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31 毫秒
1.
1985年3月25日至27日在日本东京国立极地研究所召开了南极陨石专题讨论会,这次会议的宗旨主要是交流一年来日本及其它国家学者有关南极陨石的研究成果。出席这次会议的共100人,其中有中、美、英、西德、加、巴西、奥地利、波、芬兰及斯里兰卡等国的专家和学者,会议共收到95篇论文,在大会上宣读了82篇,其中有三个综合评述性的特邀报告,即:(1)有关球粒成因化学组成的证据;(2)陨石角砾岩;(3)南极铁陨石的综合评述。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18篇有关月球陨石岩石学、矿物学、主要元素和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同位素年代学、稀有气体、磁学性质及其成因等的论述。  相似文献   

2.
第四次国际金伯利岩会议(4thIKC)于1986年8月11日—15日在澳大利亚的佩思市(Perth)举行。有18个国家、约300名代表参加了会议,提交了156篇论文。我国代表参加了会议,并向大会提交了7篇论文。本次会议由D·M·Boyd教授主持。会议的中心说题是讨论金伯利岩及其有关的岩石。所提交的论文题目  相似文献   

3.
为庆祝江苏省地质学会成立30周年,江苏省岩石、矿物及测试技术方法研讨会于1991年9月10日至11日在南京召开。与会代表来自7个单位共34人,列席代表10人;会议收到论文近30篇,大会交流22篇。本次会议的学术收获主要有下列几方面:花岗岩类研究明显深化,获取了一批有价值的新成果,主要表现为:(1)成岩与成矿关系的  相似文献   

4.
陶传考 《水科学进展》1993,4(3):189-189
1993年水科学与工程国际会议于6月7日~11日在美国首都华盛顿市中心核特大厦召开.有50多个国家的600多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国出席会议的代表有:中国水利学会理事长、水利部前部长杨振怀,中国水科学会秘书长、水利部科技司司长戴定忠,学部委员张光斗、窦国仁、林秉南教授等13位(包括台湾2位)专家、学者.大会选取了100多篇论文在会议上作了发言.我国长江三峡工程是会议的中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由IGCP国际委员会、长春地质学院、IGCP第91项中国工作组联合主办的“国际早前寒武纪成矿作用讨论会”,于1985年10月10~13日在长春市地质宫举行。来自澳大利亚、奥地利、保加利亚、加拿大、丹麦、英国、法国、芬兰、印度、伊朗、美国、苏联和中国十三个国家的200余名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58位代表在大会上宣读了论文,其主要内容为:  相似文献   

6.
冶金地质学会分析测试学术委员会第一届年会于1988年10月22日至25日在四川省峨眉县召开. 参加会议的有来自冶金、有色、武警黄金及高等院校等系统的代表共49人.会议共收到论文41篇,其中有23篇在大会上交流.这些论文反映了近年来有关单位在科研工作中所取得的成绩,是广大科技人员辛勤劳动的结晶.概括起来这次会议有如下几个特点: 1.论文涉及面广,涉及到元素化学分析、原子发射光谱、原子荧光光谱、电化学分析、物相分析、新试剂的合成与应用研究、金矿样品加工工艺等多种专业.值得一提的是,在本次会议上有数篇  相似文献   

7.
1985年4月27日到5月3日在加拿大多伦多举行了第十一届国际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沦会,有二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三百多位代表参加(苏联及东欧等国未派代表参加本届会议)。会议包括专题讨论,大会宣读论文,参观试验室、成果展览及测试展览等内容,会前会后还组织了地贡旅行。会议收到论文摘要和成果摘要共98篇,大会宣读了论文55篇。综合这些材料可以看出当前化探各种方法的进展,特点和动向(不包括苏联)。  相似文献   

8.
会议消息     
《水文》1986,(1)
中国水利学会水文专业委员会于1985年11月18日至23日在成都市召开了第二次全国水文测验学术讨论会。参加会议的有从事水文测验工作的专家、科技人员共120人。会议共收到论文145篇。经会议论文审查组评议,有102篇在会议上交流,其中在大会发言的有38篇。最后推荐34篇论文将陆续在《水文》杂志上发表。这些论文基本上反映了我国近几年来水文测验技术的新进展。一些论文将水力学、数理统计、  相似文献   

9.
由国际天文联合会(简称IAU)主办并由国际空间科学研究委员会(简称COSPAR)资助下召开的第四届“星际尘埃性质和相互作用”学术讨论会于1984年7月8日在法国名城马赛召开(第一届在夏威夷、第二届在汉堡,第三届在渥太华)。讨论会历时4天。出席大会的有法国、美国、西德、日本、中国、苏联、加拿大……等20多个国家的83位科学工作者。提交会议的论文共92篇,其中,安排大会发言的论文有83篇,张贴的论文9篇。我国有两名代表出席了这次会议,所提交的两篇论文均在大会上作了发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所  相似文献   

10.
中国地质学会勘查地球化学专业委员会于1990年11月2日至6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召开了第四届勘查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暨庆祝专委会成立十周年大会。与会代表250余人,分别来自地矿、冶金、有色、能源、环境保护和有关大专院校等系统。会议收到论文(摘要)264篇,在大会和分组会议上进行了广泛地交流和讨论。这些论文涉及到勘查地球化学的各个领域,包括勘查地球化学的一般问题、区域地球化学勘查、矿区地球化学勘查、金矿地球化学勘查、能源地球化学勘查、环境地球化学勘查、勘查地球  相似文献   

