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基于随机地震动模型的结构随机地震反应谱及其应用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13  
本文考虑给定地震烈度下地震地面运动的随机过程性,得强震记录统计确定的地震持时和我国地震规范采用的地震地面最大加速度平均值,确定了平稳过滤有色噪声地震动模型的参数;通过大量计算和回归分析,得到了单质点振子均方地震位移的实用计算公式,提出了随机地震反应谱,等效随机地震静荷载及结构地震随机反应和可靠性分析的实用方法,把结构在随机地震动作用下的动力可靠性分析转化成了结构在等效随机地震静荷载作用下的静力可靠  相似文献   

2.
地震动反应谱与相位差谱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研究了地震动相位差谱与反应谱的关系,从中发现相位差谱通过影响单自由度体系反应时程的形状来影响地震动反应谱.在相位差谱均值一定的前提下,减小其方差将使反应谱增大,反之将使反应谱减小.在相位差谱方差固定时,增大其均值的斜率将使反应谱值减小,反之将加大反应谱.相位差谱作用于反应谱时阻尼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阻尼的增大,相位差谱对反应谱影响越来越明显.阻尼的增大使得相位差谱对放大倍数谱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3.
4.
2008年8月21日,云南省盈江县北部发生M_S5.9地震.架设在周边的数字强震动同定台和3个地震应急流动台获得了这次地震的记录.根据这些记求计算了各观测点的谱烈度,并与宏观烈度进行了比较,讨论了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5.
地震动反应谱与相位差谱的关系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赵凤新  胡聿贤 《地震学报》1996,18(3):287-291
研究了地震动相位差谱与反应谱的关系,从中发现相位差谱通过影响单自由度体系反应时程的形状来影响地震动反应谱.在相位差谱均值一定的前提下,减小其方差将使反应谱增大,反之将使反应谱减小.在相位差谱方差固定时,增大其均值的斜率将使反应谱值减小,反之将加大反应谱.相位差谱作用于反应谱时阻尼在其中起着重要作用,随着阻尼的增大,相位差谱对反应谱影响越来越明显.阻尼的增大使得相位差谱对放大倍数谱的影响逐渐减小.   相似文献   

6.
肖梅玲  潘文 《地震研究》1999,22(1):89-95
本通过对发生在云南省的澜沧-耿马等几次地震记录的分析,提出了适合云南实际的地震动反应谱特性Vmax/αmax值的weibull模型,并求出了平均值和标准差,对于样本不足的给出了m,η的置信区间,可为我国、特别是云南省的工程建设提供基础依据。  相似文献   

7.
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地震的长周期地震动反应谱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俞言祥  汪素云 《地震》1997,17(4):364-370
利用NCDSN上海佘山地震台的宽频带数字地震记录计算了1996年11月9日南黄海6.1级地震的基岩地震动反应谱。与1990年2月10日江苏太仓4.9级震的反应谱进行了比较,发现这次南黄海南震的长周期地震成分较为丰富。鉴于这次地震在上海市出现了长周期破坏的事例,指出了研究长周期地震动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相似文献   

8.
不同类别场地地震震动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GB50011-2001建筑抗震设计规范划分的4类场地,设计了115个一维成层场地,计算模型用场地地震反应分析的等效线性化波动分析方法,对场地地震反应进行了计算,找出了4类分类场地条件对场地地震动影响的特点及规律。得出对于Ⅲ类、Ⅳ类场地,当计算基底输入幅值较大时,地震动长周期成分十分丰富,短周期成分少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本文首先针对平稳随机地震动谱拟合问题建立了一个统一的谱拟合模型,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新的具有分段均布随机频率的拟合模型,并与几类常用的谱拟合模型进行了比较研究,指出拟合模型的频率牧场生对拟合功率谱与反谱具有显著的影响,算例表明,当结构的自振频率与拟合模型的分量频率接近时,计算的响应值明显偏大,对于小阻尼情况,这一现象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0.
地震动功率谱与反应谱的转换关系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本文详细评述了现今常用的几种加速度反应谱与功率谱的转换关系。对于小阻尼单质点体系而言,考虑到输入地震动是一非平稳的随机过程,又由于其传递函数的窄频带滤波特性,它的加速度反应将是一窄频带的非平稳随机过程。对于峰值系数水平的超越不是独立的,而是成群超越。据此本文考虑非平稳效应和对峰值系数水平的成群效应,对前人的转换关系进行了修正,并基于随机振动理论,给出了对工程上常用的频率平稳、强度非平稳的地震;动模型的功率谱和反应谱的转换关系。此转换关系对于长、短持时的地震动记录和反应谱长、短周期部分以及不同阻尼比的反应谱都能给出精度较高的结果。  相似文献   

