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属于夏威夷群岛的卡乌阿依岛对地质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来说,早就是一个经典例子。它展示了一座海底火山怎样“长成”高出海平面的雄伟单一岩石海岛。专家们至今都认为,由高地唯一中心均匀流出的大量熔岩流形成的卡乌阿依岛几乎是圆形的轮廓证明了这一点。在3Ma间形成...  相似文献   

2.
加利福尼亚湾是北美和太平洋板块间的大陆断裂作用和地壳迁移所形成的 ,这一过程可能始于12Ma左右。海湾南部海底扩张始于大约3.6Ma ,通常被认为是半岛向太平洋板块迁移活动的结束。南下加利福尼亚半岛向太平洋板块迁移可能经历了3个不同的演化期 :大约12~6Ma,沿着古火山弧扩张 ;大约6~3.5Ma ,转换断层和扩张盆地继续演化 ;此后 ,半岛完全迁移至太平洋板块 ,相对于北美的运动加剧。然而 ,根据此海湾扩张线性构造确定的南下加利福尼亚与北美分离的速率低于根据3.6Ma以来全球板块路线推测的结果 ,表明此时半岛与…  相似文献   

3.
Lear  CH  季福武 《海洋地质前沿》2001,17(8):16-18
通过深海底栖有孔虫方解石的Mg/Ca比值已经获得50Ma以来的深海温度记录。该记录在形式上与相应的底栖氧同位素比值(δ18O)记录非常相似 ,并且显示了深海温度的4个主要变冷时期 ,总体下降约12℃。底栖δ18O记录和Mg 温度记录的一起应用表明 ,南极冰首次快速地堆积于早渐新世(34MaBP) ,但未伴随有深海温度的降底。一般认为 ,在过去的100Ma中 ,即从所谓的白垩纪中期的“温室”到晚新生代的“冰库” ,地球的气候经历了巨大的变化。这一时期的长期寒冷被认为是由地球表面热量及其分布的影响因素共同引起。大…  相似文献   

4.
在过去的55Ma期间冰岛的大量火山被认为是由于高温地幔羽的存在 ,使得与大西洋洋中脊(MAR)海底扩张有关的减压熔融增强而造成的。尽管地幔羽对海岭的冲击在冰岛海台是最强的 ,但大量的观测表明沿冰岛南部MAR的扩张及与其相关的火山受热点的影响而发生了改变。特别是缓慢扩张的RR比典型的MAR要热 ,Reykjanes海岭处的海底非常浅 ,地形非常光滑 ,缺乏典型的缓慢扩张中心所具有的割裂和轴谷 ,而且地壳异常厚。此外 ,沿Reykjanes海岭喷发的玄武岩的地球化学表明 ,它是冰岛地幔羽源和大西洋洋中脊源的混合。这…  相似文献   

5.
据估计 ,深海有孔虫种的交替速率为2 %/Ma ,比新生代浅水底栖(5 %/Ma)或者浮游有孔虫(11 %/Ma)明显偏低。白垩纪—第三纪边界(65Ma)或附近的事件引发了陆地和浅水以及部分半远洋生物的灾难性绝灭 ,但是对深海底栖有孔虫的影响很小。大部分深海有孔虫绝灭(30 %~50 %的种消失了)出现于晚古新世冰后高温期(LPTM ,55Ma) ,它起因于贫氧、温暖的侵蚀性底层水以及同时发生的表层生产力的变化。晚始新世至早渐新世(36~30Ma)和中中新世也发现了深海底栖有孔虫的种类交替增强有全球蔓延的趋势。对中…  相似文献   

6.
报道了由华南几个盆地的古地磁数据综合而得的反映该区白垩纪以来古纬度变化曲线,结合Schmidtke等(1990)发表的加里曼丹150Ma以来的古地磁数据,表明华南与加里曼丹在40Ma前具有大致相同的古纬度变化史,差异公出现在距今30Ma前后和10Ma以来。若此趋势可靠,则可作出下列推断:(1)南海的扩张只能发生在距今30Ma附近或10Ma以后华南与加里曼丹反向运动时期;距今30Ma的扩张已被广为接  相似文献   

7.
多年用海底压力式验潮仪的研制(英国Proudman海洋研究所,POL,Bidson观测站R.SPencer,P.R.Foden,C.McGarry,J.M.Vassie)1引言POL技术研究方案的一部分是MYRTIE(重现多年潮位的设备MultiYe...  相似文献   

