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当今岩石学已成为研究地球及其动力学的“探针”或“窗口”。岩石物理化学是岩石学与物理化学之间的交叉学科方向。它的主要任务是模拟自然界的温度、压力、化学条件,再造各种岩石形成的作用过程。岩石物理学是岩石学与物理学的交叉学科方向。对岩石的形成过程的全面认识,不仅要从化学过程去了解,还必须从物理过程去探索。岩石物理学已成为当今地球科学研究的一个新领域。今后的发展将是岩石物理化学与岩石物理学的交叉结合,特别是可供化学与物理过程同时进行实验研究的新的仪器的诞生,以及地球深部物质的化学与物理学实验研究的新突破,将可能导致岩石学理论,以至地球科学的新的革命。  相似文献   

2.
岩石风化与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化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岩石风化过程中岩石化学成分的变化规律,对于进一步研究岩石的风化机理以及岩石的物理力学性质变化过程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通过对湘西地区陡山沱组黑色岩石不同风化程度的化学成分分析研究表明,岩石中的化学成分将随风化的进行而不断发生变化,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陡山沱组黑色岩石风化过程中其化学成分的变化趋势.  相似文献   

3.
河北省沉积岩、火山岩、侵入岩、变质岩类的岩石密度、磁化率、电阻率、极化率等与常量元素含量的相关分析结果初步表明,虽然在整体上两者具有相关性,但并非参数间都是显著相关的,这反映每种物性参数与元素含量所反映的岩石成因或岩石所处状态的侧重面不同,说明物探方法与化探方法反映的地质现象的角度不同。  相似文献   

4.
岩石质量描述图与岩石质量风险分析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针对结构面间距最常见的两种分布形式--负指数分布和对数正态分布,探讨了岩石质量指标(RQD)的Monte-Carlo模拟方法,首和无根据结构面间距分布密度函数产和一包含50万个随机结构面并按生成顺序排列的模拟真实岩体的总测线,然后为了和实际 钻探时以2米测线计算RQD相一致,在总测线上按均匀分布形式随机抽取大于等于2米的局部测线共5万个计算RQD单值,并进一步统计得出所有RQD的平均值,RQD累积分布曲及岩石质量描述图,对于自然界大部分岩体,可根据结构面间距统计参数,直接在本文得出的一系列岩石质量图上定出RQD平均值,岩石质量百分比(RQP)及岩石质量风险(RQR)。  相似文献   

5.
6.
7.
TBM刀具磨损程度直接关系到TBM应用的经济效益和掘进的效率,而岩石的耐磨性是影响刀具磨损程度的主要因素.岩石耐磨性与岩石的物理力学指标以及岩石本身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试验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岩石耐磨性与岩石物理力学性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在隧道洞室内采集岩石耐磨试验样品和岩石常规物理力学试验样品,分别进行了岩石耐磨试验和岩石力学室内试验,在计算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岩石耐磨性与岩石物理力学性指标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总结并解释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8.
TBM刀具磨损程度直接关系到TBM应用的经济效益和掘进的效率,而岩石的耐磨性是影响刀具磨损程度的主要因素。岩石耐磨性与岩石的物理力学指标以及岩石本身性质有着密切的联系。本文通过试验和数理统计方法对岩石耐磨性与岩石物理力学性指标的相关性进行研究,在隧道洞室内采集岩石耐磨试验样品和岩石常规物理力学试验样品,分别进行了岩石耐磨试验和岩石力学室内试验,在计算分析试验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岩石耐磨性与岩石物理力学性指标之间的数学关系模型,总结并解释了两者之间的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9.
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于1987年10月在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召开成立大会,会议由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付主副委员王承树研究员主持并致开幕词,主任委员王武林高级工程师向大会作了岩石动力学专业委员会筹备工作报告。大会收到了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及学会理事长陈宗基教授的贺信;中国力学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高温高压专业委员会、地下岩石工程专业委员会、岩石力  相似文献   

10.
岩石与矿物的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11.
本文利用岩石类型资料1092个数据,胃癌死亡调查资料10295例,研究了胃癌死亡率与人群生存区岩石类型的相关性。在此基础上,综合评价了与胃癌有相关性的岩石类型及其对胃癌产生和发展的影响。研究方法可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贵州岩石类型十分丰富,分布极为广泛,面貌是千变万化。从地质遗迹的视野,简要介绍了贵州省三大岩类——沉积岩、火成岩、变质岩的区域分布、岩石类型及产出特征。研究认为,充分发挥岩石地质遗迹资源的作用,可为贵州的旅游业、科普教育及科学研究的发展服务。  相似文献   

