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贵州三都县巴言一带石炭系下统祥摆组及断裂带中可见鲕状赤铁矿。区域成矿条件对比研究发现,祥摆组无沉积赤铁矿的条件;钻孔显示赤铁矿呈脉状赋存于祥摆组至上司组断裂带中,而祥摆组正常层位无赤铁矿;沿断裂带走向追索,赤铁矿化蚀变明显,远离断裂带,祥摆组岩性为黑色炭质泥岩夹石英砂岩,岩相条件不适宜赤铁矿沉积;矿体仅分布于断裂带附近地层及破碎带中,不符合沉积矿床的一般特征。排除通过风化作用充填的可能,结合矿体的展布特征及围岩蚀变特征,推断巴言赤铁矿为构造热液成因。对巴言构造热液成因的赤铁矿"鲕粒"特征研究发现,其与正常沉积的赤铁矿"鲕粒"具有相似的特征,这将为"鲕粒"成因的深入研究提供新的线索。  相似文献   

2.
安徽铜陵地区早、晚石炭世地层之间砾岩的发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一系列地层剖面的测制,在铜陵、南陵、泾县地区早、晚石炭世地层之间发现了沉积石英质砾岩和岩屑砾岩,肯定了本区在早、晚石炭世之间曾经历一次海平面下降和风化剥蚀作用,致使早石炭世地层在许多地方残缺不全,由于石英质砾岩与岩屑砾岩在岩性、沉积特征、成因等方面有明显的不同,分别称为浙溪组下段和浙溪组上段。早期的石英质砾岩由于受到后期的冲积扇沉积环境的影响,在一些剖面上表现为缺失。岩屑砾岩的沉积厚度、砾石大小等在纵、横向上变化较大,明显受古地理、古气候、古构造的控制。  相似文献   

3.
在贵阳乌当断层南北两侧,下石炭统九架炉组,祥摆组和旧司组的分布和沉积特征存在明显的变化。九架炉组基本分布于乌当断层北西侧,祥摆组由北向南的沉积环境向海海相呈有规律的变化,旧司组则仅在乌当断层南侧分布。这些地层的分布规律,沉积环境的变化说明了乌当断层为黔中隆起侧侧边缘断层,且该断层自早古生代形成后,为一多期次活动断层。  相似文献   

4.
从古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华北地台西缘经历了坳拉槽、槽后坳和坳陷发育阶段。笔者在大区域地层对比及详细的沉积环境分析基础上,对晚古生代海水进退与聚煤作用关系作了较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晚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西缘主要为潮坪和三角洲沉积发育区,在空间上沉积环境具有东西有别南北分带的特点;西部由泻湖潮坪沉积环境逐渐过渡为河控泻湖三角洲和受潮汐影响的河控滨海三角洲沉积环境;东部为潮坪沉积环境,东侧边缘还出现近山滨海平原沉积环境。研究区在晚石炭世早期-早二叠世早期发生过4次2级海水进退,其中第三、第四次海侵全区发育。早二叠世早期初的第三次2级海侵是最大的一次。最大海侵前夕晚石炭世晚期末是大区域发育厚-巨厚煤层的最好时期。泻湖三角洲平原和陆源碎屑潮上泥炭坪及泥炭沼泽是最佳的聚煤场所。  相似文献   

5.
贵阳乌当上古生界的海侵—海退层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毛家仁 《现代地质》2005,19(1):119-126
在位于上扬子古陆边缘的贵阳乌当泥盆纪至石炭纪剖面上, 泥盆系包括蟒山群碎屑岩和高坡场组白云岩, 其中可以识别出 5个三级层序; 石炭系至二叠系船山统包括祥摆组、旧司组、上司组、摆佐组、黄龙组、马平组和梁山组,其中祥摆组和梁山组为含煤碎屑岩系地层, 其余各组为碳酸盐岩地层, 可以划分出 5个三级层序。与贵州南部至广西一带较为完整的泥盆系和石炭系相对比(泥盆系包含 13个三级层序,石炭系至二叠系船山统包含 6个三级层序 ), 贵阳乌当剖面以较薄的地层厚度和较多的三级层序的缺失为特征, 成为间断大于沉积的典型地层代表, 这是由于古陆边缘海退作用的沉积响应大于海侵作用所致。石炭纪与二叠纪过渡时期的大幅度慢速海侵作用改变了这种局面, 同邻区一样研究区域也进入了大片海域发育的时期, 所以阳新统和乐平统的层序大致与贵州南部至广西一带相近, 这是由于与相应的三级海平面上升相关的大幅度慢速海侵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6.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及植物组合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金建华  吴起俊 《地层学杂志》2001,25(3):166-173,206
广州地区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发育良好 ,出露地层为上泥盆统金钱岭组、沙水岗组以及下石炭统龙江组、石磴子组、测水组和梓门桥组 ,含有非常丰富的动植物化石 ,其中 ,广州市西北郊出露有陆相晚泥盆世至早石炭世地层的连续剖面 ,是研究陆相泥盆系与石炭系界线的理想剖面。含植物化石的陆相地层沙水岗组、龙江组和测水组中的植物化石可划分为 4个组合 ,自下而上为 :1) L epidodendropsis hirmeri-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 H ama-tophyton verticillatum组合 ,代表沉积为沙水岗组 ,时代为晚泥盆世晚期 ;  2 ) Sublepidodendron mirabile-Rhodeopteridium cf. hsianghsiangense组合 ,代表沉积为龙江组 ,时代为早石炭世杜内期 ;  3) Cardiopteridiumspetsbergense- Triphyllopteris collombiana- Adiantites gothanii组合 ,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下段 ,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早期 ;  4) Archaeocalamites scrobiculatus- Cardiopteridium spetsbergense- Paripteris gigantea组合 ,代表沉积为测水组上段 ,时代为早石炭世维宪晚期  相似文献   