11.
关于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中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讨论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本文对目前上海市工程场地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确定方法进行了讨论。根据上海市地震环境和场地条件,以及地震安全性评价工作中尚存在的一些问题,对设计地震动反应谱的确定方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2.
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12,自引:3,他引:9  
本文对世界主要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现状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对比,指出我国现行《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中存在的一些缺点。本文还对目前国际上桥梁结构抗震设计规范的发展动向进行了总结,提出了修订我国新《城市桥梁抗震设计规范》的一些意见。  相似文献   

13.
潜在震源区划分对地震安全性评价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潜在震源的不同划分,探讨了潜在震源对地震动加速度反应谱的影响,说明了在进行地震安全性评价时,根据不同构筑物的特性,在划分潜在震源时应有所侧重。  相似文献   

14.
本文从工程应用的观点,将强地面运动幅值谱?A(f)│表示为强度受到调制的随机过程即│A(f)│=│A(f)│〔1+n(f)〕其中,│A(f)│为随频率变化的确定性函数亦是│A(f)│的均值,n(f)为均值为零的随机过程。在随机过程n(f)为各态历经的假定下,研究了n(f)的功率谱密度函数的特征及其衰减形式。根据地震学的有关理论,提出了用四个参数控制幅值谱的均值随频率变化的函数形式并对拟合这些参数的  相似文献   

15.
2022年1月8日青海门源MS6.9地震是该地区有记录以来的第3次强震,未来仍有再次发生强震的可能。基于门源地区的地表高程、速度介质参数以及门源地震断层滑移分布等地形地质特征,采用谱元法精细化模拟青海门源地震的地震波传播过程,重点考察复杂起伏地形区域强地面运动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PGV较大的地方主要集中在断层附近,最大值为53.1 cm/s,且沿断层走向地震响应明显大于垂直断层走向,具有明显的地震方向性效应;地震波在断层两侧出现反应较为剧烈的波前,波场快照PGV可达47.2 cm/s,与实测烈度相近,且模拟给出的烈度分布特征与实测烈度分布规律相同;山体分布密集区域的PGV响应较为剧烈,山体附近的地震动持续时间也较长,而平坦区域的地震响应相对较弱;通过与强震记录对比,验证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与准确性。研究成果可为地形复杂山体区域地震预测及防震减灾提供一定的参考。  相似文献   

16.
地震动强度对场地地震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通过对场地地震反应的研究发现,地震动强度不同,同样的场地对地震动的影响也不同,得到的反应谱形状也不同。目前我国抗震设计规范中不同烈度下的设计反应谱形状完全一致,没有考虑地震动强弱对相同场地反应谱形状的影响。  相似文献   

17.
刘帅  潘超  周志光 《地震学报》2018,40(4):519-530
为更高效合理地生成与设计反应谱相符的人造地震动信号,本文基于自主开发的地震动信号处理软件EQSignal对人造地震动生成过程中涉及的几个问题进行了探讨,并通过对单自由度简谐共振体系的响应分析,提出了具体的解决建议:① 反应谱求解时应该对高频段和低频段分别采用频域传递函数法和逐步积分法求解;② 反应谱周期控制点的分布模式也应分段处理,短周期段宜采用对数平均分布,长周期段宜采用线性平均分布,反应谱总周期控制点不宜少于120个;③ 人造地震动反应谱与设计反应谱拟合的过程中,使用频域方法与时域方法相结合可兼顾效率与收敛性。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强震地震波频散研究的基础上,进行了强地震动场相位预测方法和多点地面运动时程合成方法的研究,作者首先运用SMART-1台阵资料对强地震波等效频散模型进行了深入研究,发现表示地震动相位随机性的随机过程η(f)的相位服从正态分布,并用此分布取代了原模型中的均匀分布的假定,然后将这一改进的等效频散模型推广应用于强地震动场相位的预测论文中提出的方法既考虑了相邻点相位的行波相关性,亦考虑了多种复杂因素产  相似文献   

19.
悬挂阻尼控制结构体系巨型框架地震响应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提出一种巨型悬挂阻尼控制结构体系,采用结构动力学有限元方法对结构体系进行了地震随机振动分析、时程分析和地震反应谱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这种结构体系能有效地减小结构的地震响应。最后讨论了影响控制效果的参数。  相似文献   

20.
强震作用下的土层非线性是研究场地效应的重要因素之一.选取2019年6月18日日本山形Mw6.7级地震中8个台站的主震及20次余震的强震动记录,采用主余震速度反应谱水平/垂直(HVSR)谱比,并结合非线性识别指标DNL、ADNL和PNL对主震中可能发生非线性反应特征的台站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土体在强震动作用下场地卓越频率有向低频移动的趋势,体现了土层非线性反应的特征;非线性指标DNL和ADNL与地震动峰值加速度之间存在显著的相关性,但PNL对应关系不明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