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结合武汉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及信息平台建设实践,本文设计并实现了城市地下管线时空数据管理系统,重点阐述了城市地下管线时空数据库设计、时空数据管理系统总体设计和功能模块设计等3个方面的内容,对城市地下管线时空数据库管理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
时空数据模型在城市测绘数据库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张保钢 《测绘学报》2005,34(4):370-370
城市测绘数据库更新面临的问题之一是如何建立有效的时空数据模型组织城市测绘时空数据.本文目的是建立适合城市测绘数据库的时空数据模型并应用这些模型存储、查询、管理城市测绘数据.  相似文献   

3.
借鉴数据抽取的相关理论,提出一种面向专业管线抽取综合管线数据的语义映射机制建立方法,以燃气管线数据为例,在剖析两者间的语义、几何、属性、拓扑关系等方面差异的基础上,设计综合管线和燃气管线的数据结构和数据描述模型,构建数据自动转换规则,建立两者间的语义映射机制,进而为实现了燃气管线数据到综合管线的“一站式”抽取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4.
结合三维地理信息系统和虚拟现实技术,研究综合管线时空数据库设计及基于综合管线时空数据库的管网三维模型自动生成和显示技术,实现高效的城市综合管线三维模型建模及管理。  相似文献   

5.
针对大数据GIS面临的大规模数据的多源异构动态性与数据存储优化等问题,本文开展大数据背景下的地理时空数据组织与模型研究,提出了一种基于流数据的可扩展立方体处理框架,在典型的流数据二维数据序列基础上,构建增加垂直方向的非结构数据立方体;结合立方体数据组织模型的定义和特征,探讨扩展关系型数据库与协同非关系型数据库的GIS时空大数据组织方法;通过扩展数据源、数据类型及数据操作等属性,突出多源异构地理时空大数据的时空关系和演变过程关系等特征,对地理时空大数据进行数据一体化组织、存储和分析;进而解决地理信息时空大数据的大体量、异构与动态性在GIS数据管理与分析方面的技术瓶颈,并且对GIS时空大数据的有效管理提供科学性方法和解决策略。  相似文献   

6.
GIS时空数据模型在城市地下管线数据库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的动态增加、变更、废弃等导致了地下管线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开发的复杂性与难度。本文针对管线信息的时空特性,给出了一个图形与属性一体化存储的面向对象的GIS时空数据模型,很好地解决了城市地下管线数据的动态更新、历史信息管理、现状查询分析等难题,并对数据库的设计进行了较详细的描述。该模式对大中城市综合地下管线系统的建设具有很好的借鉴和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中国测绘》2008,(3):82-82
随着城市现代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城市地下管线已成为城市生存和发展的血脉。基于GIS技术建立相应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采管理地下管线是提高城市管理和建设效率的重要手段。本文论述了基于ArcGIS Engine组件进行的地下管线信息系统开发,并针对地下管线系统建设中的诸如管线符号化、管线时空数据管理、多版本并发冲突等几个关键、难点问题进行探讨,提出了解决方案,也为相关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提供了借鉴和技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时空数据是智慧城市各个领域实现智能化的关键性支撑技术,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时空数据。本文以智能应用为导向,提出了时空数据的组织模型,构建了智慧城市时空大数据计算、分析、服务框架,实现了时空数据全生命周期的高效管理与智能应用。  相似文献   

9.
建筑信息模型(BIM)已经被广泛用于提高复杂管线系统的管理效率,但已有石油管线的BIM建模,往往依靠设计图纸或现场测绘手工完成,耗时费力。为此本文提出了一种融合RGB-D深度图像和LiDAR点云数据的石油管线BIM重建方法。首先利用RGB-D图像提供的丰富语义信息和LiDAR点云精确几何信息,对深度相机采集的RGB图像进行分割,生成三维语义地图;然后通过点云粗匹配和精确匹配实现数据融合;最后给出了不同结构管线构件的BIM模型制作方法。试验结果表明,与以往的管线BIM重建方法相比,该方法更准确、高效,有助于石油企业对含有复杂管线的计转站等实施信息化管理。  相似文献   

10.
地下管线数据标准直接影响数据采集、信息系统建设和后期更新维护过程.本文就昆明市城市地下管线普查探测及信息化过程中数据标准对地下管线信息化工作的影响,阐明城市地下管线信息化过程中数据标准的地位与作用,重点阐述数据标准对城市地下管线的探测、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建设以及城市地下管线更新和维护机制的重要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