7.
黔中开阳地区位于古隆起区,古地势较高,碳酸盐岩基底为早石炭世九架炉组含铝岩系提供了物质来源,古喀斯特洼地为其提供了沉积空间.为查明黔中早石炭世铝土矿成矿带上开阳一瓮安一带无中、大型铝土矿的原因,在区域地质矿产调查的基础上,针对石炭系九架炉组开展探槽和剖面测量,并进行地球化学分析.地球化学分析显示,含铝岩系样品的Sr/Ba值0.22~0.55,平均为0.33,Sr/Cu值下部较小为2.27~5.85,中上部较大为24.78~67.74,Th/U在2.99~4.97至间,平均为3.9,V/(V+Ni)值为0.85~0.99,显示开阳地区大塘期候炎热干燥的古气,含铝岩系形成于还原的陆相沉积环境中且风化不彻底成分复杂.研究表明,黔中开阳地区古喀斯特地貌控制了含铝岩系的发育程度、规模和沉积环境,同时早石炭世封闭、还原的湖泊沉积环境及炎热干燥的古气候条件制约了铝土矿的矿化、富集及矿床的形成.  相似文献   

8.
自家浦煤田的含煤地层为早石炭世的马查拉组,为马查拉煤系。通过对马查拉煤系沉积剖面的细致分析和研究,对自家浦煤田马查拉煤系沉积相的归纳总结,判断煤田的沉积环境,还原了自家浦煤田早石炭世马查拉煤系的构造一岩相古地理格局。并且以此为基础,在认真研究自家浦煤田的控煤因素之后,剖析该煤田的主要聚煤规律.  相似文献   

9.
岩石地层单位穿时的普遍性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徐家聪  夏军 《地层学杂志》1991,15(3):230-233,225
<正> 笔者在开展安徽省1∶50万石炭纪岩相古地理及含矿性研究过程中,相继测制了近30条岩相剖面与辅助岩相剖面,发现一个普遍规律,岩石地层单位的穿时是一种普遍现象,其穿时规律与沉积环境的演变密切相关。 石炭纪地层的穿时性,在早石炭世不明显,晚石炭世特别显著,这是由于石炭纪沉积基底受加里东、华力西运动的影响造成的三隆二坳的古地理格局所致,当早石炭世海侵  相似文献   

10.
从古元古代至晚古生代,华北地台西缘经历了坳拉槽、槽后坳和坳陷发育阶段.笔者在大区域地层对比及详细的沉积环境分析基础上,对晚古生代海水进退与聚煤作用关系作了较深入研究.结果表明:晚石炭世晚期至早二叠世早期华北地台西缘主要为潮坪和三角洲沉积发育区,在空间上沉积环境具有东西有别南北分带的特点;西部由潟湖潮坪沉积环境逐渐过渡为河控潟湖三角洲和受潮汐影响的河控滨海三角洲沉积环境;东部为潮坪沉积环境,东侧边缘还出现近山滨海平原沉积环境.研究区在晚石炭世早期一早二叠世早期发生过4次2级海水进退,其中第三、第四次海侵全区发育.早二叠世早期初的第三次2级海侵是最大的一次.最大海侵前夕——晚石炭世晚期末是大区域发育厚—巨厚煤层的最好时期.潟湖三角洲平原和陆源碎屑潮上泥炭坪及泥炭沼泽是最佳的聚煤场所.  相似文献   