13.
该区通过花岗岩类大量岩石化学资料的研究及不同时代和不同构造分区花岗岩类岩石化学特征的对比,表明区内花岗岩属正常花岗岩类。主要岩体平均化学成分的总体特征是SiO_2含量偏低,钾和钠的含量呈负相关,钙碱指数为58.25,应属钙碱系列。前寒武纪岩体富含钠质,时代愈新,钠含量减少而钾含量增加,至燕山晚期花岗岩类更富钾。前寒武纪至华力西期,SiO_2、Fe_2O_3含量趋于减少,而TiO、FeO、MgO、CaO则趋于增加,到印支期上述成分发生相反的变化。Si/Mg、Fe/Mg值等也具有W形的曲线变化特征,进一步说明印支期的岩浆演化在秦巴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地槽发展阶段的结束,致使华北、扬子两大地台联接成新的南北联合大陆。Ca/Mg、Fe/Mg的比值变化反映地台区和地槽区花岗岩类演化具有明显差异。区内华北准地台区为钾型花岗岩,扬子准地台和松潘—甘孜地槽区为钠型花岗岩,秦岭褶皱系为钾、钠混合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4.
上部地壳岩石变形与方解石质岩石的低温流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系统总结了上部地壳环境中方解石质岩石的浅成流动机制与低温糜棱岩成因研究的几个重要方面:(1)地壳岩石脆-韧性转变域与岩石变形机制;(2)变形作用过程中流体相的物理与化学意义;(3)方解石质岩石的流动机制、变形特点与蠕变规律。同时讨论了对于地壳浅部层次方解石质石流主变学研究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以及解决这些问题的基本思路与科学意义。  相似文献   

15.
该区通过花岗岩类大量岩石化学资料的研究及不同时代和不同构造分区花岗岩类岩石化学特征的对比,表明区内花岗岩属正常花岗岩类。主要岩体平均化学成分的总体特征是SiO_2含量偏低,钾和钠的含量呈负相关,钙碱指数为58.25,应属钙碱系列。前寒武纪岩体富含钠质,时代愈新,钠含量减少而钾含量增加,至燕山晚期花岗岩类更富钾。前寒武纪至华力西期,SiO_2、Fe_2O_3含量趋于减少,而TiO、FeO、MgO、CaO则趋于增加,到印支期上述成分发生相反的变化。Si/Mg、Fe/Mg值等也具有W形的曲线变化特征,进一步说明印支期的岩浆演化在秦巴地区具有重要意义,标志着地槽发展阶段的结束,致使华北、扬子两大地台联接成新的南北联合大陆。Ca/Mg、Fe/Mg的比值变化反映地台区和地槽区花岗岩类演化具有明显差异。区内华北准地台区为钾型花岗岩,扬子准地台和松潘一甘孜地槽区为钠型花岗岩,秦岭褶皱系为钾、钠混合型花岗岩类。  相似文献   

16.
17.
岩石结构分形维数与岩石压缩强度关系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运用分形几何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煤层顶板岩石的结构,发现岩石的粒度结构和孔隙结构均具有自相似性,粒度分形维数和孔隙分形维数与岩石压缩强度之间有良好的相关关系,故可以用岩石结构的分形维数定量表述岩石的压缩强度。  相似文献   

18.
余贤斌  王青蓉  宋战平  谢强 《岩土力学》2006,27(Z1):539-543
采用自行研制的岩石直接拉伸实验装置,对7种(组)岩石和2组混凝土试样进行了直接拉伸和劈裂法(巴西法)间接拉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所有岩石和混凝土试样的劈裂拉伸强度SB均大于直接拉伸强度ST,比值SB/ST的范围,在1.06到1.97之间;直接拉伸强度的偏差系数,通常大于劈裂拉伸强度的偏差系数。根据Sundaram等人对圆盘劈裂试验试样内应力分布的有限元分析的结果,当岩石的拉伸弹模ET小于压缩弹模EC时,试样中实际的应力会与经典弹性力学公式所得结果(EC=ET时的情形)不同,需要进行修正。据此对有关岩石的劈裂拉伸强度进行了修正,并发现,在所试验的岩石中,虽然部分岩石的ET与EC的数值相差不大,其SB/ST比却最高。这说明,拉伸与压缩弹模的差别不是造成两种拉伸强度差别的唯一原因。  相似文献   

19.
新疆东天山黄山岩体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与岩石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山岩体位于东天山北部的土墩-黄山-图拉尔根镁铁-超镁铁质岩带中段,受康古尔塔格-黄山韧性剪切带控制,主要由橄榄岩、橄榄二辉岩、辉石岩、辉长苏长岩、辉长岩以及辉长闪长岩组成.岩石化学组成属拉斑玄武岩系列,普遍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Rb,Ba,Sr),亏损高场强元素(Nb,Ta,Ti).岩体εNd(t)=+4.1~+9.2,除3件样品εSr(t)为+2.2,+12.5和+15.4,大部分εSr(t)=(-22.5~-4.5),Nd,Sr同位素组成基本属亏损型地幔特征;Pb同住素初始值(206Pb/204Pb)i=18.081~18.413,(207Pb/204Pb)i=15.441~15.513,(208Pb/204Pb)i=37.461 6~37.899,具有MORB亲和性.岩相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浆演化过程中主要发生了橄榄石、斜方辉石、单斜辉石和斜长石的分离结晶作用.岩浆演化晚期阶段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同化混染作用,元素地球化学和Nd,Sr,Pb同位素体系证明,岩浆源区主体由软流圈地幔物质组成,同时也有一定量富集型岩石圈地幔组份加入.黄山岩体是岩石圈根部拆沉加热熔融和软流圈地幔上涌减压熔融的产物,这种地幔动力学机制应该对应于后碰撞伸展环境.  相似文献   

20.
岩石分级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本文在介绍国际上的两个分级系统和国内的三个单项岩石分级及岩石三性综合分级的基础上,结合实例阐述了岩石分级理论和应用的新进展,并进一步讨论了岩石分级课题在深度和广度两个方面扩展的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