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本文对鄂尔多斯块体进行了广泛的研究。根据块体体周边的M—t图划分了三个地震活跃期,由∑E~(1/2)i-t曲线外推了块体周边织累的应变,据M_S≥4.0 级地震的震级一频度关系求得块体周边的b值为0.42—0.56。 块体周边的强震有成组孕育的特点,在一个周边上发生了M_S≥6.0级的地震后,数年内(一般不超过5年)在块体其它周边上常跟着发生M_S≥6.0级的地震。研究了块体周边M_S≥7.0级地震前的活动图象,发现震前“活动区”和“空白区”可能并存。最后阐述了块体周边地壳应力场的方向,并计算了块体周边的平均滑动速率。  相似文献   

2.
白超英 《内陆地震》1989,3(4):308-313
本文将新疆境内分成六个地震活动区,以马氏模型为基础,论述了Ms≥6.0级地震的区域迁移概率分布,所得结果表明,由1900—1988年资料所得模型的内符精度较高,合格率为85.7%,但由1900—1979年资料所得模型外推1980—1988年状态出现的概率分布时,符合程度有所降低。结合Ms≥6.0级地震年发生概率分布,则Ms≥6.0级地震的区域迁移概率分布可作为中期预报方法应用。  相似文献   

3.
对龙陵邦腊掌温泉测点自1976年观测以来,在100 km范围内发生的Ms≥5级地震和300 km范围内发生的Ms≥6级地震前的温泉水氡含量变化进行了分析,总结其映震特征。研究结果表明,邦腊掌温泉水氡含量变化对发生在龙陵—瑞丽断裂和大盈江断裂及其附近Ms≥5级地震映震效果较好,震前观测到的水氡含量变化具有共性特征。发生在龙陵—瑞丽断裂及其附近Ms≥5级地震前异常表现为水氡含量下降、流量增大、水温升高,且以短期异常为主。2008年以来发生在大盈江断裂及其附近Ms≥5级地震前异常表现为水氡含量上升,流量和水温在均值附近波动。水氡长趋势低值异常出现时则指示周边有Ms≥6级强震发生,强震主要分布于缅甸、孟连—中缅交界、思茅—普洱、永胜—楚雄一带。  相似文献   

4.
台湾及其周围海域,地震活动强烈。自1900年到1978年发生Ms≥6.0级地震209次,其中7.0—7.9级地震35次,八级大震两次。  相似文献   

5.
阿尔金断裂带西端地震近纬向迁移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88年11月6日云南澜沧—耿马发生7.6级地震以来,我国大陆地区已有3年半未发生Ms≥7.0级地震。另外,自1991年2月25日新疆柯坪发生6.5地震以来,上述地区已有15个月未发生Ms≥6.0级地震。多数学者认为,6级地震长时间的缺失,意味着我国大陆地区7级地震的迫近。在这一活跃期内。下一个7级强震究竟发生在何处?  相似文献   

6.
华北地区Ms≥5级地震平静的预测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研究了华北地区Ms≥5级地震平静、密集的韵律特征,以Ms≥5级地震平静时间超过30个月为异常背景,提出了该地区Ms≥6级地震发生前的定量预测指标:(1)当华北地区的Ms≥5级地震平静异常时间达到30个月时,该地区有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性;Ms≥5级地震平静异常时间达到40个月时,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54,R值检验为0.12;Ms≥5级地震平静达到50个月时,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77,R值检验为0.22;(2)当华北地区的Ms≥5级地震平静异常结束后,3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38,R值检验为0.35;9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54,R值检验为0.44;15个月之内发生Ms≥6级地震的危险概率为0.69,R值检验为0.53。  相似文献   

