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71 毫秒
1.
山东省降水量与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对干旱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采用山东省82个地面气象站1961~2004年日降水量,统计了历年的降水量、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利用累积距平及t检验法分析了干旱受灾面积、降水量和不同强度降水日数的长期变化趋势并进行了突变检验,相关分析方法研究了干旱气象灾害对降水量和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变化的响应。结果表明:干旱受灾面积、年降水量及中等强度以上降水日数的转折年大都出现在1976年,微量降水日数、0.1~4.9 mm/d降水日数及总雨日数的转折年出现在1988年全球气候变暖背景下,转折年后年降水量及不同强度的雨日数异常偏少年份频繁出现;干旱受灾面积与降水量和不同强度降水日数呈显著的负相关,降水量或不同强度的降水日数异常偏少都将导致干旱的发生。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随着全球气候变暖,降水量和5.0~99.9 mm/d以上降水日数异常偏少年份增多是极端干旱气候事件频繁发生、干旱面积扩大的最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2.
阜新地区干旱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利用1953—2008年阜新县、彰武县两个气象站的降水量资料,分析阜新地区干旱发生时间、频率,对这一地区干旱发生规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阜新地区平均年降水量为505mm,就这一降水量而言,基本能够满足大田作物生产对水分的需求,但降水年际变差大、年内分配不均是引发旱灾发生的主要原因;夏季降水集中,占全年降水的67%,多数年份能够保证大田作物生产;秋季常有秋吊发生,而漫长的冬季至春播之前降水较少,春旱最为频发。提出解决春旱的有效途径是高效保蓄夏、秋两季的降水,通过多种措施提高农田水分入渗、蓄水能力,抑制和减少地面蒸发。另外,这一地区年降水量呈现周期性变化,并表现出逐年减少的趋势,这可能使当地的干旱灾害更频发。  相似文献   

3.
利用河南1951~1998年的降水资料及干旱灾害对农业影响的实况资料,分析评价了已有的干旱指标,结果表明,根据有限长样本资料序列研究建立的干旱指标,其应用客观性随着干旱灾害过程资料样本增大而降低.通过反复试验,确定了以降水Z指数为基础的干旱评价指标及监测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4.
黔西南州干旱灾害分析及其防御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黔西南州1971~2000年3~9月的降水资料和国家气候中心以各种气候因子划分的干旱等级指标,综合分析黔西南州干旱灾害,结果表明:春旱是导致黔西南州农作物减产的主要原因。并提出防御干旱灾害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河南干旱指标的客观性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利用河南1951-1998年的降水资料及干旱灾害对农业影响的实况资料,分析评价了已有的干旱指标,结果表明,根据有限长样本资料序列研究建立的干旱指标,其应用客观性随着干旱灾害过程资料样本增大而降低,通过反复试验,确定了以降水Z指数为基础的干旱评价指标及监测预警指标。  相似文献   

6.
1977年10月的一次大雪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雷振发 《气象》1979,5(9):4-5
1977年10月26—31日华北地区出现了一次大到暴雨(雪)过程,特别是内蒙古东部、辽宁西部这些干旱少雨地区,进入10月末出现近60mm的降水,在历史上是少见的。这场降雨(雪)对于北方广大农区大有益处,可是由于雪量过大,给牧区带来了灾害。另外由于这次过程我盟西部还出现了程度不同的雨凇,给通讯、林业、交通等也造成了很大损失。 我盟出现降水,26日从西部开始,28—29日全盟降水达到高峰,30日降水基本结束。降水量是西北  相似文献   

