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前言     
水产系自一九四六年创建以来,至今已整整四十年了。  相似文献   

2.
前言     
青岛海洋大学前身是山东海洋学院,建于1959年3月30日,1988年1月21日改为现名,迄今已是三十周年了。 中国的海洋教育事业可以追溯至四十年代。1946年,厦门大学创办了海洋学系和海洋研究所;同年,在青岛山东大学创办了水产学系和海洋研究所;台湾大学也创办了海洋研究所。中华人  相似文献   

3.
水产系创建于1946年,原属山东大学。1959年后改属山东海洋学院。 为满足水产事业的需要,水产系设“水产养殖”、“海洋捕捞”、“水产品加工”和“渔业资源”四个专业。除渔业资源属新专业正在筹建外,其它三个专业每年都招收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并招收少量的研究生。  相似文献   

4.
前言山东省海洋渔业自然资源调查开始于1951年。在当时华东水产管理局的组织领导下,由中央水产实验所(黄海水产研究所前身)负责业务技术工作。华东沿海的滩涂、浅海、近海的渔业自然条件、渔业资源和捕捞、养殖事业都作过为时两年的普查,结束后写成了书面报告。1953~1955年,当时的中水所和科学院海洋生物研究室等单位合作,开创了我国首次系  相似文献   

5.
水产系创建于1946年,原属山东大学。1959年后改属山东海洋学院。  相似文献   

6.
水产养殖业在我国渔业产业结构中占据重要地位,在促进我国渔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当前渔业正处于由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型的新旧动能转换时期,这也对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文章根据产业演化路径及其运行机理,从资源、技术、市场、制度4个方面构建指标体系,采用1998—2019年的指标数据,通过灰色关联分析和岭回归分析,探索影响产业演化的因素,探讨不同影响因素对水产养殖业演化发展的影响程度,以期为促进中国水产养殖产业的发展,增强水产养殖业的竞争力提供理论支撑。结果表明,城镇居民人均水产品消费量对中国水产养殖产业演化影响程度最大,GDP及单位面积产量的影响显著,水产技术推广经费支出影响最小。基于此,为促进我国水产养殖业的转型升级提出做好水产品消费需求引领与管理、拓展国内国际消费市场;增加科技投入,发展养殖技术;加大资源保护力度,推进绿色发展;着力解决养殖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等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产流通企业的集约化经营江胜玉(厦门集美大学水产学院经贸系流通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核心环节。生产者获得生产资料和销售产品,消费者取得消费品和服务,都必须经过流通。流通业的繁荣发展,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和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关系到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提高,关...  相似文献   

8.
山东省文登市小观镇发挥沿海优势,将发展水产养殖业提到重要议事日程,走科技引路、发展多新品种和立体养殖、综合利用的新路子,近两年.水产养殖业焕发了新的生机,年水产总产量达到5.6万吨,水产总产值1亿多元,全镇经济形成了工业、农业和水产业“三足鼎立”的新局面。1 实施外聘内训战略  相似文献   

9.
张福绥 《海洋科学》1996,20(5):71-71
赵晋德教授1933年出生于美国加州,在华盛顿大学水产学院获硕士和博士学位,现任该校水产学院水产养殖与野生动物渔业系系主任兼教授,兼任美国西部水产养殖中心负责人。该中心隶属于美国联邦政府农业部,领导美国西部12个州的水产研究、开发与示范项目,并为这些项目提供经济帮助。他曾任世界水产养殖学会主席,为国际公认的德高望重的水产养殖专家,尤擅长贝类养殖。由于他在促进科学家、养殖者、经营生产者与调节者之间的合作与了解以及在贝类养殖方面的成功事迹,1982年曾荣获美国贝类学会授予的渥拉斯(Wallace)氏奖…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已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时期,渔业发展面临着重要的战略机遇期,作为大农业的优势产业,渔业应该作出新的贡献,成为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渠道。水产养殖是渔业的支柱产业,加快无公害生产技术及高效养殖模式的推广应用,推动传统养殖业向现代水产养殖业转变,带动渔业整体发展水平的提高,已成为今后一个时期渔业发展的主题。一、水产养殖业发展现状近年来,面对近海渔业资源衰退和传统捕捞作业区域缩小、海洋捕捞发展受限的现状,全市加大渔业结构调整力度,把水产养殖作为渔业的主导产业进行培植,依靠科技进步,…  相似文献   

