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丑纪范、汤懋苍等老一辈科学家的亲切关怀和指导下,长期天气过程研讨班于1987年9月14日下午在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成立。研讨班主要由兰州大学和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博士、硕士研究生组成。它将根据青年人思想活跃、敢想敢干的特点,在专家教授们的亲自指导下,定期组织各种形式的讨论会,并广泛开展协作。研讨班原则上只讨论与长期天气过程和长期预报有关的问题。欢迎全国各地的气象工作者和我们共同论讨有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编后记     
为庆贺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建所80周年,《大气科学》编辑委员会特别组织、编辑、出版了本专集。最近5年是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由全面推进阶段进入创新跨越持续发展阶段的5年,大气物理研究所坚持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学前沿,以进一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为中心,凝练  相似文献   

3.
王会军 《大气科学》2013,37(2):187-187
<正>历史又发展到了一个崭新的阶段,在迎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85周年华诞之际,我们组织出版这本专刊以致庆贺,并为近几年来的有关科学进展提供一个展示园地。大气物理研究所的历史要追溯到竺可桢先生1928年创立的中央研究院气象研究所,85年来创建了辉煌的历史功绩。目前,大气物理研究所有在职职工近500人,拥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  相似文献   

4.
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工作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0,自引:6,他引:4  
概述了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人工影响天气研究工作的过去与现在的发展情况。该研究工作始于1958年,到现在已有40年。主要研究工作可分为三个阶段, 1958-1965年为第一阶段,主要开宫山人工融雪,人工增雨及人工防雹的研究。  相似文献   

5.
我国双线偏振雷达探测理论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刘黎平  王致君 《高原气象》1997,16(1):99-104
在1984~1995年期间,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研制完成了我国第一部C波段双线偏振雷达系统,并首先在国内开展了双线偏振雷达探测理论及应用研究,取得了一些成果,可供雷达气象及相关部门参考。  相似文献   

6.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通过科技部组织的建设期验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灾害天气国家重点实验室2007年8月29日正式接受科技部组织的建设期验收.验收会由科技部基础研究管理中心张峰主持,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符淙斌院士任验收专家组组长.两年来实验室通过公开招聘,人才引进等方式健全了领导班子、确定了关键岗位、成立了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及顾问专家组,完成了实验室人员队伍和机构建设;建立、健全了一系列管理规章制定;圆满完成了建设任务书中的基本科研能力建设任务,主要包括:  相似文献   

7.
关于我所开展干旱气候研究的历史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由禧 《高原气象》1989,8(2):103-106
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开展干旱气候研究已有30年历史,在建所30周年纪念时,扼要地介绍这方面的情况,似有一定意义。西北干旱气候研究和青藏高原气象研究是建所的两个根本的科研任务。早在1958年中国科学院根据西北干旱地区用水有上下游矛盾、工农业矛盾、农牧业矛盾、城乡等矛盾的情况,为解决干旱区用水矛盾问题,在院里成立了改变西北干旱面貌组,由裴丽生副院长亲自主持,组织了治理沙漠、南水北调、冰雪利用等综合科学考察活动。计划从开源节流出发,用  相似文献   

8.
治文 《气象》1982,8(9):7-7
1982年7月13—19日,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学术讨论会在昆明举行。出席会议的有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局,西南、西北九省、区气象局,高等院校等单位的代表共一百四十余人。收到研究论文和报告84篇。 会议宣布,我国第一次青藏高原气象科学实验胜利结束。 1979年5—8月,在世界气象组织进行南亚夏季风  相似文献   

9.
1982年8月—1983年7月,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在青藏高原拉萨、那曲、改则、甘孜等站进行了为期一年的辐射平衡和热量平衡观测。观测资料的整编工作业已完成。预计在1987年出版一本《1982—1983年青藏高原辐射平衡观测资料》。该资料集包括了各测点辐射平衡各个分量的实际观测资料。预计16开本800页左右。如有需要者,请速与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第六研究室联系预订,以便统计印数,尽早出版。  相似文献   

