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王祖伟 《矿产与地质》1993,7(4):253-257
研究并讨论了小秦岭金矿床的矿化类型、石英脉在不同矿化阶段和同一矿化阶段的空间分带性及其形成机理.  相似文献   

2.
内蒙古东南部地区作为一个重要的锡铜银铅锌多金属成矿带,其矽卡岩型多金属矿床非常发育.通过对本区黄岗梁、白音诺和浩布高三个重要的矽卡岩及其大中型Fe(Sn)、Pb、Zn多金属矿床的系统分析研究,提出了矽卡岩及其矿床具有明显的分带性,区域上由南西向北东,矽卡岩由石榴石矽卡岩为主,向辉石矽卡岩为主的变化趋势.矿化由 Sn (Fe)向中部的Pb (Zn)多金属和北东部的Cu(Au)多金属的变化趋势;而矿区的矽卡岩分带则表现为近矽卡岩带和远矽卡岩带,近矽卡岩带以石榴石矽卡岩为主,与Fe(Sn)矿化关系密切,为早期矽卡岩矿化的产物;远矽卡岩带以辉石矽卡岩为主,其矿化与Pb、Zn多金属有成因联系,为岩浆期后热液成矿的结果.这一分带特征无论对于斑岩和矽卡岩成矿系列的成矿研究,还是区域的进一步找矿预测都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3.
冬瓜山铜矿床是铜陵矿集区狮子山矿田中的主要矿床,对于该矿床中斑岩型成矿作用的研究缺乏。本文对冬瓜山矿床深部是否存在斑岩型矿体、斑岩型矿化特征及其与层状矽卡岩型矿化的关系等问题开展研究。冬瓜山矿床深部具有斑岩型矿化的蚀变类型和蚀变分带特征,矿化可分为钾硅酸盐阶段和石英硫化物阶段两个成矿阶段,斑岩型蚀变分带在空间上向外与矽卡岩化带过渡。斑岩型矿化的石英闪长岩形成年龄为140 Ma,与上部层状矽卡岩型矿化相关的石英/辉石二长闪长岩应为同期闪长质岩浆形成。深部斑岩型矿化的成矿流体具有由高温向中温演化的特点,与浅部层状矽卡岩型矿化的成矿流体具有相似的演化趋势,二者的成矿流体应该为一个热液系统,深部岩体内部流体演化形成斑岩型矿化,而接触带部位流体演化形成矽卡岩型矿化。  相似文献   

4.
江西银山多金属矿床的矿化分带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银山多金属矿床与燕山早期的浅成火山作用有成因联系。金属矿化作用包括二个成矿期和五个成矿阶段。矿化的空间分布特征是不同时期形成的两个中心式矿化分带叠加的结果。主要的第Ⅰ期矿化奠定了分带的基础,第Ⅱ期次要矿化使之复杂化,成矿后的剥蚀差异亦对原生分带的格局造成影响。矿化分带特征反映在主要成矿元素、伴生元素、挥发组分、矿石和矿体特征、围岩蚀变及硫同位素组成的空间变化上。根据对成矿作用演化过程和矿化分带规律的研究,在银山矿区及其外围指出了进一步找矿的有望地段。  相似文献   

5.
小秦岭大湖金矿床的矿化分带规律及其指示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大湖金矿床位于小秦岭金矿田北矿带中段,最低见矿标高为-12m,为小秦岭之最。矿区石英脉型矿化和构造蚀变岩型矿化具有典型的分带规律,不同矿化阶段的垂向分带特征明显。对比小秦岭地区其他矿床的矿化特征和赋存的空间位置后发现,大湖金矿床的矿化分带规律存区域上具有普遍性意义,即由浅部到深部,矿化类型的变化趋势为Ⅰ Ⅱ Ⅲ阶段→Ⅰ Ⅱ阶段→Ⅰ阶段→构造蚀变岩型矿化。金矿化的垂向分带规律对矿床的深部成矿预测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据此指出了不同矿化亚带矿床深部可能出现的矿化类型。  相似文献   

6.
斑岩铜矿床的分类及其蚀变—矿化分带特征在“斑岩铜矿床蚀变作用的演化历史以及蚀变分带模式”(本刊)一文中做了探讨.本文主要论述斑岩铜矿床原生晕分带模式、蚀变—矿化过程中元素的带入带出规律和原生晕分带的控制因素三个问题.斑岩铜矿床原生晕分带模式地球化学研究表明,斑岩铜矿床的原生晕较之其它成因类型内生金属矿床的原生晕具有  相似文献   

7.
山东招远—掖县地区金矿床的矿物分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控矿构造与主矿化阶段的矿物共主组合及其在金矿床空间上的分布规律,可将招掖地区金矿床的矿物分带分为正向垂直分带和逆向分带。金矿床中的黄铁矿晶体特征具有明显的分带。  相似文献   

8.
康定黄金坪金矿床原生晕分带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金坪金矿床以自然金(银金矿)—多金属硫化物—碲金银系列矿物—碲化物以及石英、黄铁矿等矿物组合为特征;典型元素组合为Au(Ag)-Te-Cu-Pb-Zn-Ba-As。本文应用数理统计方法研究Ⅰ号矿体的原生晕及其分带特征,结果表明侧向分带(矿体向围岩)趋势As-Zn-Pb-Au-Ag-Te-Cu-Ba,垂向分带(由上至下)为Pb-Ag-Au-Zn-As-Te-Cu-Ba。该分带模式对于深部矿化预测与其它矿化带的远景评价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东秦岭伟晶岩区是秦岭造山带规模最大、稀有金属矿化最丰富的伟晶岩区.该区稀有金属矿化种类齐全,产出贫矿、铀矿化、铍矿化、锂矿化和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以锂矿化和铀矿化伟晶岩为主.稀有金属伟晶岩类型丰富,包括绿柱石-铌铁矿亚型、锂辉石亚型、锂云母亚型和钠长石-锂辉石型.伟晶岩内部结构分带型式多样,包括对称分带、分层和均一结构.铀矿化伟晶岩分带简单,铍矿化和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以对称分带结构为主,锂矿化伟晶岩具有多种内部结构分带型式.伟晶岩分异演化程度跨度大.结晶分异影响着复杂稀有金属矿化伟晶岩的成矿过程.该区主要产出古生代伟晶岩,形成于晚志留世—中泥盆世,集中于两期,处于晚造山-造山后阶段.伟晶岩形成时代与伟晶岩空间分布、岩浆岩分异演化程度、稀有金属矿化类型等关联不大.东秦岭地区中大面积不同时代花岗岩体的侵位、变质沉积岩地层的发育以及长期复杂的造山演化历史,包括地壳加厚和抬升,是形成高度分异演化的伟晶岩岩浆的有利地质条件.该区具有寻找铍矿和复杂稀有金属矿的潜力,且需要关注长石、石英和云母等矿物的综合利用.稀有金属伟晶岩的岩浆成因是未来研究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10.
古利库金(银)矿床水平及垂向矿化变化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对大兴安岭古利库金(银)矿床的不同类型矿体(矿化围岩)和不同深度区间岩心样品的Au、Ag、Au/Ag的变化特征研究表明:由最北部的矿(化)体至最南部的矿(化)体,金银比值在水平10000m范围内降低约97%,而0~200m不同深度区间内岩心样品的Au/Ag平均比值稳定变化在0.08~0.09之间,即矿区由北至南出现明显的金银矿化的水平分带,而未出现金银矿化的垂向分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