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刘建生 《江苏地质》2014,38(1):72-78
以江苏南部1∶50万航磁资料为基础,通过对区内岩矿石磁性特征的归纳与分析,对区内航磁异常形成的地质因素作了讨论,并对区内航磁异常进行了分类、分区及地质解释。通过进一步对区内航磁资料的数据处理,对区内深变质磁性基底面的埋深、形态特征及其地质意义作了讨论,对区内构造岩基带平面分布及垂向分布特征,特别是对长江断裂带也一并作了推断解释。  相似文献   

2.
磁异常数据处理在冀东铁矿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冀东铁矿区实际地面磁测成果为例,探讨了当各种异常源互相叠加形成复杂磁异常,目的异常不明显时,对低缓异常和复杂异常的解释推断不仅要使用相应的数据处理技术,还要结合区域成矿地质条件、成矿规律的工作方法.认为利用不同的磁异常的数据处理方法评价不同的磁异常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黔东南重磁异常与金异常特征及找矿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深入挖掘黔东南地区的找矿潜力,对黔东南地区区域重磁异常进行解释,研究东部地区的天锦黎金矿密集区及西部地区的金化探异常分布特征,发现金矿床(点)和金化探(元素、块体)异常的产出,同重、磁异常平面分布和推断的岩浆岩侵入体(基性岩类、酸性岩、构造蚀变岩)及区域性深大断裂构造(东西向、南北向)的分布,存在着空间、时间和成因上的联系,由此拓开了黔东南天锦黎金矿密集区及外围金矿地质找矿的新思路,不要只限于在相关地质层位里和北东向构造及伴生断裂(即“背斜加一刀”)交会处及其附近,来寻找变质碎屑岩中的脉型金矿。  相似文献   

4.
林善华 《福建地质》2011,30(4):362-366
简要介绍了磁异常的数据处理和推断解释方法,并分析其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较系统的归纳和探讨磁异常正反演和推断解释的基本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5.
内蒙古得耳布尔北部地区航磁反映的断裂构造和岩性特征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根据新完成的内蒙古得耳布尔北部地区1:5万高精度航磁勘查结果,对得耳布干成矿带北段的断裂构造和岩性进行了较详细的划分,增加或修改了大量的地质内容,并对新推断的断裂构造和圈定的各种岩性进行了分析解释,获得了大量的新认识,并提出岩浆岩、蚀变岩及变质岩与金、银、铜、铅、锌多金属矿产关系密切,同时,也表明了通过高精度航磁详查所获得的得耳布尔北部地区最新航磁资料用于圈定断裂构造、火成岩体、蚀变带等具有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6.
过去,人们对岩(矿)石磁参数测定工作不够重视,多数磁测工作是按照相应的工作规范只是测一测岩(矿)石磁参数.甚至有不少磁测工作不对工区内的岩(矿)石标本做磁参数测定工作,或只做少量的测定工作.而这些为数不多的磁参数测定工作也只是作磁化率和剩余磁化强度的平均数(众数)统计,没有对标本磁参数离散程度进行深入的统计研究.尽管利用变异系数表征磁参数的相对离散程度是很早就被人们认识到的.但是,目前就是在极少数关注磁参数离散程度的研究者中,也多引用标准离差,而不是变异系数.笔者对岩(矿)石标本磁参数的变异系数作了浅显的研究,并认为研究岩石磁性强度的自身不均匀性和相互之间的不均匀性对比,变异系数应当是一个不错的参数.  相似文献   

7.
解释引起上坪子铜镍矿磁异常的地质原因,推断磁异常性质和磁性体埋深,圈定1个找矿靶区和3个异常区,为高精度磁测间接寻找铜镍多金属矿产积累经验。  相似文献   

8.
杨德传  王东  邓克勇 《贵州地质》2010,27(4):282-286
本文通过对贵州罐子窑-茅口地区地面高精度磁测资料数据处理、化极和延拓,对圈定的弱磁异常进行地质解释,推断一些弱磁异常可能与浅成辉绿岩或热液活动有关。结合地物化遥成果,圈定了花贡铅锌金找矿远景区、罐子窑铅锌找矿远景区和花嘎铅锌铜金找矿远景区。而异常查证结果表明,所发现的铅锌矿化蚀变带均出现在推断的隐伏构造或隐伏侵入体附近,表明物、化探异常的出现应与深部岩浆和构造活动为成矿提供了热源和成矿空间有关,为寻找铅锌矿提供了间接找矿依据。  相似文献   