11.
第六届国际地面沉降会议于2000年9月24~29日在意大利拉维那市(Ravenna)召开.与会代表共145人,来自20多个国家.会议出版的论文集分两卷,含68篇.论文按内容分成地质问题、抽吸流体、提取固体、措施和决策制定、测量和监测、以及理论和模型等6大部分.东道主意大利的代表79人,论文篇数达24篇.中国代表共6人出席,其中包括2名台湾同胞,有4篇论文刊登于论文集,其中1篇在大会发言,3篇在展厅张贴(台湾1篇).会议期间还对意大利波河三角洲的地面沉降现象进行了实地考察.闭幕式上会议主席宣布下一届国际地面沉降会议有可能在中国上海举行,全场报以热烈掌声.  相似文献   

12.
由国际原子能机构主持召开的《铀矿勘查、资源,生产和需求新发展技术委员会会议》于1991年8月26日至29日在奥地利维也纳国际中心举行。参加会议的有来自阿根廷、澳大利亚、奥地利、比利时、巴西、保加利亚、加拿大、中国、捷克和斯洛伐克、埃及、芬兰、法国、德国、印度、伊朗、以色列、日本、巴基斯坦、葡萄牙、罗马尼亚、南非、瑞典、英国、美国、苏联、越南等26个国家的58名代表。围绕本次会议的主题,宣读和书面发表论文共32篇。作为中国核工业总公司的代表,地质局副局长兼总工程师沈锋在会上宣读了题为《华南下庄铀矿田地质特征及其新发展》的论文。主要介绍了花岗岩型铀矿床(中国重要铀矿床类型之一)的一个典型矿例——下庄铀矿田的地质背景、矿化特征及其矿床勘查的发展过程。论文宣读后,并解答了代表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受到了许多代表的热烈欢迎,他们都迎上  相似文献   

13.
由中国地质学会岩石专业委员会、本会岩浆岩委员与地矿部西安地质矿产研究所共同发起的全国海相火山岩学术交流会于1988年3月29日至4月2日在古城西安召开。来自地矿部、冶金部、核工业部、黄金部队、中国科学院、高等院校及有关的编辑出版部等81名代表参加了会议。这是我国海相火山岩地质工作者的第一次聚会。会议共征得论文摘要118篇,论文21篇,大会宣读7篇。会议还按区域地质、岩石及矿产三个专业进行了分组学术交流,有32位代表在专业组会议上发言。此外,加拿大学者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10月25~28日,第十三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于在北京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成功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323位,分别来自全国高校、科研院所和生产单位的75个单位。会议收到论文摘要177篇,论文全文26篇。会议采用大会发言、分组发言和展报等方式进行学术交流,其中大会宣读论文28篇,分会宣读论文112篇,展示成果17份。本  相似文献   

15.
国际矿物学协会(IMA)第十三届大会于1982年9月19—25日在保加利亚的瓦尔纳举行。33个国家的400多名代表参加了这次会议,共提交论文407篇。我国的谢先德、张培善、郭宗山和秦淑英首次以正式会员国代表的资格出席了大会,提供了6篇论文摘要,并都作了口头报告。 会议开了7天,按专业分为四个大组和三个专题讨论会同时进行。 1.第一大组:综合组,又分四个小组。  相似文献   

16.
由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等单位支持和主办的复杂岩石中的建筑物国际学术讨论会于一九八六年十一月三日到七日在北京召开。 二十二个国家和地区的307名学者报名参加会议。共提交了132篇论文,其中特邀论文2篇,特别报告1篇。在大会上宣读了57  相似文献   

17.
于1986年9月22—25日在北戴河召开。参加会议的代表有58名,会议收到论文53篇。论文内容大体分为5个方面:1)铀矿普查勘探新技术;2)利用放射性  相似文献   

18.
<正> 第7届国际盐类学术会议将于1992年4月6日~4月9日在日本京都召开。据了解至今已提交会议的论文(摘要)有190多篇,估计参加会议的人数可达600多人。在会上将要宣读的学术论文主要有:日本的盐生产技术研究与发展,Masayuki Ohno(日本)。21世纪世界盐工业展望,Dennis S.Kostick(美国);欧洲的盐史及其经济远景,Bernard Moinier(法国)。  相似文献   

19.
新世纪的首届国际矿物学大会于 2 0 0 2年 9月在英国爱丁堡举行。继上届首次增设环境矿物学专题后 ,环境矿物学问题成为本届大会的一个重要论题 ,提交论文的数量和质量都有了明显提高。会议收录了 2 3个国家 (上届 14个国家 )的环境矿物学方面论文 91篇 (上届 32篇 ) ,提交论文较多的国家有英国 (2 3篇 )、美国、意大利 (各 9篇 )、日本 (7篇 )和中国(5篇 )等。论文主要分为 4个主题 ,分别是矿物与微生物的相互作用 (6篇 )、生物矿化作用与有机成因矿物 (18篇 )、环境矿物与人类健康 (2 8篇 )及矿物学和污染地球化学 (39篇 )。1 矿物与微生…  相似文献   

20.
国际花岗岩成岩成矿作用学术讨论会分两部分进行,1987年12月7日——10日在广州进行论文交流,11日——16日分二路地质考察路线进行野外观察,即:①广东阳春盆地线;②云南个旧线;③福州—苏州线。参加会议代表240位,其中香港及国外代表34位。会议收到论文277篇,在大会宣读10篇,分会宣读130篇,张贴论文交流73篇。按论文内容大体可划分为10个部份,即:①花岗岩的成岩作用;②花岗岩产出的构造环境;③花岗岩的成矿作用;④碱性和A型花岗岩;⑤酸性火山岩的成岩成矿作用;⑥地区性花岗岩研究;⑦花岗岩的REE成矿和地球化学;⑧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