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7 毫秒
1.
泥蚶 (TegillarcagranosaLinnaeus)俗称血蚶 ,是我国重要的养殖贝类 ,也是山东南部沿海传统的名贵水产品。近几年来由于采捕失控 ,海区污染严重 ,泥蚶资源量急剧下降 ,许多内湾绝产。为恢复养殖生产和增加资源量 ,必须首先发展苗种生产 ,解决苗种问题。据王风岗1991年、田传远1996年、张晓燕1996年报道 ,泥蚶人工育苗技术已取得成功 ,但泥蚶苗的中间培育技术还很落后 ,成活率一直处在较低水平 ,严重制约了泥蚶养殖生产的发展。因此 ,作者于1997~1998年进行了泥蚶苗中间培育技术的研究 ,并取…  相似文献   

2.
近几年,随着我国对虾人工养殖事业的迅速发展,对虾工厂化育苗规模不断扩大,技术不断提高。为了严格控制单位面积养殖对虾的尾数,以便合理投喂饵料,加速仔虾生长速度,降低养殖成本,提高仔虾的成活率,目前不少养殖单位进行中间培养,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使对虾育苗场能够及时提供大规格(平均1.5cm)苗种,减少养殖单位暂养的困难,1989年3月,我们在日照市科委实验场进行了对虾早期苗土池暂养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3.
随着我国对虾养殖事业的蓬勃发展,苗种需求量逐年增大,用于育苗生产的亲虾数量也与日具增。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国内每年在育苗生产中所消耗的对虾数量至少达几百万尾。其中绝大部分都来自海捕春虾。这一现象的出现,业已构成对虾种资源保护的严重威胁。因此,如何转而利用养殖对虾进行人工越冬和苗种繁殖,已经是目前虾类养殖生产中所面临的、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之一。大力开展亲虾人工  相似文献   

4.
对虾塘混养泥蚶,目前在浙南沿海地区较为普遍。多年的生产实践证明:虾塘混养泥蚶、既不需增添设备,又不必专门管理,也不妨碍对虾发育生长,所养泥蚶生成快、个体大、肉质肥嫩,每公斤100~120颗,亩产可达0.5吨,而且成活率高。饲养周期短,经济效益高。如洞头县黄岙镇对虾场第17承包组,于1990年在83亩的虾池中投放规格为600颗/公斤的蚶豆(即蚶苗),嗣后又放养虾苗300万尾,当年收捕中国对虾4.175吨,价值6.68万元,泥蚶30吨,价值  相似文献   

5.
1991-1992年在青岛市黄岛区薛家镇唐岛湾进行了泥蚶苗种增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蚶天然苗种增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首先要留足亲贝,保证了1.8个/m2亲贝;其次是准确预报泥蚶产卵及幼虫附着期,然后及时采取平畦、挑沟、撒砂等措施人工改造滩涂环境,可使泥蚶附苗率增加达(17~56)×10^2。  相似文献   

6.
1991~1992年在青岛市黄岛区薛家岛镇唐岛湾进行了泥蚶苗种增殖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泥蚶天然苗种增殖的主要技术措施有:首先要留足亲贝,保证1.8个/m2亲贝;其次是准确预报泥蚶产卵及幼虫附着期,然后及时采取平畦、挑沟、撒砂等措施人工改造滩涂环境,可使泥蚶附苗率增加达(7~56)×10-2。  相似文献   

7.
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育苗场经过大胆探索泥蚶人工育苗试验获得成功,为我国北方实现泥蚶工厂化育苗创出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8.
本文作者对青岛丁字湾的泥蚶生殖腺发育的周年变化,做了组织学观察,探讨了其与水温、滩温的关系。根据生殖腺发育的周年变化,将其分为六期: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耗尽期、休止期。这对泥蚶养殖中,正确掌握人工育苗和半人工育苗的时间提供了依据。 此外,也观察到了泥蚶的雌雄同体现象。  相似文献   

9.
广东沿海养殖对虾疾病流行特点及病因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胡超群 《海洋科学》1994,18(6):9-10
广东目前人工养殖的对虾有班节对虾(Penaeusmonodon)、中国对虾(P.chinensis)、长毛对虾(P.penicilla-tus)、墨吉对虾(P.merguiensis)、日本对虾(P.japonisus)、刀额新对虾(Metapenaeus ensis)和近缘新对虾(M.affinis)等,是我国南方养殖对虾的重要产区之一。近几年养殖对虾疾病呈加重趋势,已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本文探讨近两年广东沿海养殖对虾疾病的流行特点及病因。1概况以斑节对虾为主,多品种、多造次交替养殖,即以养殖…  相似文献   

10.
不同种群泥蚶的5种同工酶研究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应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技术,对韩国自然种群、广西自然种群、乐清自然种群、山东自然种群和乐清养殖种群泥蚶的苹果酸脱氢酶(MDH)、过氧化氢酶(CAT)、醇脱氢酶(ADH)、苹果酸酶(ME)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5种同工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不同种群泥蚶的ME同工酶无差异;ADH和SOD同工酶除韩国自然种群泥蚶外,其它4个种群泥蚶无差异;MDH同工酶除乐清自然种群和养殖种群泥蚶外,其它3个种群泥蚶均有差异;CAT同工酶在广西自然种群泥蚶中没有表达,在韩国自然种群泥蚶与山东自然种群、乐清自然种群和乐清养殖种群泥蚶中有一定差异。  相似文献   

