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在辽宁省喀左站、辽阳站和内蒙古满洲里站统一安装5种型号冻土自动观测仪进行外场试验,采集2019年3—6月逐分钟冻土数据,采用纵横极值集合法,对采样数据进行时间一致性质量控制,与3站的人工定时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根据同期人工观测数据,判断冻土自动观测异常可疑数据和异常数据阈值,分别为5 cm和11 cm,据此开展验证。结果表明: 冻土自动观测仪分钟数据完整率为99.59%;冻土自动观测仪平均冻土层数与人工观测基本一致,符合冻土业务数据分布特性; 5种类型冻土自动观测仪均能较好地反映不同气候区域的冻土的分钟数据变化,冻土自动观测分钟数据质量控制阈值合理可靠。  相似文献   

2.
安徽省自动观测土壤水分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概述了安徽省自动土壤水分站的运行现状,对全省自动站数据质量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对人工和自动站数据两者间绝对误差及相关性进行分析,并探讨了导致自动站数据误差的主要原因,初步确定了安徽省自动土壤水分数据业务质量控制的方法。结果表明:对比观测期间部分站点人工和自动站数据存在较明显误差,个别站点数据误差甚至高达20%以上,但有近60%的站点各土层人工和自动站数据线性相关系数在0.7以上,为仪器的订正提供了重要依据;同时分析了自动站在干旱和降水前后数据运行的稳定性情况,进而为特殊土壤水分条件下自动站提出了更高的数据质量要求;结合安徽省实际情况建立了两种比较合理的自动土壤水分质量控制方法,为业务上数据质量控制及仪器运行状态监控提供了支持。  相似文献   

3.
自动气象站投入业务运行以来,自动站采集的数据密度比人工站大大提高,但自动站业务软件缺乏对采集数据的分析、判断功能,该系统是为弥补自动站业务软件的这一缺陷而开发的一款应用软件.本文介绍了该系统的功能,对自动站采集的分钟数据进行缺测、异常、跳变等情况的分析和判断,对正点数据、天气报、航空报等报文上传进行监控、分析,人工站与自动站的数据对比等.  相似文献   

4.
孙敏 《内蒙古气象》2011,(6):82-84,128
利用汛期2011年5—8月逐日20时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资料,对人工和自动观测数据的相关性及差异进行了分析。分析表明: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数据很接近,自动观测数据可以准确反映当地汛期的气压、气温、相对湿度;其次给出了自动观测数据的修正方程,为今后的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该文通过介绍自动站实时数据定时备份软件的设计原理、安装以及设置,实现了自动站实时数据进行定时备份。在安装模拟测报软件后,对其进行了反复模拟测试,软件的运行效果表明,自动站实时数据在规定时间时均能自动备份,并且运行稳定,操作简易,能极大的提高工作效率,减少人为因素的影响,保证了自动站实时观测资料质量考核的要求。  相似文献   

6.
市级自动气象站数据库显示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10,自引:9,他引:1  
主要介绍利用Asp.net、VB.NET和ADO.NET技术,开发市级自动站数据库与显示系统。该系统通过对原始自动站文件进行解码处理,实现资料自动入库、生成图形化产品和数据表格,并实现网页表格数据到Excel的自动转存。简述自动站数据库的建设、数据自动入库处理和基于Web的图形化显示技术的实现。  相似文献   

7.
利用计划任务自动对自动气象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进行多机备份.  相似文献   

8.
结合陕西省气象业务实际,采用数理统计的方法,对经过预处理后的2 088组能见度样本数据进行归一化分组和统计,同时对蒲城站290组能见度样本数据进行分析并进行二次多项式拟合,得出自动站数据的矫正公式。结果表明:能见度人工观测数据普遍大于自动观测数据,人工观测更容易受人为主观因素如经验、视觉阈值等的影响;自动观测虽然受观测环境局部影响较大,但观测数据的比较性明显优于人工观测数据的比较性;人工观测和自动观测的结果基本没有相互订正的意义。  相似文献   

9.
南城自动站土壤水分资料的统计学订正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2006—2009年南城站5—10cm、10—20cm、20—30cm、30—40cm和40—50cm等5个土层各90组样本的HYA-SF型土壤水分自动观测数据与同期人工观测数据进行了偏差与相关性分析,采用线性方程建立拟合模式,对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进行订正,并以相对误差±5%、±10%为指标对订正前后的数据合格情况进行了统计。结果表明,各土层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与人工观测数据虽然存在较大偏差,但二者具有一致的变化趋势,相关性好;分别利用5个土层同期对比观测数据建立的一元线性回归模型;拟合订正后的自动站各层数据偏差不同程度减小,数据合格率明显上升。  相似文献   

