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区早稻(中、迟熟品种)的幼穗分化至孕穗期桂南在5月份;桂中在5月中旬至6月中旬;桂北在6月份。此期间常出现日平均气温≤22℃连续两天或以上的低温天气,有时伴有阴雨、寡照,群众称之“五月寒”,并反映对早稻产量有影响。为探讨其影响程度,我站从1980年开始对其与产量的关系进行分析,并用人工气候箱模拟,结果认为早稻幼穗分化至孕穗期间的低温天气对幼穗生  相似文献   

2.
一、青藏高原的气象科研协作多年来大量的气象业务实践和科学研究工作表明,青藏高原对我国、亚洲、北半球,甚至全球的天气气候,都有重要的影响。 1972年青藏高原及邻近地区的各省、区气象部门和有关的科研单位,为了提高灾害性天气预报的质量,研究青藏高原对当地天气气候的影响而开始组织起来  相似文献   

3.
周秀骥  丁一汇 《气象》1989,15(10):10-20
本文简要回顾和评述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40年间,我国气象科学研究在大气探测、人工影响天气试验、大气物理和大气化学、大气环流及其数值模拟、东亚季风和热带大气动力学、中尺度气象学、气候和气候变化、农业气象等方面的进展。  相似文献   

4.
《气象》1975,1(5):19-19
我国青藏高原面积大、地形复杂,不仅直接影响我国的天气气候,甚至对东亚,北半球的大气环流也有很大的影响。为了揭开青藏高原的气象之谜,我国气象工作者在解放以后做了不少工作。但是,由于修正主义路线的干扰,研究工作几经起落,成效不显著。本期封面刊登的是1968年我国气象科学工作者在珠穆朗玛峰进行气象考察活动的照片。这幅照片生动地说明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锻炼的我国广大气象科学工作者,破除迷信,解放思想,决心为革命攀登气象科学的高峰。1972年以来,一些省、区气象部门和有关单位组织了高原气象科学研究协作,结合国民经济和国防建设的需要,围绕着“青藏高原天气气候特征及其对我国天气变化的关系”这个总课题开展工作。两年多来,气象工作者踏冰川,爬雪峰,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已提出了一百三十多篇研  相似文献   

5.
张富国 《气象科技》2005,33(4):339-339
为了发展我国短期气候预测工作,改善我国中、长期天气预报方法,提高短期气候预测准确率,经“普适线性模式——关于概率分布的模拟和气候数值研究暨气候研究的统计方法学术讨论会”商议,并征得普适线性模式研制者的同意,拟将英国伦敦大学学院统计科学系的“普适线性模式”在我国气象部门推广应用。该模式容纳参数量大,  相似文献   

6.
中国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中心有两项主要任务,其中之一是进行云物理和人工影响天气的科学研究,另一个任务是为人工影响天气业务提供指导和服务。2009年,人工影响天气中心在外场试验、数值模拟、室内实验以及人工影响天气相关领域的业务服务中取得了重要的进展,  相似文献   

7.
我国2000年干旱情况分析及发展趋势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重点分析了2000年2 ̄7月份我国北方高温少雨的时空分布特征,并与国外及我国历史上的干旱特征进行了对比;从大气环流、海洋、天气气候及全球变化的角度初步探讨了干旱的成因;回顾了今年春、夏季北方少雨(干旱)的预报服务情况,并初步展望了未来秋、冬、春季降水趋势;建议在制订相应应急政策、加强保护生态环境及水资源的同时,加强气象部门对人工影响天气、干旱预警系统及干旱机理等方面的业务建设和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8.
我区水稻生产年际间波动很大,除与栽培条件、品种、病虫等有关外,受各年气象条件的影响是很大的。1982年我区早、晚稻获得较大幅度增产,与气象条件有一定的关系。本文主要分析该年早晚稻生产中的有利与不利气象条件以及它们对增产所起的作用。 一、早稻增产的气象条件分析 根据我站几年来田间试验,人工气候箱模拟试验及调查收集早稻社会产量与相应的气象资料进行统计分析,初步得出影响我区早稻产量的主要气象因子为:1.营养生长期  相似文献   

9.
低温对广东果树、花卉形态及花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人工气候室模拟低温天气过程,实现对番石榴、台湾青枣、玫瑰、菊花的寒害处理试验。结果表明:在日均温度5.5℃,最低温度1.5℃,最高温度10.5℃,晴冷型低温条件下,6 d以上的低温天气过程会使番石榴、台湾青枣受到严重的寒冷危害:番石榴出现植株受害死亡,台湾青枣的叶片、果实干枯脱落;7 d之内的低温天气对玫瑰、菊花的生长不会产生明显的冷害,但会对其发育进程产生程度不一的延迟效应。  相似文献   

10.
气象记录档案是气象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气象部门进行业务建设、科学研究的基础,也是农业部门安排生产搞好防灾减灾的重要依据。我国农业属气候型农业,农业生产在很大程度上还要靠天吃饭。不利的天气气候条件导致一系列自然灾害,频繁的自然灾害又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实践证明,经济越发展,灾害性天气气候造成的危害就越大。及时、准确地提供气象档案资料为农业生产服务,正确评介气象因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对指导农业生产趋利弊害,提高粮食产量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1直接服务功能气象记录档案可以直接提供给农业部门服务,在农…  相似文献   

