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黑龙江气候变暖的时空变化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进入80年代以来,黑龙江气温明显变暖,近120年来年平均气温上升1.4℃,春季次之,气温突变在1990年前后,从年、各季平均气温变化趋势与全国北半球及全球气温变化进行比较,年及冬季我国增暖中心在黑龙江,春季增暖中心在内蒙古北部及黑龙江省;夏秋增暖不明显,但仍有上升趋势,近50年来,50~70年代黑龙江省及全国各大区域普遍增暖不明显,80年代开始黑龙江省增暖明显,三北地区次之,90年代黑龙江增暖更加明显,而全国及其他区域上升已达到80年代北方增温幅度,这里从黑龙江变暖的事实,突变时间,与全球、北半球、全国区域的气温及雪盖海温变化关系来揭示黑龙江气候变化的时空特点。  相似文献   

2.
首先,检测员应了解计算机信息系统,具备计算机、通信及供配电的基本知识,掌握计算机的组成、通信线路的识别及网络性能等知识的,并了解计算机的操作应用、通信接口、通信协议、接线方式及网络结构等。  相似文献   

3.
雪乡旅游风景区坐落于长白山脉张广才岭与老爷岭的交汇处,牡丹江支流海浪河中上游。“夏无三日晴,冬雪漫林间”,这里雪量大,雪质黏,雪期长,在气候条件与民俗特色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随物具形,千姿百态的特有景象。本文从气象角度出发,运用数理统计方法,总结分析雪乡气候背景、降雪特色及雪景成因,得出环流特征、山地气候、气象因子及森林分布对该地区降雪的作用及意义,为山地小气候资源研究及旅游开发创收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4.
广西春播期降水变化的气候诊断分析   总被引:5,自引:2,他引:5  
谢光凤  况雪源等 《广西气象》2001,22(1):40-43,46
对1959-2000年广西春播期(2-4月)及各月降水进行了EOF分散,分析了其空间分布形态及气修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广西春播期降水及各月降水全区一致偏多(少)是主要分布型态,2,3月降水呈增加趋势,由少雨向多雨转变,4月降水呈减少趋势,由多雨向少雨转变,二者有反相的特点,春播期及各月降水均存在准2a振荡,分月降水还具有45a左右的长周期变化,90年代后期,广西春播期降水进入一个相对少雨期。  相似文献   

5.
北半球500 hPa高度场趋势变化与突变   总被引:12,自引:5,他引:12  
用1951~1998年的资料研究了北半球500hPa上季高度的长期趋势变化。结果表明,48年来低纬度500hPa高度场多为正趋势而高纬度则多为负趋势。近48年低纬的西北非洲、地中海及以西的北非北部,低纬度的中太平洋,贝加尔湖及以东载我,西北北美的高度呈持续正趋势;而阿留申及北太平洋、格林兰以南及东北北美、阿拉伯海以北高度明显降低。突变分析表明,大约60年代初及1976年,500hPa发生明显的环流  相似文献   

6.
分析多雨的1996年秋季500hPa环流形势发现,乌拉尔山或东欧的阻塞高压及南欧的高压脊,孟加拉湾及印缅低槽,随季节南撤的副高强度及脊线相应稳定位置,是造成秋季多雨的决定因素;并对照其它秋季多雨年和少雨年的环流形势及利用遥相关关系,确定了秋季多雨的长期预报指标。  相似文献   

7.
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对流层大气辐射加热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应用TOVS资料及MORTRAN3模式,研究中国东部夏季对流层的太阳短波辐射和红外辐射对大气的加热状况。考虑不同纬度,不同大气状况下12个站点43个样本的太阳加热率和红外冷却率情况,分析发现:在夏季的对流层,太阳加热率随着距地面的高度增加而减小,它的大小及变化率与纬度、天顶角及当时大气的状况有关,同时,太阳加热率也存在日变化。红外冷却率在对流层中、高层有极小值,它的大小及变化率与当时的大气状况及纬度有关。将本文的结果与前人的结论及实况相比较,发现本文较为真实地反映了中国东部地区夏季对流层的辐射加热情况,利用卫星资料计算的结果基本可信,  相似文献   

8.
陕西省发生霜冻的温度指标,地域分布,历年霜冻及危害情况,霜冻对农作物的影响及防御。  相似文献   

9.
张琼  钱正安 《高原气象》1997,16(1):52-62
为了进一步统一分析夏季100hPa南亚高压脊线和中心位置与西北地区降水的关系,利用1970~1985年7~8月逐日历史天气图及降雨量等资料,统计了南亚高压脊线和中心活动的基本特征,划分了逐日东,西部型及带状型南亚高压及持续的东,西部型南亚及压过程,还区分了西北区东,西部的多雨,少雨日,结果表明:南亚高压脊线和中心位置(特别是持续的东,西部东型南亚高压过程)与西北区东,西部多雨和少雨过程有密切联系。  相似文献   