7.
简要介绍2020年伽师M S6.4地震周围地质构造背景,研究分析了M S6.4地震前新疆地区和柯坪块体地震活动状态、区域地震活动图像特征。结果表明:①本次地震前1~2年和震前半年,新疆境内中强和中小地震呈现“平静—成组活跃”或显著增强特征;②本次地震发生在柯坪块体M S≥6.0地震平静近15年的背景下,震前区域地震活动存在时间渐进的中短期异常特征,即震前2年,5级以上地震活动呈现NE向有序条带分布;震前1年南天山西段小震群累积月频度呈现“加速”活动特征;震前半年震区附近4级地震条带形成共扼分布特征;震前3个月震区附近出现地震窗超限异常;震前2个月震区附近地区视应力呈现显著高值异常;③震前地震活动具有较好的“长、中、短”期异常配套出现的特征。  相似文献   

8.
根据“比较科学学”的对比研究方法,对1975—1976年全球地震和中国地震活动,与最近两年全球地震活动作了对比,并分析了1900—1990年全球范围和中国大陆地震活动的特点。 据资料分析,全球性地震活动随时间分布具有高潮期和低潮期。最强烈活动期为1940—1950年左右,Ms≥7级地震年频次为25—40次;相对活动最低潮期为1980—1988年,Ms≥7级地震年颁次只有5—12次。我国境内地震活动也有高潮和低潮活动期,目前,我国大陆处于一个新的地震活动高潮期。 1980—1988年是全球性8级地震较少时段,可能是地震能量积累过程。1990年全球地震活动的突然增强,仅半年时间内发生12次Ms≥7级地震,其中菲律宾发生8级地震,震情与1975—1976年情况相类似。 本文在对比活动图象基础上,估计了全球和中国大陆今后几年中的强震活动趋势。  相似文献   

9.
通过对发生在2003年9月27日俄、中、蒙交界Ms≥7.9级和2007年7月20日特克斯Ms≥5.9级地震前后,乌鲁木齐形变台站垂直形变资料异常特征的分析和研究认为,乌鲁木齐形变台站的前兆观测资料具有较好的映震能力,对乌鲁木齐周边及北天山中西部地区5~6级以上地震有较好的震前反应,前兆信息明显。地震前后形变形态表现为低...  相似文献   

10.
利用1970~2017年天山地震带(中国境内)Ms5.5级以上地震目录,针对北天山和南天山东段Ms≥5.5级地震及天山地震带、南天山西段和柯坪块体Ms≥6.0级中强地震,计算了基于地震周期谱分析的线性合成概率预测时序变化,进行回顾性震例检验,对2018年地震形势进行预测。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天山地震带中强地震的回溯性检验效果较好,为强震趋势预测研究提供一定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1.
对华东地区Ms≥5地震活动时间特征研究可知,华东地区的地震活动为群集(丛集)型地震活动。应用灰色系统理论GM(1,1)模型对这种变化进行了拟合和预测,认为目前该区地震处于活动,将持续20多年;又以Ms≥5地震平静时间超过3年为异常背景,提出了该区Ms≥5.5地震发生前的定量预测指标,认为华东地区Ms≥5地震持续平静,对该区5级以上地震的发生时间具有明显的中短期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2.
汶川地震对华东地区中强震的影响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汶川8.0级巨大地震发生在青藏块体与华南活动地块交界部位的龙门山断裂带上,是在青藏块体长期受印度板块NNE向推挤隆升并向东挤压的背景下形成的。统计分析表明,1900年以来,青藏块体Ms≥7.0强震和华东地区Ms≥5.0中强震存在较好的对应关系。通过概率增益模型检验这种对应关系,发现并非随机对应,而是存在一定的内在物理联系,与这两个区域存在构造关联相一致。通过β分布函数的概率计算,预测2011年之前华东地区发生5级以上中强震的概率为0.68。  相似文献   

13.
山西地堑带地震活动特征及地震发展趋势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山西地堑带6—8(Ms)地震时空分布,迁移特征作了进一步研究,并据研究结果对地震发展趋势作了分析,认为1815年平陆6 3/4级或1898年代县6 3/4级地震均非≥7级地震之前的强信号震,今后此带应先发生6(Ms)地震,然后才有发生≥7级地震的可能性。今后第一个6级地震应由代县63/4级地震向南迁,并迁至北东或北北东向某一地堑中发生,北迁的可能性很小。据此带≥7级地震向南呈多个顺序南迁、先后地震时间差依次递减及单个北跳的迁移特征分析,此带≥7级地震第二次南迁序列已结束,下一个≥7级地震不会由1695年临汾8级地震继续南迁,而应北跳至此带北部某一地堑中发生。  相似文献   

