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中国煤田地质局系统10个单位联合承担的这个课题取得了初步成果。研究中发现,在我国东部许多地区,老地层被缓断裂活动推覆到较新的煤系地层  相似文献   

2.
滇黔桂古岩溶型金矿认识获得突破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罗允义 《中国地质》2001,28(5):46-47
经过十多年系统的找矿勘查和科研攻关,我国滇黔桂地区微细粒浸染型金矿的成矿机理、成矿规律的研究取得了突破性进展。1996~1999年间,由广西地矿局总工程师、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陈开礼等提出并组织实施的“桂西古风化壳金矿成矿条件及其规律性研究”课题,取得了重大认识性突破,在近年桂西地区找矿生产实践中经受住了考验,其成果已处于国内领先地位。自滇黔桂地区发现微细粒浸染型金矿以来地质工作者对该类型金矿进行了艰苦而卓有成效的研究。尤其是广西地矿局投入巨额资金对桂西北地区的地层、构造、岩浆岩等基础性地质要素进行…  相似文献   

3.
李金发 《地层学杂志》2021,45(2):后插1-后插2
尊敬的寿嘉华部长、各位常委、各位委员、各位专家: 大家好!我是第一次参加全国地层委员会的地层会议.首先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全国地层委员会第四届第八次常委扩大会的召开表示热烈祝贺,对大家的到来表示热烈欢迎.地层是地质调查的基础,是矿产勘察的根基.中国地质调查局的一切地质调查工作都是从地层调查开始,对中国地质调查局来讲,地层研究和地层工作是非常重要的基础.全国地层委员会成立以来,在地层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并取得了一系列重要成果,为地质调查工作做出了重要贡献,我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对从事地层研究的同志们表示衷心的感谢.这次会议主要是交流各课题2020年度研究成果、审查2021年度实施方案,希望会议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4.
江西省地层数据库是地矿部“八五”重点研制课题的组成部分,是全国地层数据库的一个子库。近日,在“江西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成果通过评审的同时,在江西省地质矿产信息中心完成建库工作。  相似文献   

5.
(2015年4月20日)各位常委、各位委员、各位代表:会议开了三天,交流了2014年取得的新成果,讨论和安排了2015年的任务,并对2016年以后的科研任务进行了沟通,这为做好今年的工作和今后五年的科研任务提供了保障。下边有几项工作再和大家明确一下,希望大家做好。一、做好陆相地层建阶和海相地层建阶完善项目的结题工作陆相地层建阶和海相地层建阶的完善项目已进行了四年,今年是第五年,也是结题之年。按地调局的要求,自2011-2013前三年的任务共完成了15个课题,除2个项目续作外,十三份研究报告已提交出版社。  相似文献   

6.
<正>一般科技人员光搞研究就够忙的了,很难抽出精力兼顾其他。然而就有这么一位地质工作者,既搞科学研究,又搞科普创作,而且两方面都贡献突出,他就是中化地质矿山总局地质研究院地层古生物专家退休高级工程师李钟模。由于他将科研科普结合起来,相互促进,相得益彰,形成良性循环,使两方面成果都像泉水一样源源不断。然而在他的人生道路上,却经历了无数坎坷和挫折,同时也展现了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和为国为民的赤子情怀。  相似文献   

7.
煤炭部第一地质勘探公司承担的《华北石炭二叠纪含煤地层划分和对比》课题已正式通过评定,主要成果如下。过去一般认为华北地台上只有中石炭世晚期沉积,这次在辽宁复州湾等地发现含中  相似文献   

8.
福建三叠纪沉积环境与找煤研究取得成果以往福建的找煤研究,多集中于二叠纪地层,并取得显著效果。现在已把研究重点转到三叠纪地层。从1991年开始的“福建省晚三叠世含煤地层沉积环境、聚煤规律及找煤方向”课题最近完成,研究报告已由中国煤田地质总局主持鉴定。晚...  相似文献   

