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由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院主持的《湿有效位能》推广应用交流会,十二月二十一日至二十五日在南宁召开。全国有21个省(市)自治区,60多名气象科学技术人员参加了会议。会上交流学术论文50余篇。会议领导小组成员、自治区气象局局长赵月年同志到会讲了话。  相似文献   

2.
湿有效位能在开封汛期分级降水预报中的应用李改花(开封市气象局·475003)1984年以来,开封市气象台利用湿有效位能作6~8月份逐日降水预报。使用中发现,湿有效位能变化与降水量级有一定关系:各层湿有效位能逐日上升较小时,降水量级较小;湿能激增,在湿...  相似文献   

3.
吴宝俊 《气象》1982,8(5):20-20
为了使科研成果尽快在业务中试用,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气候研究所应部份省、市、地区气象台的要求,于1982年3月6—13日在北京举办了一次“湿有效位能应用”学习、讨论班,有9省2市气象台、科研所的预报员等59人参加了学习、讨论。其主要内容有:(1)日常业务中查算湿有效位  相似文献   

4.
吴宝俊  任华  傅冠湘 《气象学报》1985,43(3):345-351
总位能达极小值时大气特征的研究,在有效能量理论和方法中占有重要地位。早在1956年,范·米根(Van Mieghem,J.)就利用极值定理得出了干总位能达极小值时的大气特征;不久,他又用变分法得出了相同的结果。但对于潮湿大气的总位能(湿总位能),尚无人进行过研究。 本文从湿总位能一阶导数等于零与二阶导数大于零入手,给出了湿总位能达极小值  相似文献   

5.
湿有效位能的一种近似表达式及其计算方案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大气中的水份对天气变化有很大影响。所以在天气分析预报中,考虑了水汽的温湿特征量,比仅用位温的效果要好。由此推想,在有效位能的计算中,假若再计入潜热能项,将更接近大气能量的实际情况。可能正是这个缘故,E.N.洛伦茨(Lorenz)、谢义炳提出的湿有效位能(mAE)概念受到了很多人的重视。为此,讨论湿有效位能的近似表达式及其计算方案是有意义的。一、近似表达式类似于把单位气柱中的内能与位能之和称为总位能那样,本文把单位气柱中的内能、潜热能、位能之和,称为湿总位能(mTE):  相似文献   

6.
学术活动     
▲中央气象局科教部于一九八二年二月至七月委托南京大学气象系举办一期“动力气候”进修班。我区梁志和、何进球、王根富三同志前往进修。 ▲中央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天气气候研究所,于一九八二年三月六日——十四日在北京,举办“湿有效位能学习、讨论班”,介绍、讨论湿有效位能的计算方法和原理以及在分析预报中的应用。区气象台肖富明、封秋华俩同志前往参加。 ▲区科委于一九八二年三月十日——十五日在南宁召开全区科技工作会议。总结一九八一年科技工作经验,安排今年科技工作,  相似文献   

7.
《气象科技》1983,(3):86-94
动力气象P43 830355湿有效位能近似表达式及其收支方程—吴宝俊;中国气象学会第一次动力气象学术会议,1982·8,26页索取号:6000一35P432 830356罗斯贝波的非线性共振相互作用—缪锦海;中国气象学会第一次动力气象学术会议,1982·11,19页 索取号:‘000一3P432 830357有效位能瞬变超长波和长波不同周期振动的机制—缪锦海…,中国气象学会第一次动力气象学术会议,1982·8,26页索取号:6000一4P432 830358关于定常行星波传播的另一波导的研究—黄荣辉;中国气象学会第一次动力气象学术会议,1982·n,23页索取号:‘助O一8P432 830359稳定热源作用…  相似文献   

8.
湿有效位能推广应用交流会剪 影广西区气象局局长赵月年同志,在交流会开始时讲了话。课题负责人、囤家气象局气象科学院副研究员吴宝俊同,:在会上作学术报告大会发言摄影:卯瑞清会场全景湿有效位能推广应用交流会剪影@卯瑞清  相似文献   

9.
1984年8月9日傍晚至10日上午,德州地区由于受在福建罗源县登陆北上的8407号台风低压影响,全区出现了暴雨——大暴雨,部分地区出现了特大暴雨。本文应用湿有效位能对这次暴雨进行分析,为以后这类暴雨的预报提供依据。一、湿有效位能分布特征及其演变 1.Amk垂直分布特征对德州地区出现暴雨前10小时,作8月9日08时Amk剖面见图一,济南附近上空Amk等值  相似文献   

10.
张政 《四川气象》1998,18(3):22-24
根据能量天气学理论,用湿有效位能分析了阿坝牧区4月份灾大雪产生的能量条件得出了大雪天气发生的必要条件是有效位能在空间的积聚,并达到一定量值。重要条件是有使春转换、释放的机制。根据这个认识,制作了阿坝牧区4月份在雪天气预报模式,应用于预报实践,取得了较好的预报效果。  相似文献   

11.
暴雨,尤其是特大暴雨,由于它来势猛、强度大,往往会引起特大的洪涝灾害,给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巨大的损失。然而暴雨的预报历来是天气预报的难题,要报好特大暴雨,更不容易。为了探讨特大暴雨的预报,本文试从湿有效位能出发,初探单站特大暴雨的有效位能特征,为暴雨预报寻找依据,从几个特大暴雨个例分析结果表明:上游站的湿有效位能与下游站的特大暴雨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2.
中国气象学会第一次全国动力气象学术讨论会于1982年11月14日至19日在杭州召开。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全国性的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和业务部门的理论气象工作者60多名。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73篇,在会议上报告的有37篇。建国以来,我国广大的动力气象工作者经过长  相似文献   

