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抓住邢台地震不放的三十年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纪念邢台地震30周年,唐山地震20周年,笔者回顾了在邢台现场十多年工作中对敬爱的周恩来总理亲切号召的体会和许多 重要指示的理解及所走过的科研里程及在地震预报研究中诸多概念的提出和进展,都是在总理精神鼓舞下,强烈的责任感趋势下得到的。  相似文献   

2.
本文认为:纪念邢台地震40周年,应特别弘扬邢台地震现场工作经验,彰显实验基地效应;要加强地震仪器研制、监测(探测)和预报这3条链路的建设;加强大型地震探测预报试验场建设;着手编撰地震探测预报理论书籍。  相似文献   

3.
40年前的3月8日,我国河北省邢台地区发生了6.8级的强烈地震。那时,我们还是一群刚刚参加工作的热血青年,虽然我们刚刚学会对地震仪器的操作,懂得的地震知识还很肤浅,但是我们仍然勇敢地面对现实,纷纷向党组织请战,要求投入抗震救灾工作。组织上接受了我们的请缨,我当天随地震观测仪器车奔赴地震现场。我们在赶往邢台地震灾区的路上,亲眼目睹了地震给当地造成的严重破坏,地面裂缝、塌陷、隆起、喷水冒砂、公路开裂、桥梁塌落、交通中断和人员的伤亡。当到达极震区宁晋县耿庄桥时,映入我们眼帘的是一片废墟,像是经历过一场残酷战斗的战场。这…  相似文献   

4.
从国家层面总结了邢台地震的历史意义。同时从构建和谐社会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政治需要、中国基本国情的需要、国际竞争和国防安全的需要、凸现的巨大市场需求等四个方面分析了邢台地震给中国地震工作者的启示。邢台地震工作在中国地震事业发展历程中所具有的开创性意义永垂不朽。  相似文献   

5.
邢台地震孕育发生模型及其前兆机理探讨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梅世蓉 《地震》1999,19(1):1-10
根据人工地震与天然地震测深成果,提出了邢台地震孕育发生的概念模型。根据这个模型,分析了邢台地震前震区应力分布图像与发展过程、结合深部构造特征,探讨了邢台地震的成核过程,进而讨论了邢台地震的直接前震,地形变,地下水位三项主要前兆的形成机制。  相似文献   

6.
本文回顾了邢台地震后党和政府对灾区人民的深切关怀和对地震工作的极大关注,周恩来总理三次亲临地震现场对灾区群众亲切慰问和对广大科技工作者提出了殷切期望,以及灾区群众在全国人民支援下自力更生、重建家园的情景,文章从邢台地震后我国地震事业飞速发展的事实出发,论述了邢台地震在我国地震监测和预报工作中的开创性意义;并总结了在邢台地震现场监测和预报实践中所受到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编者按     
编者按今年恰值唐山地震20周年、邢台地震30周年。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地震局与各级政府联合于7月28日前后,开展一次以“勿忘7·28唐山大震灾,努力做好防震减灾工作”为主题的广泛宣传活动。北京是全国地震重点监视区。北京曾遭受过1966年邢台地震、196...  相似文献   

8.
邢台地震综合特征分析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966年3月河北省邢台地震现场观测工作总结,对得出的由“密集—平静—大震”演变出的“震情三分律”特征及由“两头跳”演变出的“对称填补”模式进行了综合分析,并广泛应用于地震预报研究且取得了一定成果。对地震的主要特征和工作经验进行系统的总结,对我国地震预报研究的发展具有指导和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1 邢台地震促进了中国地震预报的研究工作 1966年3月邢台地震和此后发生的一系列地震事件, 促进了我国地震学、地震地质学和地球内部物理学等相关学科的迅速发展, 也提出了诸多研究课题, 本文只能摘述一二.  相似文献   

10.
邢台地震的气象要素异常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邢台地震前后河北省数十年气象资料的研究与分析,发现邢台地震前气象要素存在明显的异常特征。大气压力、大气温 度显示出短临震兆信息,降水量呈现了中长期异常,浅层地温的震前异常升温特征则较为突出,文章汇总了邢台地震前各气象要素的异常变化,并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AnalysisofthegeothermalvortexestriggeringtheXingtaiearthquakein1966MAOCANGTANG(汤懋苍)XIAOQINGGAO(高晓清)LanzhouInstituteofPlate...  相似文献   

12.
Introduction Among the mechanisms of earthquake, the essentials may be that the earthquake is a dynamic process of energy accumulation, reaching critical status and failure in focal region. Some nonlin-ear mechanical studies (Bak, Tang, 1989; Ito, Matsuzaki, 1990) show that earthquakes as a self-organized critical phenomenon may be induced by relative small stress disturbance. WANG, et al (1980) already carried out the numerical simulation on earthquake migration in the beginning of 1980s. …  相似文献   

13.
邢台地区设定地震事件烈度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邢台地区历史地震烈度资料分析,得到该地区烈度—频率灾害曲线及地震风险。以地震地质资料理论为基础,结合河北省城市活断层探测成果、地壳结构等资料,确定2个设定地震事件。采用复合震源模型,模拟合成强地面运动,并基于强地面运动模拟结果,分析邢台地区地震影响烈度,为今后该地区建筑物抗震设防、避难场所选址、震后救援以及地震保险风险评估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4.
利用三维粘弹性有限元模型,首先研究了1966年3月22日邢台7.2级地震所引起的库仑破裂应力的震时变化,以及百年时间尺度流变效应的动态演化图象及其特征,然后模拟了自该地震开始,经过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直到1980年的15年间,两次7级以上强地震对华北地区应力场的震时扰动作用及其引起的1年时间尺度的库仑破裂应力的动态变化速率,探讨了一次强地震对潜在的下一次强地震可能的加速触发作用.   相似文献   

15.
邢台地震断层运动特征反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洁  宋惠珍 《地震地质》1999,21(3):229-237
依据地形变测量资料,采用不均匀位错反演方法,建立邢台地区两个不同的断层模型,分别计算了 1966 年邢台地震时 3 月8 日6.8 级地震、3 月22 日6.7 级和 7.2 级地震及整个震群过程断层产生的不均匀错动量,并对结果特征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邢台地震极震区浅层探测、新生代深浅构造运动的分期、地壳上地幔结构特征剖析及其与震源参数的对比等研究,指出邢台地震区控制早第三纪盆岭构造发育的铲形断裂及其下部向东缓倾的滑脱面与邢台地震的发生无关;邢台地震群是在最新构造应力场作用下,受北西向断层或横向障碍体阻隔的不连续“深断裂”依次向上撕裂状破裂扩展、引起相邻斜列状深断裂间应力迁移和加载等三维破裂过程的产物;邢台地震断层是先存地壳“深断裂”向上撕裂状扩展的“新生断层”。  相似文献   

17.
详细叙述了自1966年邢台地震以来,我国地震预报研究与实践的主要进展:建设成了多学科的地震观测系统,为地震预报打下了良好基础;进行了大量震例研究,初步建立了地震预报的判据和指标体系;进行了地震预报理论的实验和研究,提出了多种地震孕育发生模型及前兆机理;通过20多年的5次地震预报攻关研究,形成了数十种地震预报方法;边研究,边预报,几十年来成功地预报了20多次破坏性地震,并取得了减灾实效,使我国地震预报的科学水平居于世界前列。本文还对地震预报尚需解决的科学难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