11.
夏收、夏种(以下简称“双夏”)季节天气的好坏,对于早稻是否丰产影响极大。浙北地区从七月二十日开始收割早稻,特别是七月二十五日以后,早稻进入旺收,到立秋前,晚稻插种完毕。现以七月二十一日到八月十日作为“双夏”季节并以杭州和嘉兴为代表分析浙北地区的“双夏”天气气候特点及其前期500毫巴环流特征,以供“双夏”季节的气象预报与服务参考。  相似文献   

12.
1会议概述 WMO人工影响天气会议每4年举行一次。2007年10月22-25日第9届WMO人工影响天气会议在土耳其的安塔利亚召开。来自世界各地160位从事人工影响天气科研与业务工作的科学家参加了会议。我国气象部门、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代表31人与会,其中14人在大会做口头报告,  相似文献   

13.
《黑龙江气象》2012,29(1):47-F0003
3月23日。黑龙江省各地气象局围绕“天气、气候和水为未来增添动力”这一纪念主题。省、市、县三级气象部门纷纷通过开放观测场、科普展厅,上街宣传等形式纪念世界气象日,呼吁人们关注天气、气候和地球环境。  相似文献   

14.
雷发兴 《广东气象》1997,(1):26-26,17
“倒春寒”天气对早稻播种育秧造成极大的困难,会引起烂种、烂秧,既损失大批谷种,又延误早稻生产季节,但“倒春寒”年的气象条件对早稻产量形成有利。通过对信宜市1954~1995年42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倒春寒”年与早稻产量呈正相关。1“倒春寒”天气标准及对早稻生产的影响规定从3月11日起,日平均气温<12.0’C,且连续>3天或日平均气温<15.”C、日照<2小时,连续>7天,称为“倒春寒”天气。信宜市1954~1995年出现“倒春寒”的有1963、1970、1976、1985年。1996年也达到“倒春寒”天气标准。1970年信宜市出现“倒春寒”天气,…  相似文献   

15.
会议消息     
《气象》1984,(2)
太阳—天气、气候关系(泛称日—地关系)是一门边缘学科,它涉及太阳物理、空间物理、大气物理等许多学科。六十年代以来国外在观测试验、统计分析、理论探索、数值模拟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很大进展。为了促进我国日—地关系研究的进一步深入开展,提高大范围灾害性天气预报的准确率,中国气象学会和国家气象局气象科学研究院联合举办“全国日—地关系研究讨论班”于1983年10月25日至11月12日在四川省眉山县举行。研讨班邀请了南京大学天文系、气象系,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空间物理研究所、大气物理研究所,新疆大学物理系,长江流域规划办公室水文局以及气象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从“降低对天气的气候极端事件的脆弱性”主题出发 ,评介了灾害及灾害管理方面的若干研究成果 ,旨在为气象部门的灾害性天气决策服务和民政部门的备灾和救灾工作提供某些借鉴  相似文献   

17.
1.引言就气候变化或气候振动发生的时间特征尺度来说,包括几千年、几百年或几十年的时间尺度。研究气候变化就是了解某一种时间尺度的气候变化。因此,我们分别考虑以下几种气候:纪元气候(epoch-long climate)、世纪气候和“局地瞬时”气候。每种气候都有它自身的时间和空间的平均气象特征、统计波动和相关。对纪元气候而言,世纪气候就是它统计上的波动;对世纪气候而言,则相应的波动就是“局地瞬时”变化;对局地瞬时气候就是年和季的天气变化。为了确定气候的变化,首先要找出“局地瞬时”气候的变化,这对全球各大区域和一代人生命这样长期间内的气候预报是十分重要的。应注意的是:  相似文献   

18.
为了加强学术交流,活跃学术空气,考核科研成果和业务水平。省气象科学研究所于一九七九年十二月二十日举行了科研成果汇报会。会上共交流汇报了有关技术总结、论文十六篇,其中有天气方面九篇,气候方面三篇,农气方面一篇,人工影响天气方面三篇。在百家争鸣方针的指导下,自始至终充满着各抒已见、畅所欲言的学术空气。会议由省气象学会和省气科所学术小组主持,省局政治处,业务处,省气象台,气象学校都派员参加了汇报会。汇报完后各室以本专业为主进行了评议。  相似文献   

19.
刘新元 《气象》1991,17(8):57-57
1991年5月7—9日,全国气象部门人工影响天气工作会议在成都召开。会议由国家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主持。参加会议的有:国家气象局和各省、市、区气象局人工影响天气办公室负责同志,四川省、黑  相似文献   

20.
本书是由美国国家海洋大气局(NOAA)赫斯(Hess)编纂的一部主要介绍美国人工影响天气、气候研究成果的文章汇集,1974年出版。全书分七部分22章。第一部分“历史”(第1—2章)说明在1950年就已存在的实际工作者与多数气象学家对人工影响天气史所持的不同观点。第二部分“基础”(第3—5章)指出微物理基础,仪器观测方法,需进行仪器观测但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