14.
薛丁 《高原地震》2013,25(1):10-14
简要地分析了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周缘断陷盆地构造和历史地震分布特征,界定了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周缘范围,以此范围选取了Ms4级地震资料。对比研宄了鄂尔多斯活动地块周缘几次Ms6级震例前Ms4级地震活动的时间分布和空间分布特点,研究结果显示:Ms4级地震活动在6级地震前时间上出现活跃-平静-打破平静的异常特征,空间上6级地震发生在4级地震活跃地区或4级地震的平静地区。在此基础上,给出了几次Ms6级震例前肘s4级地震显著活跃的震兆意义和需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5.
甘肃东南部地区地震活动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甘肃东南部地区地震活动频繁。该区历史上曾发生过M_s≥5.0级地震55次,其中包括M_s≥8.0级2次,7.0—7.9级6次,6.0—6.9级12次,5.0—5.9级35次。近年来该地区一直被定为重点监视区或需要注意监视的地区。因此,研究其地震活动特征对于该地区的地震监  相似文献   

16.
傅征祥 《地震学报》1981,3(2):118-125
1978年5月18日海城地震(Ms=6.0)发生在1975年2月4日海城破坏性地震(Ms=7.3)余震区的空区内.1975年2月4日海城7.3级强震发生之后,其余震(Ms2.0)的月频度衰减异常缓慢(P=0.73),而6级地震发生之后 P 值明显增大,即6级地震发生在月频度衰减曲线的拐点上.这次6级地震之前不同于7.3级强震前,在震源区没有丰富的前震活动.6级地震是7.3级强震的最大余震,作者认为它是区域应力在未曾充分破裂的空区内再次集中积累而发生的余震.   相似文献   

17.
根据华北地区第四地震活动期以来Ms≥6.0级强震目录资料,研究并给出了其地震活动幕强震(系指Ms≥6.0地震,下同)发生的概率统计数学模型。通过3种数理统计方法检验,表明该模型是可信的,这对于分析判断未来华北地区强震危险性具有一定实际意义。  相似文献   

18.
应用模糊数学中的模式识别方法,从晋冀蒙交界区公元前294年至1987年Ms≥4 3/4级的地震序列中,选取了4个预报地震震级的指标,给出了识别Ms∈[5.5,6.0]和Ms>6.0的方程。识别结果表明,1989年至1990年在本文讨论的范围内,将有一次Ms>6.0的地震发生。  相似文献   

19.
本文应用最大熵谱分析的方法和最大熵原理的方法,对汾渭地震带1200年以来发生的Ms≥5.0级地震的时间序列资料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汾渭地震带历史上Ms≥5.0级的地震存在着250±10年的卓越周期以及今后50年内,发生5.0≦6.0和6.0≦Ms<7.0级地震的概率分别为0.979和0.604,发生Ms>7.0级地震的概率较低,仅为0.199。而5级、6级地震的复发周期分别为12.9年和53.9年等。  相似文献   

20.
路茜  张铁宝  崔静  杨星 《地震工程学报》2021,43(3):565-574,582
许多研究表明中强地震前出现了红外辐射异常。近年来,川滇块体中、强地震频发,利用遥感数据对其红外辐射异常变化开展深入分析十分必要。结合13年MODIS/Terra遥感红外数据,采用空间距平分析法、辐射增强阈值面积指数法及辐射亮温均值低频时间序列法,对2004年4月—2017年6月红外亮温数据进行深入分析,研究川滇块体及周边构造断裂M≥5.5地震的震前异常信息。结果表明:(1)M≥6.0地震在震前3~6个月川滇块体会出现较为明显的红外辐射增强异常现象;(2)震前红外异常并非随机分布,而可能是受到相关块体的控制;(3)以宁蒗M5.7地震和鲁甸M6.5地震为例研究发现,震前辐射增强较高的小范围区域与震中位置存在一定关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