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芦岭煤矿地面煤层气开发选区评价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芦岭煤矿是我国典型的高瓦斯突出矿井,煤层变形复杂,含气量高,渗透率低,煤层气丰度高,抽采难度大,有利区块优选对于煤与煤层气协调开发至关重要。在深刻剖析构造、煤厚、气含量等储层地质特征、研究影响主采煤层煤层气运移富集地质因素的基础上,运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的权重,通过综合定量评价.提出煤矿北部C区是地面煤层气开发的最有利块段。  相似文献   

2.
河南省下二叠统山西组二1煤煤层气地质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影响煤层气勘探开发的主要因素;煤厚、煤岩组成、煤级、煤体结构、裂隙系统、渗适性吸附/解吸特征和含气量等方面对河南省的主采煤层--二、煤的煤层 地质学特征进行了详细论述,指出镜质组含量较高、割理比较发育、外生裂隙发育适中的原生结构和碎裂煤渗透性最好,是最有利的储层;外生裂隙发育适中的无烟煤是有利储层;碎粒煤为不利储层;糜棱煤为不可开发储层;临界解吸压力较高、含气量较高的中为煤级煤分布区是煤层气勘探  相似文献   

3.
滇黔北探区赋煤向斜众多,多薄煤层发育,含气量较高,煤层气资源丰富,是筠连外围重要的拓展区块。基于大量煤田孔及煤层气试验井,分析煤层气地质条件,建立多层合采有利区优选评价方法:多层次模糊数学+关键指标法。首先,基于层次递阶优选构建评价模型并确定关键指标,明确关键指标为合采系数、煤体结构、含气量,其中,合采系数由最优合采跨度及合采累计煤厚构成,并给出关键指标的定量评价表,然后,运用模糊数学计算公式,得到储层评分结果,最终获得多层合采有利区优选结果。结果显示:研究区晚二叠世龙潭组/宣威组煤层最多可达到20层以上,可采煤层一般3层左右,煤层总厚度一般在6 m以上,煤层层数及煤层厚度由东南向西北逐渐减少或减薄。大部分区域主力煤层为C5(M11)煤层,厚度一般在2 m以上,其灰分质量分数平均为27.73%,为中灰煤,煤级主要为贫煤–无烟煤。各向斜主力煤层含气性差异性较大,含气量最大可达到30.53 m3/t。研究区煤体结构以原生结构煤和碎裂结构煤为主。以C5(M11)煤层分别向上或向下合采计算合采系数,由此形成了两个合采层段,多层合采Ⅰ类有利区主要位于研究区可乐向斜中西部,牛场–以古向斜南部,镇雄向斜南部,庙坝向斜东南部,洛旺向斜中西部,石坎向斜中西部。   相似文献   

4.
庆阳—黄陵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低煤阶含煤区,是近几年煤层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但该区煤层气钻探效果并不理想,急切需要认清该地区煤层气富集规律,以便有效指导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通过对该区煤层的展布特征、沉积环境、煤岩煤质特征、物性特征及含气性等进行综合分析,查明该区煤岩演化程度低,煤层厚5~30m,大部分地区煤层埋深小于1500m且分布稳定,延9煤层为该区的主力煤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煤和半暗煤,煤岩煤质特征好,孔隙度、渗透率较高,灰分含量低,具有较高的煤层气勘探潜力。钻井资料揭示该区煤层含气性变化大,含气量介于0~8m~3/t之间。进一步分析构造和沉积作用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提出了煤层气保存条件好、含气量高、勘探潜力大的四个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5.
庆阳—黄陵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低煤阶含煤区,是近几年煤层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但该区煤层气钻探效果并不理想,急切需要认清该地区煤层气富集规律,以便有效指导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通过对该区煤层的展布特征、沉积环境、煤岩煤质特征、物性特征及含气性等进行综合分析,查明该区煤岩演化程度低,煤层厚5~30m,大部分地区煤层埋深小于1500m且分布稳定,延9煤层为该区的主力煤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煤和半暗煤,煤岩煤质特征好,孔隙度、渗透率较高,灰分含量低,具有较高的煤层气勘探潜力。钻井资料揭示该区煤层含气性变化大,含气量介于0~8m3/t之间。进一步分析构造和沉积作用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提出了煤层气保存条件好、含气量高、勘探潜力大的四个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6.
庆阳—黄陵地区是鄂尔多斯盆地重要的低煤阶含煤区,是近几年煤层气勘探的热点地区之一。但该区煤层气钻探效果并不理想,急切需要认清该地区煤层气富集规律,以便有效指导煤层气的勘探开发。通过对该区煤层的展布特征、沉积环境、煤岩煤质特征、物性特征及含气性等进行综合分析,查明该区煤岩演化程度低,煤层厚5~30m,大部分地区煤层埋深小于1500m且分布稳定,延9煤层为该区的主力煤层,煤岩类型主要为半亮煤和半暗煤,煤岩煤质特征好,孔隙度、渗透率较高,灰分含量低,具有较高的煤层气勘探潜力。钻井资料揭示该区煤层含气性变化大,含气量介于0~8m~3/t之间。进一步分析构造和沉积作用对煤层气富集的影响,提出了煤层气保存条件好、含气量高、勘探潜力大的四个有利目标区。  相似文献   