9.
利用测井资料分析含煤地层的沉积环境,这还是一个较新的课题。虽然国内外的经验已经证明,它是一种经济、快速而又有效的沉积环境分析方法,但是它的成果还不多,某些方面也尚不够成熟和完善。为了正确进行测井含煤地层分析,需要了解利用测井曲线分析含煤地层沉积环境的地质一物理基础,合理选择工作方法和技术,正确认识和熟悉主要环境类型的测井曲线特征,并采用某些统计方法或现代数学方法对测井资料进行加工和处理。   相似文献   

10.
1.1989年6月19日—24日省地矿局在名山区调队举办了“组图”培训讲座。聘请全国第一份全省——“湖南省岩石地层单位清理研究报告”主编人——罗海晏高级工程师主讲“岩石地层单位的理论与实践”。讲座以1985年安徽巢湖会议以来全国“组图”进展现状为起点,重点介绍了湖南省进行全省岩石地层单位清理的经验与作法。这次讲座为我省即将开展的全省性和片区岩石地层单位清理工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相似文献   

11.
李粤南 《探矿工程》2012,39(Z2):157-162
归纳、总结了“深部矿体勘查钻探技术工艺方法优化研究”课题研究中有关深孔钻探复杂地层护壁堵漏方法优化选择的认识与看法,提出护壁堵漏技术及其组合的优化思路、评价指标、工作程序和优选方法,概要介绍了石岩坑铁矿区护壁堵漏对策优化成果。  相似文献   

12.
有机质在沉积物成岩中的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机与无机成岩作用的综合研究,已成为目前沉积物成岩作用研究中的热门课题之一,综合国外在这一研究领域中的最新成果,本文对有机质在沉积物成岩中的作用进行了综述,强调有机质的热成熟作用对于次生孔隙和异常地层压力的形成所起的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通过钻孔测斜成果与地质成果的对比分析,认为地层的地质特征是地层造斜性质的根本因素;借助地质资料.可以对地层的造斜性质及造斜强度做出及时、有效的预测与评价,并据此对该钻孔所揭露地层进行了统一分类;另外还指出了在高精度垂直钻孔施丁巾塔式钻具组合的适用范围。  相似文献   

14.
《陕西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是地质矿产部列入“八五”计划的系列基础地质研究项目之一。该项目由陕西省地质矿产局区域地质调查队承担,自1991年开始,历时4年,现已完成。在1994年底兰州召开的西北大区地层清理成果联片评审验收会上,《陕西省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报告》经评审以932.33分的优异成绩获西北五省(区)地层清理成果第一名。该成果在收集、查阅、分析研究大量各种地质资料和文献的基础上,不仅修订了陕西省诸多地层的定义,查明了重要地层的空间展布规律和在地层序列中的合理位置,而且分析了陕西省区域地质发展演化历史…  相似文献   

15.
寿嘉华 《地质通报》2005,24(12):i0001
各位专家、同志们:由中国地质调查局和全国地层委员会共同主持的“全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成果交流会”整整开了3天,今天就要结束了。这次会议共有来自国土资源部、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煤炭、出版系统等几十个单位的120余名代表和有关人员出席。会议期间,共交流论文72篇,其中大会交流论文24篇,分会交流论文48篇。会议开得热烈、紧凑,学术气氛浓郁,内容广泛,充分反映了5年来全国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取得的重要成果和新进展,达到了预期目标,圆满完成了会议预定任务。会议受到院士们的特别关注,杨遵仪、王鸿祯院士十分关心这次会议,因年事已高未能到会;沈其韩、殷鸿福、李廷栋、任继舜、戎嘉余、张宗祜、金玉歼、陈旭、刘嘉麒院士等都因院士大会或身体原因未能到会。王鸿祯院士专门给会议写了书面发言,对会议的召开给予极大的支持。从本次会议大会和分会交流的成果分析,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①提交和宣读的论文水平相当高,充分反映了中国当前地层学研究的最新成果。②学术民主风气浓厚,学术讨论和交流气氛热烈。③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注重解决地质调查中出现的地层问题。④注重地层学新技术、新方法的应用,多学科的渗透、交流和原创性研究的开展,有力地推动了中国地层学研究的发展。⑤会议期间还安排了《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的有关工作。供此机会,我代表中国地质调查局和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向几年来在地层工作和地层学研究中付出辛勤工作的各位委员、承担课题工作的各位专家、各单位各部门的地层工作者和委员会所有工作人员表示亲切的慰问和衷心的感谢!遗憾的是部分省区市地质调查院的同志未能到会,凡到会的,会议均赠送了《中国地层指南和中国地层指南说明书》5本。这是工具书,希望在使用中完善,提出意见,下一次地层会议进行修订。  相似文献   