9.
迄今,国内外对磁异常进行富里叶变换求其频谱以解释磁测资料方面的文章发表得很多,V.L.S.伯赫美树卡雷姆等人的《用富里叶变换解释岩脉磁异常》一文即是其中之一。该论文在频率域给出了岩脉顶宽、顶部埋深及磁化方向与岩脉之间夹角等参数的准确解法,但尚存在着如下缺陷:  相似文献   

10.
断裂构造是构造运动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在地壳发展演化的各个不同阶段都有发生。断裂构造解释推断工作是重磁资料研究的主要工作内容。利用重磁场对断裂构造进行解释推断,特别是对区域性隐伏的构造的解释效果要优于其它方法。解释推断方法是以重磁场的相对变化为依据,以数据处理为手段。通常数据处理以场的转换、异常分离、定性、定量解释为主要内容。  相似文献   

11.
岩石圈磁场研究--卫星地磁学的一个新分支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评介了卫星磁测的历史和现状 ,并向读者推荐了全球和中国的卫星磁异常图以便研究利用 ;对中国境内的卫星磁异常进行了初步的解释 ,主要结果如下 :华北、塔里木和扬子地台与正异常重合 ,而碰撞造山带、褶皱带、山脉则与负异常重合 ;塔里木、四川、松辽盆地之下 ,都有一个扁平的、致密的磁性底座 ;西藏高原地壳中的磁性层在地表以下 30 km以内 ,其磁化率约为0 .0 163SI,相当于 I型花岗岩类的磁性 ;在南中国海海域 ,有两个伸展很大的磁性层 ,位于莫霍面上下 ,黄海海域的岩石圈内也有类似的一个磁性层。  相似文献   

12.
在前人工作的基础上提出了“多频段的磁异常”的概念.并通过对目前流行的一些滤波方法进行比较,提出使用小波滤波和插值切割法滤波分频的工作思路.探讨了分频段磁异常与地质岩性的关系.认为:①分频以后信息量成倍地增加,读到了许多原始数据(包括常规数据处理)无法读到的信息;②分频提出的信息,不同频率有着不同宏观特征;③不是一种岩性只相关一种频率段异常;④原始数据的结构特点对分频结果起决定性作用;⑤分频有4~5个频段就可以得到许多新的信息;⑥同常规磁异常解释一样,信息提取以后的人工分析是异常解释中非常值得关注的一环;⑦利用插值切割分频的原则是,切割次数是起圆滑作用的因子,因子的大小取决于原始数据的干扰水平(圆滑水平);⑧分频磁异常可以区分不同的岩性.  相似文献   

13.
内蒙古阿巴嘎旗白音图嘎地区为浅覆盖区,地表构造形迹难以识别。笔者以最新的高精度航磁资料为依据,论述了区内深大断裂的磁场特征,并对航磁在断裂构造解疑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根据区内构造磁异常特征,在航磁△T化极垂向一次导数基础上,全区共解译断裂构造15条。构造方向主要为北东、北西方向,其中F1、F2、F3、F4、F7、F8、F9位于白音图嘎幅,岩性主要为宝力高庙组,为基岩出露区,脉岩比较发育,为花岗斑岩脉、正长斑岩脉,地表出露岩脉主要呈北西向,与航磁解译构造较为吻合,经向上延拓后构造不明显,显示底部为同一岩性基底;F5、F14、F15经向上延拓构造变得更加清晰,推断该构造由深部大的构造引起。  相似文献   

