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一、引言超声测井是一种新的地震測井法,它是利用超声波来研究小間隔內(1-2米)鈷井剖面岩层的物理机械性貭。近年来,由于石油探測事业发展的需要,这种方法在地球物理勘探和地球物理测井中受到了广泛的注意。根据超声測井的試驗和应用的結果看来,这种方法可以簡捷、經济、精确、詳細地測定出岩石的物理机械性貭(纵波和横波的波速,波的吸收系数等等)及其随深度的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中近似的考虑了爆炸后岩石的破碎和可塑性形变性貭,对于柔性岩石設定为在爆炸孔周围有一层μ=0的介貭,对于脆性岩石則认为岩石在爆炸之先就已經破碎,作者分別計算了两种介貭中所激发的地震波的性貭,在結果中指出在脆性岩石中所激发波的振幅随时间的衰減系数比在柔性岩石中小。  相似文献   

3.
本文根据最近关于大气热力学参数的知識,討論了現代大气結构的模式。用基本靜力学方程由上向下进行数值积分的方法,由大气密度的卫星观测资料計算了热大气层中的分子溫度随高度的分布。从大气分子溫度的誤差估算表明,积分根本不能由下而上进行,相反地,由上而下的数值积分法可以大大減小計算誤差。用由下而上的逐层逼近法,根据大气密度的卫星观測资料,計算了大气动力溫度随高度的分布,在这种运算中,并未对在热大气层中溫度随高度的垂直分布趋向做任何約束性的假定,只假設在120公里以上,大气处于扩散平衡状态,同时在小高度区間△z內,溫度和高度的关系是线性的。計算結果証明,在热大气层中并未出現等溫区,溫度随高度的加大有上升的趋势。  相似文献   

4.
測定磁棒磁矩的溫度系数时,用了一个电流綫圈以抵消磁矩变化的影响,因而簡化了計算工作。測定磁棒的綫膨胀系数时,利用現有設备及一个比較簡单的装置,得到了相当准确的結果。測定磁棒感应系数使用的螺綫管(納尔逊法)中磁場的均勻性,在纵方向及横方向都作了核算,因而对它們的影响,能进一步加以估計。綫圈及其他磁强計附加装置也还准确而簡单易制。  相似文献   

5.
引言一切重力儀的零點都不斷地發生或多或少的變化。為消除這種變化所引起的錯誤,在重力探勘中,大多用反覆测定的方法;但在整理測定的結果時,通常所用的方法,大多只有當零點變化和時間成正比時,才比較確定。若零點的變化不和時  相似文献   

6.
本文对1959年7月及1960年11月有关太阳貭子爆发的各种地球物理效应,作了較全面和系統的論述。文中在§2-4分別敘述了这期間地磁場扰动、极盖区电波吸收观測与电离层变动情况、以及太阳耀斑与太阳射电爆发.根据以上情况,作者特別着重在§5中論述宇宙綫强度扰乱分析(包括各国进行研究的基本情况、若干特殊分析方法与結果簡介、关于綜合观测和高空探測),并在§6中提出了今后开展工作的几点初步意見。本文引用了北京台的磁暴与宇宙线强度变化記录,并附有較完全的文献目录。  相似文献   

7.
本文探討了Gotz逆轉效应中,单色天頂散射光强I3112(?)的有效散射高度hE的上升过程。首先从理論上証明:hE并非沿高度連續的上升,而是跳跃上升的。然后用实际观測数据的計算,証实了理論結果。由此并指出,由于hE的跳跃,那么在应用逆轉效应,建立測定大气臭氧垂直分布方法时,如果将大气分层較多,那么可能在臭氧层中下部所得的結果,是不唯一的。基于上述結果,进一步研究了方法B,发現目前国际上通用的,由Ramanathan与Davo所給出的逆轉方法B的解是不唯的。这些解之間有着亘大的差异。因此以該方法計算出的各层臭氧含量,并不能肯定大气臭氧的垂直分布情况。  相似文献   

8.
本文利用相对論带电粒子的两个寝渐不变量,討論了磁暴主相期間外輻射带中心結构的变化。作者认为磁暴主相是由“磁暴带”环电流所产生。“磁暴带”假設位于外輻射带中心之外,它是太阳等离子体穿入磁层后形成的。本文对初始能量W=20Kev和W=1Mev的电子分別进行了計算。 結果表明,在磁暴主相期間电子向外漂移,其赤道投擲角減小,但镜点离地面距离增高。因此,主相时所观測到的极光,并不是由于地磁場的平緩下降使小投擲角电子注入大气层而形成的。此外,計数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力管截面膨胀造成的粒子密度減小以及电子減速,而电子減速与投擲角有关,由此决定了电子通量沿磁力线分布的变化。以上結果与探险者6号(Explorer Ⅵ)的观測一致。  相似文献   