8.
特提斯陆架南部(埃及)古新世末期底栖有孔虫灭绝事件纪录B。Schmitz等过去90Ma深海底栖有孔虫群的最急剧变化出现在古新世末期。对南极毛德海隆的ODP690B孔详尽的研究表明,底栖有孔虫灭绝事件发生在短暂(<100ha)的异常深海环流出现之始。在...  相似文献   

9.
晚中生代─新生代南海周缘地块运动与南海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由华南几个盆地的古地磁数据综合而得的反映该区白垩纪以来古纬度变化曲线,结合Schmidtke等(1990)发表的加里曼丹150Ma以来的古地磁数据,表明华南与加里曼丹在40Ma前具有大致相同的古纬度变化史,差异仅出现在距今30Ma前后和10Ma以来。若此趋势可靠,则可作出下列推断:(1)南海的扩张只能发生在距今30Ma附近或10Ma以后华南与加里曼丹反向运动时期;距今30Ma的扩张已被广为接受;(2)华南与加里曼丹之向可能存在的古南海只能在91Ma之前存在;(3)南海演化可能存在两期扩张。南海的拟合可通过沿3500m等深线的先道时针旋转、后北向平移两个步骤完成。这与Hayashida等(1991)提出的日本海张开与扩张模式很相似,提示东亚边缘海的形成和演化可能具有同样的机制。华南距今50Ma以来的古纬度变化与Tapponnier(1982)的传播挤出构造模式所预期的基本吻合,表明距今50Ma以来华南古纬度变化的运动学机制可用Tapponnier模式作解释。  相似文献   

10.
台湾海峡台西盆地新生代构造事件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钟建强  黄慈流 《台湾海峡》1994,13(4):323-330
通过不整合,地层缺失,岩浆活动,断裂活动等分析,以及与邻区构造事件进行对比,认为台西盆地新生代构造事件主要有晚白垩世晚期-古新世早期(距今约70M-60Ma),古新世末-始新世初(距今约54M-51Ma),始新世晚期-渐新世早期(距今约42M-32Ma),晚中新新世-上新世初(距今约10M-5Ma)和上新世末-中更新世(跑今约2.5M-1Ma)。它们在区内表理明显,依次反映了台西盆地从裂谷出现(晚  相似文献   

11.
ODP2 0 6航次将是第一个多航次的计划 ,其目的是揭示上洋壳的完整剖面 ,这其中包括火山喷出岩、席状岩墙、辉长岩 ,以及这些岩石类型之间重要的地质过渡带。 2 0 6航次计划在东太平洋超速海底扩张期间 (~ 2 0 0mm/a)Cocos板块产生的 15Ma洋壳 (6° 4 4 19′N、91°5 6 0 6′W ;水深 36 5 5m)的顶部剖面钻取岩心 ,同时为以后的再利用打一个套管站孔。种种理由表明本站位是完成目标的最佳地点。首先 ,中轴低速带的深度即为大洋中脊岩浆房的深度 ,它随海底扩张速率的增加而减小。据岩浆房顶盖推断的低速带顶部被认为对应于正…  相似文献   

12.
早侏罗纪生物灭绝:一次全球性长期事件普林斯巴期末期灭绝事件(189Ma)曾被认为是过去250Ma10次全球周期性灭绝事件中的一次,或小规模局部性欧洲事件。在普林斯巴晚期至托阿尔早期大约7.5Ma时限内,种群灭绝程上升趋势达5个鲕状岩带,在波利尔,特斯...  相似文献   

13.
中太平洋CP25岩心沉积物中钙十字沸石、蒙脱石/伊利石比值(M/I)、稀土元素含量、铈异常(δCe)、铕异常(δEu)及Sr、Nd同位素特征作为海底火山活动的证据,揭示了中太平洋海盆晚新生代以来火山活动和沉积的历史。其结果是,早中新世约20~17MaB.P.间,火山活动逐渐强烈,在17MaB.P.最强烈,使得沉积物具有高M/I和∈Nd、低δCe和87Sr/86Sr。17~1MaB.P.发生沉积间断。1MaB.P.至现代,火山活动较早中新世减弱  相似文献   