11.
关于加快发展我国海水养殖业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1我国海水养殖业发展现状中国的海水养殖业有着悠久的历史 ,尤其是近10a来发展很快。在海水养殖历史上 ,最早被利用的场地是潮间带 ,主要进行贝类、对虾、以及海水鱼类的池塘养殖。浅海养殖主要是在水深15m以内的浅海水域进行。近几年来 ,50m以内的水域也开始加以利用。养殖的方式主要包括各种筏式养殖、底播增殖和网箱养殖等。底播增殖的品种有扇贝、鲍鱼、海参、魁蚶、泥蚶、杂色蛤等等。2000年 ,我国海水养殖面积已达1243703ha ,海水养殖总产量已达10612865t。主要养殖种类有 :海带、紫菜、裙带菜、麒麟…  相似文献   

12.
海水育苗室的优化设计与综合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沿海数以百计的各类海水育苗室为我国海带、对虾、扇贝等大宗水产品的养殖生产提供了充足的优质苗种,有力地推动了我国水产养殖业大规模的迅速发展。但是,近些年来,在海水育苗室的设计和建设方面也存在着不少问题,有待研究和解决。同时,原有育苗室单打一式的生产,妨碍了育苗室的利用率和经济效益的提高。本文分别以对虾和海带育苗室作为深池类和浅池类的代表,论述了优化设计组合的一些主要经验和设计方法;提出了育苗室建设的主要原则与技术要求;探讨了原有育苗室的改造与综合利用的途径。  相似文献   

13.
本试验是利用对虾(扇贝)育苗池进行室内常温培育裙带菜苗。试验证明,育苗数量完全可以达到生产上的要求,这样既可充分提高对虾(扇贝)育苗池的利用率,又可解决裙带菜苗源不足的问题,促进裙带菜养殖事业的发展。  相似文献   

14.
全国水产苗种基地县江苏省赣榆县充分发挥地处南北沿海中间地带和海州湾腹地的区位优势,积极推广股份合作制扩大育苗规模。到目前,该县以各种形式合股建成育苗场68家,所育东方对虾苗、河蟹苗、罗氏沼虾苗等10多个苗种,除供应本地及苏北沿海地区外,还通过陆海空三路运销东北至华南沿海的9个省区,今年上半年创产值近2亿元,成为华东地区规模最大的多品种水产苗种基地。 水产育苗是一项高投入、高效益、高科技、  相似文献   

15.
自20世纪90年代初,中国对虾养殖大滑坡以后,河蟹苗种生产成为沿海育苗场的主要产业。但这些年在许多育苗场的育苗生产中存在以下几个误区: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有相当数量的正规对虾育苗厂在我国沿海各主要养殖地陆续兴建。舟山有近4万亩对虾面积,就有平均投资百万元左右的正规对虾育苗厂8家。继而由于对虾育苗的不稳定性,对虾养殖场分布的不均匀性,影响了部分虾塘对虾苗的及时放养。为了弥补这一局限,出现了一些群众性的土法上马的简易对虾育苗场。这种育苗场利用多种废弃水泥池,如报废的紫菜育苗池。闲置的水产盐制品加工池等,加以适当改造,改建成育苗池。具有因地制宜,投资少(一般6~7万元)设备简易等特点。有效地补充了正规育苗厂的某些不足;给一些附近偏僻虾场带来了方便;并随着科技人员下乡搞科技服务,使虾类育苗技术逐渐普及到群众,为推动对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作出了一定贡献。  相似文献   

17.
锯缘青蟹养殖生物学的研究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锯缘青蟹[Scylla serrata(Forskal)]是我国主要养殖蟹类之一,近10a来,我国南方沿海各省的青蟹养殖业有较大的发展,但因苗种的生产未获关键性突破,从而阻碍了养殖业的进一步发展。另一方面,青蟹的养殖生物学研究得不多。群众性的养殖得不到应有的科学指导,所以产量丰欠波动很大。几年来,我们开展了青蟹人工育苗、幼体实验生态以及养成等实验研究。l卵子发生、卵巢发育以及卵巢发育过程中神经内分泌调控的研究这项研究不但与人工育苗有密切关系,而且还对青蟹的人工育红有一定的应用价值。结果表明,青蟹…  相似文献   

18.
利用对虾病害防治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对虾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993年我国人工养殖对虾发生大规模暴发性流行病,造成养殖对虾大量死亡,给我国养殖业造成严重挫折。这场病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病原生物的传染,养殖海区富营养化导致赤潮的频繁发生,虾池有机污染的积累造成养虾池池塘池底“老化”,近海区的工业污染以及养殖操作管理的失误等都是诱发原因[1~6]。针对以上问题,为了探讨比较科学的养殖模式,根据1993年暴发性流行病的传播特点,作者于1994年在青岛市城阳区红岛养殖场进行试验,利用对虾防病药物进行封闭式内循环水养殖中国对虾(Penaeus chinensis…  相似文献   

19.
贻贝养殖,在我国沿海地区已经广泛开展。贻贝人工育苗是解决贻贝养殖苗种的途径之一,尤其在自然苗缺乏的地区,或是为了选择优良品种出发,更有其重要意义。我们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于1972—1974年期间,在胶南县海水养殖场进行了贻贝生产性人工育苗试验。以后又在青岛进行了一些培养条件的研究。通过几年的工作,对于育苗的一些重要环节,尤其对于提高室内水池培养到附着阶段的成活率,和探索下海后掉苗的原因,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使人工育苗生产初具规模。现将主要结果报告于下。  相似文献   

20.
模拟海区泥蚶育苗及蓄水越冬保苗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泥蚶(Jegillarca granosa(Linnaeus))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印度洋沿海,在我国主要分布于山东半岛以南的潮间带,很早就成为山东、浙江、福建、广东等省贝类养殖的主要种。我国适合泥蚶生育的滩涂辽阔,底质优良,至今尚未全部开发利用。很早以来,蚶苗靠自然落滩孳生,生产能力很低,加之酷采滥捕,资源破坏严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