9.
結構应力的分析一般都屬於靜力学,而地震对於結構物所產生的影响乃屬於動力学,故每非土木工程師所熟詮;加之地震的動力作用十分複雜不定,而且的確有許多問題懸而未决,因此在設計者考慮地震应力分析時多少總有些躊躇。目前在这方面的研究探討的領域是十分寬廣的。本文試就地震应力分析一題作一扼要簡單的介紹,希望能引起工程師們对这一问题的興趣,因而進一步再作耐震結構的設計。在我國動力資源丰富的所在地,和有些重工業區域都有發生地震的可能,因此本文着重說明廠房結構和水工結構的一些有關問題。  相似文献   

10.
用宏观方法测定震源深度的量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常用公式 h=Δi/10(I0-Ii)/s-11/2, 式中h为震源深度,Δi为烈度为Ii的等震綫半径,I0为震中烈度,S为一系数;取(1)式的对数得 logh=logΔi-1/2log[10(I0-Ii)/s-1], 按(2)式可以作成一量版,以同时測定h和s。利用这个量版測定了19个中国地震的s和h,結合文献[4]的資料,指出中国东部的s系数比西部的偏低;且当深度加大时,s系数加大。采用文献[1,5]的資料測定了61个地震的s系数,結果表明s的数值随深度的增加而加大,占与低速层的关系并不明显。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了史篤默(Stormer)的理論来討論在地磁扰动期間史篤默捕获区的变化。在計算过程中我們只是考虑到单一粒子在捕获区內的运动。地磁扰动我們分別取以下两种形式:(1)当扰动磁場是均勻的而且其方向与磁軸相反;(2)当扰动磁場是由位于赤道面上5至8个地球半径的电流环引起的。計算結果认为在磁扰期間捕获区将要发生变化。这个变化引起了捕获区內粒子数目的变化。最后我們将根据上述的結果討論美国人造卫星(探险者Ⅵ号)所观測到磁暴期間外輻射带的变化。  相似文献   

12.
一、 4Be9是鈹元素唯一的稳定同位素,可以利用鈹核的光致核反应:4Be9(γ,n)4Be8来測定岩石样品中鈹的合量;此反应要求γ射綫的能量大于中子在鈹核中的結合能。  相似文献   

13.
唐杰  吴国忱 《地球物理学报》2015,58(8):2986-2995
本文在实验室对所获取的东营地区层理发育的低孔隙度页岩和泥岩的各向异性裂纹演化特性进行了研究,获得了各向同性条件下泥页岩的力学与超声波响应特性,分析了应力幅度对于页岩声波速度和各向异性的影响.主要结论包括:(1)泥页岩在循环载荷下存在滞后效应,表明其经历了去压实或油气产生导致的超压;(2)泥岩和页岩具有不同程度的各向异性,随着各向同性压力的增高微裂隙逐渐闭合,样品的各向异性程度减弱;(3)分析了岩石韧度和裂纹损伤参数随压力的变化特征,相比泥岩,页岩各向异性程度更高,随压力变化更明显,其裂纹导致的附加各向异性更强;(4)分析了各向异性岩石的动态弹性模量特征,由于软裂隙空间的闭合,动态弹性模量在低压条件下都随着围压的增加有硬化趋势.  相似文献   

14.
有效应力对岩石弹性波速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围压和孔隙压力作用下,对饱和癸烷砂岩弹性波速随有效应力的变化进行了测试,分析了有效应力对岩石波速影响的基本规律,确定了描述波速随有效应力变化数学模型的基本形式,利用Han和Freund的测试数据,进行了有效应力对波速影响的多元非线性回归分析,得出了干燥和饱和水砂岩的波速模型.对波速随有效应力增大的机理、回归参数的物理意义以及岩石波速应力敏感性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并讨论了回归模型在孔隙度、孔隙压力、地应力和微裂隙反演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5.
李琼  何建军  陈杰 《地球物理学报》2017,60(7):2897-2903
静态弹性参数对储层压裂改造、应力场及裂缝预测具有重要意义,开展地层压力条件下煤岩动、静态弹性参数实验研究,获得动、静态弹性参数之间的关系,为利用动态弹性参数预测静态弹性参数提供了岩石物理依据.本次研究应用MTS岩石物理参数测试系统完成沁水盆地和顺地区的煤岩样在地层压力条件下的动静态弹性参数同步测试.结果表明:动态杨氏模量随压力的增加而增加,而动态泊松比随压力的变化较为复杂;动、静态杨氏模量之间呈线性关系,且动态杨氏模量大于静态杨氏模量;动、静态泊松比之间的相关性较差,大部分煤样的动态泊松比小于静态泊松比.获得的这些关系为动静弹性参数转换提供了基础,进而为利用地震资料进行静弹性参数预测,获得岩石力学性能参数提供了一种途径.  相似文献   