11.
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黔南地区发育一套巨厚层碳酸盐岩沉积,具有分布面积广、地层发育完整、剖面连续性好、沉积环境多样、岩性组合丰富等特点,是研究碳酸盐岩沉积特征及层序地层的理想场所。本文以黔南独山地区甲刀寨剖面为基干,以数条相邻剖面为辅助。运用沉积学及露头层序地层学的有关理论和研究方法对黔南地区露头实测资料进行沉积特征分析、层序划分及对比,认为黔南地区晚石炭世—早二叠世早期主要为碳酸盐局限台地、开阔台地、台地边缘-斜坡、台盆相沉积,而独山地区仅发育局限台地、开阔台地相沉积,整体表现为北北东"台"、南南西"盆"的格局。层序充填特征表现为:早期层序充填主要受控于三级海平面变化;晚期构造运动相对加强,构造活动和三级海平面变化共同控制层序格架内的沉积充填,表现在台地内沉积的填平补齐。  相似文献   

12.
苏浙皖交境地区沉积了一套岩性比较稳定的早石炭世地层——金陵组 ,保存于该套地层中的生物化石有腕足类和孢粉化石。孢粉组合中的主要分子 Densosporites、Cymbosporites、Dibolisporites、L ycospora通常分布在早石炭世 ,可与我国许多地区 (如新疆准噶尔盆地滴水泉组 )的孢粉组合对比 ,反映该区金陵组属早石炭世杜内期(Toum aisian)沉积物。综合生物化石和岩石学特征 (包括沉积构造、岩石组分等 )的研究 ,金陵组为海陆交互相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3.
【研究目的】粤西北连州地区在早石炭世发育了大套的碳酸盐岩,代表性地层连县组是研究该时期碳酸盐岩沉积的理想地层。原连县组的半岭村选层型剖面底界不清,露头破坏严重,已失去层型剖面的功能价值,亟须在连县组中寻找新的层型剖面,为该地区下石炭统的层序地层学研究和区域地质调查研究提供参考。【研究方法】通过大比例尺剖面测制、岩石鉴定和古生物地层等手段,系统研究了连州市九陂镇龙潭石街头地层剖面的岩性组合、生物化石和沉积环境,获得了其层序地层学特征,并厘定其底界时代。【研究结果】依据有孔虫的演化序列,以有孔虫化石Quasiendothyra kobeitusana,Q.konensis的消失和Bisphaera irregularis birina的首次出现,揭露了粤西北连州地区泥盆系与石炭系的界线从长垑组顶部层位粒屑灰岩中间通过,结合地层的叠复关系,连县组的发育时代可下延限于早石炭世杜内期。【结论】该剖面是目前区内已知早石炭世早期碳酸盐岩连续沉积厚度最大的剖面,地层序列发育完整,顶、底界面清楚,是连县组中已发现的最为理想的辅助层型剖面。这为建立连县组的次层型(参考剖面)奠定了基础。上述成果,对于粤西北...  相似文献   

14.
首次在准噶尔西北部塔尔巴哈台组上部发现了早石炭世维宪期植物化石 Archaeocalamites scrobiculatus,Sublepidodendron grabaui,S. mirabile,S. cf. mirabile,Sublepidodendron sp., Lepidodendropsis sp., Mesocalamites sp., Sigillaria sp., Rhodiopteridium?sp.,Knorria sp.,证实了该组的时代可延续到早石炭世。根据研究区塔尔巴哈台组和上覆黑山头组的生物组合面貌及二者的接触关系,论证了塔尔巴哈台组顶部和黑山头组在准噶尔西北部具有明显的穿时性,前者从杜内期延续到维宪期,后者从杜内期延续到谢尔普霍夫期。与植物化石共同保存的深水相遗迹化石指示了塔尔巴哈台地区在早石炭世早中期为半深海-深海沉积环境,不同于东部吉木乃地区同期的滨浅海沉积环境,说明准噶尔西北部在早石炭世存在着不同的沉积体系。北疆地区早石炭世广泛的海侵活动以及额尔齐斯-斋桑洋向南侧哈萨克斯坦板块俯冲是造成这种沉积差异的主控因素,同时也造成了塔尔巴哈台组和黑山头组在区域上具穿时性。  相似文献   