7.
洛阳市地处豫西山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696.9 mm,年平均蒸发量为933 mm,干旱、季节性干旱年年发生.近30年的气象数据表明,洛阳夏季经常发生局部强对流天气,平均每两年就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冰雹灾害.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严重影响着洛阳市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根据1951—2000年陕西省降水、主要农作物受旱、成灾面积资料,用降水的Z指标法、农业旱灾率,确定陕西旱涝和农业旱灾等级,分析了干旱灾害特征;建立了一套陕西干旱灾害评估的指标体系,即干旱等级指标、农业旱灾指标、粮食减产评估指标。计算分析表明,陕西地区50a来,干旱以90年代最严重,70年代次之,农业旱灾以重大旱灾事件为主,而且旱灾有增加趋势。空间分布上有南少北多的特点,干旱指数与农业粮食减产量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9.
人影工作在洛阳气象事业发展中的推动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洛阳市地处豫西山区,属温带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年平均降水量696.9mm,年平均蒸发量为933mm。干旱、季节性干旱年年发生。近30年的气象数据表明,洛阳夏季经常发生局部强对流天气,平均每两年就会出现一次较大的冰雹灾害。干旱、冰雹等气象灾害严重影响着洛阳市经济特别是农村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10.
桂林干旱风险评估及人工增雨抗旱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白先达 《气象》2013,39(10):1369-1373
利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对桂林干旱的致灾因子和承灾体脆弱性进行分析,对干旱灾害风险进行综合评估。评估结果是桂林东南为全市干旱高风险区,西北为干旱低风险区。根据干旱发生情况及风险评估结论,对人工增雨作业方式进行研究。由于不同季节降水云系的云体负温区的高度和厚度差异,作业方式可分为夏秋季节和冬春季节两种,总的目标是要将AgI成冰核播撒到云体内的负温区,才能达到对云体催化,增加地面降水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利用AVHRR资料监测植被土壤含水量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干旱是指长时期没有降水或降水显著偏少,造成空气干燥、土壤缺水,使农作物体内水分发生亏缺,影响正常生长发育而减产的一种农业气象灾害。辽宁省地处亚洲大陆东岸,由于自然环境和大气环流等因素的影响,每年的降水量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干旱成为影响辽宁省农作物产量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  相似文献   

12.
针对当前广东省韶关地区干旱灾害缺乏有效动态监测的现状,提出利用日最高气温和降水等区域自动气象站观测资料计算综合气象干旱指数,并结合实际业务需求,开发了软件系统,以图形和表格等形式自动显示干旱灾害的时空分布,实现了气象干旱的逐日动态监测。实际业务使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可对干旱灾害实现有效的逐日动态监测预警和评估,对提高干旱监测预警能力,做好干旱防御,提升气象为农服务水平具有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文成  吴胜文  张忠 《贵州气象》2012,36(3):26-28
该文采用黎平县1957—2011年降水资料,结合贵州省气象灾害划分标准中的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分级标准,对黎平县1957—2011年的月尺度和季尺度干旱定级,并对其发展趋势及强度等气候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黎平县月尺度降水距平百分率干旱发展趋势为频率略有减少,但强度增强,并在频率演变趋势中有进入低频区的趋势,干旱出现频率将有所减少;季尺度干旱出现频率和强度都略有增加。  相似文献   

14.
白城地区近几年特大连旱成因分析及防御措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利用多年气象资料统计 ,通过对历年降水、气温等要素的分析 ,找出我区干旱的主要因素。本文主要就近几年的干旱情况从降水、气温、墒情等方面进行了细致分析 ,说明我区由原来的阶段性干旱发展为目前的全年性干旱的特点。同时从天气学和气候学角度分析了主要气象成因 ,提出如何防御干旱灾害的措施。  相似文献   

15.
基于陕西省关中地区39个气象站点逐月降水观测数据,计算各站月、季及年尺度标准化降水指数(Standardized Precipitation Index,简称SPI),结合该区域旱涝灾害的已有研究,利用标准降水指数及线性趋势分析等统计方法,对关中地区1961—2012年旱涝灾害的时空演变规律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61—2012年,关中平原多年平均降水量为537mm,多年来年平均降水量呈下降趋势,表明关中平原干旱频次增加。(2)关中平原无雨日数和暴雨日数呈现上升趋势,小雨日数和大雨日数呈下降趋势,表明关中平原极端降水发生频次增多。(3)春季、秋季、年SPI整体呈现较为一致的下降趋势,这表明关中平原春季、秋季、年尺度均呈干旱化的趋势;而夏季、冬季SPI则呈上升趋势,表明这两季趋于湿润化。(4)渭南西部、咸阳东部、宝鸡东部发生干旱的频率较高;西安中部户县、长安等地,宝鸡西部、咸阳北部发生雨涝灾害的频率则更高。  相似文献   