10.
自动站温度、雨量数据的质量控制方法和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南宁市自动站布设的特点,结合多年来在自动站温度、雨量监测和数据传输所遇到的问题,分析了影响自动站数据质量的原因;在总结以往自动站数据质量控制方面的成功经验和借鉴近年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利用统计检验、极值检验,时间一致性、空间一致性和内部一致性检验等对南宁市自动站温度、雨量数据的质量进行控制方法,为防灾减灾天气预报和气象服务提供及时、准确的自动站资料.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河池站2005年全年的气温、湿度、气压、风向、风速、雨量、地温七要素平行观测的月数据进行人工观测资料与自动观测资料对比分析,分析造成自动观测的数据与人工观测的数据差异的原因,得出自动站资料更真实、更具有代表性。  相似文献   

12.
探空站目前使用的业务系统软件具有"自动修改温压湿曲线"和数据异常的自动纠偏功能(自动纠正),在实际工作应用中单纯依赖自动纠正功能来处理异常数据,会造成探测数据失真或不准确。为避免业务软件自动纠正功能的缺陷,确保取准、取全第一手探空资料,有必要对异常数据进行人工干预。通过东源探空站遇到的几个事例来说明人工干预的必要性和人工干预处理方法及注意事项,以供探空台站人员参考。  相似文献   

13.
适用于全国气象自动站正点相对湿度资料的质量控制方法   总被引:6,自引:5,他引:1  
赵煜飞  任芝花  张强 《气象科学》2011,31(6):687-693
在国家气象信息中心制作的全国自动站正点相对湿度资料数据集基础上,结合地面月报文件中相对湿度资料,通过深入分析错误数据的存在方式,最终研制形成全国自动站(包括国家级自动站和区域自动站)正点相对湿度资料质量控制方案.利用该方案,对2006-2009年实时上传的全国自动站正点相对湿度资料进行了质量评估,数据的可用率、可疑率、错误率分别为:96.68%、0.30%、3.02%.并指出当经过质量控制后,数据被判为可疑数据时,可考虑结合人工分析辅助判断.  相似文献   

14.
利用DELPHI语言,将地面摇测站自动采集的常规气象资料和经过校对的报表数据进行自动处理并录入SQLSERVER数据库,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后可用于预报业务决策服务.  相似文献   

15.
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业务化检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土壤水分监测对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都具有重要意义,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得到了广泛应用,实现了土壤水分的自动监测。通过对天津新建DZN3型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业务化检验过程进行介绍,分析了自动观测数据的到报率和土壤常数的测定,并对人工与自动观测数据做了详细的对比分析,通过两个实例分析了对比检验的方法,确定了能够业务化运行的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分析了站点未通过检验的原因,并对重新进行业务化检验的站点和日常维护提出了建议,介绍的方法为今后开展相关业务化检验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6.
自动气象站缺测数据分析及处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3  
地面自动观测系统正逐步替代传统的人工气象观测,自动气象站容易受到直接雷击及雷电电磁脉冲的侵害、仪器性能下降、电磁干扰和人为操作失误等因素影响,导致自动站采集器等设备损坏,造成业务中断,数据缺测,影响了气象数据的及时性、完整性、连续性。因此,台站观测人员需要在自动站设备故障,资料不正常时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对数据进行补测、挽救,保证气象数据完整、按时上传。对自动气象站资料缺测的原因进行初步分析,并着重对自动站定时观测、每小时上传文件及日、月数据极值、统计缺测等方面的处理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7.
该文对2018年威宁县区域自动站雨量空间一致性进行分析,通过全年降水时空分布规律分析得出降水时空分布合理,通过分析发现茶山区域自动站全年雨量数据明显偏低,总结了区域自动站雨量数据异常的4种原因,进而对区域自动站的日常维护及汛前专项检查提供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18.
提高自动站数据准确率的一次成功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一次自动站降水量的误差分别从硬件、软件和通讯线路三方面进行了检测,发现该误差是由同一时刻上传数据信息量过大,GPRS网络拥堵导致自动站数据大量丢包或错误编码现象引起的。针对该问题,进行了修改心跳包传输时间的尝试,即在传输实效允许的范围内,把各站点的传输时间拉开,每间隔2s传输一个站点的数据,实现了数据的分批上传,避免造成数据大量拥堵,有效地解决了自动站数据的误差,提高了数据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9.
为满足新时期抗旱工作的需要,河南省气象局自2009年开始布设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截至2010年年底在作物地段安装127部,在固定地段安装11部,自动土壤水分观测站网覆盖了全省120多个县区,形成了土壤水分与干旱监测网络.为确保自动土壤水分观测数据可靠,根据土壤水分数据采集基本原理,在分析大量土壤水分历史数据、确定土壤水分数据规律的基础上,基于最小二乘二次曲线的差值判断等算法,设计了土壤水分数据质量控制系统.系统可自动对水分数据进行判断,从而实现了实时的土壤水分数据质量控制,提高了土壤水分数据的可信度.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在自动站数据出现缺测时,通过质量控制软件进行数据导入操作的方法,及时有效地补全缺测时段的正点和分钟数据文件,来保证自动站记录的准确和完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