15.
二道泉剖面(39°01′34″N,95°52′49″E)位于党河盆地腹地,呈北南向展布,长790 m,党河盆地位于祁连山腹地,是研究青藏高原北部构造沉积与地貌演变的理想地区。本研究在野外地层观测、古流水重建及砾石组分分析的基础上,对党河盆地中西部二道泉剖面新近系白杨河组顶部-玉门砾岩底部河湖相沉积物进行磁化率测量与等温剩磁实验分析。结果显示,剖面沉积物的磁性矿物主要有磁铁矿和赤铁矿,其中赤铁矿相对含量较高。通过对比发现剖面中黄色调粗粒沉积物中的赤铁矿含量显著高于红色调细粒沉积物。砾石成分和向南的古流向结果显示,白杨河组晚期至玉门砾岩早期地层沉积物主要源自于二道泉剖面北部的野马南山地区。磁化率及沉积相揭示出源区物理风化作用逐渐增强,赤铁矿是从源区直接搬运沉积的,而非自生形成;这一过程未受外界气候环境的影响,赤铁矿多为碎屑,岩石颜色发黄。综合分析认为,二道泉剖面疏勒河组到玉门砾岩组早期沉积时党河盆地发育一条规模逐渐变大、水动力逐渐变强的由北向南流动的河流,现今流向为北西向的党河水系可能最早在新近纪玉门砾岩沉积中期以后才形成。  相似文献   

16.
中国早石炭世小孢子和微古植物地理区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高联达 《甘肃地质》1998,7(1):48-58
中国早石炭世地层发育,沉积类型多样,动植物化石众多,研究程度较高。通过讨论中国早石炭世孢子演化事件,微古植物地理分区,沉积环境和古气候,进而探讨了中国早石炭世微古植物群与西欧、北美、前苏联和冈瓦纳大陆微古植物群之间的关系及中国早石炭世古地理位置。  相似文献   

17.
邵军  夏文臣 《西北地质》2002,35(1):41-44
硅质岩的稀土特征如 Σ REE、Ce/ Ce* 、La N/ Yb N 可以反映成岩时的沉积环境。笔者所研究的富宁剖面属于早石炭世大塘组 ,其下部沉积了一套灰白色硅质岩 ,稀土总量较高 ,最高达 10 0 .4× 10 -6,轻稀土明显富集 ,La N/ Yb N 最高为 2 .5 1,Ce的负异常不明显 ,Ce/ Ce* 平均为 0 .81;中上部为一套深水相的硅质岩组合 ,岩石中富含放射虫、硅质骨针 ,发育有水平纹层 ,部分层位含分散状黄铁矿颗粒 ,稀土总量较低 ,平均值为2 8.5× 10 -6,重稀土相对富集 ,L a N/ Yb N 平均为 0 .75 ,多数样品在 0 .6以下。由这些特征可以推断 ,云南富宁地区早石炭世早期可能处于盆地裂陷阶段的初期 ,在早石炭世的中晚期 ,盆地进一步拉张 ,处于中 -深水盆地沉积环境  相似文献   

18.
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受全球成冰事件的影响,华南海平面变化频繁。其中,达拉期至小独山期海侵规模最大,导致碳酸盐岩普遍发育,为研究区铝土矿的沉积提供了空间上的保障;而紫松期至隆林期,本区出现最大规模的海退,很多地区的碳酸盐岩沉积减薄,甚至暴露,遭受风化剥蚀,在黔北地区表现尤为明显,长时间的沉积间断有利于该区红土化和铝土矿化的进行。讨论了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华南地区海平面变化规律,简要分析了这段特殊时期贵州北部及其邻近地区古地理格局的变化,结合古气候资料,认为黔北铝土矿形成于华南地区晚石炭世至早二叠世海退规模最大的时期,即早二叠世紫松期至隆林期。  相似文献   

19.
贵州梵净山地区震旦系微量元素特征及沉积环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详细研究梵净山地区震旦系沉积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演化,笔者对该处永义剖面自下而上进行系统采样.样品分析结果表明该处剖面稀土元素呈轻稀土(LREE)富集,重稀土(HREE)亏损,铈总体上表现为亏损,垂向上逐渐变小,铕异常发生3次波动,表明该处震旦系沉积时总体上为氧化环境,局部沉积环境发生变化.而且陡山沱组底部"碳酸盐帽"稀土元素标准化分配模式不同于冷泉碳酸盐岩分配模式,表明两者处于不同的沉积环境,成因上无关.V/Cr、Ni/Co、U/Th及V/V Ni等微量元素比值均表明震旦系沉积时为总体上氧化环境,但垂向上仍有沉积环境及水体分层性的变化.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构造控矿角度,阐述了黔中—川南成矿带内铝土矿的分布特征,在此基础上,运用多重地层划分的概念,对铝土矿含矿岩系的岩石地层、生物地层及年代地层进行了初步探讨。铝土矿是加里东运动使下古生代地层隆起并暴露地表,经长期红土化作用,形成铝土矿成矿母质后,由于基底隆起和沉降时期的不同,自南向北,逐步沉积而成的。铝土矿的成矿时代是南部修文矿带最早,属早石炭世大塘期祥摆时至旧司时,中部的息烽矿带和遵义矿带可能为早石炭世大塘期至德坞期,北部的道真矿带大致为晚石炭世马平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