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onference on Earth System Science,CESS)是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两年一度的学术盛会。其目标在于促进学科交叉,横跨圈层、穿越时空,推动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当前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会的宗旨在于提供"陆地走向海洋,海洋结合陆地"的交流平台。"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的前身为"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前两届会议分别于2010  相似文献   

2.
正"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onference on Earth System Science,CESS)是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两年一度的学术盛会。其目标在于促进学科交叉,横跨圈层、穿越时空,推动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当前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会的宗旨在于提供"陆地走向海洋,海洋结合陆地"的交流平台。"地球系统科学大会"的前身为"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前两届会议分别于2010  相似文献   

3.
正经过两三百年的发展,国际地球科学正在登上系统科学的新高度,从学科细分走向整合集成,从现象描述走向机理探索。上海7年前开始的"地球系统大会"系列,就是要在中国搭建学科交叉的高层次交流平台,促进我国地球科学的转型,推动我国地球系统科学研究走向国际前沿。"第四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于2016年7月4~6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召开。来自国内外156个单位的一千余名科学家和研究生参加了会议,其中海外单位16个。大会共设26个专题,收到770篇论文摘要。会议共安排670个报告,其中354个口头报告,316个展板报告。  相似文献   

4.
正"地球系统科学大会"(Conference on Earth System Science,CESS)是以学科交叉为特色、两年一度的学术盛会。其目标在于促进学科交叉,横跨圈层、穿越时空,推动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以及科学与技术的结合。在当前我国地球科学、尤其是海洋科学高速发展的背景下,大会的宗旨在于提供"陆地走向海洋,海洋结合陆地"的交流平台。  相似文献   

5.
国际地质大会是历史最悠久,规模最盛大的国际学术会议之一。第三十届地质大会的学术活动方案将突出地球科学前沿,突出当前研究热点,突出中国地质特色。大会将,总结本世纪以来地球科学的主要成果,特别是地球科学发展对社会经济和人类文明的重大推动作用,对下世纪地学发展作出展望;大会还将结合中国地质构造特征,重点讨论大陆地质及其有关的地质构造、能源和矿产资源、环境保护、地质减灾及其它们与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关系。大会学术活动将按主题学术报告、专题讨论会、学科讨论会、展示学术讨论会、专题研究斑和短期讲座等形式进行组织。  相似文献   

6.
正以地球科学学科交叉为特色的"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学术盛会始于2010年,由同济大学汪品先院士倡议发起,旨在促进横跨圈层、穿越时空的研讨,推动地球科学研究的海陆结合、古今结合、生命科学与地球科学结合、科学与技术结合、科学与文化结合。"第六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于2021年7月7日至10日在位于上海市松江区的上海富悦大酒店隆重召开。作为本届大会有机组成部分的"河口海岸地质资源暨长三角青年地球科学"圆桌论坛在7月9日举办,  相似文献   

7.
党皓文 《地球科学进展》2023,(11):1200-1202
地球科学在科普活动中具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从事地球科学前沿研究的一线科学家理应是高质量科普内容产出的根本源头。2023年7月的第七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专门邀请多位科学家和科普工作者,从科研与科普两方面出发,探讨科研与科普之间的紧密联系和科学家做科普的特色,提供了推进科普事业革新发展的有益启示。  相似文献   

8.
第31届国际地质大会于2000年8月6~17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的国际会议中心隆重召开.大会受到了国际地学界的高度重视,我国派出了由200多名专家、学者组成的大型代表团,中国地质大学有27人参加了这次国际地学界的盛会.这次大会的主题是"地球科学与可持续发展".与会的科学家共同探讨了地球科学在世纪之交面临的重大问题、发展趋势和在可持续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  相似文献   

9.
全世界地学工作者企盼已久的第三十届国际地质大会在北京隆重召开了。我们表示热烈的祝贺,并祝愿以其丰硕的成果为地球科学的大发展揭开新的一页。  相似文献   

10.
2006年11月9~12日,ESSP在北京召开了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大会--ESSP OSC,即"2006年地球系统科学联盟全球环境变化科学大会".此次会议是继2001年ESSP在阿姆斯特丹召开第一次全球变化大会之后的第二次重大会议,由于正值世界气候研究计划(WCRP)成立25周年,由WCRP牵头组织,中国国家气候委员会和中国气象局承办.来自世界各地的900多位地球系统科学的专家(包括1位诺贝尔奖获得者和青年科学家)、资助机构的代表以及国内外政府和相关机构的官员(其中国外代表近700人)参加了大会.  相似文献   