16.
高压下岩石弹性波速度几种测量方法的比较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高压高温条件下测量岩石弹性波速是获得岩石在地球内部的各种力学和热力学数据的主要途径, 也是研究地球内部物质结构和组成的重要手段. 近年来, 用固体作为传压介质的高压高温岩石弹性波速测量方法发展较快, 然而目前各个实验室在高温高压条件下所测量出的岩石弹性波数据, 还没有进行过严格的对比. 为了对比各实验室的实验测量结果, 对3种测量方法进行了比较实验研究, 并与流体传压介质透射法的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 实验表明, 3种测量方法在其适用压力范围内的测量结果都能相互对比. 其中Kern所使用的六面体样品脉冲透射法适用于压力温度较低的地壳类岩石样品的测量. 柱状样品脉冲反射-透射法在适用压力范围、加热温度和测量精度方面均有一定优势. 柱状样品脉冲透射法虽然在压力较低时测量精度较低, 但样品长度大, 组装简便, 适用于样品量大, 要求压力较高的实验. 因此在实际应用中, 后两种方法可进行相互校正和相互补充.  相似文献   

17.
地球介质的非线性弹性造成了岩石动态和静态弹性模量在数值上的差异。本文用超声波速度测量得到岩石的动模量,用含有小循环的加卸载实验得到小循环模量,用大循环的应力、应变曲线斜率得到静模量,用测点的应力、应变之比得到杨氏模量。通过改变小循环的应变振幅来研究模量与应变振幅的关系,进而比较用不同测量方法得到的模量值的差异。结果表明,动模量值最大,小循环模量值次之,大循环静模量值再次之,而杨氏模量最小。岩石非线性模量既是所受应变水平的函数,也是应变振幅的函数,模量随应变振幅的增加以指数形式下降,随应变水平增加以指数形式上升。最后简要介绍了P-M模型的基本概念,用岩石中微裂缝具有不同的分布密度,不同的打开和关闭压力来解释模量与应变振幅的关系。  相似文献   

18.
地面放射性勘探油、气田方法,是一种年輕的直接勘探油、气田的方法。1927年苏联波果雅夫連斯基最初开始了这种方法的試驗研究,在已知油田进行了地面放射性測量工作。此后,主要的資本主义国家也先后对这种方法进行試驗研究。从1953年起,苏联科学院石油研究所也正式开始研究这种方法。到目前为止,已做了大量的野外放射性測量和室內試驗研究工作。这些国家都获得了不少的結果和經驗,同时制造了适合于油气田放射性勘探的稳定性能良好和灵敏度相当高的放射性測量仪器。  相似文献   

19.
孔隙、裂隙介质弹性波理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孔隙、裂隙介质弹性波理论”提高了人们对实际岩石声学性质的模拟和预测的能力.作为对这一理论的实验验证和重要应用,我们将它用来模拟和解释岩石超声实验中测得的干燥和饱和岩石弹性波速度随压力的变化曲线.理论模拟的重要参数,如岩石的裂隙密度等是从实验数据反演得到的.结果表明:无论是孔隙度较高的砂岩,还是孔隙度很小的致密岩石,如花岗岩,该理论都能很好地描述岩石在干燥和饱和状态下纵、横波速度随压力的变化.造成波速变化的原因是岩石中裂隙在压力作用下的闭合和裂隙密度的减少.本文的结果还指出了将岩石裂隙密度作为描述岩石的重要物性参数,并给出了从实验室超声测量中确定这一参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利用高压三轴容器,对华北地区九种典型岩石的密度和弹性波速度随压力的变化关系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的最高压力达到10,500巴。实验中利用电阻应变片测量岩石的体积变化从而得到密度的变化。用高频脉冲法测量了弹性波速度。由得到的密度参数和波速参数计算出高压下岩石的声阻抗。根据体应变和波速随压力变化的曲线估算了岩石的体积模量,裂纹孔隙度,裂纹闭合压力,波速达到稳定变化时的压力以及波速达到稳定变化时的值与常压下的波速值的差。对这些参数在地学及爆破工程上的应用进行了简单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