13.
去年12月,全国湿有效位能应用会议在杭召开后,我省不少台站立即组织力量,边学习,边试验,定出初步预报方案,经过今年汛期的试用,初见成效。杭州市台用A_(mk)方案,成功的报出6月9日及6月13日两次全区性暴雨;绍兴市台用“湿能”配合其它物理量作诊断分  相似文献   

14.
ECAP等环境参数在强对流天气分析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引入大气热力学变量密度温度Tp,采取与实际大气较为相符的可逆饱和湿绝热抬升过程,利用MM5V3.5模式输出资料,计算了对流有效位能ECAP。在此基础上,介绍了能量螺旋度指数IEH。分析了2003年7月江淮梅雨暴雨等强对流天气发生过程中对流有效位能ECAP及能量螺旋度指数IEH的量值变化。结果表明:ECAP,IEH等参数对强风暴的发生发展有一定的指示作用,值得在业务工作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章国材  吴宝俊 《大气科学》1985,9(4):406-412
本文探讨了将湿有效能量分解成层结、斜压、正压分量的方法,并讨论了它们的收支方程式.其中层结分量与实际大气中对流不稳定有较好的对应关系,但在干有效位能中分解不出这一项.在斜压、正压分量的收支方程中,除附加项外都与干有效位能的方程类似.由三个分量的收支方程看出,湿有效能量向动能的转换只可能发生在层结不稳定或(与)有斜压存在的大气中.这与天气分析经验以及经典的马古列斯(M.Margules)模式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6.
一、前言 暴雨是在特定环流背景场下,动力因子和热力因子相结合的产物。湿有效位能方法,本质上是一种热力因子,它的作用是放大了有用的信息,对无用信息不放大或放大的很小。因此,应用湿有效位能方法,就是充分利用它的选择放大作用,捕捉暴雨苗头,结合环流形势预报暴雨。下面我们从单站Amk时空变化和850毫巴Amk的水平分布特征两个方面去分析单站暴雨产生的前期条件。  相似文献   

17.
江淮气旋的能量变化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杨信杰 《气象学报》1988,46(4):486-491
关于气旋中的能量变化,已经有了不少的论述。江淮气旋是产生我国南方地区暴雨的主要天气系统之一。弄清楚其中的能量变化,对于了解它的结构及其发生发展的机制,都是非常必要的。本文取一江淮气旋为例,主要讨论扰动有效位能和扰动动能的变化,也涉及到有效位能和动能的变化。1982年5月12日08时,在武汉东北约200km处,有一个气旋生成。这个气旋,是冷锋进入倒槽、并有暖锋锋生而形成的。生成时,气旋中心上空300hPa的风只约12m/s,500hPa在107°E有一弱槽,东南沿海为副高控制。  相似文献   

18.
从不稳定能量角度对条件不稳定相关问题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多数深厚的局地对流是在条件不稳定的层结中发生的,这就有必要考虑较厚气层对由底部上升气块所可能产生的总影响。从能量角度讨论了条件不稳定问题中的不稳定能量和对流有效位能,并利用观测资料、结合实例分析了单站地面湿静力能与条件不稳定中不稳定能量的关系。主要结论如下:(1)从能量观点,对对流有效位能的两种定义进行了讨论,认为对流有效位能定义为正、负不稳定能量之差时,其与动能相联系的表达式中包含了低层抬升速度,可以更全面地用于强对流天气预报,尤其是中国南方暖季的强对流预报。(2)气块从底层上升时,无论经历的是干绝热还是湿绝热过程,湿静力能守恒,所以总能量的变化就是动能的变化,等于外界合力对气块做功的大小,不存在湿静力能向动能的转换。(3)从本质上来说,单站低层湿静力能的时序变化用于对流预报的意义在于预示着正、负不稳定能量的改变,从而影响不稳定能量的值。这可以弥补由于高空探测时间分辨率较粗,不能计算逐时正、负不稳定能量的不足。   相似文献   

19.
何顶荣 《贵州气象》1997,21(1):19-20
通过1996年5~7月几次暴雨过程分析,得出造成我县5~7月暴雨的环流形势,影响系统,暴雨天气的前期水汽条件,湿有效位能及本站要素反映等,以期对5~7月暴雨预报有一定启示。  相似文献   

20.
针对2018年7月10-11日青藏高原东部一次暴雨过程,利用模式模拟资料分析了有效位能分布特征,成因及其对降水发展演变的影响.结果表明,有效位能主要分布在对流层低层4km以下和高层8-14km,高层有效位能和降水有更好的对应性西北冷平流和降水粒子下落的蒸发作用是低层有效位能高值中心的主要成因,而降水过程释放潜热带来的热力扰动叠加高原大地形造成的位温扰动是导致高层有效位能高值的主要原因.有效位能收支分析表明,有效位能的通量输送项以及与动能间的转换项是主要源汇项.低层有效位能的经向通量输送和动能向有效位能的转化补给了有效位能的耗散;高层有效位能向垂直动能转化增强垂直运动是促进降水发展演变的主要因素.高层有效位能与垂直运动之间的正反馈过程使得两者相关性较强;低层较长时间内均存在垂直动能向有效位能的转化,削弱了垂直运动,而西北冷平流使得低层有效位能有增强的趋势,因此二者相关性较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