7.
川南煤田二叠系龙潭组是重要的含煤层系,也是煤层气的主要赋存层段。古叙矿区是川南地区煤矿主要产区,煤层气资源丰富,在大村矿段已实现工业开采,其他矿段尚处勘探阶段。依托区域矿产地质调查,在分析区域煤层展布特征基础上,优选区域分布稳定的煤层C25、C23、C19、C17、C11为古叙矿区煤层气勘探目的层段。目的层段普遍具有有机质组分含量高、灰分含量中-高、内生裂隙发育、含气性高的特征,煤层累计厚度呈东厚西薄展布。以煤层厚度、构造条件、埋藏深度为主要评价指标,优选出大村矿段、石宝矿段为煤层气富集有利区,观沙矿段观文井田、古蔺矿段石屏-象顶井田及河坝矿段白头沟地区为煤层气富集较有利区。  相似文献   

8.
综合分析了黔西南地区中营向斜煤层的分布、厚度、埋深煤质、含气性等方面特征,该区主要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含煤40余层,可采15层。煤储层含气量较高,煤层气的保存条件较好,估算区内埋深500~1 500m深度范围内煤层气资源量为93.09亿方,该区煤层气资源具有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9.
煤层群条件下的煤层气成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对我国煤层群发育特征的分析,在概述前人多煤层条件下煤层气成藏特征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发现煤层群成藏特征主要表现在垂向上存在“多层统一煤层气系统”或“多层叠置含气系统”, 陆相河流-三角洲-湖泊相的煤层群一般为“多层统一煤层气系统”,海陆过渡相的三角洲-潮坪-泻湖相煤层群一般为“多层叠置含气系统”。进一步解剖比德-三塘盆地实测钻孔资料显示,层序组合是煤层群独立含气系统发育的关键。依据该区抽水钻孔资料分析亦证明,至少存在4套独立含气系统。泻湖潮坪相发育的煤组存在超压的可能,但储层能势分布不均匀。另外,煤层群内部各煤层之间由于“烃浓度封闭效应”及煤层本身的低渗透性对流体流动存在“叠加封闭”作用,使煤层群储层存在“超压”可能性增大。这些结论深化了对煤层群成藏特征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淮南地区煤储层含气性总体特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煤层含气性是煤层气成藏的一个基本要素,是煤层气勘探开发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本文主要从煤储层含气性的区域展布、层域展布以及深度展布三个方面讨论煤层含气性的变化规律,归纳出了淮南地区煤储层含气性总体特征,为选区资源评价提供基础研究。  相似文献   

11.
煤储层含气量是煤层气开发的核心参数,但实测煤储层含气量与煤储层的真实含气量之间往往存在误差。基于窑街矿区海石湾井田煤层气井不同时段的产气量,以煤储层含气量“定体积”降低为基础,反演煤储层实时含气量,研究煤层气井排采过程煤储层实时含气量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煤储层含气量随排采时间呈线性下降趋势,不同步长煤层气井产气量与煤储层含气量降低幅度一致,遵循“定体积”产气特征,即煤层气单井产气量是煤基质“定体积”产出;煤层气井的产气量与含气量降低速率有关,而与煤储层原始含气量无关。煤储层为隔水层,水力压裂难以改变煤基微孔隙通道的结合水状态,CH4产出过程受水–煤界面作用控制,煤层气产出是“CH4·煤·水”三相界面传质作用的结果,水–煤界面作用中水的湍动提供并传递能量,激励块煤中CH4解吸与产出。   相似文献   

