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7 毫秒
1.
菏泽5\9级地震前豫01井水位对气压和固体潮响应的变化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昭栋  高玉斌 《地震研究》1994,17(2):164-170
本文给出了一种处理井水位的新方法,它考虑了井水位对气压和固体潮响应的滞后影响。利用泰勒和杜得森展开法,导出了计算井水位气压系数,固体潮系数以及它们的滞后时间的公式,并给出了考虑滞后影响的井水位气压与固体潮改正公式。我们利用这一新方法处理了豫01井1983年的观测资料,计算出每天的井水位固体潮,气压系数和它的滞后时间。该4种参数在1983年11月7日菏泽Ms5.9级地震时大幅度变化。而且在地震前,后  相似文献   

2.
鲁07井水位对固体潮滞后的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给出了一种计算考虑滞后影响的井水位固体潮系数的新方法,导出了计算固体潮系数和滞后时间的公式,给出了考虑滞后影响的井水位固体潮校正公式。以鲁07井为例,用该法求出其井水位固体潮系数为16.5mm/10^-8,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滞后时间为0.48小时,与以胶的回归分析方法相比,校正后的水位中误差明显减小,校正效果比较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Nakai拟合法作了改进并应用于计算井水固体潮和气压系数。利用该方法还可以计算井水位对固体潮和气压响应的滞后时间。以鲁06井为例,用本文的方法计算出其井水位的固体潮和气压系数分别为16.9mm/10~(-3)和5.58mm/hPa,滞后时间分别为18.8和22.4分钟。校正后的中误差由8.5mm下降到6.1mm。  相似文献   

4.
鲁03井水位滞后于气压的处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一种处理井水位对气压影响滞后的方法,同时给出了计算公式。以鲁03井为例,用这种方法求出其井水位气压系数为6.41mm/hpa,水位对气压响应的滞后时间为1.52小时。该方法排除气压影响的效果较好,水位的气压校正中误差明显减小。  相似文献   

5.
巩浩波  李光科  郭卫英  廖欣 《地震》2016,36(3):67-75
本文基于井水位微动态对固体潮和大气压响应的物理机制, 运用水-岩耦合理论, 建立了井水位对固体潮-气压综合作用的响应模型。 以邛崃川22井和南溪川12井为例, 通过井水位与固体潮和气压原始曲线的对比及拟合分析, 对井水位对固体潮-气压综合作用的响应模型进行了验证。 结果表明, 两口井对固体潮-气压综合响应非常好, 井水位的变化均由固体潮和气压变化引起。 两口观测井中, 以南溪川12井的水位综合响应能力较好, 邛崃川22井水位受到较多的杂讯干扰, 水位曲线日变化较复杂。 对邛崃川22井进一步分析表明, 利用井水位时段平均值可有效消除观测误差, 用小时值计算时可以忽略井水位对气压响应的滞后效应。  相似文献   

6.
小波分析在井水位的气压和潮汐改正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晏锐  黄辅琼  陈颙 《中国地震》2007,23(2):204-210
本文将小波分析方法应用于地下水位观测资料的气压和潮汐改正中。该方法利用小波将气压观测和理论重力固体潮资料分解为不同频段的时间序列,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气压和固体潮不同频段的响应系数,以消除气压和固体潮对水位的影响。用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一般线形回归分析方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发现该方法能更有效地分析和消除气压和固体潮对地下水位的影响。小波分解在井水位气压、潮汐改正中的应用以波动理论和振动理论为基础,它不仅考虑了观测资料的频率域特性,而且还能直接在时间域内计算出不同频率范围的气压系数和潮汐系数,具有明确的物理意义。  相似文献   

7.
深井水位的固体潮效应   总被引:13,自引:3,他引:13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体应变固体潮对深井水位影响的偏微分方程出发,考虑到含水层和井孔之间相互渗流的边界条件,用叠加原理、冲量定理和分离变量法等方法得出了方程的解.通过对这个解中水井含水层参数给予一些可能的值进行数值计算,讨论了水井固体潮系数和位相滞后与水井含水层参数间的关系,较好地解释了井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位相滞后现象.计算表明,井孔的半径、含水层的孔隙度及固体骨架的体压缩系数愈大,含水的导水系数愈小,则水井水位的固体潮系数愈小,而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位相滞后愈大.井水对长周期的潮汐响应比对短周期的更好.   相似文献   

