成藏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涟源凹陷经历了2个主要构造演化阶段:晚古生代海相碳酸盐岩夹碎屑岩盖层建造和中生代陆相沉积,现今的逆掩冲断构造样式和构造格局基本定型于燕山期。油气藏的形成经历了早、晚两期,早期形成于印支运动主幕,燕山运动主幕遭到破坏,部分经重新分配后形成次生气藏;晚期形成于燕山运动主幕以后,属原生油气藏。涟源凹陷中部褶断带的紧闭背斜是寻找次生气藏的首选区域,而宽缓向斜中的隐伏隆起则是寻找晚期原生油气藏的靶区。  相似文献   

13.
本区岩浆岩以花岗岩为主体,只在岩浆演化晚期有少量中性岩岩墙。岩浆演化及岩石化学、稀土元素、同位素等特征表明,岩浆是燕山运动早期构成下地壳的基性物质经部分重熔形成,熔融早期最低熔融组分形成花岗岩浆,进一步重熔,晚期形成少量中性岩浆。  相似文献   

14.
试论耒阳—临武南北向构造带的控岩控矿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耒阳—临武南北构造带,是湘南醒目构造形迹之一,它形成于印支运动,是由一系列紧密疏状褶皱及断裂组成。该带受后期燕山运动的影响,特别是新华夏构造的叠加,促使南北向构造呈反“S”形的扭曲。在这些褶皱系向东或向西突出的弧形地带及其附近,常是岩浆活动或内生金属矿床形成的良好地区。本文主要叙述该带构造形式的特点以及它们与成岩、成矿的关系。  相似文献   

15.
“燕山运动”的分期及几个关键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宏仁 《地质学报》2016,90(9):2176-2180
翁文灏最初定义的"燕山运动"主要根据《北京西山地质志》所提供的信息,当时并未对"燕山运动"分期。在赴辽西北票地区考察后,翁文灏将"燕山运动"分为A、B两期,A期为绪动,B期为主要期。详细的文献研读发现,翁文灏对"燕山运动"在北京西山和辽西的原始定义有出入。经对比分析,本文认为在北京西山一带代表"燕山运动"的主不整合面应在上窑坡组煤系地层与龙门组砾岩之间,在辽西一带应为北票组煤系地层与海房沟组砾岩之间。另外,本文认为"燕山运动"的A期(绪动)可能与中国东部北东向区域性大断裂发生同时。最为重要的是,本文认为A期"燕山运动"形成于极短的时间,如同时间坐标上的一个点,这个点构成了B期的边界点。  相似文献   

16.
对中国东部燕山运动的一些认识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刘训 《地质论评》1982,28(5):428-438
侏罗-白垩纪时,中国东部发生了强烈的地壳变动,强烈的褶皱和断裂,形成了一系列山脉及内陆盆地;堆积了一套特殊的沉积建造;大规模的岩浆喷出及侵入,带来了丰富的有用矿产,所有这些早已引起了人们的重视。自从翁文灏(1927)创立“燕山运动”一名以来,几十年间,对它的研究有很大的进展近年来,笔者有机会在若干中生代盆地进行一些观察,对中国东部的燕山运动取得一些肤浅的认识,仅此提出供讨论。  相似文献   

17.
塔儿山位于山西省南部新生代临汾盆地中,这一带出露的地层为奥陶系碳酸盐建造及石炭系海陆交互相含煤岩系。区内燕山期中酸性侵入岩分布广泛,有闪长岩类、二长岩类及正长岩类。区内断裂构造也十分发育,主要是燕山运动形成的。  相似文献   

18.
燕山地区燕山期的挤压与伸展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燕山地区中生代断裂演化、区域性不整合界面和盆地演化的地质事实显示,燕山期不仅存在强烈的挤压作用,而且存在强烈的伸展作用。如果把整个侏罗、白垩纪期间的构造运动理解为燕山运动的话,那么燕山运动既形成强烈褶皱和逆冲推覆,又形成断陷盆地和变质核杂岩。整个燕山运动(旋回)包括3次挤压事件和3个伸展阶段,即早侏罗世末挤压事件(北票组沉积之后,海房沟组沉积之前)、晚侏罗世末挤压事件(土城子组沉积之后,义县组沉积之前)和白垩纪末挤压事件(第三系沉积之前);早侏罗世盆地伸展阶段、中晚侏罗世盆地伸展阶段和白垩纪盆地伸展阶段。燕山期内发生了3次由伸展到挤压的转换。  相似文献   

19.
大兴安岭山地虽受燕山运动的影响,然经过后期的准平原化的过程已蚀成平坦地面,今日大兴安岭的形成,须待第三纪早期准平原形成以后受挠曲作用始逐渐发生,是喜马拉雅运动及其后继的断续运动所产生,这种挠曲作用在第四纪时代,继续存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喜马拉雅期地应力场演化对油气运移聚集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四川盆地及邻区的新构造运动,天然发震机制、石油钻探、人工地震,构造圈闭形态变异及交切关系、储层或油气藏压力、卫星遥感信息解译等多方面资料综合分析得出,喜马拉雅三幕构造运动区域主压应力方向变化很大,早幕和晚幕运动为NE-SW向,中幕运动为NW-SE向。晚幕运动形成的北西向新油气构造圈闭,与中幕运动形成的北北东向及燕山中幕形成的北东东向含油气构造圈闭或油气藏复合叠加,形成了一大批复合背斜构造圈闭的油气藏,也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最佳远景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