12.
宁夏汝箕沟矿区煤层气地质学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煤田勘探、煤矿开采阶段的资料,结合室内外观测测试,探讨了二号煤的煤层气地质学特征: a. 汝箕沟矿区二号煤厚度巨大、连续性强、含气量高,为煤层气开发奠定了物质基础; b. 煤阶高,但基质孔隙、割理、外生裂隙发育,储层渗透性好; c. 区域上异常高压的分布范围可能比较广泛,且吸附等温线反映出利于降压排采的特征。这些都充分说明该区煤层气的勘探开发可与沁水盆地相媲美,且在煤厚、渗透性、异常压力、吸附等方面优于沁水盆地。   相似文献   

13.
勃利盆地七台河断陷煤层气资源丰富,但勘探程度低,富集成藏规律和成藏机制认识不足,制约了勘探实践。本文基于对七台河断陷区煤层气地质条件的精细解剖,揭示了研究区煤层气富集特征及成藏机制。研究发现七台河断陷煤层气成藏条件良好,其中下白垩统城子河组煤层层数多、总厚度大,发育多个富煤中心,热演化程度较高,煤储层物性较好,煤层含气量总体西高东低,构造、水文、封盖等保存条件较好,具备良好的煤层气成藏基础,存在向斜-水力封堵型、断层封闭-水力封堵型、断层-多煤层自封闭型3种煤层气成藏模式,埋藏适中、缓—滞留水环境下的“逆断层封闭区”、“次级构造高点”和“煤层中部分层”是煤层气富集成藏有利部位。在此基础上,建立了多层次模糊数学煤层气选区评价模型,进行了有利区评价,优选出青龙山—桃山区、马场区等7个煤层气有利区。  相似文献   

14.
煤系含气系统特征影响了煤层气井多产层合采的工程效果。基于铁法盆地阜新组层序地层、含气单元及其分隔层特征,划分了叠置的多套含气系统,分析了发育煤层群煤系多套含气系统的含气性、渗流条件和流体压力特征,探讨了其对上、下含煤段分采及合采工程效果的影响。研究认为,白垩系阜新组上含煤段5个含气单元为一套统一的含气系统,下含煤段7个含气单元可划分为三套含气系统。湖进体系域下,三角洲前缘沉积环境形成的含气单元资源丰度较大,滨浅湖沉积环境形成的(泥质)粉砂岩厚度大且构成稳定的隔水阻气层,是研究区含气系统划分的关键层。随埋深的增加,各含气系统储层孔隙度、平均渗流孔容、裂隙发育情况、储层渗流能力降低趋势明显。上下含煤段分属明显不同的含气系统,其储层压力、解吸压力差异较大,煤层气合采时上下含煤段储层产出气液具不同步性,气水产出层间干扰大。阜新组煤层气合采效果由好到差的相对顺序是上含煤段合采、上下含煤段合采、下含煤段合采。阜新组上含煤段独立开发的效果最好,是由于各个含气单元形成了一套兼容性含气系统,储层具有明显地富气高渗优势。  相似文献   

15.
平顶山矿区东段煤层气资源丰富,通过研究区构造背景、煤层展布特征、煤阶、煤储层物性特征及地下水动力条件等方面对二1煤层含气量及其控制因素进行了分析;结合抽采压力、地应力、煤体结构等,对该区煤层气开发潜力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区内煤层气含气量较高,平均为14.2 m3/t,资源量为206.87亿m3,资源丰度为0.70亿m3/km2;煤体结构相对完整,煤储层渗透率为0.04~1.00mD;储层压力高,地应力梯度小。综合分析优选出东西两个有利区块,十三矿-首山一井-十矿-一矿深部(Ⅰ号区)为煤层气开发首选区块。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寿阳区块马首区段地质条件、煤层赋存特征、煤层气含气性、渗透性、解吸/吸附特征等研究,认为该区段构造简单,岩层覆盖条件较好;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地下水缓流或滞流有利于煤层气富集;主采煤层发育基本稳定,埋藏深度适中;煤层气含量较高,主要在6~16m3/t;煤层割理裂隙发育,整体渗透率较高,非均质性较明显;煤储层处于欠压状态、实测含气饱和度较低、原地应力较低,整体上适合进行煤层气开采。在此基础上估算了煤层气资源储量,并优选区段的中、北部为煤层气开发的有利区。  相似文献   