16.
为掌握我国不同地区降水与蒸散平衡状况,深入理解干旱发生特征,使用MODIS反演的地表实际蒸散量与气象站点降水观测数据,对我国干旱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我国年平均蒸散量为530 mm,从华南的1 000 mm左右向西北、东北200~400 mm的区域递减。潜在蒸散南北、东西的空间分布差异程度小于实际蒸散。降水蒸散差与降水充沛月比例的时空分布相似,夏季,我国降水资源最为充沛,大部分地区降水蒸散差100 mm,降水充沛月比例普遍在80%以上;其他季节易发区域性干旱。春季,华北大部分、东北地区东南部降水蒸散差也为正值,但降水充沛月比例不足40%。秋季华南地区降水蒸散差-100 mm,比例40%。冬季,除东南部部分地区外,我国大部分地区降水蒸散差普遍为负值,降水充沛月比例20%。1961—1989年与1990—2018年降水充沛月比例对比发现,我国中部和西南部部分区域降水充沛月比例存在下降趋势,而北疆、东北和东南部局部地区存在上升趋势。  相似文献   

17.
基于牡丹江市宁安观测站1966-2014年的逐日平均气温、逐日最高气温、逐日最低气温和逐日降水资料,利用趋势分析、M-K突变分析和标准化降水指数(SPI)对宁安市的温度和降水的气候变化特征进行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宁安市的年平均气温呈显著上升趋势,其气候倾向率为0.31℃/10 a;宁安市的平均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的后期发生突变,1989年后宁安市平均气温上升趋势显著。在20世纪80年代后期最高气温发生突变,1996年后最高气温的上升趋势显著。最低气温在20世纪80年代前期发生突变,1983年后最低气温上升趋势明显。宁安地区的年降水量最多的年份是1970年,为1220.5 mm。1979年最少,仅有317.0 mm。宁安地区四季都有可能发生旱涝灾害,而雨涝灾害以夏季居多,干旱在秋冬季节更易发生。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以干旱著名、位于新疆东部的吐鄯托盆地和哈密地区,在1984年6月21日至23日和1984年7月8日至11日分别出现了罕见的大——暴雨(简写1984.6和1984.7过程).鄯善年平均降水量只有24.3mm,6月份平均降水量仅有2.8mm.而在84.6大降水过程中降水量却达31mm;哈密的年平均降水量是34mm,7月份平均降水量为6.5mm,在84.7大降水过程中,哈密却降雨26mm.如此干旱的地区,一次降水量就是月降水量  相似文献   

19.
2015年6月大气环流和天气分析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陈博宇  张芳华 《气象》2015,41(9):1170-1176
2015年6月大气环流特征为:北半球极涡呈双极型,较常年略偏强;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强度接近常年同期。2015年6月,全国平均气温为20.3℃,较常年同期(20.0℃)偏高0.3℃,北方(南方)地区气温总体较常年同期偏低(高)。全国平均降水量为104.8 mm,较常年同期(99.3 mm)略偏多5.5%。月内出现8次主要的降水过程。江淮、江南北部等地强降水天气较多,多地遭受洪涝灾害,云南西部干旱发展,海南干旱有所缓解,东北地区等地多阵性降水;全国21个省(区、市)遭受风雹灾害。全国64个站发生极端高温事件。今年第8号台风鲸鱼在广东登陆,是今年第一个登陆我国的台风。  相似文献   

20.
干旱监测测警指数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宫德吉 《气象》1998,24(8):14-17,13
提出以降水的应时性,有效性,土层水的后效作用,以及大气温湿状况为依据,建立干旱指标的问题,给出了评价短期气候干旱状况的干旱实时监测和预警指数。同时对如何科学地度量干旱灾害程度也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