10.
鹤壁市秋季连阴雨气候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秋季连阴雨使土壤和空气长期潮湿,日照不足,严重影响秋作物的生长发育及作物的产量和质量,如果在麦播期出现连阴雨,则影响小麦播种日期及次年小麦产量。秋季连阴雨是鹤壁市的主要气象灾害之一,分析其气候特征及形成原因,不仅对防灾抗灾有重要意义,而且也为连阴雨的预报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1.
文章简述了WMO长期计划的发展历史,目的及作用,摘要介绍了WMO第6个长期计划的主要任务,目标,优先项目及财政预算等。  相似文献   

12.
黄少军   《山东气象》2002,22(1):39-40,42
概述了烟台市环境气象预报服务系统的特点及主要功能,简要介绍了服务产品的主要内容及应用情况。该系统以T106产品、常规大气观测资料、公益及专业天气预报、空气污染浓度观测值等为基本资料,集信息采集、产品制作与分发及工作管理于一体,可以制作10种城市环境气象预报服务产品,并自动编写空气质量日报、预报报文。投入业务使用后,取得了较高的业务及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3.
云状的判断初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小飞 《广东气象》2007,29(B12):78-79
根据云的定义、特征、成因及一般发展演变规律,结合季节、地形、天气系统及天气现象、气象要素、云图及雷达资料变化,就如何正确判断云状,总结出一些经验,并初步详细探讨了部分相似云的区分,提出观云时需注意的几个问题。  相似文献   

14.
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5,自引:21,他引:25  
热带气旋在热带洋面生成后大多向极移动,其结构、强度、移动路径及风雨等均受中纬度环流系统及地形的影响,同时,热带气旋携带的大量水汽和热带扰动能量向中纬度的输送,有利于激发和增强中纬度环流系统的发展,产生严重的灾害性天气。近年来,热带气旋与中纬度环流系统的相互作用已成为国际台风界的研究焦点之一。简要概述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旨在为进一步探讨其相互作用机制及寻找业务转化途径,最终提高热带气旋及中纬度转折性的灾害性天气预报精度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多用户学籍管理信息系统的方案设计及各模块的功能。系统具有数据录入、数据查询及分析,各种日常报表,学籍处理,毕业生学籍处理及任意组合条件查询功能。  相似文献   

16.
山西省重要天气信息实时处理警示系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从多种地面气象观测资料中提取重要天气信息建立实时处理警示系统的设计思路、总体构成及主要功能。该系统集实时资料预处理、图形分析、要素统计、语音报警、产品打印及分发等于一体,界面友好,内容丰富,功能较强,操作简便,自动化程度较高,是非常实用的业务工具,在天气预报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取得良好业务及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7.
长江中下游气候的长期变化及基本态特征   总被引:21,自引:9,他引:21  
研究了1885年以来,我国长江中下游四季及年降水量,四季及年平均气温的长期变化,指出长江中下游四个季及年的总降水量(平均气温)都是正的趋势,但有季节的差异,春季是升温同时增雨最显著的季节,还研究了我国长江中下游降水与气温的气候基本态及气候变率的特征及时间演变规律,指出,60年代以后夏季气温变化的异常程度几乎比以前大了一倍,在冬季,近期在暖背景下的冬季气温变率变小的特征表明长江中下游可能出现持续发暖冬特征,还指出,80年代后我国的长江中下游存季降水处于高基本态与高气候变率时段,应注意频繁发生的夏季洪涝灾害,研究还指出,长江中下游夏季降水与印度季风的气候基本态反相关密切,印度季风及东亚夏季风与长江中下游夏季气温变化在各种尺度上有明显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18.
广西2002年夏季(6-8月)大部地区降水偏多,究其成因,与前期气候异常、气候背景条件、前期及同期环流特征及系统、西太平洋副高位置及强弱,海温、纬向风指数及振幅、位相等物理因子变化有关。  相似文献   

19.
荒漠灌木返青的气象条件及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盖煜 《内蒙古气象》1997,(2):40-40,F003
文章对阿拉善荒漠区主要灌木的返青特征及所需的气象条件进行了分析,结果给出了土壤水分B值,≥0℃积温及土壤温度及灌木返青的关系,确定了灌木返青所需的气象条件和气象诊断指标。  相似文献   

20.
利用ECMWF格点资料,结合多年的预报经验,运用计算机,建立自动显示地面和高空降水因子强度及变化,显示降水概率大小及变化的天气预报业务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