10.
一、前言 1979年以前,我们大气物理研究所已经研制了三台中小型激光雷达和一台大型激光雷达,并正在研制双波长激光雷达。利用这些中小型激光雷达开展了一系列大气探测方面的研究,取得许多成果,但数据处理工作仍采用人工处理方式,无法实时应  相似文献   

11.
李丁民 《大气情报》1995,15(1):9-14,16
李丁民博士现正在英国里丁大学大气科学系英国大学全球大气模拟计划中工作,主要从事平流层及O3研究,本文是他1994年7月回国时在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三次学术报告的一部分,由陈伯民整理。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自1928年创立以来,通过几代科学家的艰苦奋斗,为中国乃至世界的大气科学研究事业做出过许多重大贡献,已跻身为世界著名的大气科学研究机构。从竺可桢先生开创中国的大气科学研究起,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本着面向国家重大需求,面向国际科学前沿的精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高原大气物理部分 (原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 )承担的“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规划”首批启动项目“我国重大气候灾害的形成机理和预测理论研究”的“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 ,于 2 0 0 0年 6月 1日在敦煌、五道梁及临泽等地正式启动。该实验启动会上 ,国家科学技术部基础研究司杨启文司长、中科院资环局陈泮勤副局长分别致词 ,并为“敦煌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站”揭牌。该项目首席科学家黄荣辉院士宣布 :“西北干旱区陆—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正式开始。  黄院士首先指出 ,…  相似文献   

14.
《浙江气象》2012,33(3)
气候变化是人类遇到的主要问题之一,各国学者也一直致力于研究出更加精准的全球气候变化预测模型。日前,俄罗斯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学者利用其最新研制出全球气候模型预测未来300年的全球气候变化。根据其预测结果,即使人类保持最为谨慎的活动也无法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  相似文献   

15.
1993年12月,由兰州大学、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专家组成的鉴定组对《兰州区域气象中心数值天气增强预报业务系统》认真审查评估后认为:该项目选题准确,优化后的技术方案起点高,功能全,设计新颖,具有浓厚的地方特色。该系统是在中科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等单位研制的复杂地形条件下嵌套细网格模式基础上,自主开发研制的适用于区域气象中心和省级气象台的数值预报业务系统。它突出了实现模式业务化  相似文献   

16.
为了热烈庆祝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成立80周年(1928~2008年),作者谨就五年来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的科学家们完成的关于我国气候变异和气候预测方面的研究工作若干新成果作一些非常概要性的介绍,个中也包含一点所外科学家的工作。不周和不当之处只有请读者海涵和批评指正了。本文介绍的主要进展有三个方面:关于我国气候年际变异的研究、ENSO预测研究和数值气候预测研究。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大气科学和地球流体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LASG)1991年学术年会,于1992年1月10日至13日在北京中关村大气物理研究所举行.会议报告了30多篇论文,其中50%以上是关于大气和海洋数值模拟方面的. 一地球流体动力学会议报告中有两篇论文是关于非线性稳定性及其判据的.文中首先回顾了流体力学中稳定性理论的发展过程,特别强调了非线性不稳定性理论的发展及现状,给出了正压  相似文献   

18.
王介民 《高原气象》1999,18(3):280-294
80年代中开始的国际大型陆面过程实验和地气相互作用研究,现在正向更加入广泛的方面发展。中国科学院兰州高原大气物理研究所主持了80年代后期开始的中日合作“黑河地区地气相互作用观测实验 着积极参与组织了”内蒙古半干 昌原土壤-植被-大气相互作用和“全发能量循环亚洲季风实验一青藏高陆面物理过程”  相似文献   

19.
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项目过去百年气候增暖及成因启动会于2011年4月30日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顺利召开。该项目由大气物理研究所主持承担,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气象局、国家海洋局及北京大学等部门  相似文献   

20.
IPCC第2工作组“极端事件与灾害:风险管理”扩大会议于2009年3月23~26日在挪威首都奥斯陆举行,闰家气象中心何立富、国家气候中心高歌以及中圉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林朝晖研究员代表中国参加了本次会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