8.
水井潮汐观测资料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全国地下水观测网中33口井孔的水位和气压观测资料,采用反复调和分析的方法,求出了井水位固体潮体应变各分波群的潮汐系数和位相滞后,求出了井水位气压各分波群的气压系数和位相滞后。对这些结果作了初步分析和讨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复相关分析方法提取井水位震前的固体潮畸变信息,並给出定量化判别的数值标准,分析中采用日气压系数代替平均气压系数,改正气压对井水位的影响。本文还从映震的角度提出以资料异常率和地震对应率作为水位观测质量的判别标准。最后列举了该方法的实际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0.
巩浩波  李光科  廖欣  陈敏 《地震》2017,37(1):20-30
利用Baytap-G潮汐分析软件对川滇地区12口观测井数字化水位的长时序数据进行计算, 提取井水位潮汐响应特征参数(振幅比和相位差), 分析其形态、 阶段变化等特征, 探讨地震前后井水位潮汐响应特征参数的变化情况, 为深入分析井水位与固体潮、 气压之间响应关系的研究提供新的方法和途径。 结果表明, 泸沽湖井等10口受固体潮影响的井水位振幅比和相位差变化相对稳定; 而南溪井和大姚井受到气压-固体潮综合作用影响的井水位振幅比和相位差变化则比较离散。 其中江油川10井、 泸沽湖井、 东川井等3口井水位振幅比和相位差对大震的响应显著, 并给出了地震能量密度与这三口井水位M2波相位差和振幅比的变化关系。  相似文献   

11.
井水位的“记忆”滞后效应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昭栋  张华 《地震》1998,18(1):21-27
观测资料表明,井水位对信息响应存在的“记忆”滞后现象,它与一般的位相滞后不同,在鲁29井现场试验也证明了井水位对井吕空气压力变化的响应存在的“记忆”滞后现象。利用水平层状承压含水层模式,从理论上解释了井水位对井口空气压力变化响应“记忆”滞后现象,认为这种现象与水井含水层的导水系数有关,含水层导不系数越小,这种现象越明显,用一般多元回归方法无法较好地扣除井水位中“记忆”滞后影响,作给出了一种可以扣  相似文献   

12.
深井水位对固体潮和气压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昭栋  郑金涵 《地震研究》1993,16(4):431-439
本文以体应变固体潮对深井水位影响的偏微分方程为基础,考虑到含水层与井孔之间相互渗流的边界条件,用叠加原理、冲量定理的分离变量等方法得出了方程的解。把水井含水层的参量给予一些可能的值,通过数值计算讨论了水井固体潮系数、位相滞后和含水层参数之间的关系,解释了井水位对固体潮响应的位相滞后现象。结果表明,井孔的半径、含水层的孔隙度及固体骨架的体压缩系数愈大,含水层的导水系数愈小,则水井水位的固体潮系数愈小  相似文献   

13.
中国地下水潮汐的观测研究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张昭栋  高玉斌 《地震学报》1989,11(4):392-401
本文简单介绍了中国地下水潮汐的观测研究情况,介绍了对承压水位潮汐机理研究的理论结果,给出了固体潮体应变、气压和海洋潮汐对承压水头影响的偏微分方程,从这些方程的简化解讨论了它们与含水层参数间的关系.并从全国选取了33口有代表性的井孔,对这些井孔的水位和气压观测资料采取反复调和分析的方法,求出了它们的水位固体潮体应变各分波的潮汐系数和位相滞后,也求出了水位气压各分波的系数和位相滞后.   相似文献   

14.
利用水位、 气压和理论固体潮数据, 采用卷积回归法中水位对气压的阶跃响应函数, 定量地分析和判定了华北北部板桥井、 大灰厂井、 黄骅井、 大甸子井、 丰镇井和三号地井的井-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类型, 并结合研究时段内各井的气压系数和M2波潮汐因子的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 结果表明: ① 各井的滞后时间与阶跃响应函数之间存在明显的以e为底的指数函数关系, 且底数e的系数的正负决定了井-含水层系统的地下水类型; ② 承压井的阶跃响应函数随滞后时间的增大而增大, 且最佳阶跃响应函数值越大, 相应的气压系数和M2波潮汐因子也越大, 反之亦然; ③ 潜水井和半承压水井的阶跃响应函数随滞后时间的增大而减小, 其最佳阶跃响应函数与气压系数和M2波潮汐因子间的关系不明显, 可能与含水层的水力特性、 井孔结构及固体潮汐波的频率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选择沿华蓥山断裂带分布的荣昌等4口观测井,利用Baytap-G潮汐分析方法,计算各井水位和气压及理论固体潮的潮汐振幅谱,比较其潮汐频谱差异,通过对主要潮汐分波振幅的回归计算定量分析各井水位受气压潮和固体潮影响的大小。基于对井水位正常动态的认识,选择各井水位潮汐的主要分波,对井水位长时序数据进行分析计算,提取水位潮汐响应特征参数(振幅比和相位差),进而探讨特征参数动态变化特征。最后对井水位受气压潮和固体潮影响的差异原因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表明,荣昌井水位主要受气压作用的影响,北碚、大足、南溪三口井水位受固体潮-气压潮综合作用的影响,而荣昌井水位只受气压潮影响可能与该井所处含水层裂隙发育且该井未下设止水套管有关;荣昌井P_1S_1K_1波和南溪井M_2波振幅比和相位差在几次大震后没有明显变化,说明地震波没有使井孔与含水层之间的水流交换发生显著变化,而北碚井和大足井M_2波振幅比和相位差分别在汶川和芦山地震时发生变化,反映了地震波的疏通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