14.
南沙中部海域北康·曾母盆地重磁异常特征及解释   总被引:7,自引:2,他引:7  
林珍 《物探与化探》2003,27(4):263-268
通过对南沙中部海域北康、曾母盆地重、磁资料的定量计算、定性解释,认为空间重力异常主要受浅部地质因素影响,空间重力异常的高低间接地反映了海底地形起伏变化、新生代沉积层厚度大小、沉积岩密度变化以及基底的坳、隆等特征;磁力异常资料通过预后处理及反演计算,推测北康、曾母盆地新生代火成岩以中酸性-中基性岩为主,磁性基底与声波基底基本一致,可划分为2处坳陷及3处隆起;北康、曾母盆地位于减薄的大陆壳上,莫霍面深度约21~2 km.重、磁资料综合解释结果为沉积盖层构造分区、基底断裂推断及火成岩岩性识别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在磁异常的反演计算中, 为了避免由于选错了磁性体的形状而产生很大的误差, 前人已研究了多种所谓自动反演的计算方法。与传统的方法不同, 用这些方法, 可以同时确定磁性体的几何形状和埋藏深度等参数。但是前人研究的方法需要计算磁异常的三阶导数, 因此所受高频噪声干扰十分严重, 以至于影响到计算结果的可靠性。因此很难用到实际资料处理中。 本文提出的场比值法可以同时确定磁性体的形状和埋藏深度。场比值法通过场比值field-ratio来确定磁性体的形状, field-ratio的物理含义与Euler反褶积公式中的形状因子类似。场比值法的优点是在反演计算中只需要计算磁异常的一、二阶导数, 因此比前人的方法受高频随机干扰小, 可以用于实际资料的处理中。模型实验证明了场比值法的正确性, 在河北省宽城地区用场比值法对磁异常反演计算, 展示了方法的实用性。 关键词: 磁异常; 自动反演; 磁性体形状的判别  相似文献   

16.
The South Yellow Sea Basin is partially surrounded by the East Asian continental Meso-Cenozoic widespread igneous rocks belt. Magnetic anomaly and multi-channel seismic data both reveal the prevalent occurrence of igneous rocks. We preliminarily defined the coupling relation between magnetic anomalies and igneous rock bodies. Some igneous complexes were also recognized by using multi-channel seismic and drilling data. We identified various intrusive and extrusive igneous rock bodies, such as stocks, sills, dikes, laccoliths and volcanic edifice relics through seismic facies analysis. We also forecasted the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igneous complexes. More than fifty hypabyssal intrusions and volcanic relics were delineated based on the interpretation of magnetic anomaly and dense intersecting multi-channel seismic data. It is an important supplement to regional geology and basin evolution research. Spatial matching relations between igneous rock belts and fractures document that extensional N–E and N–NE-trending deep fractures may be effective pathways for magma intrusion. These fractures formed under the influence of regional extension during the Meso-Cenozoic after the Indosinian movement. Isotopic ages and crosscutting relations between igneous rock bodies and the surrounding bedded sedimentary strata both indicate that igneous activities might have initiated during the Late Jurassic, peake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 gradually weakened in the Late Cretaceous, and continued until the Miocene. Combined with previous studies,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eso-Cenozoic igneous activities, especially the intensive igneous activity of the Early Cretaceous, are closely associated with the subduction of the Paleo-Pacific Plate.  相似文献   

17.
孙中任  赵雪娟  吕长生 《物探与化探》2005,29(3):217-219,236
通过对云山异常区的区域构造、地质条件的了解,以及对该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资料的分析,认为这是一处值得关注的异常区,并指出异常区中的磁异常的地质起因极可能为剖析这一异常带来转机。  相似文献   

18.
A theoretical model predicting how anisotropy of magnetic susceptibility (AMS) and vesicle fabrics are modified by shear stress resolved on the dike walls prior to the final cooling of magma is developed for vertical dikes. The resulting fabrics are asymmetric with respect to initial fabrics assumed to be symmetric. Application of this model together with collected data on magma flow direction, dike propagation direction and mechanism, and shear sense, allow us to interpret dike fabrics in terms of shear resolved on the dike walls during intrusion (en echelon arrangement, offsetting, and dike curvature). The interpretation of AMS and vesicle fabrics of the margins of four dikes shows a reasonable agreement with the proposed theoretical models, suggesting that asymmetric fabrics can be used to infer magma flow and may provide valuable information on the shear resolved on the dike walls during intrusion.  相似文献   

19.
应用航磁资料在野马泉地区寻找以铁为主多金属矿产   总被引:10,自引:3,他引:7  
对青海省野马泉地区的航磁资料进行精细处理和解释,研究了测区岩体、矿石的磁化率特征和区域磁力场特征,解释了研究区的断裂构造体系和火山岩的分布,在此基础上,分析了野马泉地区以铁为主的多金属成矿空间分布与磁异常的关系,建立找矿标志并对其成矿远景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