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讨论了数字农业信息分类标准的目的意义,分析了数字农业空间管理信息需求。探讨基于LBS的数字农业空间管理信息的内在构成。通过分析空间准入评价与空间管制决策指标体系,提出数字城市空间管治信息分类体系模型。  相似文献   

2.
简要介绍了“数字福建”的建设目标,详细地分析了数字农业的建设内容(即农业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和农业信息系统的建立)以及数字农业的总体框架。认为数字农业的建设应该在“数字福建”的总体框架下进行,即农业专题数据库的建设必须采用“数字福建”统一的标准和规范进行信息资源的整合和信息共享,而农业信息系统是基于福建省政务信息共享平台的一个行业应用系统,系统成功的关键在于建立统一的接口规范。  相似文献   

3.
数字乡村建设既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针,也是数字中国建设的重要内容。本文围绕“时空”联动“三农”,在如何利用时空信息技术帮助全国农村振兴、服务数字农业和数字乡村建设等方面,进行思考与探讨,旨在利用时空数据优势,通过实时发布处理的遥感影像资料、气象资料等多源时空数据,变时空信息技术大数据为农村振兴的“新基础设施”与基石;通过强化整合人工智能算法、作物模型等遥感应用,构建起农业农村大数据服务平台,进行正向思维,推进数据开放、实时共享,围绕精准农业、数字田地、智能监管等乡村振兴所需内容,积极推动形成多效合一的时空大数据基础基地,赋能农业农村发展,实现时空数字链接、自动化管理、农业农村农民智能增效,助力中国乡村振兴战略提速。  相似文献   

4.
王佳璐 《测绘》2014,(4):155-157
通过数字晋中地理信息公共平台建设实践,对公共平台基础数据建设和三维数据建设进行了分析,进而从农业、地价查询、政府决策应急指挥和智能交通四个方面阐述了数字城市地理信息公共平台的应用示范实例,对促进数字城市建设具有理论与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5.
主要从遥感影像的时空特征、光谱特征、辐射特征和精度及信息提取4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遥感影像的发展趋势及其在农业中的应用,并指出随着遥感传感器、平台及数据处理技术的不断发展,遥感技术必将全面服务于数字农业、精准农业和生态农业,更加智能地解决全球小农户的每一个农业问题。  相似文献   

6.
<正>"民以食为天",任何时代农业都是社会发展的根本。中国历来都属于农业大国,2012-2018历年一号政策文件都大力支持农业发展,尤其是在2018年提出的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明确指出"发展高端农机装备制造、大力发展数字农业,实施智慧农业林业水利工程,推进物联网实验示范和遥感技术应用"。科技手段正在逐步改变现有农业生产方式、改善农业"看天吃饭"现状。我国科技创新对农业生  相似文献   

7.
武汉大学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研究中心 (以下简称中心 )是武汉大学直属的 ,集空间信息与数字工程教学、科研和技术开发于一体的与学院平行的独立机构 ,由遥感与地理信息系统知名专家边馥苓教授任主任 ,现任武汉大学副校长李清泉教授兼任副主任 ,我国著名的遥感信息学专家、中国科学院及中国工程院院士李德仁教授任学术委员会主任。中心主要致力于在空间信息科学、地球科学、计算机科学、人文科学及其边缘学科交叉渗透、相互交融的基础上 ,着眼于地球数据的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可视化 ,开展数字城市、数字农业、数字公安、数字水利、数字…  相似文献   

8.
"3S"技术的农业应用与精细农业工程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沙宗尧  边馥苓 《测绘通报》2003,(6):29-31,48
“3S”技术是数字农业主要的技术基础,就“3S”技术在农业领域的应用进行全面的分析,并提出精细农业工程的系统框架为构建实际的“3S”支持下的精细农业系统提供参考。提出“3S”技术农业应用研究应继续加强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日资讯     
数字1万亿斤中国农业部副部长危朝安介绍说,在增粮增收基数较高、多种灾害频发重发、国际市场影响日益加深的背景下,中国农业农村经济继续保持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周靓 《今日国土》2023,(7):31-34
随着数字化时代的到来,数字普惠金融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和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手段之一。通过数字技术手段,普及金融服务,在保证风险控制的前提下,让更多农民、乡村企业享受到金融服务的便利,实现了金融服务全面普惠,推动了乡村经济的腾飞和现代化转型。数字普惠金融正在促进乡村振兴策略的实施,增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经济活力,打造乡村繁荣发展的新格局。数字普惠金融的出现,不仅为贫困地区的农村和乡村提供了便利,同时也为促进乡村振兴和共同富裕提供了有力支持。它无疑将成为实现“两不愁、三保障”目标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