16.
概要介绍了四川西部地层多重划分对比研究成果──修订后的四川西部地层区划和岩石地层序列。该成果主要进展是系统修订了全部岩石地层单位,全面理顺和完善了岩石地层序列,在构造结合带上建立了特殊的岩石地层层序。新建了前震旦纪的下喀莎组,确定了盐井群的地质时代为早震旦世,并提出将九顶山地层小区归属于扬子地层区的新见解。  相似文献   

17.
地层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及中国地层学可能的发展趋势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王鸿祯 《地层学杂志》2006,30(2):97-102
对地层学的几个基本问题,包括地层分类、国际地层表的建立、全球地层标准剖面及剖面点进行了讨论。在各种地层分类体系中,年代地层学和岩石地层学是分类中的主体,其他系统都居于补充或从属的地位。国际地层表是地质学的基本文件和地学研究的主要参照,其建立的基础应是地史上关键性地质事件的记录,其方法应是多学科的综合研究。前寒武纪与显生宙划分的建立标准应是一致的。国际地层委员会制订的GSSP做出了重大贡献,但所定点位不够稳定,点位以外无法对比,在实践上和认知上都有不足。可考虑用多学科综合研究,寻觅接近等时的物理界面取代剖面点作为地层界面。在中国地层研究方面,以三次全国地层会议为准,分阶段概括论述了半世纪以来做出的主要成果。对今后中国地层研究的可能趋势提出了一些看法。主要是:应从系统论、整体观和复杂性观点的高度开展多学科的融合,共同解决地层的时空关系和划分对比等复杂问题;应当扩大服务面和扩展研究面,着重开展以古环境和古气候为中心的地层研究,协助解决与经济建设中的资源与环境两大主题有关的地质课题;制订2008年后的中、长期规划,改进GSSP程序,持续完善《国际地层表》这一永恒任务;开展高分辨率、高精度地层学研究,建立融合及协调多种分支学科的综合地层学;扩大地层学对整个地球科学的服务,使中国地层学研究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相似文献   

18.
(1)第三届全国地层委员会的性质和任务 :全国地层委员会是在国土资源部领导下的全国性地层工作的学术性协调组织。它的任务是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 ,为我国实现四个现代化 ,团结全国地层工作者交流地层工作的成果和经验 ,讨论研究、解决有关地层的重大科技问题 ,制定地层  相似文献   

19.
消息报道     
全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成果交流会11月8日在南京召开由中国地质调查局与全国地层委员会主办,江苏省国土资源厅、江苏省地质矿产勘查局、中国地质科学院、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中国古生物学会、现代古生物学和地层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协办的“全国地层工作与地层学研究新进展成果交流会”11月8日-10日在南京山水大酒店举行。会议将着重交流“中国主要断代地层建阶研究项目”的进展和成果,同时广泛交流地层学各分支学科领域研究进展与成果(包括地层划分与对比、生物地层、年…  相似文献   

20.
中国陆相白垩系地层对比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曹珂 《地质论评》2013,59(1):24-40
陆地系统是地球表层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国际上因为缺少系统的陆相白垩纪地质记录,使得中国的陆相白垩纪地层得到了极大的关注.近十余年来,中国陆相白垩系地层学研究发展迅速,但是新的、系统的陆相白垩系地层对比成果一直缺位,这使得不同学者对中国陆相白垩系的认识存在偏差,造成诸多不必要的争论及不便.本文在收集整理前人白垩纪陆相地层对比成果的基础上,补充近十余年来火山岩年代地层学、古生物地层学及磁性地层学资料,对中国陆相白垩纪地层进行了重新对比,旨在为中国陆相白垩系研究提供系统的年代地层框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