17.
煤层含气量是煤层气勘探开发的重要参数之一,其影响因素很多。通过韩城煤层气三维地震勘探区煤心实测含气量数据和测井数据的分析,得到煤层密度和纵波阻抗是与11#煤层含气量相关性高的关键影响因素。以多因素线性拟合分析,优选出煤层密度和纵波时差为预测11~#煤层含气量最佳多因素组合。充分利用韩城煤层气三维地震数据,使用叠前同时反演技术得到纵波阻抗、纵波时差和密度数据,进而利用多因素煤层含气量预测方法对11~#煤层含气量横向展布规律进行了预测,预测结果为研究区煤层气"甜点区"评价和煤层气的开发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胡襄煤田二1煤层为主要可采煤层,分为二12、二11两层。通过对煤储层地质特征及煤层气成藏地质条件分析,得出:1煤层变质程度较高且煤质良好,有利于煤层气的生成;2煤层含气量较大,渗透性好,盖层比较致密,水动力条件比较弱,为煤层气富集、运移渗流和实施增产措施提供了有利条件;3通过计算,胡襄煤田煤层气资源总量为468.84×108m3,属大型煤层气田,具一定的煤层气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9.
鄂尔多斯盆地煤层气资源及开发潜力分析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鄂尔多斯盆地含石炭—二叠纪和侏罗纪两套含煤岩系,煤层发育,厚度大。石炭—二叠纪煤层煤级高,为气煤—无烟煤,含气量高,为2.46~23.25m3/t;侏罗纪煤层煤级低,以长焰煤为主,含气量低,为0.01~6.29m3/t。全盆地煤层气总资源量为107235.7×108m3,占全国煤层气总资源量的1/3,煤层气勘探开发潜力巨大。煤层气开发最有利区块包括鄂尔多斯东缘的河东煤田和陕北石炭—二叠纪煤田、鄂尔多斯南缘的渭北煤田,有利区块包括鄂尔多斯南部黄陇煤田、鄂尔多斯西部庆阳含煤区和灵武-盐池-韦州含煤区。可见煤层气最有利和有利区块主要沿盆缘分布。鄂尔多斯盆地东缘、渭北煤田、黄陇煤田是目前煤层气勘探的热点地区,勘探成果预示出良好的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20.
多煤层合层开发是提高煤层气井单井产量的关键技术,然而工程实践中大部分煤层合采存在层间干扰问题,致使合采产气量提升不明显。为了提高合层开发煤层气井的产气量与开发效率,以平顶山首山一矿煤层气合采四2煤层和二1煤层为例,基于煤层气赋存的地质条件,分析了合采层间干扰的影响因素及干扰规律,并提出了煤层合层开发层间干扰的控制方法。结果表明:造成四2煤层和二1煤层合层排采产量低的主要因素是储层压力梯度、临界解吸压力和渗透率。其中,两层煤的储层压力梯度分别为1.05 MPa/hm和0.519 MPa/hm;渗透率分别为0.25×10–3 μm2和1.4×10–5 μm2;临界解吸压力分别为1.16~1.69 MPa和0.40~0.46 MPa;另外,两煤层间距大,平均170 m左右。以上主要影响因素差异,造成两层煤合采时层间矛盾突出,干扰严重,总体产量低,井组煤层气开发效率低。基于现状问题,探索提出大间距多煤层大井眼双套管分层控制合采工艺方法,以实现两层煤分开控制达到合采产能叠加的目标,从而提高煤层气井合采产量和开发效果。研究认识将为平顶山及类似地质条件的矿区多煤层煤层气高效合层排采提供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