14.
本文首次报道用沉积物捕捉器(ST)研究南沙群岛珊瑚礁湖沉降颗粒物中主要元素垂直通量、垂直转移形态、再循环过程及垂直通量与表层海水温度的关系。结果显示,作为生物化学沉积标志的Ca、Mg具有最高的垂直通量,达1.4和0.1g/(m2·d)以上,作为生物富集标志的Br、Ⅰ也有较高的垂直转移量;垂直转移形态的研究表明Na、K、Ca、Mg、Sr主要以碳酸盐结合态向海底转移,其中Ca、Mg、Sr占99%以上,Fe、I、Ba主要以铁锰氧化物结合态向海底输送,在垂直沉降颗粒物到达海底后,有相当部分的主要元素可再循环进入水体中,Br、I、K、Al的绝大部分进入再循环,Mg、Na、Cl有一半左右进入再循环,Ca、Sr、Ba、Fe大部分被埋葬;Na等9种元素的垂直转移量随SST呈指数降低响应,对SST的敏感性Fe>Br>Sr>Ca>Na>Cl>Mg>I>Al,这再一次验证了CaCO3随温度升高,其溶解度降低、化学沉积量增加这一自然界的普遍规律,表明在珊瑚礁海水的垂直沉降颗粒物中主要元素是作为珊瑚的重要成分与CaCO3一同被沉积下来的,CaCO3起到稀释剂的作用。  相似文献   

15.
在Macer采集器的基础上,经修改制成一种新型的底上生物群落分级定量采集器,4个标准WP2浮游生物网(网目0.5mm)嵌接在不锈钢架上,网口与海底距离分别为10-40,45-75,80-110,115-145cm。每个网均装有1个水流计及两扇活动门,这些门通过1个杠杆装置控制其开关,当采集器与海底接触时使门打开,使用这种新型采集器在法国近岸海区及北大西洋深海海底进行了一百多次成功的采样,对各种软,  相似文献   

16.
碳氢化合物的底部界线LanR.MacDonald海洋气体水合物为水和甲烷的混合物,可能是烃类资源的主矿脉,其有机碳储量比全球石油埋藏量大得多。并且能够与大气层相互作用影响气候循环。在布莱克海脊,钻进海底模拟反射层(BSR)支持关于一个气体水合物地层能...  相似文献   

17.
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K,Na,Xa,Mg硅酸盐的热力学平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东海沉积物间隙水中K,Na,Ca,Mg硅酸盐的热力学平衡,结果表明,间隙水中的镁有明显转移,在较高的pH(〉8.5)下,可形成带Mg(OH)2夹层的无序海泡石(W)沉淀,从而有效地除去间隙水中的镁及溶解硅,海底到盐矿物钙长石,钾长石可风化为钙蒙脱石,高岭石等,钠长石仅表现为溶解,使间隙水中钠浓度增高。  相似文献   

18.
在Macer采集器的基础上,经修改制成一种新型的底上生物群落分级定量采集器。4个标准WP2浮游生物网(网目0.5mm)嵌接在不锈钢架上,网口与海底距离分别为10—40,45—75,80—110,115—145cm。每个网均装有1个水流计及两扇活动门。这些门通过1个杠杆装置控制其开关,当采集器与海底接触时使门打开。使用这种新型采集器在法国近岸海区及北大西洋深海海底进行了一百多次成功的采样,对各种软、硬底质均可良好运作。  相似文献   

19.
珊瑚等海底沉积物中留下了过去气候变化的高分辨率记录,利用高分辨率的取样方法和热电离质谱(TIMS)铀系对其进行测年,可以提取很短时间间隔内的环境参数,进一步证实了海洋珊瑚骨骼的Sr/Ca与海水温度间有很好的相关关系,是恢复古环境的一个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0.
中国4Ma来孢粉植物群气候的多重旋回模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应用频谱分析方法,研究了近4Ma来的孢粉植物群气候波动,确定存在准120,30(或40),10(或6)万年的周期。依据孢粉植物群的时空分布建立了多重气候旋回模型,该模型将4Ma来气候划分为3个1.2Ma的气候幕,12个0.3(或0.4)Ma的气候期,48个0.1(或0.06)Ma的气候段。并且讨论了模型与自然环境演变及季风气候兴衰的关系。指出在冬、夏季风交替活动过程中,夏季风兴盛于2.0-1.8Ma及0.8-0.2Ma两个时期;冬季风活跃于2.5-2.3Ma及1.2-0.8Ma两个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