11.
拉丁美洲国家曾为国际海洋法的发展作出过重大贡献。自国际上采纳1982年《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以来,拉美各国在立法和司法方面同样经历了一个发展时期。尽管公约生效持续了十多年时间,但在实践发展中它一直有着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2.
鸭绿江河口地貌的形成、演变与港口建设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本文从分析鸭绿江河口的基本特征入手,讨论了河口区的地质地貌基础,河流输沙及潮流作用对河口形态的影响后提出:鸣绿江河口三角洲是在冰后期的漏斗状河口湾中发育的,鸭绿江河流输沙中的细砂部分是组成三角洲的基础,三角洲前缘的辐射状沙脊群则是潮流作用的产物。根据钻孔资料、实地调查和不同时期的地形图对比,首次阐述了鸭绿江河口地貌的形成和演变.明确提出:近代的演变分为三个时期,四十年代初期以前的自然演化时期;四十年代初至六十年代末为人工干扰的突变调整时期;七十年代开始的稳定发展时期.最后指出,河流入海的废弃汉道在适当的水动力条件下可以转变为海湾性潮汐水道,使其海运工程价值大大提高,十分有利于港口建设。  相似文献   

13.
荣城县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而曲折,天然海湾和大面积滩涂为海洋生物自然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鱼、贝、虾、藻等水产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有相当好的基础。为了今后更大规模地发展水产养殖业,并逐步实现“海洋水产农牧化”荣成县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自1977年以来对该县近海进行了综合调查。  相似文献   

14.
为促进我国水产养殖和捕捞的协调发展,进而促进水产业的整体发展,文章基于水产养殖和捕捞的耦合机制,通过建立耦合协调度模型和评价指标体系,定量分析二者的发展水平和协同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从经济、生态和社会角度,水产养殖和捕捞具有相互作用和共同发展的联动机制;根据综合评价指数和耦合协调度的计算,2007-2016年水产养殖和捕捞的发展水平总体向好,协调等级从极度失调向初级协调转变,二者协同效应增强;水产养殖和捕捞的关系是动态的,须把握"度",促进二者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15.
现代水产种业硅谷建设的几点思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杨红生 《海洋科学》2018,42(10):1-7
"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种业位于农业产业链的最前端,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产业,也是决定现代农业发展的核心要素。我国是世界上12个生物多样性特别丰富的国家之一,水产种质资源分布极为广泛。近年来,我国水产种业发展迅速,但水产增养殖业的良种覆盖率仍然较低。因此,加快发展水产种业尤显迫切。该文论述了国内外水产种业发展现状,分析了我国水产种业存在的问题和发展趋势,提出了建设水产种业硅谷的设想,并对建设目标、建设内容、建设原则及其保障措施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为我国水产种业健康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我国的水产养殖行业发展非常迅速,无论是在水产养殖的面积或产量方面都居世界前列,传统的水产养殖主要是是依靠人力来对水产生物进行繁殖、培育和收获,但是随着生产规模的日益增大和科技的不断进步,这种传统的养殖方式已越来越不适合时代发展的需要。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视觉技术迅速渗透到了传统的水产养殖行业中,并极大的提高了水产养殖行业的生产效率。本文主要介绍了计算机视觉技术的基本情况,并对国内外计算机视觉技术水产养殖行业中的应用做了总结,并进一步对计算机视觉技术应用于水产养殖的未来发展做了展望。  相似文献   

17.
荣城县位于山东半岛东端,三面环海,海岸线长而曲折,天然海湾和大面积滩涂为海洋生物自然生长、繁殖提供了良好环境。鱼、贝、虾、藻等水产资源丰富,水产养殖业有相当好的基础。为了今后更大规模地发展水产养殖业,并逐步实现“海洋水产农牧化”荣成县水产科学技术研究所自1977年以来对该县近海进行了综合调查。  相似文献   

18.
水产科学是一门应用科学,它的发展与生产的盛衰息息相关。当水产生产蓬勃发展时会刺激和带动水产科学的发展,而水产科学的进步反过来也会促进水产生产的发展;而当水产生产衰退或徘徊时,水产科学受其影响也会停滞不前。水产科学是一门综合性科学,它涉及的面很广,其基础扎根于生物学、生态学、海洋学、化学、物理学、气象学、航海学、机械学、数学、计算机科学等基础学科,这些学科的发展,也带动了水产  相似文献   

19.
蒋家沙竹根沙海域位于江苏省南通市和盐城市交界处,总面积达593.7平方千米.该海域受众多沙槽海流冲击以及沿岸流系变化影响,导致局部沙洲滩涂年际消长明显,造就了辐射沙洲海域特殊的地理地貌和十分丰富的基础饵料,成为吕四渔场多种水产经济生物的繁育场所."  相似文献   

20.
于振河 《海洋科学》1987,11(2):53-53
真鲷系暖温性底层鱼,属名贵海产鱼类。国家水产总局和山东省水产局根据龙口海区真鲷资源情况,于1979年安排我县用网箱试养真鲷。现将试验情况报道如下。 一、真鲷成体的试养 1981年6月9日—7月19日,我们先后捕到82尾真鲷Pagrosomus major(体重在lkg以上),在桑岛外海进行网箱(10m×5×3)养殖。经六个月的养殖观察,真鲷最爱吃的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