11.
四年一度的国际地质大会(International Geological Congress,IGC)素有地球科学界"奥林匹克"盛会之称,是地球科学领域最具权威、最高规格、最大规模的专业盛会之一,为国际地球科学家提供了广阔的交流平台,引领地球科学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12.
和1972年加拿大蒙特利尔24届国际地质大会以来的历次大会一样,海洋地质学在28届国际地质大会上也占有显要的地位,展示了它自27届国际地质大会后四年,在世界各大海洋取得的许多重要成果.从本届大会有关海洋地质的内容与展览来看,海洋地质学向着两个方向发展,一是提高其资料的精度与可靠度,大量引进新技术,改善海洋调查与实验室的设备:另一是与其它学科交叉渗透、互相配合解决全球地球科学中的某些关键问题.一、技术的发展海洋地质学的最大待点是透过水层来研究海底地壳,它的发展取决于技术的进步.有关报告的中心主题是世界资源与环境,其中法国著名的全球板块构造学家勒皮勒教授的报告“海洋:新技术试验的新领域”,十分强调了“海洋地球科学的发展依赖于新技术的发展与应  相似文献   

13.
正为构建高层次的中文学术交流平台,促进华语世界地球科学领域不同学科之间的深度交流,打造中国的"CGU"会议,中国综合大洋钻探计划(IODP-China)专家委员会决定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地球科学部、国际中国地球科学促进会(IPACES)和同济大学海洋地质国家重点实验室定于2014年7月2~4日在上海光大会展中心举办第三届"地球系统科学大会"。会议第一号通知发出后,得到海内外同行的热烈响应,对会议专题提出了许多宝贵意见和建议,经大会学术委员会讨论,决定设置6个主题、19个专题。超越专题范围的内容,可以列入第七主题。  相似文献   

14.
2023年6月17—18日,首届“人类世科学大会”在古都西安成功举办,本次会议由中国地质学会主办,中国地质学会人类世研究分会、中国科学院地球环境研究所、黄土科学全国重点实验室(筹)、陕西省基础学科(地球系统科学)研究中心共同承办。  相似文献   

15.
“第四届世界华人地质科学研讨会”于2002年5月22日至24日在南京举行。本次大会是由中国地质学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海外华人地球科学与技术协会和南京大学发起,由南京大学地球科学系和内生金属成矿机制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主办。本次大会是南京大学百年华诞的系列庆祝活动之一。参加会议的学者共130余人,其中中国科学院  相似文献   

16.
会议快讯     
正从2010年第一届"深海研究与地球系统科学学术研讨会"(地球系统科学大会前身)开始,会议秘书处就配合会议日程,每天出版一期会议小报。报纸取名《会议快讯》,顾名思义,主要目的是报道会议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7.
国际会议     
第28届国际地质大会今年7月9日至10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自上届国际地质大会结束后,美国已花了五年时间为这次大会做准备,现任总统布什亲任本届大会的名誉主席。大会组织者向世界各国发出的1号通知达10余万份,会议前后和会议期间共组织了150条地质旅行路线,其中包括去南极的地质旅行。预计这次大会是自1878年召开第一届国际地质大会以来规模最大的一次盛会,将对地球科学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我国将派出以中国地质  相似文献   

18.
正地球科学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在宏观和微观领域已经取得了重大进展。伴随着科技的巨大进步,地球科学已向超宏观和超微观的两个明显的方向发展:天体行星科学和纳米地球科学。在纳米尺度上深入地球科学研究,有助于揭示一些更本质的机理和过程,这是地球科学发展的一条必然途径。纳米地球科学是近年来地球科学与纳米科技交叉发展起来的国际前缘领域,极大地拓展了各个领域的应用前景,纳米地球科学的兴起必将引起地球科学一场新的革命。为了引导地球科学向更微观的层次迈进,进一步厘清纳米地球科学的科学内涵及主要研究方向,系统总结并集中凝练纳  相似文献   

19.
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形成   总被引:61,自引:3,他引:61  
从分析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与全球变化监测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关系出发,回顾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产生的背景,提出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定义及内涵,概括了学科当前的发展状况,提出了现阶段学科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展望了地球空间信息科学的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地球学报》2022,43(2):255-256
第六届中国期刊质量与发展大会于2021年11月12—14日在山东省青岛市举行.会上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项目组发布了 RCCSE《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第六版) (以下简称《报告》).在 6390 种中文学术期刊中, 评价得到权威学术期刊(A+等级)366 种.《地球学报》在 152 种地球科学学术期刊中, 排名第...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